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種形式,而我們的食育課堂是這樣做的………

2020-12-13 騰訊網

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種形式,而我們的食育課堂是這樣做的…………

2020的暑假

我們一起走進『食育課堂·自然物語』

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種形式

而我們的食育課堂是這樣做的… …

圖 / 視頻截圖

圖 / 視頻截圖

綠,是大自然最溫潤的樣子

花,是大自然最熱烈的表達

石,是大自然最厚重的記載

自然,是每一個孩子心中最嚮往的地方

... ...

這個暑假

走進『食育課堂·自然物語』

給孩子們自由的空間和時間

親近自然,尊重生命

釋放孩子們的純真和天性

圖 / 視頻截圖

因為疫情的原因

孩子們不方便外出

我們的老師就親自深入自然

帶來了一群大自然的「使者」

孩子們興高採烈的爭相說出使者的名字

老師則認真傾聽、耐心講解

搭建起孩子們與使者的自然連結

圖 / 視頻截圖

瞧~

水邊不起眼的植物「蒲棒」

卻有著止血消炎的神奇功效

成熟的蒲絨還可以做成枕頭

教育可以有很多形式

但不一定拘泥於課本哦

圖 / 視頻截圖

孩子們的創造力總是超出我們的想像

走進自然這個天然的藝術世界

打開孩子們創造的大門

釋放孩子們自然美的想像力

圖 / 視頻截圖

看~

孩子們的藝術作品

總有一幅能走進你的心

圖 / 視頻截圖

圖 / 視頻截圖

圖 / 視頻截圖

『食育課堂·自然物語』

堅持做滋養孩子的食育教育

意在激發孩子們的自然天性

他們不需要過度的引導和結論

我們做的,只是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天性

幫助他們創造成長的空間... ...

相關焦點

  • 從「食慾」到「食育」,「舌尖」課堂在這樣做!
    通過這種形式向學生宣傳「節糧」「節能」意識,寓教於樂,高人一籌!動漫這種形式本身就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而且,從小事做起,萌貓們「行事說話」接地氣兒,這樣鮮活靈動的宣傳很容易讓00後們欣然接受、自覺踐行!現實中的博文貓身份獨特,它們是該校校園文化的一部分。
  • 兒童教育全新模式 中國鐵建·西派時代食育課堂實探
    如何更好地與孩子交流,什麼樣的兒童教育更能取得成效?相信這是大多數家長們都會思考的問題。中國鐵建·西派時代攜手妮妮環球食育打造西派薈食育課堂,則為巴南的兒童教育引進了一種全新的模式。以食為育啟發寶寶國際飲食美學天賦西派薈食育課堂旨在教導孩子國外的飲食文化和習慣,在國際飲食美學的薰陶中,激發寶寶健康成長的力量。中秋佳節至,美味進行時。上周六,西派薈食育課堂中秋專場《肚子裡住著小太陽》開課,經過了三期主題課程後,課堂氛圍越發濃厚。
  • 愛孩子,就這樣做,用"食育"守護未來
    在許多人心中,混著油煙與飯香的廚房,是家裡最有煙火氣的地方。聞著飯香長大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中更懂得愛與分享。早在孩提時父母就教導我們,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得之不易,要珍惜糧食。民以食為天,&34;是生活所必需,食育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必修課。 &34;是對孩子腦力、體力產生深遠影響的基本教育,是一門能受益終身的應用科學。
  • 食育:餐桌上缺失的素質教育
    2012年,劉璐作為公共營養培訓師,曾給很多營養師做培訓,並經常走進企業、學校、社區或農村地區做食育科普。當時她就發現很多問題,如有些孩子在學校不愛吃牛奶和雞蛋,甚至在餐間互相用食物打鬧。「他們會用父母給的零花錢,去小賣鋪買一些沒有安全檢驗保障的零食,這些零食甚至連配料表的說明都沒有,家長也不重視這個現象。」劉璐回憶道。
  • 食育是父母能夠給孩子終生受益的教育
    在天平的兩端,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它的社會功能,那我想我們反而會反觀自己,我們父母在親子互動,在家庭的一日三餐當中做了什麼? 我們說我們愛孩子,我們在假期帶孩子出國旅行,我們有各種補習班,音樂、美術、體育樣樣都不少,但是能夠讓孩子身心健康,身心愉悅的這樣一種食物的教育,是不是嚴重缺失了?
  • 食育:吃飯的學問
    讀書形式有很多種,聽老師講故事、每天有一人進行讀書分享,然後大家再細細品讀。書香浸潤心靈,快樂伴我成長!  中華民族每個節日都有一道必吃的美食。春節的水餃、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這一道道耳熟能詳的美食,承載著的不只是食材本身的味道,更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情感和文化。
  • 食育把孩子帶向大自然
    將關於食物的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班內課堂,如「蔬菜種子小景觀」「豆子一家」「果子大集合」等,教師要耐心地加以講解,並精心準備實物,供孩子們觀看和學習,同時注重引導孩子們了解果蔬、家常菜等背後的自然故事,指出它們是如何種下去、長成苗和開花結果的,人又是食用了哪一部分,接受了大自然怎樣的生命饋贈等,從而讓孩子們從小就擁有正確的食物觀和生態觀。二是技能類課堂。
  • 食育:如何在孩子幼兒時期做好食育工作
    食育的宗旨是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專家認為,從兒童會說話和簡單交流起,就要有意識地灌輸食物的來源、製作、營養價值,以及怎樣吃,吃多少等知識。幼兒園食育教育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老師把和小朋友一起種植的蔬菜拿到廚房,幼兒吃著自己種的蔬菜感覺特別香,吃得美滋滋。
  • 浙江杭州:食育教育課堂走進鄉鎮校園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劉小魚)「我們組製作的食譜是根據大家的自身情況,葷素搭配的,這樣既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還能讓我們更健康。」戴村鎮中心小學現場展示食育教育示範課為推動校園食品安全科普和食育教育工作,促進師生健康,11月27日,「食育啟智,健康未來」食育教育和食品安全科普節活動在戴村鎮中心小學啟動,這是該活動在杭州市區多所校園進行推廣後的第九次舉辦,標誌著該活動從服務城市向服務農村延伸。
  • 3-6歲孩子吃飯毛病多?看看日本幼兒園的食育教育,一定有啟發
    太小的孩子及時不能參與耕種,也會有很多畫本供孩子們了解食物是怎麼長出來的,那一部分是可以吃的,又是如何來到我們餐桌上的。整個流程儘量由孩子自己完成。這樣的食育教育讓孩子在進食中熟悉生活,鍛鍊孩子的獨立性。這樣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也能做到自理。
  • 3-6歲孩子吃飯毛病多?看看日本幼兒園的食育教育,一定有啟發
    在食育這一點上,日本做的最好。食育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圍繞食物的教育。從食物的產生、加工,到烹飪、進食等都是食育教育的內容。日本是唯一一個把食育列入法律的國家。他們對公民膳食結構、飲食規律等都做出了明確規定。日本人十分關注飲食健康,這也是他們成為「長壽國」的原因之一。
  • 能夠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中國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每年6月是日本的「食育月」,每月19日為「食育日」。另外,還有很多國家也已經開展了食育工作,丹麥、英國等已經全面開展了烹飪課堂或農場體驗課堂,美國則開展「從農場到學校」運動。美國、英國、印度等國家紛紛設立了「營養日」、「營養周」或「營養月」。同時,一些國家也都出臺了食育的相關強制性政策。
  • 疫情之後請將缺失 的食育教育補給孩子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句話幾近成為家長信仰的信條。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盲目地為孩子做好了鋪墊,讓孩子背古詩、讀英語、學畫畫、唱歌…… 但是我們都忘了最重要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只有從生活中獲得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才是孩子們真正用得到的教育。「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日三餐中的每一餐都是一個教育契機。這句話也是對食育最好的詮釋。
  • 食育是生存之本、教育之本
    石冢左玄的觀點告訴我們,食育,不僅僅是「吃什麼、怎麼吃」的教育,它可以貫穿於孩子的生活中,體現在日常行為教育的各個方面,食育教育也可以實現體育、智育、才育的目標。  比如,帶領孩子們走入田間,讓孩子們體驗耕種、除草、除蟲、採摘、收割這些活動,既能培養他們對農作物的感情,從而對大自然感恩,使他們懂得珍惜糧食、不浪費糧食,另一方面又鍛鍊了身體。
  • 東莞市萬江中心幼兒園將食育課堂搬到菜園
    萬江中心幼兒園在園區裡專門開闢了多塊共300多平方米的菜地,讓孩子們根據不同季節,親手種下時令蔬菜,並定期照料、抓蟲和觀察蔬菜的生長狀態,體驗農耕樂趣。隨著孩子的好奇心越來越強,這塊小菜地漸漸滿足不了孩子們的求知慾。於是,班級門前、走廊過道都被裝點一新。今年年初,幼兒園把菜地劃分小塊,「承包」給每個班的老師和孩子。讓師生充當這片園子的「守護者」,守護「責任田」。
  • 感恩有你 送給父母的聖誕甜點—松下食育課堂走進廈門
    聖誕在即,松下食育課堂之「感恩有你 — 送給父母的聖誕甜點」活動走進景色宜人的鷺島廈門。12月18日,松下電器聯合廈門市青少年宮、科學同盟網,為40名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帶來了一節獨具匠心、生動有趣的互動體驗課,使大家度過了一段甜蜜而溫馨的午後時光。
  • 江門食安大課堂讓食育開花落地
    據了解,隨著新會區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計劃的不斷深入推進,這類食安科普課堂出現在了轄區不少校園。據悉,未來,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將常態化納入新會區學校課程體系,讓「食育」開花落地。 在當天的課堂上,食品安全專家、新會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炳煥利用視頻短片,生動還原了不少同學日常生活中的「遭遇」,比如校門口「五毛零食」吃後會拉肚等現象,並告誡學生們不能吃,要注意食品安全。
  • 九陽希望廚房食育夏令營:生活既教育食育融入自然
    從2014年起,九陽希望廚房在做好廚房的基礎上發起「食育」項目,目前在全國42所學校探索性開展「食育」教育,讓孩子們在吃飽的基礎上,改善孩子們挑食、偏食、營養知識匱乏等現狀,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逐漸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當食育遇上自然,孩子們將會帶來怎樣的創意火花?
  • 膳食+教育 厚澤食育用心篤行為學生健康加分
    教以育為先,食育也就是飲食行為的教育,是對兒童進行飲食思維、飲食營養知識、飲食衛生等相關的教育。「食育」可以改變孩子厭食、挑食的壞毛病;幫助孩子實現正確的健康觀、飲食觀;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讓孩子和大自然建立親密接觸,豐富感情生活;改變孩子自私、孤立的心理狀態;學會感恩、學會珍惜;科學地認識世界,保護自己。
  • 能夠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中國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另外,還有很多國家也已經開展了食育工作,丹麥、英國等已經全面開展了烹飪課堂或農場體驗課堂,美國則開展「從農場到學校」運動。美國、英國、印度等國家紛紛設立了「營養日」、「營養周」或「營養月」。同時,一些國家也都出臺了食育的相關強制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