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發現新生長素作用和調控機制

2021-01-20 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所 發現新生長素作用和調控機制

 

本報上海4月25日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薛紅衛研究組發現,蛋白酶體活性調節蛋白PTRE1介導了生長素對蛋白酶體活性的調控及生長素信號途徑重要因子Aux/IAA蛋白的降解,進而精細調控生長素信號和作用。相關成果今天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生長素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在其信號傳遞中,Aux/IAA蛋白作為轉錄抑制子被泛素化介導的蛋白酶體途徑降解。儘管研究表明,蛋白酶體在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對Aux/IAA蛋白快速降解的精細調控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薛紅衛團隊發現,與動物蛋白酶體活性調控蛋白PI31同源的植物蛋白PTRE1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功能缺失的ptre1突變體呈現生長素信號減弱的表型,生長素抑制的蛋白酶體活性在突變體中減弱,且突變體中Aux/IAA蛋白的降解發生了改變。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生長素可能通過改變PTRE1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進而抑制蛋白酶體活性並調控Aux/IAA的降解,與生長素受體TIR1共同精確調控Aux/IAA蛋白的平衡及生長素信號。

《中國科學報》 (2016-04-26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藍藻光合作用功效調控機制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藍藻學名藍細菌,其光合作用在地球大氣環境有氧化的進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無機態的碳進入生物圈的重要途徑。科學家發現,藍藻中含有一種名為「Rubisco」的酶在光合作用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是其工作機制卻長期未被認識。
  • 調控費託合成中CO解離作用機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在調控費託合成中CO解離的作用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延強
  • 研究揭示鈣通道蛋白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系統闡釋了鈣通道蛋白OsCNGC9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和耐受的分子機制。
  • 研究發現鞘脂生物合成調控基因—新聞—科學網
    鞘脂是真核生物中必需的、豐富的內膜和質膜脂類,它們有助於膜功能、囊泡轉運和細胞過程的調節。 類粘蛋白與絲氨酸棕櫚醯轉移酶(SPT)相互作用,負調控鞘脂生物合成,這是一個可逆的過程,對平衡細胞內生長和程序性細胞死亡所需的鞘脂水平至關重要。 在該研究中,聯合團隊證明類粘蛋白1和類粘蛋白2是擬南芥生命周期完成的必要條件。
  • 全新轉錄調控複合物可抑制轉錄—新聞—科學網
    基因表達的精密調控,對生命體的形成、發育及各種生物學功能的維持至關重要;基因表達的紊亂與各種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
  • 非編碼RNA的調控作用機制研究計劃項目指南—新聞—科學網
    對真核細胞中非編碼RNA及其基因的發掘和功能研究,有可能揭示一個由非編碼RNA介導的遺傳信息傳遞方式和表達調控網絡,從不同於蛋白質編碼基因的角度注釋和闡明基因組的結構與功能,深入闡明生命活動的本質和規律。
  • 代謝調控血栓形成的新機制和治療新靶點被揭示—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與孫海鵬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支鏈胺基酸(BCAA)代謝與血小板功能和血栓風險建立緊密聯繫,揭示了一個全新的BCAA代謝調控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機制
  • 科學家揭示作物離體細胞胚性分化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該過程可在離體條件下人為控制,是最完全的細胞全能性表達的方式和經典示例。而作物離體胚性分化與植株再生的調控機理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科學謎題之一。一直以來,作物離體細胞胚性分化的表觀調控規律與分子基礎尚不明晰。 曾範昌指出,體細胞胚胎發生這一生物過程又是作物細胞與基因工程、無性繁殖與人工種子的重要環節和基礎,是現代無性生物育種發展的最直接制約因素和技術瓶頸。
  • 中科院植物所解析果實成熟作用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揭示了果實成熟調控的新機制,為闡明成熟調控網絡提供了新思路。   通過比較番茄果實不同成熟階段的變化,以及野生型和成熟缺陷突變體果實差異,研究人員發現,RNA甲基化修飾在果實成熟過程中展現出動態變化趨勢,RNA甲基化整體水平隨著果實成熟逐漸下降,與DNA甲基化類似;在成熟缺陷突變體中,伴隨著DNA超甲基化,RNA甲基化整體水平也更高。
  • 科學家發現AMPK信號調控自噬的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AMPK信號通過磷酸化 Beclin1 的蘇氨酸388位點從而調控細胞自噬,進一步揭示了自噬的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為解析細胞自噬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依賴溶酶體途徑對胞質蛋白和細胞器進行降解的一種過程,在進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廣泛存在於從酵母、線蟲、果蠅到高等脊椎動物的細胞中。
  • 科學網—揭示細菌調控複合體感受木糖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態所
  • 林聖彩團隊發現感知葡萄糖調控mTORC1的感受器和機制
    責編 | 酶美蛋白質激酶AMPK和mTOR是細胞內代謝調控的關鍵分子【1】。正是因為mTORC1的重要性,關於它如何被上述營養物質所調控的研究也就成為了相關領域的前沿問題。目前已經發現,mTORC1是在溶酶體上被激活的。而兩類定位在溶酶體表面的小G蛋白Rheb和RAGs的活化,是mTORC1激活的關鍵【4,5】。目前的研究發現,生長因子能夠通過PI3K-AKT-TSC1/2途徑,通過活化Rheb,後者進一步結合mTORC1來促進其激活【6】。
  • 研究發現Cenpj對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發生和攝食環路的調控作用
    該工作闡明了中心體蛋白Cenpj對下丘腦神經發生和攝食環路的調控作用。下丘腦由間腦發育而來,在調節食慾、體重、脂肪和葡萄糖穩態以及能量消耗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Cenpj是一種位於中心體和纖毛基底的中心體蛋白,我們前期的研究表明Cenpj在調控神經發生和大腦皮層發育中起重要作用(Ding et al, 2019)。儘管中心體和纖毛功能障礙是引起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病因之一,但Cenpj在體重調節中所起的作用仍不清楚。
  • 復旦大學發現鎂離子通道調節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服部素之和閆致強團隊利用晶體結構、電生理記錄等手段,發現ATP調控鎂離子通道
  • 研究揭示「卡裡金」調控木本植物抗逆性作用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麗芳課題組研究發現一種植物源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卡裡金(Karrikins
  • 豆科植物感知環境硝酸鹽濃度變化機制查明—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揭示了苜蓿根瘤維管組織傳遞細胞特異表達的硝酸鹽轉運體NPF7.6,通過感知環境中硝酸鹽濃度變化,介導其吸收與轉運,調控豆血紅蛋白基因表達來控制一氧化氮穩態及固氮酶活性,從而實現對根瘤發育與共生固氮的精細調控。 氮素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主要元素。氮肥的使用在增加作物產量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然而,氮肥的超量使用現象日趨嚴峻。
  • 科學家發現乙醯膽鹼調控大腦學習記憶新機制 —新聞—科學網
    乙醯膽鹼生理功能示意圖(抑制海馬高頻ripple振蕩,確保theta節律的主導地位) 5月6日,記者從華東師範大學獲悉,該校腦功能基因組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林龍年教授團隊在最新研究中闡述了乙醯膽鹼調控大腦學習記憶的新機制
  • 陳曉亞院士課題組發現植物抗蟲調控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已知動物和人在一生中免疫反應由盛到衰,這一現象被稱為免疫衰老。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植物抗蟲抗能力是否也會衰退呢?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陳曉亞院士課題組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了植物抗蟲反應的這種時序性變化及調控機制。1月9日晚上6點,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茉莉素是最重要的植物抗蟲激素。
  • 清華黃善金實驗室發文闡明微絲骨架調控胞間物質運輸的作用機制
    清華黃善金實驗室發文闡明微絲骨架調控胞間物質運輸的作用機制清華新聞網9月6日電 8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善金實驗室在《e生命》(eLife)期刊發表了題為「擬南芥形成素2通過加帽和穩定胞間連絲處的微絲調控細胞間運輸」(Arabidopsis Formin 2 Regulates Cell-to-Cell
  • 流感病毒複製周期調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日前在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