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我們曾介紹過比利·懷爾德的代表作之一《控方證人》。
《控方證人》由於其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反轉而大獲成功,被稱為懸疑推理電影的天花板。
今天要介紹的也是比利·懷爾德的一部懸疑推理電影,同樣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這部電影沒有像《控方證人》一樣把謎團放在最後,《雙重賠償》自一開始犯罪嫌疑人就出現在鏡頭前開始講述自己的犯罪經過。
雖然在犯罪案件上沒有設置嫌疑,但這部電影仍憑藉著其出色的人物對白和劇情設置讓人慾罷不能。
在好萊塢黃金時代,電影技術和觀眾興趣是電影藝術存在的條件,為了避免上述兩個可變因素的破壞性影響,製片人便製造出穩定性稍微強一點的明星偶像因素,讓觀眾根據明星陣容買票。
製片人為了一個電影項目的保險,他們在預算合適的情況下,寧願在一部電影裡塞滿各種各樣當紅的明星。但大導演們極其喜歡具有冒險性的事物。
比利·懷爾德的這部《雙重賠償》,沒有一個鏡頭是多餘的,而針對主觀性較強的觀眾,我們能說,大部分的觀眾仍在觀看這部電影時被提起了極大地興趣。
《雙重賠償》這部電影主要說的是一個連續好幾年拿到最優秀員工獎勵的在保險公司幹了十一年的保險推銷員黎先生殺了自己的投保顧客的曲折離奇的案件。
黎保險員一天下午到自己的投保顧客戴先生家裡進行汽車續保的勸說,沒曾想戴先生不在家。
黎保險員被裹著浴袍站在二樓的年紀輕輕的戴夫人所吸引。
原來這個戴夫人是戴先生逝去前妻的護理員,戴先生前妻一死,他就娶了比他年輕二十多歲的新戴夫人。
戴夫人莫名其妙地像黎保險員諮詢了意外險。黎保險員敏感的感覺到戴夫人要殺夫騙保,於是他義正言辭地拒絕了戴夫人的要求。
但黎先生已經無可自拔地喜歡上了年輕漂亮的戴夫人,當晚帶夫人深情款款的到他住的地方像黎保險員哭訴自己在那個家裡的悲慘人生。
黎先生內心有所動搖,但一個魔鬼般的念頭突然在他腦中出現。
他想著自己做了十多年的保險推銷員,見證了保險背後的無數骯髒齷齪的騙保事件。如果讓他這個內行人來騙保的話,他應該怎麼做?
最後黎保險員和戴夫人制定了一套黃金騙保計劃。
之所以稱之為黃金騙保計劃,是因為黎保險員打算從保險公司那裡拿到雙重賠償,也就是讓戴先生在保險合同中約定的出事概率極小的地方出事,比如火車上。
並且這個計劃的兩個當事人打算製造自己完美的不在場證明。把意外險騙到手後,他們兩隻鴛鴦就可以雙宿雙飛了。
黎保險員和戴夫人在戴先生上火車之前就殘忍殺害了戴先生,之後黎保險員裝作戴先生的模樣上了火車,並且在他們事先約好的地點跳下火車,最後把已經死去的戴先生的屍體拋在了鐵軌旁邊。
這樣就可以說戴先生是在火車簡易搭建的抽菸室吸菸時不小心掉下火車摔斷頸脖而亡。
這個黃金騙保案的所有計劃都萬無一失,連黎保險員的好朋友,負責保險調查的凱斯都覺得這是一起徹頭徹尾的意外事故。
在黎保險員鬆了一口氣以為一切都要過去的時候,經驗老道的保險調查員凱斯經過幾個不眠夜的仔細思考,認定了這起案件是謀殺案,因為要想從時速15公裡的火車上摔下來還正好摔死這個機率和中彩票差不多。
凱斯是那種一旦認定了一件事就不會輕易放手的人。在凱斯參與調查這段時間,黎保險員作為旁觀者看到了凱斯所做的一切,他越來越焦急。
後來偶然間黎保險員發現了戴夫人早就有了另一個情人,黎保險員不管不顧的去找了戴夫人攤牌,戴夫人氣急之下一槍達到了黎保險員的胳膊。黎保險員殺了戴夫人。
最後身受重傷的黎保險員回到辦公室坐在收錄機前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全部交代了。
這便是《雙重賠償》的全部劇情,雖然在一開始觀眾們就知道了兇手是誰,但這完全不影響它成為一個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優秀的劇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