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目標
1.會寫4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 藉助注釋,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理解古詩通過所寫之物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詩鬼」之稱。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主要作品:《馬詩二十三首》《夢天》《雁門太守行》等。
于謙(1398-1457): 字廷益,號節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主要作品:《平陽道中》《詠煤炭》《暮春遇雨》等。
鄭燮(1693-1765): 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後》《墨竹圖題詩》等。
三、我會寫注音及組詞
絡:luò(聯絡、經絡、脈絡)
錘:chuí(錘子、鐵錘、錘鍊)
鑿:záo(鑿孔、鑿井、鑿壁偷光)
焚:fén(焚燒、焚毀、心急如焚)
四、多音字
燕:yān ( 燕山 )yàn ( 燕子 )
要:yào(不要)yāo(要求)
五、理解詩意
馬詩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詩意:平沙覆蓋著大漠,在月光下猶如無邊的積雪,月亮高懸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彎鉤。何時將要套上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在明淨爽朗的秋天裡任意馳騁呢?
石灰吟
【明】於 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詩意: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的錘擊才能從深山中開採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是平常的事。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節操留在人間。
竹 石
【清】鄭 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詩意: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經受得住,仍然堅韌挺拔,頑強地生存著。
六、問題歸納
1.這三首詩是怎樣借物抒情的?
《馬詩》借馬渴望帶上金籠頭,馳騁千裡,抒發自己希望有一個廣闊空間,施展抱負,報效國家。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燒、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間,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堅守高潔之心。
《竹石》借竹子紮根破巖,不怕狂風猛吹,抒發自己堅定頑強的精神。
2.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作者以「咬」字開篇有什麼妙處?
「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個「咬」字,表現出了倔強和堅韌的性格,還顯示出了無窮的韻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開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七、課文主題
《馬詩》通過寫駿馬希望套上金絡腦,任意馳騁,抒發自己渴望被重用、建功立業的心情。
《石灰吟》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竹石》描繪了竹子堅忍、剛直、不屈的形象,表現了作者的剛烈、不屈不撓和高風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