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梁啓超
我們或許可以從梁啓超的名句裡,讀懂勞動與兒童指向未來的生活之間是互相成全的關係。今天是五月一日,國際勞動節。小路為大家分享我對勞動教育的理解和勞動教育在校園文裡的體現。
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對此,全黨全社會高度重視,2020年國務院發文《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勞動教育在新時代的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我們希望給孩子浸潤式的體驗,將勞動教育與兒童生存技能,生活習慣,生長規律,生命價值相融合,學會生存,積極生長,幸福生活成為勞動教育的主旋律。
於是,在路上文化在為學校進行校園文化理念和空間視覺設計時,希望勞動教育能託起一片美麗的天空, 這片天空下的孩童,將生態種在了心田裡,將自己的世界打掃得一塵不染,小手做出的美味甜醉了父母······
天台崗小學萬國城小學·智慧農場
天台崗萬國城小學以「智慧校園」為辦學特色,以「一日一知,慧聯萬物」為辦學路徑,通過建設智慧的校園文化構建滿足學生需求的智慧課程。因此在建設勞動教育時,科學利用現有場地,融入了智慧的元素。
在每棟(年級)教學樓的天台上開闢一片「智慧農場」,每一塊農場又劃分為若干塊實驗田,每塊實驗田有不同的形狀,而且每一個班級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農田。農田的日常管理將藉助於物聯網信息技術,以實現農田的可視化管理、全方位智能監控、農場環境實時反饋和手機、電腦的隨時控制,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
珊瑚康恆實驗小學·智慧花果園
珊瑚康恆小學的「智慧花果園」是學校三大特質之一「智慧康恆」的體現點,本次改造圍繞其大主題,充分挖掘「花和果」的課程知識,增強「智慧花果園」的文化韻味,使其更具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
果園入口處牆面主題:「春種秋收 碩果纍纍」。
長廊側牆:果實百科(文學作品、果實分類)
長廊兩外側主題分別為:「時光不語」「靜待花開」,長廊內側內容「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同學們平日裡在學校的智慧花果園內,就可以觀察植物生長,了解二十四節氣變化,打造自己的小果園。
貴陽林泉小學·百草園
百草園是魯迅先生孩童時期的樂園,充滿了童年時的美好回憶。
百草園自主種植:中草藥植物、皂莢樹、桃樹等,讓學生了解認識一些農作物和中草藥植物的知識。
百草園設有農耕工具等,讓學生感受勞動的樂趣。學校希望這裡也能成為林泉小學孩子們成長的童年樂園之一。
其實,在社會和國家越來越重視勞動教育的當下許多中小學校也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對學生成長的教育意義,在校內外積極開展勞動實踐活動。
如川大附中通過勞動教育實踐課程、校內勞動實踐室、生物園等形式,讓學生們在校內也能得到勞動鍛鍊。
防空洞,是川大附中獨具特色的「勞動教室」。防空洞的玻璃門上,掛著它的標準稱謂:「川大附中綜合實踐課程實踐基地」。
勞動教育成為必修課程後,勞動教育走進校園也必定是未來的趨勢。
想像一下:一個個未來少年,懂得停下來,欣賞路過的每一處田園牧歌,內心亦有童心野趣的簡單與坦然;懂得與自然相處,隨手灑下一把種子,也能成長一片綠蔭。懂得一日三餐的珍貴,也能給家人一日三餐的安全感。在時代的洪流中,用自己生命的力量,用勤勞的雙手,能擔起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
編輯:小路
以上為在路上文化機構原創案例
服務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