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以漢語為母語人口佔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大多數都是亞洲大中華區。其他分布在海外華人社群。不過中國人口眾多,各種方言之間並不能很好互通,不同漢語系的人之間一般人會使用普通話(國語)互通。而中國人只有一種文字,就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漢字。而除了中國以外,全世界還有一些地區也以中國漢語和漢字作為官方語言和文字。
在官方正式規定中,除了中國(港澳臺)以外,就是新加坡法律和緬甸北部華人特區法律規定了。新加坡法律規定當地在主要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需要有中文的標示及說明,服務業也要安排通曉華語的服務人員。因為早期新加坡華人多來自福建和廣東,這裡北方官話並不通行,後來新加坡為了團結華人,發起講華語運動。
新加坡講華語運動目的是要扭轉新加坡華人因各自不同的籍貫而使用不同方言這個根深蒂固的習慣,改以華語作為溝通的共同語言,這樣也可以提升華人及新加坡的競爭力。但由於新加坡更重視英語,導致講華語運動效果並不是很好。雖使用閩粵方言的新加坡人大減,可是更多的年輕人卻是改為只使用英語,而不使用華語。
全世界除了新加坡明文規定講漢語以外,就是緬甸撣邦的三個華人特區法律規定漢語言地位,第一華人特區是以漢族果敢人為主的緬甸果敢自治區,這是全世界唯一的 華人自治區,在清末這裡曾是中國國土,但是被英國奪走劃入緬甸,被雲南人稱為滇西失地。這裡一直到2009年還是漢人執政,所以一切都是漢文化。不過隨著近些年緬族執政,緬文漸漸多起來,漢文淪為民間文字。
其他的兩個華人特區目前還是華人執政的緬甸撣邦特區是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以佤族為主的特區)和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緬甸佤邦基本法規定漢字漢語和佤語佤文是官方語言。這兩個特區雖然是少數民族為主(佤邦是以佤族為主,第四特區是以傣族為主),但是這裡的少民深受漢文化影響,自認為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過著漢文化傳統節日(均有果敢文化節),說著漢語,使用簡體字。
在海外還有一些不成文的國家也以漢語為官員語言,如蓋亞那和模里西斯的客家話。這都是因為兩國的華人(客家人)在兩國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