-
鄭板橋與竹: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四是畫竹時,多與石、蘭相配,鄭板橋對「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心嚮往之,他一輩子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做到「勁如竹、清如蘭,堅如石」,就像他畫的《竹石圖》,寄情於竹石,簡勁的筆鋒勾勒出堅硬的巖石,在瘦石折襉處略施以劈皺技法。修竹數枝,傲然挺拔。竹濃石淡,既瘦且硬。
-
鄭板橋:寫取一枝清瘦竹
清 鄭板橋 《蘭竹石圖》 鄭板橋畫竹有幾個明顯的特點文同稱「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是三益友」,蘇軾對文同畫竹的樣貌早有「瘦節蛟蛇走」的形容。但相比之下,鄭板橋畫的竹竿更細,突出「細」,不是畫剛從地裡抽長出來的嫩竹,從竹節處勁挺的勾畫中,就可以看出,它毫不示「弱」; 二是疏,關於畫竹,民間畫訣中有一種說法,一枝「夠」,兩枝「湊」,三枝「成」。
-
鄭板橋寫蘭竹:清雅悠遠
鄭變 蘭竹石 184cm×93cm 上海文物商店藏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歷史名人家庭教育」鄭板橋:以蘭、竹、石修煉兒女品格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鄭板橋先生一生所畫之物是他自己性格品質的象徵,同時也是他家庭教育理念的體現。竹:教育孩子讀書是為了明理在中國,特別是古代,竹子象徵的是正氣和堅韌專注。鄭板橋也是老來得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讓有了自己的兒子——小寶。他對兒子的愛是無需多言的。由於工作的關係,兒子小的時候寄養在弟弟家。
-
愛竹發燒友鄭板橋和他的竹子之間的故事,看這一篇就夠了
「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這個是鄭板橋對自己的稱呼的一生文化創作的自傳。他的前半生,四十歲之前的日子,過得很是艱辛困苦,曾經考賣畫為生,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得中舉人,後面的日子才慢慢好轉。
-
鄭板橋一生清廉,把竹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來看待
鄭板橋一生清廉,把竹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來看待縣學裡的孩子放學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讓人給送飯,又想到孩子們走泥路容易壞鞋,就讓人找些舊鞋送給他們。其慈悲之心,由此可見一斑。遇到災荒之年,鄭板橋更是具實上報,力爭救濟百姓,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竹子是一種傲骨的象徵,它柔韌而剛勁,挺拔灑脫,風颳不到,雪壓而不驚,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松、梅並稱為「歲寒三友」。
-
鄭板橋題詠蘭竹26首!
鄭板橋 蘭竹圖 濰縣署中畫竹 (清)鄭板橋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
鄭板橋的竹畫和竹詩,讀來不僅僅是爽心悅目
鄭板橋 《竹石圖》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晚年時曾在一幅《竹石圖》中題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筆夜間思。故生動一如天然圖畫,然較眼前三竹,又多寄意瘦而勁秀,而拔欹側,而準繩折轉,而減清剛之氣,其高雅操亦如板橋之為人。此圖取象清勁,筆墨精妙,短長疏密,變化合宜,且屢見著錄,題詩亦載於板橋集中允為乾隆任官時之佳作也。堅淨翁啟功敬識。 喜竹愛竹物我合一 鄭板橋的竹風韻超然,首先得之於喜竹愛竹。
-
鄭板橋: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雖然只是一介小小的縣令,但鄭板橋任範縣知縣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鄭板橋六十一歲,山東大旱,當時做濰縣縣令的鄭板橋因為請求賑濟饑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被罷官,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
100幅國畫精品梅、蘭、竹、菊!不要錯過!
「四君子」是國畫創作中慣用的素材,以梅、蘭、竹、菊寓意高貴品質和崇高品德,古往今來凡文人雅士都喜用「四君子」表現自己卓爾不凡的情趣或者作為品德的鑑戒。表現正直、虛心、純潔而有氣節的思想感情。各種形式的四君子圖案紋樣,更是一直流傳到現在。各種詩詞歌賦中關於梅、蘭、竹、菊的描寫也是廣為傳頌。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怪」在哪裡?他為何一生只畫蘭和竹
鄭板橋創作的《竹》局部鄭板橋曾經告訴人們說竹子外硬內空即結實又虛心。,顯得比較自然,具有一定的動感,竹與字一動一靜相得益彰,妙趣橫生。鄭板橋《蘭竹圖》鄭板橋除了畫竹以外也喜歡畫蘭。鄭板橋《蘭石圖》蘭花雖然是外表柔弱的草本植物,但鄭板橋筆下畫出的蘭花卻柔而不弱,柔中帶剛,從他畫的蘭花中可以看出他的筆力強健
-
潘天壽《蘭竹圖》:淡到無言自可人
圖中之蘭竹上下錯落,穿插適度,雖神態不一,但風致翩翩,顧盼有情,表現了清氣宜人的品德。潘天壽 蘭竹圖 局部蘭竹本是柔弱的草本植物,但在畫家筆下,卻變得堅韌挺拔,沉雄蒼勁,遒逸奔放,風韻十足。整個畫面,給人以氣勢豪邁,風神瀟灑、淋漓盡致之感,有清高拔俗,自然天成之勢。
-
100幅國畫精品梅、蘭、竹、菊!超好素材,果斷收藏
各種詩詞歌賦中關於梅、蘭、竹、菊的描寫也是廣為傳頌。而清人畫蘭,則以「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最為著名的了。鄭板橋是一個注重師法自然的人,他畫過盆蘭。但尤嗜好畫「亂如蓬」的山中野蘭,為此,他曾自種蘭花數十盆,並常在三春之後將其移植到野石山陰之處,使其於來年發箭成長,觀其挺然直上之狀態,聞其濃鬱純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蘭「葉暖花酣氣候濃」的貞美實質。
-
趣聞軼事:鄭板橋與賊
雍正十年(1732年),鄭板橋中舉人。 乾隆元年(1736年)考取進士。 鄭板橋晚年客居揚州,以賣畫維持家用,與金農、黃慎、汪士慎等書畫界大師並稱為「揚州八怪」。
-
牟鍾鑑:鄭板橋心中的「三君子」
▲ 鄭板橋 《蘭竹雙清圖》二是無畏。題詩曰:「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題詩曰:「竹幹葉皆青翠,蘭花葉亦然,色相似也;蘭有幽芳,竹有勁節,德相似也;竹歷寒暑而不凋,蘭發四時而有蕊,壽相似也。」題詩:「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滿堂君子之人,四時清風拂拂。」五曰超越。孔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立志向上,不斷超越現狀;小人只圖眼前,品性下滑。
-
「詩詞鑑賞」「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竹詩與竹畫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鄭板橋畫的蘭、竹、石,均達到超一流的水平。尤其是畫竹,更是罕有對手。鄭板橋書法,亦是自成一體。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
-
清代鄭板橋為什麼喜歡竹?不僅畫竹還寫竹,千磨萬擊還堅勁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說起梅花,想到的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只開」;說起蘭花,便想到屈原;而說起菊花,便想到那「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而說起竹,最先想起的,就是鄭板橋。鄭板橋是清代的書畫家和文學家,為什麼說鄭板橋是竹的代表呢?因為他以畫竹出名。
-
蘭花畫的一代宗師鄭板橋
「揚州八怪」代表鄭板橋,他一生所作的蘭竹花卉畫作中,最多的就是蘭花,堪稱蘭花畫的一代宗師。鄭板橋有三絕:畫、詩、書。他的書法自成一體,稱「六分半書」;他的詩形象,通俗;且他的詩書配在蘭花畫上,更有意趣。
-
「資訊」22張絕妙精品,讀懂鄭板橋的書畫和人生
本期人物鄭板橋 (1693--1765),字克柔,江蘇 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鄭板橋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