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年人可能見識都比較廣,正所謂「活久見」,意思就是活的時間長了什麼事情都有可能見到,所以老年人們總能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發現各種奇奇怪怪的「規律」。比如,他們發現:有的人平時幾乎不生病,但是一生起病來就是大病,而有的人別看他平時弱不禁風,動不動就感冒發燒流鼻涕的,但是生的都是可以自愈的小病,反而還能磕磕絆絆活得更久。
雖說目前確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能夠解釋這一奇怪現象,但是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如果一個人會生病或經常生點小病,的確會讓他更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更願意定期做體檢,更容易及時發現重大疾病的早期信號,而且他們往往也更容易老老實實地按照醫囑按時服藥、積極治療,為了增強自己的體質、提高免疫力,他們平時也會更注重健康養生。
因此並不是說經常生病的人更長壽,而是正是他們平時生的這些小病,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以上一系列好的變化,所以才讓愛生病的人相對來說更健康。相反,那些一直不怎麼生病的人,反而會因為太過自信,即使身體真有什麼明顯不舒服了,他們也不會當回事,往往會一直拖到最後病情嚴重的時候,被發現時自然就是大病了,再加上長期不體檢、生活習慣也不好,如果還有些遺傳因素,大病被發現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所以,不生病和生大病本身並沒有任何直接聯繫,如果有的人就是身體好,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生病,雖然很少見,但這也是一件好事,更不必時刻提防著自己會生大病。而對於生病的人,不管生的是大病還是小病,就算只是頭痛腦熱咳嗽等這些小打小鬧,也都是有原因的,任何人都要第一時間找出隱藏在身體裡的原因,並努力應對,才是健康長壽的保證。
另外,最近還盛行各種「體質養生」的話題,比如易瘦體質、易胖體質、酸性體質、鹼性體質等,甚至還有東方體質、西方體質,中國人體質、外國人體質,貌似胖了瘦了、身體不好、愛生病,都能歸因到不同的體質上,尤其是有人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鹼性體質能延年益壽,搞得所有人都紛紛跑去吃鹼性食物、忙著「調理體質」去了。
的確,我們人體的內部環境確實是弱鹼性的,正常人的血液pH值就在7.3-7.4,腸道也是鹼性環境,但是,我們的胃、皮膚以及私處都是酸性環境的,這樣才能有效抵禦致病菌的侵入,並起到殺菌滅菌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身體天生就是一個酸鹼共存的狀態,根本不存在單一的酸性或鹼性體質。
與此同時,我們的身體還有一套強大的緩衝系統,來確保血液中pH值的穩定,並通過呼吸、排尿等方式排出體內多餘的酸性和鹼性物質,將其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從而自行調節酸鹼性,並不需要通過食物中的酸性和鹼性物質去維持。而且雖然大多數蔬菜水果都是偏鹼性的,肉類穀類又都是偏酸性的,這些食物在人體經過複雜的消化吸收後,在胃液的作用下,都會呈酸性,到了腸道又都會變成鹼性,這跟它們原來是什麼樣早已毫無關係了。
如果一味地追求鹼性體質,只吃所謂的鹼性食物,反而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這才是真正的百病之源,所以我們在選擇健康食物的時候,並不能依據它們的酸鹼性還是什麼寒性、溫性,而是要看它們本身的營養價值,合理搭配,才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