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勃朗筆下的《達娜厄》是誰

2020-12-19 騰訊網

[摘要]宙斯化作金光從通風口中穿入,達娜厄面對眼前奇異的光芒,不由自主伸出手臂的一瞬間。光芒逐漸將達娜厄赤裸的身體染成金色,她柔軟腰肢的凹陷部分和下腹部的陰影表現出非比尋常的真實肉感。

《名畫之謎·希臘神話篇》,[日]中野京子,中信出版社,2015年6月

1985年,蘇聯時代的俄羅斯。列寧格勒[ 現: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一名立陶宛青年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來到倫勃朗的名作《達娜厄》前。在電光石火之間,他掏出早已準備好的匕首,兩次捅向畫中裸女的腹部。然而青年還不滿足於這樣的破損程度,再次將硫酸潑向名畫。

畫布上瞬間冒煙,火速趕來的博物館工作人員雖然立即採取了潑水等搶救措施,但是為時已晚,畫作的中央部分已被腐蝕地面目全非。這是艾爾米塔什的鎮館之寶遭受毀滅性打擊的瞬間。

據說年輕僧侶放火焚燒金閣寺[ 1956年,三島由紀夫根據僧侶林養賢放火燒掉金閣寺的真實事件撰寫長篇小說《金閣寺》,獲得第八屆讀賣文學獎。]的犯罪動機,來自於他對美的憧憬及隨之產生的厭噁心理。而倫勃朗這幅作品的毀壞事件,也被解釋為年輕男子深深陷入「達娜厄」那壓倒性的官能美中,最終發狂釀成慘案。這種說法有鼻子有眼的流傳了好些年,然而真相卻從未被世人所知。案件過後,我們能得到的消息,就只有青年因精神錯亂而犯案,最終被判無罪的新聞報導而已。

其實,比起犯人接下來的故事,我們更揪心於傑作未來的命運。

這幅名畫曾一度被認為無法修復,可能永遠離開這個世界,但是通過藝術工作者長達12年的艱苦努力,《達娜厄》終於又回到了埃爾米什塔博物館的展壁上。

有幸觀賞過原作的人可能會對新生的《達娜厄》提出抗議:曾經那耀眼奪目的色彩和倫勃朗獨一無二的筆觸不見了;畫布上到處都是肉眼就能看清的傷痕。不過即便如此,比起這幅傑作徹底從世上消失來帶的傷痛,我們應該感激今時今日還能在世界上的某一個地方與她相逢。

達娜厄是希臘·羅馬神話中阿爾戈斯國王阿克裡西俄斯(Acrisius)的獨生女。

在她即將達到適婚年齡時,國王得到了一條神諭:」達娜厄所生的男孩會殺死你「。

阿克裡西俄斯王迅速作出了決斷。只要達娜厄不生孩子就能保全大局。於是國王立即下令建起一座銅塔,將女兒關入塔內。囚禁公主的銅塔絲毫不遜色於鎮住了白素貞的雷峰塔,沒有大門、只有狹窄通風口,完全是一個封閉空間,塔的周圍也警戒森嚴,使得任何求婚者都無法靠近。

肉身凡胎的人類也許確實無法入內。不過,如果是神呢?

正如我們所熟知的很多童話故事中,落難的公主都有」美貌「這一自帶屬性,吸引騎士們前來救其脫險一樣,達娜厄的稀世之美也迷住了一位天神,而且還好死不死就是主神宙斯[ 羅馬名:朱庇特(Jupiter)](Zeus)。宙斯化作一陣金雨,從狹窄的縫隙之間穿入房中,降落在達娜厄身上,讓達娜厄懷上了神之子。

最終,達娜厄生下珀爾修斯(Perseus),這個孩子如同當年神諭中所預言的那樣,殺死了自己的外公阿克裡西俄斯王(順帶一提,珀爾修斯是古希臘七大英雄之一,最有名的事跡是誅殺美杜莎(Medusa),電影《諸神之戰》系列的主角就是他)。

本作描繪了宙斯化作金光從通風口中穿入,達娜厄面對眼前奇異的光芒,不由自主伸出手臂的一瞬間。

光芒逐漸將達娜厄赤裸的身體染成金色,她柔軟腰肢的凹陷部分和下腹部的陰影表現出非比尋常的真實肉感。原本倫勃朗所描繪的女性大多帶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只有達娜厄公主高貴而嬌柔,直率的眼神直率配合豐腴的紅唇,令觀者切身體會到她對快樂的期待感和高漲的情緒。

不過,這位姑娘,你未免胖了點吧?

如果你腦中冒出這樣的念頭,只能說明你是個被」骨感至上「文化薰陶已久的現代人。在那個時代,畫作中達娜厄那嬌小的乳房、與孕婦別無二致的腹部、肉感的下半身才是最理想的裸體(就像魯本斯(Rubens)說的:」吃的不一樣「!)。

達娜厄身上的裝飾品只有束髮帶和手鐲,身邊附帶華蓋、精工細作的大床和動物皮毛製成的毯子、豪華的床上用品、天鵝絨桌布等,表明了她公主的尊貴身份。後方捧著鑰匙、正掀起帷幔的老婦人是她的僕人。

不知各位是否察覺到,達娜厄的枕邊還有一位長著翅膀的小朋友——丘比特(Cupid)?

這位被稱作厄洛斯(Eros)或是阿莫爾(Amor)、普特(Putto)的小小神明,因不時胡亂射出愛情之箭而廣為人知,還常常作為」愛「這一主題的代表,出現在繪畫作品中。但是在本作中,丘比特原本用來射箭的雙手被牢牢綁住,正表情扭曲地大哭著。畫家將不明就裡便被父王囚禁、強制其保持純潔的達娜厄心中渴望被愛的痛苦,通過被縛的厄洛斯表現出來。事實上,身體蜷成一團、哭泣不止的,正是達娜厄自己。

然而此時此刻,令人迷醉的愛情即將降臨。泛起紅潮的雙頰、溼潤的眼眸、像是迎接般向外張開的手臂……達娜厄體會到了身為女性的無上愉悅。而小愛神那雙被禁錮的手,也會在瞬間掙脫束縛吧。

神話中,最高神宙斯的好色程度—他閱遍天下美女的生涯其實就是男性集體心理的體現—已經超越了一般人對桃色事件的認識,直接上升到了令人佩服、感動的境界,無論是老鷹、公牛,還是天邊一朵雲,只要能泡到妹子,宙斯一定不遺餘力,變到停不下來。

宙斯的獵豔範圍極其廣闊,對象包括女神、寧芙(Nymph)[ 希臘神話中的下級女仙,大多為自然幻化的精靈。]、人類女性(甚至少年!),她們的裸體為繪畫提供了許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素材。雖然出現現實的女性裸體是禁忌,但神話題材的繪畫中有裸女登場卻是OK的。這是好幾個世紀以來歐洲美術界不能說的秘密。於是,宙斯的情人們或被公牛擄走,或被雲彩抱住,她們千姿百態的胴體定格在畫布上,成為王公貴族大宅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不過,站在畫家的立場上,想要完美呈現侵襲達娜厄的那一陣金雨,著實有些困難。

流傳至今的名畫中,有不少以達娜厄為主題的作品。其中大多數畫作都利用舞臺的聚光燈效果,故意讓一道光線照射在女主人公張開的雙腿間,表現方式略顯粗俗,缺乏神話傳說應有的仙氣兒。當然,畫家們還有一種選擇,就像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派的泰鬥——提香(Tiziano)的創意一樣,將金色的光芒畫成金幣,形成這樣的構圖:抬頭看著半空中灑落大把金幣的達娜厄+歡天喜地的用圍裙去接金幣的老女僕。提香的這幅作品推出後,模仿者層出不窮,因而很多人只要提到」達娜厄「,就會想到從天而降的金幣。不過從批判者的角度來看,這種過於現實、功利的表現手法,也只有來自世俗之都——威尼斯的畫家才能想出來(同感)。

自此,達娜厄這一女性形象變成了歷朝歷代畫家們大膽畫裸女的託辭,越來越空洞、呆滯,像人偶一樣毫無生氣。這就像現代某些相貌姣好卻演技匱乏的女明星,完全憑藉美貌出鏡,對所演的角色卻知之甚少。

與此相比,倫勃朗筆下的達娜厄卻是一位有血有肉、似乎活生生存於世間的女性。在被父親囚禁,又為宙斯所愛的戲劇性轉折點,她展現出深刻而真實的情緒。看到此畫的人應該都能聯想到:此時此刻從床上仰起半個身子的達娜厄,可能上一秒還伏在枕上絕望地哭泣吧。

被稱為「光影大師」 的倫勃朗在本作中也以絕妙的手法描繪了光,並利用這一意象表現出宙斯濃鬱的男性氣息。在畫中,代表著宙斯的光尚未徹底穿入室內,卻已有一部分觸碰到達娜厄的身體(所以達娜厄在發光)。明明本尊尚未登場,卻已經無處不在。

下一個瞬間,光芒就要照亮昏暗的房間,也將充實達娜厄的靈與肉。

這是暴風雨到來前的預感。

倫勃朗用他出神入化的光影效果,將高潮來臨前那份令人心跳加速、意醉神迷的歡愉,隱含在「光」這一意象中。

倫勃朗的這幅《達娜厄》堪稱舉世無雙,而在二百七十年之後,又一幅濃墨重彩的新世代《達娜厄》誕生了。

克林姆特筆下的達娜厄一頭火紅的長髮,身體如嬰兒般蜷起,雙腿高抬,主動迎接光芒的奔流進入體內。她表情迷醉,雙目緊閉,瑤鼻微張,櫻唇輕啟,右手的手指僵住在半空中,又似乎在微微抽搐……

畫中的小道具只有一塊薄如蟬翼的輕紗,女性肉感的裸體塞滿了狹窄的畫面,暗示著被囚之身的壓抑和苦楚。即便沒有手鐲的裝飾,也沒有地毯的陪襯,她美好豐盈的肉體也充分證明了她有絕對的資格獲得神的垂青。

相對於倫勃朗將光比作若有似無的「氣息」、「預感」,克林姆特則利用無數的金箔來表現奔騰不息的光之激流,而其流勢之猛,居然水花四濺,化作一顆顆幾乎要躍紙而出的金色圓點。看了這幅畫後,我忽然覺得「黃金雨」這種表現方式,實在是太文藝、太小清新了。

克林姆特不但將男性自身的釋放物用一種「嘿嘿,你懂的」的方式畫了出來,還更為邪惡的添上了一筆。請注意畫面左下角,在黃金奔流的目的地附近,有一個不仔細看就很容易被忽略的黑色小長方形。

這個在布滿曲線的畫面中令人甚感不協調的直線條物體,曾在克林姆特的代表作《吻》(The Kiss)中登場。該作中,一對男女在鮮花盛開的懸崖邊熱烈擁吻,兩人都穿著相當超現實的服裝,女性的衣服中充滿柔和的色彩和圓滑的曲線,而男性的服裝則是由堅硬的黑色長方形匯集而成的。也就是說,克林姆特正是用這個「形狀」來表現男性的生殖器。

實在夠勁、夠露骨!

不過,這種赤裸裸的表現方式同時被絢爛、豪華的畫面所中和:由於在缺乏立體感的畫面中大量使用了閃瞎狗眼的黃金和流暢華麗的裝飾,那呼之欲出的性暗示被一份天真爛漫的美感遮掩起來,令觀者不由得鬆了一口氣(還好還好,看這個不會被抄水錶……)。

普遍認為,達娜厄的神話是中世紀基督教「處女懷胎」傳說的雛形。達娜厄在雖為處女卻身懷神子的聖母瑪利亞之前,也被解釋成因神的意志而懷孕的純潔女性。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在文藝復興之後,沒有一個畫家會這麼去畫達娜厄。因為故事的男主人公是劣跡斑斑的宙斯大仙,他既代表了絕對主義時代的王者,又是百分之百的唐·璜[中世紀西班牙著名的花花公子](Don Juan),如果與他有關係的女人都變成聖母,那聖母們應該可以組成一個加強連去打擊全天下的感情騙子了。而最最關鍵的是,如果真把達娜厄與瑪利亞畫上等號,不就不能隨心所欲地畫達妹妹的裸體了嗎?

於是,達娜厄作為一個對初次體驗男歡女愛略感恐懼、羞澀,又滿懷期待的女性形象,赤條條地出現在各路名家的筆下。

倫勃朗的畫作賦予了達娜厄人性的魅力,讓觀者也能切身感受到那種令人迷醉的預感。而克林姆特的作品前衛開放,充分肯定了女性在性方面的快樂感,並將」感覺「轉化為」視覺「。這兩幅名作,可以稱得上《達娜厄》繪畫史上的雙璧。

荷蘭藝術界的代表人物——倫勃朗·凡·萊茵(1606~1669 Rembrandt van Rijn),為我們留下了神話畫、歷史畫、肖像畫等數量驚人的作品群。命運弄人,倫勃朗的前半生是」光「,後半生卻是」暗「。而最令人唏噓的是,他只要離世俗的成功越遠,作品就越深刻、越震撼人心,故而擁有了」靈魂畫家「的別稱。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1862~1918 Gustav Klimt)作為裝飾畫畫家起步,常常在繪畫中加入法國新藝術派[ 法語:Art Nouveau(新藝術),19世紀末在歐洲興起的國際性美術運動。其花紋特徵是花、草等有機紋樣與自由曲線組合,極具裝飾性。]風格的花紋,以裝飾感極強的畫風聞名於世。是維也納分離派[ 19世紀末,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批藝術家、建築家和設計師聲稱要與傳統美學觀和正統學院派藝術分道揚鑣,並組成藝術家組織,自稱分離派。]的創始人。

本文摘自《名畫之謎·希臘神話篇》,[日]中野京子,中信出版社,2015年6月。

《名畫之謎·希臘神話篇》圖書簡介

日本最暢銷的藝術作家中野京子,憑藉深厚的藝術史學院派背景與日本御宅族特有的吐槽精神,在浩瀚的藝術海洋中精選24幅最具代表性的以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為題材的藝術作品,從畫面細枝末節中尋找蛛絲馬跡,為你揭開藝術作品的層層面紗,為讀者還原一段盪氣迴腸又混亂不堪笑料百出的諸神世界。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達娜厄與兒子帕修斯被救後,生活無憂,帕修斯為何去殺墨杜薩呢?
    幸運的是,達娜厄和孩子被一對兄弟救了,從此便留在了那個海島。達娜厄與帕修斯母子被救國王的刁難救下達娜厄的兩個兄弟,都很照顧她們,慢慢的帕修斯長大了。日漸驕傲的國王開始打起了達娜厄的主意,其實他早就喜歡這個美麗的落難公主了,現在自己當了國王更是變本加厲了,他幾次想娶她為妻,都遭到了拒絕,達娜厄的兒子也總是護著自己的母親,這讓波呂得克特斯很是惱火。這天他提出讓帕修斯去殺掉女妖墨杜薩,用它的人頭來交稅,為了生活下去,帕修斯答應了他並離開海島出發了。
  • 英國「提香特展」今起正常展出,看畫家筆下眾神的愛情與欲望
    是對眾神的想像,也是威尼斯人的畫像女性是提香筆下最亮的星,而男性則在他部分作品中缺席。即使是男性在場,也多為闖入者等身份,這一點尤其在《黛安娜與阿克泰翁》(Diana and Actaeon)中體現,畫面中一個外出打獵的年輕男子(阿克泰翁)偶然撞見了在森林深處沐浴的黛安娜等女神。
  • 倫勃朗自戀嗎?他有近百幅《自畫像》享譽畫壇、傲視群雄
    談西方繪畫史,17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畫家是誰?大家都會想到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1606-1669年),後世畫壇習慣只叫他「倫勃朗」。倫勃朗的父親是個磨坊主,母親的娘家是開麵包坊的。倫勃朗14歲進入萊頓大學學習法律,很快他發現自己不適合做律師,就退學改學繪畫。早年跟從荷蘭歷史畫家皮爾特·拉斯特曼學習油畫,1625年19歲即在家鄉開設畫室。他畫技非凡,與達文西不相上下,擅長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等。在繪畫上,他尤善對光影的把控,讓畫面產生戲劇性的效果,畫作十分具有表現力,影響了上百年的西方畫風。倫勃朗有「光影大師」的美譽。
  • 倫勃朗的光線,天才的"夜光蟲"
    倫勃朗自畫像1658 年,油彩畫布,133.6 x 103.8 公分美國紐約弗立克收藏館倫勃朗早年從師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鄉開設畫室。造成倫勃朗的偉大的面目的,是表現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種特殊技術。明暗法,這名詞,一經用來談到這位畫家時,便具有一種特別的意義。換言之,倫勃朗的明暗和文藝復興期義大利作家的明暗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的。法國十九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Fromentin)稱他為「夜光蟲」。又有人說他以黑暗來繪成光明。
  •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1:光影大師倫勃朗
    來到阿姆斯特丹後,倫勃朗開始嶄露頭角。他在第二年便接到一項重要委託,為外科醫生行會繪製一幅群像。它就是讓倫勃朗一炮走紅的《杜普教授的解剖課》。那年倫勃朗26歲。畫面中戴帽的便是解剖學教授杜普(Nicolaes Tulp,1593-1674),他每年在阿姆斯特丹的稱重房舉行一場公開課,任何人都可以購票上課。
  • 倫勃朗的另一面:畫架上的企業家
    倫勃朗不僅是荷蘭黃金時代卓越的藝術家,而且還是一個敢於和世俗偏見抗爭到底的悲劇英雄。從19世紀之後,倫勃朗的這種形象便在藝術史中固定下來,並深深地烙在了每位倫勃朗愛好者的心中。在今天,倫勃朗這個名字已經變成了個人價值、經濟價值和審美情調等各種高端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在現代商業社會中,任何能夠與這個名字產生關聯的事物都意味著卓越的品質和極高的市場價值。
  • "一生僅有一次" 荷蘭國立博物館把倫勃朗的畫都拿出來了!
    2月15日,荷蘭國立博物館大開庫房,展覽「所有的倫勃朗(All the Rembrandts)」以22幅油畫、60幅手稿和精選的300多幅版畫組成了館方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倫勃朗作品回顧展。除去一部分已經非常脆弱很難公開陳列的紙本,你幾乎能看到倫勃朗所有的傳世之作。
  • 倫勃朗、莫奈、提香、魯本斯……成都聚集四大特展
    -4-倫勃朗·范·瑞恩(1606-1669)《自畫像》1629年⭐️誰畫的?倫勃朗,歐洲巴洛克藝術的代表畫家之一,也是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的主要人物,在他巔峰時期,是荷蘭藝術界的「扛把子」,幾乎當時所有重要的荷蘭畫家都出自他的門下。⭐️畫的啥?之前倫勃朗大展來國家博物館時,朵朵詳細介紹過這位「自拍狂魔」。這幅畫比較特別,是倫勃朗已知的首張油畫自畫像。畫中的他23歲,正是躊躇滿志的時候。
  • 畫家倫勃朗的解剖課
    當時的很多解剖學課程以畫作的形式被記錄了下來,而從事記錄工作的不乏大師,其中就包括倫勃朗。提及倫勃朗,大家都會先想到他的各種肖像畫,而鮮有人知他對於解剖學的痴迷。值得注意的是,整幅畫雖然表現了位高權重的尼古拉斯·杜爾,但吸引人注意的其實是那具發亮的屍體,倫勃朗將它放在了突出的位置。畫面中的死者名叫阿德裡亞安·阿德裡安森,根據一些學者研究,死者生前是一名小偷,倫勃朗刻意抹去了小偷生前身上的累累傷痕,讓他看起來明亮且柔和。「倫勃朗身上體現出一種激進的思想,這或許是他自我救贖的嘗試。
  • 倫勃朗為妻子所繪畫像:那一段短暫、浪漫而令人嘆惋的婚姻
    這些畫面都來自於倫勃朗的畫作,它們就像一本私人日記。在倫勃朗死後,人們在他的文件夾裡發現了這些薩斯基亞的畫像。它們和倫勃朗的幾百幅蝕刻版畫一樣,都是藝術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將在2019年——「倫勃朗年」——悉數展出。2019年是倫勃朗逝世350周年,倫勃朗去世時是63歲,那時他一貧如洗。倫勃朗的隕落與他的成名同樣具有戲劇性。
  • 收藏|跟米開朗基羅平分秋色 提香肖像畫名聲最大或曾影響倫勃朗
    ■委羅內塞 迦拿家的婚宴■提香 教皇保羅三世和侄孫們■提香 懺悔的瑪格達林■提香 男子畫像" 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五百年 " 展覽中 , 雖然倫勃朗與莫奈無一例外成為了焦點 , 但同時展出的 , 比倫勃朗更早的還有另一位值得關注的大師
  • 荷蘭巴洛克藝術代表倫勃朗Rembrandt作品賞析
    倫勃朗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他年少成名,半生潦倒,作品在他在世時即享有盛名,且當時幾乎所有重要的荷蘭畫家都出自他的門下。倫勃朗的頂峰之作當屬肖像畫包括自畫像以及取自聖經內容的繪畫。
  • 從倫勃朗到維米爾,他收藏了一個荷蘭黃金時代
    擁有13幅倫勃朗作品和1幅維米爾作品,卻沒有一個固定的私人收藏空間,萊頓收藏開拓了一種前衛另類的「收藏成功學」。《結石手術(觸覺的寓言)》倫勃朗·范·萊因(荷蘭,1606–1669)約1624-25,板面油畫,萊頓收藏館,紐約《三位樂師(聽覺的寓言)》倫勃朗·范·萊因(荷蘭,1606–1669)約1624-25,板面油畫,萊頓收藏館,紐約黃金時代的中心:倫勃朗在阿姆斯特丹《白帽婦女像習作》
  • 倫勃朗油畫《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解讀
    而倫勃朗所創作的這幅肖像,則與眾不同,他將人物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把所有被畫者組織在特定的情節之中。這種風格是深深被畫者所歡迎的,於是倫勃朗的訂件應接不暇了。儘管如此,但每個被畫者的肖似必須符合要求。此畫作於1632年,其時畫家才26歲。倫勃朗的創造性肖像風格已風靡整個阿姆斯特丹。當然,有時也因其中一位被畫者未被擺在顯著地位而提出抗議。所以,肖像畫的收入雖然不少,但常常由於糾紛也不得不重畫一幅。
  • 從馬斯垂克博覽會到倫勃朗紀念展覽,西方藝術聚焦荷蘭
    另一方面,2019年是倫勃朗逝世350周年,荷蘭各地競相舉辦了「倫勃朗逝世350周年」的系列展覽和紀念活動,給藝術愛好者們帶來了倫勃朗藝術盛宴。3月16日,2019年馬斯垂克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以下簡稱TEFAF Maastricht )在荷蘭馬斯垂克展覽和會議中心(MECC)舉行。
  • 來省博看倫勃朗莫奈作品
    作品:《抹大拉的聖瑪利亞、聖本尼迪克特、克萊維爾的聖伯納德和亞歷山大的聖凱薩琳》 作者:阿尼奧洛·加迪 時間:約1380-1390年作品:《河流景觀》 作者:老揚·勃魯蓋爾 時間:1612年作品:《自畫像》 作者:倫勃朗
  • 荷蘭巴洛克藝術代表:倫勃朗Rembrandt作品選粹
    自畫像 1669倫勃朗·哈爾曼松·范·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倫勃朗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倫勃朗的頂峰之作當屬肖像畫包括自畫像以及取自聖經內容的繪畫。他的一系列自畫像如同一部獨一無二的自傳,畫家的自我審視真誠而不矯飾。在油畫和版畫創作中,倫勃朗展現了他對古典意象的完美把握,同時加入了他自身的經驗和觀察。比如聖經場景的繪畫中,同時體現了他對聖經文本的理解,對古典構圖的運用,以及他對阿姆斯特丹猶太族群的觀察。
  • 罕見的倫勃朗風景速寫!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