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這一條推文在朋友圈很火~大家都紛紛為小李加油。
小李(化名)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現正在北京某醫院的病房裡接受化療。來勢洶洶的急症不僅為這個普通的家庭帶去了身體、精神上的雙重打擊,更會讓他們陷入經濟的困境。
9月18日,小李被確診為M0型急性白血病,三日後入住協和醫院血液科病房。接下來的一年裡,小李將經歷包括三個療程的化療在內的一系列治療,如果一切順利,她將在療程完成後接受骨髓移植。
9.27日是小李進入化療的第五天,她也開始有了強烈的藥物反應。雖然接下來的辛苦很大程度只能由她獨自熬過,但仍希望在大家的陪伴下,小李的化療之路可以走得相對輕鬆一點、順利一點。希望命運像從前一樣,給她多一點、再多一點垂青。因為她對生活勇敢到近乎莽撞的愛,值得所有的嘉獎。
那麼,這個M0型急性白血病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病?為什麼小李會突然患上這種病呢?
白血病到底有多可怕?
大部分人提起白血病,都有一種談虎色變的恐懼心理,就好像得了白血病就跟宣告了死刑一樣。其實目前白血病的治療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相當一部分的病人是可以被治癒的。白血病的種類較為繁多,不同類型的白血病,其病程也不同。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一種惡性腫瘤,可能由病毒感染、遺傳、放射、化學品和藥物等引起(均與再生障礙性貧血相似)。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以急性白血病為多。急性白血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其起病急,不治療一般病程不超過6個月。
臨床上常將急性白血病分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急淋,包含1、2、3型)和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急非淋,又可分為1-7型),臨床上常見的類型是急非淋1型(粒細胞白血病)、5型(單核細胞型)和急淋1-3型等。
ANLL分為八個亞型:
M0: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單核細胞型白血病
M5: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M6:急性紅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
通過上面我們得知,小李被確診的是M0型急性白血病,也就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白血病」。
患上M0型急性白血病,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較輕,原始細胞大於30%,可達90%以上,核圓形,核仁明顯。胞質小,嗜鹼性,無顆粒,無Auer小體。
那麼急性白血病是怎麼引起的?
產生急性白血病的原因有很多,因為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發生的病因也都是不一樣的。每個疾病的發病原因都有一些總結性的幾大點,而白血病也是同樣的。
臨床資料共同認為影響白血病發病的因素有:遺傳因素、放射因素、化學因素、病毒感染等。
急性白血病該如何治療?
急性白血病進展快,需進行積極綜合性治療及護理。
1、加強護理患者應臥床休息,給予營養性食物,但須注意飲食、環境、口腔、皮膚及肛周衛生,有條件時住入無菌性層流病房。
2、加強抗感染及對症處理如嚴重貧血可輸血,出血較重輸血小板和用止血藥,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時按該症處理等。
3、化學治療常用藥物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甲氨蝶蛉、6-巰基嘌呤、阿糖胞苷、環磷醯胺、長春新鹼、柔紅黴素、三尖杉酯鹼等;常以聯合化療方法,並分誘導緩解和鞏固維持兩階段,從而既控制臨床症狀,又可防止復發。
4、免疫治療在誘導緩解後進行,目的是鞏固維持緩解。常用卡介苗、白血症性細胞瘤苗及同種異體細胞、轉移因子、左旋咪唑等。
5、骨髓移植有條件可進行骨髓移植,對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效果較好。
本文指導專家
血液內科 黃仁魏主任醫師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血液病學專家。1982年中山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1987年中山醫科大學內科血液學碩士研究生畢業,醫學碩士。1991年10月-1993年9月,由國家教委公派作為客座研究員在日本熊本大學醫學部進修血液學。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血液科主任,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血液內科主任。曾獲廣東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中山醫科大學醫療成果獎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0多篇。
擅長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系統惡性疾病,及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等血液系統良性疾病的診治。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戴希安
審核:簡文楊
審定發布:李冠宏
感謝血液內科劉婷智醫師對本文的貢獻
圖/圖蝸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