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慾」到「食育」,「舌尖」課堂在這樣做!

2020-12-13 團餐謀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新「食」尚後,不乏蹭熱度的形式主義事件頻博「眼球」,被網友們質疑。

當今中小學校園裡的00後新一代,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形式主義的「言傳身教」 簡單粗暴,往往只會陷入「自我感動」式的教育,適得其反。

不過,近期全國各地也有不少校園寓食於教,令人眼前一亮。

寓教於樂:校園萌貓「說」節儉

頭頂著吃不完打包的食物、嘟囔著「吃不完兜著走」走出食堂的博文貓;

戴著廚師帽,一臉嚴肅教育小貓「盤中餐來之不易,浪費可恥」的博文貓;

大叫著「一粒也別放過」撲向餐盤裡最後一顆飯粒的博文貓……

浙江衢州二中美術老師李海俊創作的這組動漫萌貓火了!通過這種形式向學生宣傳「節糧」「節能」意識,寓教於樂,高人一籌!

動漫這種形式本身就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而且,從小事做起,萌貓們「行事說話」接地氣兒,這樣鮮活靈動的宣傳很容易讓00後們欣然接受、自覺踐行!

現實中的博文貓身份獨特,它們是該校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衢州二中建校歷史悠久,校園植被豐富,吸引了鷺鳥、松鼠、綬帶鳥、刺蝟等十餘種小動物在校內生活。其中最受歡迎的十幾隻博文貓,常常出入教師、校園主幹道,深受師生們喜愛。

有「食慾」、有「自主權」的學生餐

飯難吃是「光碟行動」路上的絆腳石。

日前,就有市民在青島政務網上反映,由於學校學生午餐不好吃,導致一方面學生吃不飽,影響成長發育;另一方面剩飯剩菜浪費嚴重,也給家長帶來經濟損失。因此請求市教育局監督中小學生午餐情況。

對於學校和供餐企業而言,學生餐杜絕浪費,除了在宣傳教育上做文章,更要在飯菜質量上精益求精,以及為孩子提供適量的飯菜。

哪些菜學生們愛吃?杭州一中學開學後,食堂每周讓學生投票選菜品,自己決定午餐吃什麼。學生一餐是兩菜一湯,番茄炒雞蛋、番茄蛋湯分別稱霸素菜榜和湯菜榜,另外香酥雞腿、香酥雞米花等也排名靠前。

門頭溝妙峰山民族學校食堂

北京門頭溝妙峰山民族學校食堂,在飯菜口味上下功夫,精心設計菜譜,增加菜品種類,做到營養搭配,提高菜品的口感和質量。中午午飯時間,學生們分批到食堂就餐。低年級的學生由工作人員統一打飯,學生吃完後,可以再次根據需求取餐,高年級則可自主選擇菜品和份量。

學生餐「眾口難調」,是不爭的事實。據《南方周末》報導,深圳德保集團的學生營養餐每周菜品不重樣、專業營養師根據季節性食材及營養搭配設計月菜譜,每周還會根據校方和家長的反饋意見進行調整,但公司在對深圳幾家小學的電話隨機回訪中,仍有「五花八門」的聲音:「肉量比較少,建議搭配更多青菜」,「整體還不錯,孩子說有點辣」,「有時好吃,有時不好吃」。

武漢某小學供應小份餐

在有條件的學校,改配餐制為分餐制,或者讓學生有自主權的自助餐,按需取用,也是杜絕浪費的方式。

寧波市四眼小學的飯盒

寧波市四眼小學從學校客觀條件出發,選擇了一個班試點「定量申領、全員光碟」:老師通過大量統計,匯總出班級孩子的基本食量數據。食堂工作人員購置了藍、白、紅三色餐盤,來對應食量偏多、適中和偏少的孩子,並且在年級段設立了添飯、添菜處。

為了減少因為分量太多而造成的餐飲浪費,北京市東城區十幾所學校等都開展了進班分餐制。

據《南方周末》報導,2010年,玖福團膳開始嘗試校園自助餐模式,包含兩葷、四素和四種主食。小學生的就餐標準為10元/人,初高中12元/人。統計發現學生的浪費率降低了75%,相當於每年節省食物340多萬公斤。不過,這種方法在學校有食堂的條件下才可能推廣。沒有食堂的學校也可以將桶裝菜搬到教室,學生用餐盒自取。前提是,供餐公司必須按照學生的需求準備飯菜,避免每餐剩菜數量過多。

上海市楊浦區二聯小學食堂,圖片來自網

媒體也曾報導過上海市楊浦區二聯小學食堂,該校為高年級學生提供自助午餐,每天葷菜可以二選一,小葷、素菜、點心、米飯、湯自由選擇,最少有七八樣菜式供孩子們選擇。

自助餐的菜單費盡心思,既要考慮營養、成本,也更重視孩子們的口味和習慣。比如孩子們不喜歡大塊素菜,胡蘿蔔、香菇之類的就被切成絲或者丁,炒成小葷、炒飯,或者做成餡料,包進餃子、包子,而素雞就換成紅燒豆腐或者豆腐羹;挑魚刺最麻煩,那就換成沒有刺的魚塊……

據報導,自助餐在楊浦區的多所學校推廣。有了選擇權,學生們倒飯的現象好了許多。不過相比小學生,一樣是自助餐,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浪費更突出。

食育教育至關重要

杜絕學生餐浪費,樹立孩子的節約意識,進行食育教育至關重要。

「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食育」一詞最早起源於日本,由養生學家石冢左玄在1896年提出。

2005年日本頒布《食育基本法》。日本政府將食育視為智育、德育、體育的基礎,作為一項國民運動,通過對食物營養、食品安全的認識以及食文化的傳承、與環境的調和、對食物的感恩之心等,來達到「通過食育,培養國民終生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人性」這一目的。

據《體系化的日本小學食育》介紹,日本小學食育不僅限於教師在午餐時間的就餐指導,還與各學科聯動,與家庭、社區聯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食育體系。

北滘鎮華師附屬實驗學校飯堂,佛山日報

食育是源於生活的教育,也是回歸教育的生活。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到近期的《關於做好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等,都強調要加強中小學生營養改善和健康教育力度,進行食育教育。

近年來,北上廣深等不少地區也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食育教育,將勞動教育、感恩教育、禮儀教育、審美教育等滲入其中。

華附南海實驗高級中學學生體驗稻穀收割

每年10月下旬,廣東佛山北滘鎮華附南海實驗高級中學都會組織學生到肇慶市懷集縣詩洞鎮進行為期一星期的「學農」活動,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勞作,割稻穀、落花生、挖田薯,並進行課題研究,諸如「關於肇慶走地雞的飼養的調查報告」「探討雜草植物與農村環境的相互適應性」等。

上海市長寧區哈密路小學的午餐監督員
遼寧省實驗學校「知食學堂」

遼寧省實驗學校將食堂改造成了網紅文化食堂「知食學堂」, 將「食育文化」和師生創意、藝術景觀融為一體,並開設了涵蓋「知食物、知食器、知食禮、知食文化」等內容的食育課程。

上海復旦初級中學不僅在食育的禮儀規範等方面,制定了《復旦初中學生用餐禮儀規範》、《復旦初中午餐管理要求》等常規管理制度,還組織學生們走進食堂後廚,拍攝了食育紀錄片《大鍋菜的味道》,用攝像機鏡頭記錄下學校食堂師傅們從一早的切配工作到中午的打菜分飯、搬箱運輸等日常工作的一天,感受食堂後廚師傅每天工作的艱辛。

此外,各地學校也在紛紛推出學做菜等各類豐富多彩的動手實踐活動,開展食育教育。

食育教育包含了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內容。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多維度的教育方式,也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政府、學校、企業與社會一致推動。

與日本等食育教育領先的國家相比,我國的食育教育目前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種形式,而我們的食育課堂是這樣做的………
    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種形式,而我們的食育課堂是這樣做的………… 2020的暑假 我們一起走進『食育課堂·自然物語』 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種形式
  • 食育:舌尖第一課,幸福人生的重要教育
    在我國,食育文化源遠流長,食育中蘊藏著眾多深刻的國學精髓,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有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從只求吃飽,到如今追求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吃得科學;再到吃出涵養,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加強科學宣傳,助力食育知識傳播,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
  • 江門食安大課堂讓食育開花落地
    據了解,隨著新會區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計劃的不斷深入推進,這類食安科普課堂出現在了轄區不少校園。據悉,未來,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將常態化納入新會區學校課程體系,讓「食育」開花落地。 在當天的課堂上,食品安全專家、新會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炳煥利用視頻短片,生動還原了不少同學日常生活中的「遭遇」,比如校門口「五毛零食」吃後會拉肚等現象,並告誡學生們不能吃,要注意食品安全。
  • 申城中小學新學期推廣「食育」課程 改變「舌尖上的未來」
    同伴互助,爭取都成「小光碟」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食育的基礎。11時45分,天山路第一小學下課;11時50分,營養午餐送進三(1)班教室。每一天的午餐,都很有「儀式感」:孩子們洗完手,把自帶的毛巾墊鋪在課桌上,勺子、筷子、湯碗擺放整齊,做好餐前準備。孩子們還打破了原來的入座方式,兩個孩子面對面圍坐,結對進食。
  • 食育文化進課堂 健康快樂喜洋洋
    舌尖上的幼兒園,更多美食請你品嘗哦!膳食小課堂:幼兒吃什麼增強抵抗力?1、菌菇類食品菌菇類食品有助於提高幼兒的免疫能力,可以很好的改善幼兒心血管方面的功能。
  • 專家呼籲中小學開設「食育」課程 怎麼吃要從課堂學起
    「食育,可以成為與德、智、體、美、勞並列的一類教育,進入中小學課堂。」在昨天上海水產大學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的成立儀式上,中心主任、水產大學食品學院院長王錫昌教授呼籲。據悉,該中心醞釀與中小學合作,開展「食育」課程。
  • 中國教育報:食育改變舌尖上的未來
    不健康飲食行為普遍小林是遼寧省某中學的高二住校生,「早上困,沒食慾,不怎麼去食堂吃飯」。小林告訴記者,他早上的飲食習慣是帶上從小賣部買來的可樂、薯片或者營養快線,第一節課下課時再「補充能量」。興致勃勃的孩子們帶著工具到了農場,卻發現蘿蔔和紅薯早已被拔出來堆在地上,而老師讓每人撿幾個裝進袋子裡就回來了。問其原因,竟是學校怕麻煩、怕學生受傷。薄弱的營養意識,更值得重視。胡小琪看到,某農村食堂張貼的所謂「營養食譜」就是「豬肉、雞肉、燒鴨」這樣的字樣。「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門領導和學校領導對營養不重視,覺得孩子的學習才是第一位,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講營養。
  • 九陽希望廚房食育課程再進第二課堂介紹營養健康知識
    這是中國杭州長橋小學的食育興趣班教學現場,九陽希望廚房的志願者正在給三年級的孩子們介紹食物的創意拼盤。說到蔬菜,每個孩子都能說上幾樣自己不喜歡的蔬菜。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零食、飲料和油炸類速食。 上過這堂食育興趣課的孩子們,都會對原本不喜歡的食物產生新的好感,慢慢開始接受,甚至有些食物從此就喜歡上了。老師們笑稱這樣的食育興趣班就像是魔法學校,孩子們每次都充滿期盼,特別興奮。因為這不同於傳統的教與學的課堂,而是寓教於樂的小遊戲和小實驗。
  • 為「食育」入課堂點讚
    河南新縣光彩實驗學校把「食育」引入課堂,由營養師直面學生,教學生識別高鹽高脂肪、添加色素食品,拒絕「五毛食品」。  點讚「食育」入課堂,不是要每所小學都配營養師講課,那是不可能的。我國營養師極端匱乏,日本每300人配一名營養師,我們沒法跟進,現有營養師數字說法不一,但缺口400萬是比較一致的。
  • 郟縣:食育教育託起「舌尖的安全」
    ,郟縣成為河南省首批食育推廣基地。 食育主要是將相關食物教育納入幼兒園教育體系,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四季食材、瓜果根莖等,在培養科學飲食中兼顧自身健康。自2007年開始,河南省實驗幼兒園初步構建起了特色的食育課程及幼兒園食育實施方案,建立了以「食物、食知、食趣、食操、食禮」為核心的基本食育實踐模式,讓食育走進了教育的視野。 「先把油燒熱,然後把切好的土豆絲放入鍋內翻炒,最後再撒一勺鹽。」
  • 兒童教育全新模式 中國鐵建·西派時代食育課堂實探
    中國鐵建·西派時代攜手妮妮環球食育打造西派薈食育課堂,則為巴南的兒童教育引進了一種全新的模式。以食為育啟發寶寶國際飲食美學天賦西派薈食育課堂旨在教導孩子國外的飲食文化和習慣,在國際飲食美學的薰陶中,激發寶寶健康成長的力量。中秋佳節至,美味進行時。
  • 常州推15所食育教育試點學校 探索食育模式
    總結會上,市教育局宣布了15所常州市食育教育試點學校。今年生命教育月期間,常州各校食育教育成果豐富多彩,活動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學段,從幼兒園到高中,食育活動開展生動有趣,學生走進農田、走進菜市場、走進廚房,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同時,各校食育教育基於學校的校情,開展活動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活動多聚焦品格提升,在快樂的活動中提升育人品質。
  • 「食育」要從娃娃抓起
    □錢夙偉「應將『食育』放在與『德智體美』同等重要的位置。」2018年7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曉潔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宗耕合作,牽頭組織「中科院食育研究團隊」,兩年來在全國若干地區中小學校開展了一系列「食育」活動。
  • 愛孩子,就這樣做,用"食育"守護未來
    從一粒種子到餐桌上一盤色香味俱佳的菜餚,這整個過程都是使孩子了解食材、學會選擇食物、懂得珍惜糧食以及養成飲食習慣的重要機會,有助於孩子認識自然、學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早在明治時期,日本就產生了&34;的概念。那時候,日本人的食育理念遠沒有現在這樣豐富。
  • 感恩有你 送給父母的聖誕甜點—松下食育課堂走進廈門
    聖誕在即,松下食育課堂之「感恩有你 — 送給父母的聖誕甜點」活動走進景色宜人的鷺島廈門。12月18日,松下電器聯合廈門市青少年宮、科學同盟網,為40名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帶來了一節獨具匠心、生動有趣的互動體驗課,使大家度過了一段甜蜜而溫馨的午後時光。
  • 合肥六小翠微分校食育課堂:尋魯迅故裡 嘗紹興美食
    3月15日,合肥市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五年級全體學生在學校食堂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食育課堂活動,主要是讓同學們品嘗浙江紹興的特色美食。3月11日,班主任老師已經組織了一次「舌尖上的紹興」主題活動,同學們對紹興的地方美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這次活動大家都充滿了期待,期待儘快品嘗到美食,以滿足被激活的味蕾。
  • 食育路上,播種芬芳——洛陽市洛龍區廣利街小學食育課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婦聯可以在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建設健康環境等方面發揮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紮實有效推進食育工作,2020年,洛陽市4個學校被定為省定食育工作試點學校。
  • 校長為一粒米代言 讓學校食堂有食慾也有「食育」
    常州市朝陽中學學生 朱文晨:還行,跟我家差不多,學校食堂做得(飯菜)很好吃。為了讓家長放心,學校特地邀請家長陪餐,乾淨可口的餐食也引得家長點讚。學生家長 孫女士:我們孩子小學是送餐制,我自己送飯的,送了好長時間,因為我們覺得小學的飯食不是太好,(那今後還會送嗎?)不會送了,現在學校食堂衛生各方面都是可以的。
  • 劉璐:「食育」項目匯報
    「食育」究竟是做什麼的?就是教學生做飯嗎?或者是培養廚房小能手嗎?再或者是把孩子培養成營養專家?其實都不是,「食育」真正的目的,是讓孩子具備更多的能力,包括:保持健康的能力、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獨立處事的能力、感恩的能力以及愛的能力。比如獨立處事的能力:如果做一頓飯,可以問今天吃什麼?然後一起到菜市場選購的時候,應該花多少錢?選擇什麼樣的食物?回來之後先做哪一樣?
  • 第四實驗幼兒園:多彩食育 守護健康
    幼兒園堅持「滋養天性啟迪靈性」的辦園宗旨,尊重幼兒詩性邏輯,呵護幼兒本真性靈,追隨幼兒自然成長,努力讓每個孩子都在快樂發展中做最好的自己,成為「懂生活的現代人」。本著對更好生命品質的追求,該園積極開發幼兒「食育」課程(飲食教育課程),以食育維護幼兒最真感受,守護孩子「吃」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