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山一景。(圖:pixbay.com)
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 神。你們從前遠離 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他使我們和睦(註: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讎,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讎,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 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聖經以弗所書2:12-17
今年33歲的黃弟兄看上去比實際年紀來得更顯年輕,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穿著一套顏色較深的衣褲,時尚而穩重。聊過之後才知道,他已在韓國某大學讀了兩年的神學,預備畢業後去日本宣教開拓。
為了將來的日本之行,黃弟兄坦言他已預備多年,甚至為此在原有的英語基礎上還學習了日語、希伯來語和希臘語。想著日後還要帶領基督徒讚美,又特意學習了鋼琴和吉他。
每天在學校忙得如同陀螺一樣打轉的黃弟兄笑言,從周一到周天,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問他這麼高強度的學習和實踐下,是否會感到疲累時,他卻表示這就是他的動力。「夢想也好,異象也罷,它反而支撐著我,軟弱時不失落。」說這話時,黃弟兄語氣裡透露著滿滿的信心,「上帝留給我的應許不會被丟棄,我要緊緊抓住這個方向,因為它將我和上帝緊緊連接在一起。」
第一次接觸福音是從聽電臺開始
第一次接觸福音,是在大學時代。那個時候因著失眠無法入睡,黃弟兄便選擇聽電臺來給自己「加課」,用失眠的時間來學習英語。但那時夜間的電臺多為醫療講座,或是其它並不適合大學生聆聽的節目,黃弟兄便想著,不如選擇一些「心靈雞湯」類的節目。一陣篩選後他找到了一個跟福音相關的電臺,每天跟著聽。
那時黃弟兄根本不懂什麼叫「信仰」,也不知道電臺裡所講的內容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聽上去給人感覺很「真善美」。黃弟兄認為,他從小所接受的就是無神論的教育,雖然每天聽福音訊息,但從未想過要從信仰上來接受神的存在,只是覺得以哲學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聖經故事和知識也還不錯。抱著這樣的想法,黃弟兄一聽就是三年。
三年時間說短也不算短,每天電臺裡福音信息的「灌溉」,讓黃弟兄的心田在不知不覺間有了悄然的變化,他開始思想「神是否真的存在」,「聖經所記載的難道不是故事而是歷史」……這些想法讓黃弟兄暗暗下了一個決定:他要通過禱告來知道,神是不是真實的。
這是黃弟兄人生當中的第一個禱告,「我跟神說,如果聖靈存在的話,就讓我認識你。」黃弟兄很清楚的記得,那一階段正面臨期末考試,他坐在科室自習的時候做了這樣的禱告,並希望神能帶領他見到一位很久未曾見面的朋友。
禱告結束後,他抬頭時奇蹟般看見那位朋友就站在科室的門口。「那一瞬間,我覺得很震撼。」黃弟兄不敢相信真有如此「靈驗」的禱告,「理性告訴我,這只是一個巧合。」
難以置信的黃弟兄想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證明「神不存在」,「禱告後應驗發生只是小概率事情」。他將「可以做禱告」和「可以不做禱告」的理由分別寫在紙上,一條一條的刪減劃除,但無論怎樣去統計,最終得出的結論都不是理性可以解釋的。「從那時開始,我覺得,可能真的有上帝存在。」黃弟兄終於向上帝低頭。
但僅僅知道上帝存在,並不是信仰的開始,黃弟兄不滿足於只是「知道」,開始想要去尋找教會,更深的了解上帝是怎樣的一位。「我就去了廣州的一個教會,在那裡參加英語聚會。這樣可以一邊學英語一邊學詩歌。」黃弟兄想要在這個過程中來尋求一個驗證——上帝是在真的帶領他。
此後,黃弟兄開始嘗試「凡事禱告」,但也有很多理性上的爭戰,他便想了個辦法來突破:將禱告和恩典都記在本子上用以說服自己的理性。
因著「愛仇敵」而立下宣教的決心
在這期間,黃弟兄一直沒有斷過電臺的聆聽。某天,電臺裡在讀馬太福音5章的內容,當讀到「論愛仇敵」時,黃弟兄就想:「誰是我的仇敵呢?」當下他就想到了日本。也就是那一天,他開始為日本禱告。
為「仇敵」禱告,看似容易,真要堅持下來卻很難。那時正值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火熱之時,日本輸給了澳大利亞,黃弟兄所在的男生宿舍整個都沸騰了,感覺比中國贏了世界盃還要高興。「那時我也有這樣的想法。」黃弟兄有些不好意思地坦言。很快他迴轉過來,認識到從信仰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對的,為自己不友善的想法悔改後,他開始正式嘗試為日本禱告。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今天,從未間斷。即使畢業後參加了工作,黃弟兄也堅持不懈地做著代禱。
聖經裡說:「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9)」,上帝的帶領從來都不是人能測度的。畢業進入公司後的黃弟兄怎麼也不會想到,工作裡接觸的四位客戶其中三位都是日本人。黃弟兄感動地向神禱告:「如果上帝你將來讓我去服事日本的話,你就讓我學習日語。」
那時黃弟兄便開始學日語,且每天學習之前為日本禱告。「這不並是簡單的學習過程,而是在禱告和得到祝福的過程。」黃弟兄說。慢慢地,他的生活開始有了方向,他想,如果將來上帝讓他給日本傳福音的話,除了需要學好英語外還需要學一門樂器,這對傳福音或許有幫助。有了這樣的想法,黃弟兄便自學了吉他,此後又去上了電子琴的基礎班。
從夢的啟示來堅定宣教的心 並為此努力預備
雖然心裡已經打定主意要去日本宣教,但總未能踏出實際的一步,黃弟兄難免有些挫敗。一次偶然的機會,黃弟兄在上帝的帶領下去到尼泊爾和不丹進行了半年的短宣。第一次踏上海外宣教的裡程,在經歷神引領的同時也正式確認了他將來的走向。這一切,都源自他在短宣期間連續做的幾個夢。
黃弟兄說,短宣期間零零星星做了很多夢,有「在國外建立教會」的,也有「同工一起奔跑」的。但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其中的三個夢:
第一個是他夢見自己坐著一輛觀光大巴,跟隨旅遊團去某個城市觀光,沿路看到整個城市都是用繁體字寫著聖經話語:「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第二個夢是他在公司開會,總裁拿出一張世界地圖比劃。地圖上標有許許多多從中國發出去的箭頭,卻唯獨沒有日本。在夢中他很疑惑,為什麼去非洲阿拉伯等國的箭頭都有,偏偏沒有去日本的呢?
第三個夢是他看見一臺鋼琴,其中兩個鍵在黑暗中散發著熠熠光彩。他走過去一看,C大調上並排的兩個音符按鍵:「索」鍵上寫著中國,「拉」鍵上寫著日本。
黃弟兄綜合了一下,覺得這是神在給他啟示,讓他正式踏出宣教的第一步。
排滿的時間表是力量的源泉 是奔跑的方向
短宣結束回國後,黃弟兄的心已然歸向主,但為了照顧家人的感受他並未踏進全職服事的大門,而是選擇在公益機構做社工,剛開始是服事老年人和失聰人群,此後就加入了服務非洲群體的團隊,比如教他們唱中文的讚美詩歌,邀請他們一同去醫院探望病人。
兩年後的一天,有位朋友在網上聯繫了黃弟兄,說「你不是將來要去日本侍奉嗎?你要裝備,需要學神學。」在這之前,朋友也曾常勸說黃弟兄去讀神學,但他從未心動。這一次大概是上帝的時候到了,朋友再來相勸時,黃弟兄答應了。他詢問朋友學什麼比較好?朋友在列舉課程時首先提到了希伯來語。對預言頗感興趣的黃弟兄一下就被吸引,又想到所要去到的讀書城市是離日本最近的一個城市,心想或許這也是上帝計劃中的一部分吧。黃弟兄簡單收拾了一下,就朝著神學院出發了。
現在在學校讀書的黃弟兄說,從周一到周五都是學習專業課程的時間,很多學術性的東西、作業、論文、看書等等,將他的時間全部佔滿。除此外每天還有早禱、輪流講道、帶領敬拜、團契等靈修活動,讓他的生活被充滿得沒有一絲縫隙。周六傳福音,教學生彈吉他,周日在教會侍奉……一個星期下來,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黃弟兄坦誠,自己也會有覺得疲累、軟弱之時,但仍然帶著盼望,就如同經上所說:「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哥後4:8)」。他認為,這些都是上帝在預備他,讓他能夠以最佳的狀態去日本服事,因此排滿的時間表反而成為他力量的源泉,讓他在靈命糟糕的時候也相信,上帝已經用這些裝備將他們緊緊連接在一起。「上帝的計劃是不會改變的,「黃弟兄表示,」所以軟弱的時候這些反而成為給我力量的方向。」
筆者後記:
黃弟兄說,天氣好的時候,站在宿舍樓的樓頂可以眺望到海對面日本的對馬島。現在因為太忙有時不能天天為日本禱告,但每周五的禱告是一定不會落下的。同時也會為中國韓國禱告,只有每次禱告了,他才感到內心是踏實的。說著這些話時,黃弟兄的聲音很柔和,從他的字裡行間不難聽出他向著日本真實的愛和盼望。
耶穌以「撒瑪利亞人救助被強盜打傷的猶太人」的例子來教導人,要愛鄰舍,而那被視作仇敵一樣的人,正是我們的鄰舍。「愛仇敵如同鄰舍」,說著容易,做起來未必容易。黃弟兄為要走「日本宣教」這條路而預備了8年,靈命、語言、樂器、知識……無論做什麼都是為「宣教」而出發,黃弟兄這樣說著,也這樣付出著行動。
宣教這條道路並不好走,但也正如黃弟兄所說的:夢想和異象是支撐他一直往前走的力量。一個人堅持要去到另一個國度傳福音,這並不僅僅是因著內心的感動和堅持,而是神將這樣的愛和旨意放在了他裡面,並親自帶領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