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 | 四體要勤,五穀要分

2020-08-28 校園文化在路上

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梁啓超

我們或許可以從梁啓超的名句裡,讀懂勞動與兒童指向未來的生活之間是互相成全的關係。今天是五月一日,國際勞動節。小路為大家分享我對勞動教育的理解和勞動教育在校園文裡的體現。

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對此,全黨全社會高度重視,2020年國務院發文《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勞動教育在新時代的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我們希望給孩子浸潤式的體驗,將勞動教育與兒童生存技能,生活習慣,生長規律,生命價值相融合,學會生存,積極生長,幸福生活成為勞動教育的主旋律。


於是,在路上文化在為學校進行校園文化理念和空間視覺設計時,希望勞動教育能託起一片美麗的天空, 這片天空下的孩童,將生態種在了心田裡,將自己的世界打掃得一塵不染,小手做出的美味甜醉了父母······


天台崗小學萬國城小學·智慧農場

天台崗萬國城小學以「智慧校園」為辦學特色,以「一日一知,慧聯萬物」為辦學路徑,通過建設智慧的校園文化構建滿足學生需求的智慧課程。因此在建設勞動教育時,科學利用現有場地,融入了智慧的元素。

在每棟(年級)教學樓的天台上開闢一片「智慧農場」,每一塊農場又劃分為若干塊實驗田,每塊實驗田有不同的形狀,而且每一個班級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農田。農田的日常管理將藉助於物聯網信息技術,以實現農田的可視化管理、全方位智能監控、農場環境實時反饋和手機、電腦的隨時控制,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


珊瑚康恆實驗小學·智慧花果園

珊瑚康恆小學的「智慧花果園」是學校三大特質之一「智慧康恆」的體現點,本次改造圍繞其大主題,充分挖掘「花和果」的課程知識,增強「智慧花果園」的文化韻味,使其更具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

果園入口處牆面主題:「春種秋收 碩果纍纍」。

長廊側牆:果實百科(文學作品、果實分類)

長廊兩外側主題分別為:「時光不語」「靜待花開」,長廊內側內容「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同學們平日裡在學校的智慧花果園內,就可以觀察植物生長,了解二十四節氣變化,打造自己的小果園。


貴陽林泉小學·百草園

百草園是魯迅先生孩童時期的樂園,充滿了童年時的美好回憶。


百草園自主種植:中草藥植物、皂莢樹、桃樹等,讓學生了解認識一些農作物和中草藥植物的知識。


百草園設有農耕工具等,讓學生感受勞動的樂趣。學校希望這裡也能成為林泉小學孩子們成長的童年樂園之一。

其實,在社會和國家越來越重視勞動教育的當下許多中小學校也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對學生成長的教育意義,在校內外積極開展勞動實踐活動。

川大附中通過勞動教育實踐課程、校內勞動實踐室、生物園等形式,讓學生們在校內也能得到勞動鍛鍊。

防空洞,是川大附中獨具特色的「勞動教室」。防空洞的玻璃門上,掛著它的標準稱謂:「川大附中綜合實踐課程實踐基地」。

勞動教育成為必修課程後,勞動教育走進校園也必定是未來的趨勢。

想像一下:一個個未來少年,懂得停下來,欣賞路過的每一處田園牧歌,內心亦有童心野趣的簡單與坦然;懂得與自然相處,隨手灑下一把種子,也能成長一片綠蔭。懂得一日三餐的珍貴,也能給家人一日三餐的安全感。在時代的洪流中,用自己生命的力量,用勤勞的雙手,能擔起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

編輯:小路

以上為在路上文化機構原創案例




服務學校

相關焦點

  • 尋人•共享農場|風之谷尋「識五穀四體勤」的小農民!
    風之谷人為什麼要大力建設農耕基地?其一,勞動教育的缺失。勞動教育缺失,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這已成共識。並且,一些社會問題伴隨而生。比如,人民網在《要看到勞動教育缺失的嚴重後果》一文中指出,「不經勞動教育,會讓年輕一代好逸惡勞,更將註定眼高手低。」
  • 四體不勤 也分五穀|五穀到底是哪五種穀物呢?德福康教您認五穀
    在這特殊時期,我們正好可以有時間分分五穀。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是一成語典故,出自 《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現多理解為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這個理解並不準確,具體分析請看本期第三篇文章)四體,就是我們的兩手兩足,那五穀到底是哪五穀呢?
  • 四體勤,五穀分——《楚辭》中的禾本科作物
    我國自古以來就說「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穀治百病」的說法,目前被多數學者接受的五穀是稻、黍、稷、粱、麥,而六穀則比五穀多了一種「蔬」米。1.稻古稱稻、除,稻屬,一年生或多年生水生草本。稻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原產熱帶亞熱帶地區,全世界90%以上的稻米產於亞洲,中國是亞洲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
  • 大學生勞動教育:新時代要注入新內涵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崇尚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新中國成立後,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首次闡明了黨的教育方針,「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改革開放前夕,1978年4月,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重申了這一方針。
  •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 成語故事
    [  四
  • 如何做好勞動教育?專家:根據學段特點,融入學校特色
    勞動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如何才能把勞動教育課程開足、開好,避免形式主義和唯分數論?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表示,各地各學校要把握好勞動教育的學段要求,用好各類資源,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地區特徵、學校特點的勞動教育模式,有效推進勞動教育工作。
  •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成語】: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拼音】:sì tǐ bù qín , wǔ gǔ bù fēn【解釋】: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出處】:《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意思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怎麼能算老師呢?【近義詞】:飽食終日 無所事事【反義詞】:孜孜不倦 不辭辛勞【例句】:年輕人要懂得上進,像那種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 勞動教育要和其他「四育」攜手同行
    勞動教育是我國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樹德、提智、強體、育美的重要基礎,因此,在落實中,勞動教育不能孤立進行,而是要和其他「四育」攜手同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關係,才能行穩致遠。勞動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有用的人才。因此,勞動教育的出發點是為了培養人、發展人、完善人,不是為勞動而勞動。
  • 人們常說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意思是罵人還是誇人呢?
    引言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一句話: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大多數用在諷刺別人的時候,一般常用於說別人好吃懶做,讀書少,不知變通的時候說。那這句話中說的四體和五穀究竟是什麼呢?農夫笑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誰是孔子?後來子路把這件事說給孔子聽,孔子十分震驚,還專門去拜訪了這個農夫。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人不勤奮,就不可能認識五穀雜糧。其實是一個貶義詞。宋代的朱熹曾經在著作中反映,農夫的這句話可能是在指責子路,說子路手腳不勤快,自然是五穀不分。
  • 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四個維度
    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應不斷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提升大學生勞動本領、培養大學生勞動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勞動教育包括勞動知識和技能、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道德等教育內容,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可從理論、歷史、實踐、未來四個維度來理解和把握。
  • 勞動教育成為大中小學校必修課!談一下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而這樣的幸福生活,延續到成年,便很可能成為不喜歡就業、工作、勞動的人,甚至發展到極端的就會成為「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巨嬰」。現在巨嬰這個詞語也比較流行,說的就是 這樣一個奇葩的成年人群體,不愛勞動,不能自理,只求索取沒有奉獻,把別人的勞動服務、贈予奉獻視為應該,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 。
  • 勞動就是勞動教育的最佳方式
    正如《意見》強調,要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應用,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增強誠實勞動意識,發揚艱苦奮鬥作風,懂得空談誤國
  • 老話說:四肢不勤,五穀不分 五穀雜糧中的五穀究竟是哪五種?
    有的喜歡吃麵,有的喜歡米飯,有的喜歡饅頭包子,可以說是種類繁多,而我們所吃的食物總歸離不開五穀。五穀,這個詞大到垂垂老矣,小到啟蒙稚童都聽過、知道這個詞,而五穀具體指的是或者說是哪種穀物?哪五穀?下面聽我細細道來。
  • 不能把勞動教育簡單等同於「學農」
    現象: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學校應深入理解勞動教育的真諦,推動勞動教育真正落實。評析:勞動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組成,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幫助學生掌握勞動技能、鍛鍊學生的體能體魄。
  • 《論語》有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其中「五穀」指的什麼?
    《論語》「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中,「五穀」指什麼?,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文中的「丈人」自然不是指子路的嶽父,而是古代對老人的尊稱。寡聞大意為:子路跟隨孔子周遊列國,一日落後,於是詢問路旁除草的老人見沒見孔夫子,老人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質問子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怎麼能稱得上「夫子」稱謂?,隨後就不理子路又去除草了。
  • 勞動教育要做好哪些工作|研學導師須知
    在「關於強化勞動教育的建議」的回函中,教育部門表示:近年來,國家高度關注勞動教育,教育部高度重視勞動教育,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勞動教育。1.,並從不同層面對勞動教育作出部署,並強化督導檢查,指導各地切實落實勞動教育要求。
  • 勞動教育要堅持認識和實踐的結合
    勞動教育,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這是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 我們為什麼要重視勞動教育?大中小學如何開展勞動教育?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為什麼我們需要重視勞動教育?「勞動最光榮」曾經是幾代中國人的共識。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改善,勞動卻受到忽視,甚至鄙視。
  • 論語: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譯「不愛勞作,不能分辨五榖」?錯!
    本文以《論語·微子篇》「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一段為例,加以簡要的說明。先解釋一句:筆者程式設計師出身,學習古文不太關心字、詞的性質、用法等細節。語法與修辭一竅不通。只關心一個字或者一個詞的解釋是否符合整段或整篇文章的邏輯。看註疏本,也不管什麼朱家、馬家、牛家,懷疑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