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在幼兒園工作,和家長孩子密切接觸,通過觀察和比對,孩子呈現出來的狀態和父母長輩及家庭,家風,家教,環境等因素呈正相關,且對孩子的浸潤和影響是非常之大。
我和2歲至3歲半的孩童接觸最密切。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例子一:2歲半的伊伊,爸爸內向孤僻,不喜與人交流,跟女兒在一起時,言語也不多。媽媽工作忙,早出晚歸,奶奶每次來接孫女,也基本不和老師交流,該女童在幼兒園呈現岀來的狀態是,不說一句話,只以點頭搖頭表示,也不參加做操跳舞這些集體活動,一個人靜靜的坐在角落,完全可以忽略她的存在。整個一學年她也幾乎沒有學到任何東西。老師情緒不好時還會衝她嚷嚷,看的出她是不快樂的。
例子二:2歲零6個月的女童希希,媽媽高挑漂亮,來接女兒時似乎總是笑嘻嘻的。希希是個聰明的孩子,但一到幼兒園就一直帶著哭腔喃喃著要媽媽,也不願與小朋友玩,只有在戶外活動時偶爾露出笑臉。後來老師通過和奶奶交談,才知道原來奶奶和爺爺是大學老師,爸爸本科畢業,但媽媽是高中學歷,在婆家既自卑也敏感,沒有安全感。不願爺爺奶奶多和孫女待在一起,所以希希在幼兒園表現出也沒有安全感,她在幼兒園無法快樂的融入小朋友中。
例子三:男童樂樂,3歲。每天送他上幼兒園的外婆看起來知性,溫柔。但樂樂在幼兒園不但膽小,且一吃東西就嘔吐,外婆說去醫院查過沒有任何問題。通過和外婆交談得知,樂樂的奶奶住在樂樂外婆家和外婆一起帶樂樂,外婆和奶奶的育兒觀並不完全一致,家裡氣氛有時是壓抑的。樂樂媽媽甚至希望幼兒園老師能勸奶奶回到自己家裡。樂樂身體上沒有器質性毛病,是家庭的氛圍讓他唯唯諾諾,敏感,身體出現這種反應。
例子四:2歲多點的女童園園,父母離異,每周父母輪流著來接她,她在幼兒園沉默寡言,眼神中透露出和年齡完全不符的憂鬱神情。
例子五:男童陽陽,姐姐已經讀大學,父母到中年才有的他,家裡專門請了個保姆,一家都嬌慣寵著他。3歲的他大小便還總弄在身上,哭起來哄也哄不好。
上面的孩子所在家庭無論是父母,還是家中長輩抑或家庭環境都存在著不同的問題。
同樣,在幼兒園表現良好,呈現出快樂狀態的孩子,都有著良好的家庭環境。2歲7個月的媛媛,有個上小學的哥哥,媽媽三十幾歲才有了她。平常媽媽工作比較輕鬆,總是來接送,媽媽說,兩個孩子在家裡每天都是歡聲笑語,互敬互愛,她們做父母的並不嬌慣倆孩子,她們和公公婆婆住一起,但一家人關係和睦。媛媛在幼兒園表現也是活潑,總是愛笑,睡午覺能很快入睡,自己吃飯,穿衣,無論是自理能力還是快樂程度都明顯高於其它小朋友。
2歲半的強強,雖然爸爸在外地出差,但爸爸每天都要和媽媽和強強視頻,一家人在視頻裡有說有笑,強強從沒感覺爸爸不在身邊。強強在幼兒園學習模仿能力特別強。還喜歡幫助小朋友拿水杯搬凳子,幫助老師收碗勺,從不哭鬧。
在幼兒園媛媛強強等非常受老師喜愛,而樂樂希希等更容易遭到老師訓斥,加重他們的不快樂!老師對他們也有時候缺乏耐心。
都說三歲看到老,孩子的童年對孩子一生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沒有一個孩子的問題不是家庭綜合因素的映射。孩子成長中,家庭就是他們背景,伴隨一身。
"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一生需要被治癒",這句話告訴我們童年階段對人的一生是多麼重要!
我們真正愛孩子,成就孩子,尤其是做父母的需要時刻警醒,正視家庭教育、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巨大影響,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同時,要更多的關心關注孩子的學習,自理,情緒,融入等方面,而不是總是關注孩子吃沒吃好,穿的好不好看,喝沒喝牛奶!
如果你的孩子上幼兒園,請多問問老師孩子各方面的表現,無論出現什麼問題,都是大問題,不能有等孩子長大了再糾正的思想,那已經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糾正不過來的。
讓孩子有童年的快樂,才是我們養育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