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黑色電影的一切,《雙重賠償》全講清楚了

2020-12-15 MovieLab

黑色電影有著極高的辨識度,以斜角鏡頭、扭曲的光影,以及充滿犯罪情慾的故事而聞名。

可它的定義卻十分模糊,究竟是一個電影類型,是一個活躍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電影運動,還是一種電影所營造的獨特氛圍呢?

經典黑色電影《馬爾他之鷹》(1941)

本文我們先不談黑色電影的定義,而是將目光放在它的誕生之初,跟隨著那部由導演比利·懷爾德於1944年拍攝的電影《雙重賠償》,看看黑色電影到底是什麼,它又在講述著什麼。

《雙重賠償》

在著名偵探小說家達希爾·哈米特的著作《馬爾他之鷹》裡,主角薩姆·斯佩德用一個寓言故事闡述了自己的世界觀:

有一天,弗雷特離開辦公室去吃午飯,他偶然經過建築工地時,一根柱梁從高空墜落,將人行道砸得稀巴爛,弗雷特有驚無險,可他眼中的世界卻發生了改變。原本自己一輩子都活得規規矩矩,但就是這一天他明白世界根本不守規矩。能夠活到現在,全是運氣使然。於是乎,弗雷特拋棄了熟悉的生活,到了一個新城市逐漸建立起新生活,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馬爾他之鷹》薩姆·斯佩德

這個故事非常簡單,但它精確地闡述了黑色電影的核心觀點,即世界沒有規律可循,一切都是隨機而變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並不靈驗,如果形勢不像想像中順利進展,再正直的人也會誤入歧途。

一個非常有趣的點,便是從1940年《三樓的陌生人》到1956年《歷劫佳人》期間,電影人們並不認為這種電影是黑色電影,他們給這些作品的定義就是犯罪片。

《三樓的陌生人》(1940)被認定為第一部黑色電影

可黑色電影的概念從1946年就誕生了,由法國影評人尼諾·弗蘭克首次提出,他在電影雜誌《法國銀幕》中刊登文章,將這些作品定名為一種新型的犯罪冒險片

尼諾·弗蘭克的結論,來自於他獨特的觀察角度。

因為在1939年,納粹佔領法國,好萊塢電影被全面禁止,直到1946年的夏天,美國電影才重新流入法國。

多年沒有接觸美國電影的弗蘭克發現這些新的犯罪電影與戰前的作品截然不同,例如《馬爾他之鷹》《羅拉秘史》《愛人謀殺》和《雙重賠償》

《雙重賠償》

弗蘭克在文章裡寫道,這些電影共有三個關注點,一是對人道主義的徹底回絕,二是現實生活中的奇妙經歷,三是暴力死亡的動感之美

黑色電影往往極其悲觀,對人性充滿了厭惡,它們邀請觀眾進入罪犯的內心世界,構成了一場以生命為賭注的冒險。

《雙重賠償》

《雙重賠償》則是最能代表黑色電影的作品。

影片講述了一個黑暗扭曲的故事,這個故事裡的角色屈服於最原始的欲望,觀眾不僅在目擊一個罪行,更是在體驗罪犯的視角與心境,體驗他們的良知一點點被腐蝕。

如此,觀眾會逐漸意識到,哪怕再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可以將一個人引上謀殺與死亡交織成的不歸路。

《雙重賠償》

將《雙重賠償》和任何一部拍攝於30年代的犯罪電影進行對比,視覺和氣氛上的反差顯而易見。

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好萊塢輕快的犯罪片是如何蛻變成了沉重的黑色電影呢?

黑色電影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製作這些電影時動蕩的時代背景

當時,歐美仍然處於二戰,隨著更多的女性步入職場,傳統家庭的觀念受到了衝擊。同時,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從大蕭條中恢復,周遭的世界似乎日益黑暗。

二戰時期,在工廠工作的女性們

黑色電影則詮釋了這些焦慮,人們畏懼生活變得不可控,畏懼女人會反過來操縱男人,甚至畏懼自己成為權勢陰謀的迫害對象。

這些恐懼在黑色電影裡呈現的淋漓盡致,從黑暗的畫面,到曲折複雜的劇情,再到簡潔尖銳的對話。

新風格的產生並非空穴來潮,將黑色電影帶入好萊塢的,是為逃離納粹壓迫而移民美國的歐洲電影導演,例如弗裡茨·郎、奧託·普雷明格,還有比利·懷爾德

比利·懷爾德(Billy Wilder) 代表作:《日落大道》《控方證人》《熱情如火》

黑色電影則融合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歐洲流派,一種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

這種流派講究實景拍攝,以及每一個鏡頭的意義,將故事置於真實的地點,以此加深電影的寫實感,讓觀眾凝視悲痛的現實,黑色電影便繼承了此類電影的悲觀。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代表作《偷自行車的人》(1948)

但是對黑色電影影響最深的是德國表現主義,它用扭曲的光影和布景,來強調角色的心理狀態。

這兩種流派在上世紀30年代逐漸交融,催生出了《M就是兇手》等經典作品。

弗裡茨·郎的代表作《M就是兇手》

但是直到30年代末,這些作品才擦出絢爛的火花,黑色電影獨特的視覺風格就此誕生,故事似乎發生在現實世界,可是場景是如此的扭曲,與裡面的種種罪行相呼應。

真實的世界與迷幻的世界交織,構成獨有的世界風格,這些作品講述的故事則另有出處,多數來自於早期的硬漢派推理小說,尤其是雜誌《黑色面具》

《黑色面具》(Black Mask)

《黑色面具》是當時有名的犯罪小說雜誌,上文中提到的達希爾·哈米特,以及錢德勒等作者均從該雜誌起步,它將讀者領進滿是殺戮與情慾的城市奇談中,沉浸於真實粗暴的街頭派文學。

1936年,一本叫作《雙重賠償》的小說開始連載。8年後,它被比利·懷爾德翻拍成為了黑色電影的代表作。

《雙重賠償》的主人公是一位自詡見多識廣的保險推銷員沃爾特,他以為自己能夠實現一場完美的謀殺,卻被有夫之婦的菲利斯勾引後背叛,而敬業的調查員也攪黃了兩人的陰謀。

這三條主線相互交織在一起,演繹出了黑色電影幾乎所有的經典橋段。

菲利斯和沃爾特,兩人正密謀殺害菲利普的老公,以詐領巨額保險金

影片開始於洛杉磯清晨的公路追逐戲,使故事顯得十分真實。同時,沃爾特獨自逃亡的命運,映射了他犯罪後的孤獨無助。

然而,一旦觀眾跟隨角色步入片中那個保險公司時,就能感受到其中表現主義風格的布景,房間昏暗,燈光暗淡,誇張的低角度鏡頭則預示著主人公即將墜入邪惡。

保險公司內景

鏡頭角度和燈光對黑色電影至關重要,光影構建出一個滿是秘密與謊言的世界,危機四起,真相迷離。

光影還揭露了哪些角色處於絕境,哪兒些角色將化險為夷,是《雙重賠償》的核心,主人公從光明被誘進陰影,從女主角菲利斯明亮的公寓,漸漸步入黑暗的深淵。

當沃爾特的道德徹底喪失時,他走進自己的辦公室,影子籠罩著他,仿佛在旅途的終點,他內心的黑暗則掙脫了身體的束縛,在人間肆意妄為。

同理,鏡頭角度能展現出人物的權力關係,沃爾特與菲利斯初次相遇的一幕,清晰展現了誰佔上風。

初次見面時,仰望菲利斯的沃爾特

比利·懷爾德運用教科書上的各式美學技巧,凝結而成這部黑色電影的經典之作。

氣氛壓抑的房間裡,滿是孤獨與背叛,片中的角色根本無處可逃。這場欲望、貪婪與憤世嫉俗的盛宴,在每一幀中淋漓盡致。

除了視覺,黑色電影的哲學也顯現於別處。

例如在角色設計上,沃爾特是所處困境的非典型英雄,他算不上心胸惡毒,卻容易誤入歧途。

沃爾特

黑色電影的重點之一,便是要引發觀眾對角色的同情,哪兒怕角色正在墮落。

菲利斯是典型的蛇蠍美人,她用美色去腐蝕男人,顛覆兩性間傳統的權力關係,並偽裝成受害者。最終,她露出蛇蠍美人的爪牙,將性作為支配男人的誘餌。

菲利斯

雖然沃爾特和菲利斯都是罪犯,但無情無義的後者才是電影的最大反派,沃爾特則是不幸被謀害的悲劇英雄。此般對女性,對操控男性的恐懼,深藏在每一部黑色電影裡面。

女人導致男人墮落的寓言自古以來就有,但蛇蠍美人這種創作母體在上世紀40年代空前流行。

現實中,退伍回鄉的男人們發現,原來女性的社會角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許多女性第一次步入職場,得到前所未有的權利與自由。

40年代蛇蠍美人的創作原型,便是來自於男性退伍軍人深深地不安之感。因此,蛇蠍美人不同於傳統定義下的女性,她們往往無夫無子,敢於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蛇蠍美人菲利斯

電影有別於小說的細節之一,便是利用回溯,從片頭就展現了主角的最終命運:

「我殺他為了錢,也為了女人,我沒有得到錢,也沒有得到女人。我發現我漸漸聽不到自己的腳步聲,那是死人的腳步嗎?」——沃爾特

電影此後的每一個場景都是結局的前瞻,毫無懸念,角色也仿佛是故事中的困獸。

《雙重賠償》開頭

《雙重賠償》中的宿命論,就是否定角色選擇命運的權利,他們被命運所束縛,一旦步入貪婪的歧途,註定要走向絕望的深淵。

雖然角色自認為計劃完美,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但現實卻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弗雷特被下墜的柱梁改變人生一樣,沃爾特和菲利斯的命運也翻天覆地,一旦他們踏上犯罪之路,命運就不在他們的掌握之中。

這是黑色電影的共同主題之一,這些電影關注無力感和控制欲,關注被境遇所困的無助感,揭露周遭世界混亂而充滿偶然性的本質。

任何人都可能被貪婪誘惑,而貪婪終將帶人脫離正常的社會。屈服於眼前歡愉的人們則最終要付出代價。因此,黑色電影抹去生活的粉飾,展現隱藏的社會險惡

《雙重賠償》近乎完美的詮釋了什麼是黑色電影,無論是畫面、音樂,還是結構上,它所表達的疏離、孤獨、絕望,反映了戰後一代人與新社會的割裂,他們遇見下墜的柱梁,從而見識到生活的荒誕。

這一切便是黑色電影最深的內涵。

相關焦點

  • 《雙重賠償》的黑色影調
    電影《雙重賠償》是由美國的比利·懷德導演的黑色電影經典之作,故事講述一位有婦之夫Phyllis勾引保險銷售Walter謀殺丈夫,而想得到意賠償保險金,卻在此過程中被Walter好友Barton偵察出她的計劃,最終兩人都受到了應有懲罰。
  • 《雙重賠償》,黑色電影的巔峰之作,感懷的卻是深不可測的人性
    黑色電影是好萊塢電影的一大類型,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在影片基調上呈現悲觀主義的色彩,帶有強烈的宿命論基調,從1941《馬爾他之鷹》誕生開始,黑色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呈現出兩個走向:或者是剛強的硬漢,或者是墮落的懦夫,而「蛇蠍美人」往往成為其中牽起主線人物的關鍵角色。
  • 各懷鬼胎的背叛,萬劫不復的人性深淵,《雙重賠償》懸念迭起
    再看《雙重賠償》想不到已是多年之後,突然感受到了那迷人的黑色氣質,斑駁的光影裡,一半光明一半黑暗,如同人性一般。當我形容《雙重賠償》時,我總是用上「致命吸引」,我看了開頭,就猜到了結尾,我不懂為什麼我就這麼喜歡這部電影,一回想起就總是覺得男主那個低沉、陰鬱、冷冰冰但又飽含情感的聲音是由我發出的。影片中的故事懸念迭起,峰迴路轉,陰謀、愛情、各懷鬼胎的背叛、一個接一個的謊言和萬劫不復的人性深淵,擁有黑色電影該有的一切並且完美融合引人入勝。
  • 《雙重賠償》解析:電影大師如何喚起觀眾的焦慮感
    其中有一種電影類型,曾經大放異彩,並且將懸念和焦慮感的營造,推進至空前絕後的深度。這便是黑色電影。黑色電影有許多非常有辨識度的視覺要素,香菸,火柴,寬簷帽,行色匆匆面無表情的行人,陰森潮溼的城市街道,以及背負著詭秘過往的主人公……這些元素被精心組合,並在懸念的調配下成為影迷們心底的戀物癖。黑色電影裡,主人公通常為男性,身份往往和犯罪掛鈎。
  • 被審查的黑色電影
    幻影女郎 Phantom Lady (1944)在《雙重賠償》中,菲莉斯來到沃爾特的公寓,第一次吻了他,而他卻馬上點上了一支香菸,調了兩杯加冰的威士忌,便開始籌劃謀殺了—從當代的標準來看,這個行為幾乎是引人發笑的,缺少詹姆斯·M. 凱恩*(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郵差總敲兩次門》。)小說中那種色慾的急迫感。
  • 從蛇蠍美人到罪惡都市 黑色電影的魅力
    《好萊塢報導者》就稱讚道:「《白色焰火》是一部氣質迷人的黑色電影」;就連本片導演刁亦男也表示,自己在電影開拍前,反覆觀看了《馬爾他之鷹》、《第三人》等經典黑色電影;也有影迷在片中發現了不少向經典黑色電影《漩渦之外》致敬的臺詞。  至此,讀者不禁要問,什麼是黑色電影?
  • 從《南方車站的聚會》看黑色電影的本土化創作,一場與審查的較量
    上世紀40年代初,包括《馬爾他之鷹》(1941)《雙重賠償》(1944)《夜長夢多》(1946)在內的五部好萊塢電影在巴黎同期上映。《雙重賠償》(1944)他們為好萊塢輸送的電影劇本,延續著「硬漢派偵探小說」的特點,被改編成了最早的一批黑色電影《馬爾他之鷹》(1941)《愛人謀殺》(1944)《雙重賠償》(1944)《藍色大麗花》(1946)《郵差總按兩次鈴》(1946)等,也由此奠定了黑色電影的文本基調。
  • 《雙重賠償》:經驗老道保險推銷員如何製造一場完美的騙保案件
    這部電影沒有像《控方證人》一樣把謎團放在最後,《雙重賠償》自一開始犯罪嫌疑人就出現在鏡頭前開始講述自己的犯罪經過。雖然在犯罪案件上沒有設置嫌疑,但這部電影仍憑藉著其出色的人物對白和劇情設置讓人慾罷不能。
  • 黑色「南方」與「產業升級」的中國文藝電影
    人們傾向於認為,在1940至1958之間,美國大小製片公司拍攝了約三百部可被視為「黑色電影」的電影。早期「黑色電影」範例有比利·懷爾德的《雙重賠償》、《日落大道》(1950)等,威爾斯的《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 1958)常被視為經典好萊塢時期最後一部黑色電影。當然,黑色電影不僅限於好萊塢,四、五十年代法國、英國、墨西哥都有類似電影。近年人們也在日本、韓國、中國電影中找到痕跡。
  • 上下班遇車禍,交通事故與工傷能否雙重賠償
    成都律師,交通事故,川恆律所  交通事故與工傷賠償能否雙重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親屬在獲得民事賠償後是否還可以獲得工傷保險補償問題的答覆》的規定,當工傷與交通事故發生競合時,傷者是可以既享受工傷待遇又向肇事司機索賠,即獲得雙重賠償。川恆律所表示不過就很多地區而言,未規定工傷與交通事故賠償的先後順序,僅規定醫療費不得重複支付。
  • 一個普通的騙保故事,卻越來越讓人驚喜,真是黑色電影的經典範本
    《雙重賠償》其實相信你們聽一下這個名字也能夠猜的出來這是一個有關於什麼的劇情了吧。這裡面開始勾引男主的戲,在整個片子裡面做的不好,有些不可信,後面精彩的點很多。情節很動人,一層一層的,展現多種可能,突轉很流暢,總是有意想不到的情節發生。
  • 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講的是什麼故事,張靜初素顏詮釋母愛偉大
    關於社會上自閉症兒童一直都有很多人關注,再加上也有很多導演拍攝與自閉症兒童有關的電影,收到的效果也是好壞不一的。而這一部我的影子在奔跑,也是講述了自閉症兒童的成長故事,但是不單單是這樣。這部電影還用大手筆的方式渲染了母愛故事,講述了單親媽媽田桂芳獨自撫養自閉症兒子的故事。
  • 電影《不要回頭》:蘇菲·瑪索演繹「雙重人格」
    《不要回頭》海報這部電影主要由現實場景、精神分裂般的幻象和幼時回憶三種不同空間來構成,而觀眾通過電影則可以在這三種支離破碎的影像中來回穿梭持續性精神錯亂,導致她眼中的一切都開始變化……身邊的親人們的面孔漸漸的變成詭異而又陌生;丈夫的黑色瞳孔開始變成淺藍色;
  • 黑色聖誕節什麼意思 黑色聖誕節是電影嗎?
    >黑色聖誕節什麼意思 黑色聖誕節是電影嗎?黑色聖誕節什麼意思?  黑色聖誕節其實是一部電影作品。聖誕節如同中國的春節一般,代表著熱鬧、祥和,是家人團聚,親友相會的節日。但是,看過本片之後,你會看到一個特殊版本的聖誕節。  本片翻拍自1974年版的同名恐怖電影。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名叫比利的小男孩,在他小的時候,經常會受到他母親的虐待,並且,他的母親背著他父親同別人鬼混。
  • 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賠償實務研究
    例如我院審理的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等八家影視公司分別訴北京市先科雷射商場、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音像大世界侵犯電影作品著作權糾紛共計十六案,是中美兩國政府1992年籤署《關於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諒解備忘錄》生效後中國法院受理的首批美國公司狀告中國公司侵犯電影作品著作權的重大涉外民事案件。法院經審理認為,美國八大影視公司對其電影作品享有的著作權受中國著作權法的保護。
  • 理工男實現電影夢 電影處女作講述黑色幽默故事
    圖為《爆裂的謊言》拍攝中,導演李亞寧給演員講戲。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0月9日電(陶玉蓮)9月底,一部在重慶拍攝的黑色喜劇片《爆裂的謊言》在視頻網站線上播出,用驚悚、黑色幽默的手法講述了一出不同視角下的懸疑故事。網友觀看後表示故事設計精巧、結構酷炫,而這部電影是一名理工男的導演處女作。  導演李亞寧曾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水電專業,畢業後在IT行業工作了十來年,但「拍出有意思而且有現實意義的電影」一直是他的夢想。
  • 假期在家看電影之國產經典黑色幽默電影
    所以啊,就在家乖乖看電影吧。上次雲哥給大家推薦了幾部恐怖電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嚇到呢?如果有難就很抱歉了(手動滑稽)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幾部「喜劇」作品吧,不過大家可不要笑著笑著就哭了哦。好了,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吧。
  • 行政審判專欄 | 處理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競合問題的模式選擇
    W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規定,認定丁某親屬應獲得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為491300元、喪葬費為14865.49元、遺屬撫恤金為1975.2元,合計508140.69元,但W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認為,依據《W市企業職工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43條的規定「道路、航運、航空、鐵路等交通事故引發的工傷、或者職工工傷涉及其他民事賠償的,應按照有關規定索取傷害賠償,獲得的傷害賠償低於工傷保險待遇的
  • 雙重人格測試
    A 遇到過 (轉第8題)B 沒遇到過 (轉第9題)C 說不清楚 (轉第10題)7、當你與家人或親朋好友在一起的時候,你感到幸福和快樂嗎?A 感覺不到 (轉第9題)B 說不清楚 (轉第10題)C 是的 (轉第8題)8、如果別人有意為難你,你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