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女孩鍾芳蓉有多大壓力,家長都未必清楚,只有她的學長明白

2020-08-31 我女兒最喜歡藍色

今年,湖南文科第四名的鐘芳蓉最終選擇北大考古系在網上引起了極大爭議。因為這個選擇,鍾芳蓉也成了考古界的團寵。

但卻無人知道,在這個選擇背後,她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或許有一個人能夠完全明白,這就是她的學長潘軍。



鍾芳蓉就讀的湖南耒陽正源學校自2012年到現在,一共有12名考生考入了清華北大,今年有兩位,鍾芳蓉是其中之一。而潘軍正是該校第一位考入北大的高材生。

在鍾芳蓉身上,潘軍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當年的他和鍾芳蓉幾乎如出一轍,同樣被聚光燈包圍,同樣被市領導、學校老師一行幾十人驅車到他所在村裡,慶祝他金榜題名。

一塊披掛著大紅花的長方形獎牌至今掛在家裡的客廳。潘軍也曾立志要從事科研,稱其他的選擇對他而言都毫無吸引力,他的偶像是錢學森。



耒陽正源學校的校長羅湘雲建議鍾芳蓉提前10天去北京報到,帶爺爺奶奶一起坐一次高鐵,費用由他來出。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大山裡面的人們和外界被一堵無形的牆隔開了。

正源中學實行封閉管理,學生們寄宿學校,初中生半月回家一次,高中生延長到一個月。學校管理非常嚴格,495個攝像頭分布在380畝校園各個角落,時刻監控著學生。

有沒有熟悉的感覺?熟悉就對了,就是衡水模式。事實上校長羅湘雲是衡水模式的忠實擁護者,他的教育理念是,高考怎麼考?我們就怎麼教。



2019年開始,學校每年都會派一些高三的學生去衡水學習,短則半年,長則一年。鍾芳蓉高三也去過衡水學習,但除了她,其他幾位去衡水的學生,高考成績反而變差了。

鍾芳蓉坦言,衡水的學習對她幫助很大,但她只呆了一個學期,就不願意再去了,衡水的壓力太大了,她這種性格內向的孩子感到極為壓抑。

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幾乎全部生活在一個封閉的區域,和外界處於半隔絕狀態,除了學習,和外界幾乎沒有任何的信息交流。



8月3日下午,現在在耒陽做選調生的潘軍來到了鍾芳蓉的家裡,他告訴了鍾芳蓉他自己的真實故事。

考上北大後意氣風發,立志當科學家,拒絕了家人要求報考的臨床醫學,選擇了化學。但6年後研究生畢業,他還是選擇成為了一名選調生。

他講述了他在大學的努力,有限的見識,使得他格局太小,對專業也不夠了解。儘管他在讀研時,是導師最勤奮的學生,也曾在影響因子19的國際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過論文。

但他依然敗給了現實。出國深造沒有經濟基礎,即使勉強成行,回國後也很難進985,211高校。而如果繼續做研究,可能一輩子也買不起北京的一套房。



潘軍並沒有勸鍾芳蓉改專業。他能體會到她目前面臨的壓力。自從報考考古的消息傳出後,父母不理解,4家電視臺上門採訪,她閉門不出,最後直接跑深圳去了。

鍾芳蓉已經成為了典型,她也沒有反悔的機會。在聽潘軍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她很安靜地聽著。期間,媒體採訪的電話接連不斷,她乾脆開啟了飛行模式。

對於她的壓力,潘軍非常理解,他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就像他當初必須在化學這條路上走下去一樣,鍾芳蓉現在也必須在考古這條路上走下去。



所以,作為過來人的潘軍並沒有勸鍾芳蓉改專業。事實上他也不覺得那些熱門的計算機,金融就一定適合她。

一個從未接觸過計算機和金融的農村孩子去讀這些熱門專業也是很冒險的事,尤其是金融還需要人脈,農村孩子沒有基礎,沒有家庭支持,會非常難。

當潘軍知道鍾芳蓉對歷史也很感興趣時,建議鍾芳蓉大學選歷史專業雙學位,說對從事考古行業很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可以作為一條退路,「即使你以後可能想轉行,都來得及。」



或許,作為學長的潘軍並不看好鍾芳蓉在考古專業的後期發展,才出此建議。或許他也有過類似的親身經歷,從萬眾矚目,到曲終人散,徒留一地狼藉。

鍾芳蓉在如此壓力下能否在考古上繼續走下去?沒有人知道答案!

相關焦點

  • 考古界團寵,北大鐘芳容身上的壓力誰能懂,只有她的學長明白
    2020年7月30日,鍾芳蓉告訴記者,已經決定就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選擇背後要承擔的壓力,網上的熱議輿論,家人都不懂,只有她的學長明白。鍾芳蓉就讀的學校是一所寄宿學校,平時不允許用手機,鍾先生只有在女兒每半個月回家一次的時候進行聯繫。學校為,湖南耒陽正源學校,教學模式類似衡水中學,為考試而教學。教育模式,無所謂正確與否,至少對於哪裡的學子來說,這是唯一的道路,能夠改命的道路。
  • 湖南女孩鍾芳蓉676分報讀北大考古專業,冷門還是熱門?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備受關注。這不僅因為鍾芳蓉的高考成績很亮眼,也因為她是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學習全靠自覺的留守女孩,且她報考了在很多人看來頗為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
  • 鍾芳蓉:選擇考古專業的高分女孩
    光明日報記者 龍 軍8月2日,因為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而備受關注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收到了她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贈予的口述自傳《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在同時寄來的信件中,樊錦詩鼓勵鍾芳蓉:「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今年82歲的樊錦詩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
  • 北大光華清華經管不如"考古文博"更香?鍾芳蓉:我不需要太多錢
    高考過後的志願填報,很多家長和考生都認為這不亞於一場新的高考。無數過來人用懊悔與眼淚總結的教訓來告誡後面的小學弟小學妹:專業選擇需慎重,不要到了找工作的時候,才跟已入坑的學長學姐一樣追悔莫及。受到「過來人」吐槽的專業有很多,比如:土木、材料、生物、醫學、化學、歷史、哲學、法學、社會工作、國際貿易等等。
  • 考古女孩鍾芳蓉,不寧靜的夏天
    留守女孩的身份和選擇被眾人認為清苦的考古專業,將鍾芳蓉放入了爭議的中心。短視頻平臺上出現數十個相關視頻,視頻博主們對著鏡頭,開啟一場又一場的演講,以她為例,討論前途與夢想、偶像的力量,將她喻為全村的希望、留守兒童版的月亮與六便士。她為數不多的影像、照片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被配上激昂的歌曲和音樂——你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 留守女孩『鍾芳蓉我喜歡考古』『遭遇冷嘲熱諷』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表示,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因為她選擇的這個職業,有人歡喜有人憂,網友人的評頭論足,都為她操碎了心,紛紛替她拿主意,看起來好像都很關心這個北大考古女孩,實際上都是看熱鬧不嫌事大,都喜歡看別人的笑話而已。考古這個專業,看起來雖然冷門,賺不了什麼大錢,但是專業都是穩定的。
  • 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考古界為其撐腰成團寵
    ,隔著屏幕為其感到高興,是因為大多數的我們也是和鍾芳蓉一樣的普通人,生活條件甚至還要優於她,但我們都無法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去看世界,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02報考考古專業如果說鍾芳蓉第一次引起轟動是因為她留守女孩的身份,那麼第二次引起轟動,便是她在取得高分的情況下,選擇了一個冷門專業——北大考古博學院。
  • 湖南文科第4名北大考古女孩鍾芳蓉母親:她孩子不會是留守兒童
    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而鍾芳蓉本人,鮮少在媒體露面。這個暑假,對於她的家庭意味著什麼?過去這些年,她的家庭經歷了什麼?本周,《面對面》記者來到湖南耒陽,見到了鍾芳蓉和她的父母。
  • 「考古女孩」鍾芳蓉:不只有一個好爸媽,她的夢想已經起航
    今年這個高考季,我們聽到了很多高分滑檔的故事,但這些故事沒有鍾芳蓉的「考古人」熱度高,原因就出在了她那676分的湖南文科第四名,報考的卻是比較冷門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鍾芳蓉之所以能順利的報考考古專業,也是因為她有一個好爸媽,他們沒有成為街頭巷尾人云亦云的搖擺人。
  • 由北大考古女孩鍾芳蓉所想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這是今年高考成績揭曉後她給大家留下的一系列印象,在全世界都唱衰「寒門出貴子」的腔調中,寒門女孩鍾芳蓉考取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績,不僅如此,她還破天荒地報考了以往高分考生無人問津的冷門專業--北大考古,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同是出自寒門,來自農村,又同樣考取北大中文系的河北棗強縣女孩
  • 鍾芳蓉考北大考古:讓人羨慕的不是她成考古界團寵,而是她的媽媽
    面對大眾的質疑,考古界給出了絕對的支持,一時間,各個考古機構紛紛給鍾芳蓉送出「專業大禮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年輕人加油,既然你已篤定信念,未來便不會迷茫。中國考古人都是你堅實的後盾,祝你學業有成。未來你就是乘風破浪的考古小姐姐!」
  • 留守女孩鍾芳蓉:我選擇考古,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她對班主任說,自己喜歡這個專業,北大考古專業排名靠前,畢業後可以當教授,也可以去博物館任職,讓班主任不要擔心自己就業的問題。面對外界和親人的質疑,鍾芳蓉也曾動搖過。她懷疑自己像某些網友所說,是否真的喜歡考古專業,思量一番,最終決定堅持初衷。父母最終尊重女兒的想法,「只要她開心就好。」父親鍾元位說。
  • 鍾芳蓉放棄「錢途」選擇考古,未來規劃井井有條,心性遠超同齡人
    作為湖南省文科第四名,鍾芳蓉考出了676分的優異成績,最終決定報考自己心儀的考古專業。能夠追求自己的夢想,原本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但她的選擇卻受到了不少的爭議。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她從小就是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裡還有個14歲的弟弟。
  • 對話|北大考古女孩鍾芳蓉:我只是一個平常的選考古系的學生
    來自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同仁村的鐘芳蓉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開始了她的大學生活。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對於鍾芳蓉來說,異常熱鬧。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
  • 鍾芳蓉——考上北大報考考古專業的留守女孩
    關於志願填報,不少的人都展現了自己的態度和看法。其中一位留守女孩備受關注。這樣的成績,讓她在報志願時有充足的選擇權。成績出來後,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招生老師也相繼上門進行報考志願諮詢。但最終,選擇了相對冷門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於未來的就業,鍾芳蓉也有考慮,希望將來當一名老師或是在博物館工作。
  • 留守女孩鍾芳蓉,比就讀北大考古系更自豪的是,她成了弟弟的偶像
    於她而言,守護敦煌就是她的命。留守女孩鍾芳蓉受樊錦詩影響,毅然選擇了考古,她也想去敦煌,這樣的影響不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生命的指引嗎?在很多同齡人每天沉迷遊戲,虛度光陰混日子時候,鍾芳蓉已經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去到哪裡,該做什麼,她心中的方向和遙遠的未來,一切都清清楚楚。
  • 「考古團寵」鍾芳蓉的母親:尊重孩子的選擇
    「考古界的團寵」鍾芳蓉又上熱搜了。第一次是高考成績出來,大家驚嘆:一個留守女孩,高考成績這麼出色。第二次是報考專業,她報考了一個冷門專業:考古。網友都站在社會角度感嘆:窮人家的孩子,應該要報一個,畢業後就業率高的熱門專業。與之相反的是,考古界眾多前輩,對她發來祝賀,並給她寄送了各類考古禮物,堪稱「考古界團寵」。第三次的熱搜,是最近《面對面》記者對她的專訪。
  • 喧囂聲浪背後的北大考古女孩鍾芳蓉,不要忽略她的堅持與勇氣
    這幾天全國的高考成績已經全部出來,各位考生都按照自己的成績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不過其中湖南耒陽的鐘芳蓉同學短短時間上了兩次熱搜。沒過多久,鍾芳蓉迎來了她人生中的第二次熱搜,原因是她決定報讀北大的考古系。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沒「錢途」?未必吧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一事,不僅引發網友熱議,也驚動了整個考古圈。鍾芳蓉今年考出676分好成績,填報了北大考古專業。對於這一選擇,部分網友覺得可惜,認為「這註定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行業」;也有網友擔心女孩家庭收入,認為好不容易考上北大了,還不選個熱門的,為什麼選考古這樣一個沒「錢」途的專業?高考填報志願,原本是考生的個人選擇;能夠進入北大,原本是眾多考生的夢想。
  • 考古圈晚來得女九省聯動送開學大禮包?北大鐘芳蓉談到父母哽咽了
    談到女兒的選擇,鍾芳蓉的母親劉小義說:「我們不懂考古系究竟會幹什麼,也不懂什麼專業賺錢。我們只能尊重她的選擇,她有權利去選擇她自己喜歡的,她的孩子不會再成留守兒童!」「作為留守孩子,改變生活才是最急切地需要,到就業的時候就哭了,分分鐘教你做人」「學金融,等有錢了,把考古當作業餘愛好就行了」「這種家庭畢業後應該選擇可以賺更多錢的專業,比如北大經管!」甚至有過分的人抨擊女孩的成長環境:「一個小地方的留守兒童,啥都不知道,真的會亂填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