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天天給孩子梳小辮,各種造型,孩子回家就不要梳,說疼。
孩子這種情況要跟老師說嗎?
格格巫育兒日記認為,這種情況肯定要叫孩子自己跟老師說一下的。
家長還是要培養一下孩子對自己的感受的表達能力,發生什麼事,第一時間就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
可能孩子大腦發育還不完善,這麼小有時還想不到怎麼表達自己。
這個情況在家裡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媽媽可以有意識引導一下。
比如說:梳小辮疼是嗎?媽媽可以理解你的感受。你當時覺得疼,就可以跟老師說一下好了,沒關係的。老師不知道你被梳疼了,你碰到那個情況一定要和老師說。
孩子下一次放學回家,繼續跟進一下,今天有沒有梳小辮?疼不疼?如果疼,有沒有跟老師說一下?
因為孩子還小,可能有忘記了的時候,就再跟進提醒一下。慢慢孩子就會記得和老師說這個情況了。
不光這件事,還有生活中的其它事情,都要培養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再比如說,如果孩子在家裡因為時間緊張而產生哭鬧的時候,媽媽可以先接納她的情緒。
這樣說,你覺得時間可能來不及了,很緊張,媽媽可以理解,以後你有什麼覺得不好的事情都可以和媽媽說。
來,媽媽抱一抱,感覺有沒有好一點兒?既然你覺得時間來不及了,你現在想做點什麼呢?下次你打算怎麼做才能夠來得及呢?是不是早點起來才行呢?
正面的積極的引導真的很重要。不能表達自己感受的孩子容易受到委屈,老師和同學們也不能夠很好地把握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