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是兒童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遊戲,兒童能夠識別自我及外界環境,發展智力及動作的協調性,初步建立社會交往模式,學會解決簡單的人際關係問題等。遊戲是兒童的全球性語言,是兒童與他人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
遊戲的功能
1.促進兒童感覺運動功能的發展。
通過捉迷藏、騎車、踢足球等遊戲,兒童的視、聽、觸、走、跑、跳等感覺功能及運動能力得到大力發展,動作的協調性越來越好,複雜性越來越高。
2.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
通過遊戲,兒童可以學習識別物品的顏色、形狀大小、質地及用途,理解數字的含義,了解空間及時間等抽象概念,增進語言表達能力及技巧,獲得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促進兒童的社會化及自我認同。
通過一些集體遊戲,兒童學會與他人分享,關心集體,認識自己在集體中所處的地位,並能適應自己的社會角色;同時,兒童在遊戲中能夠測試自己的能力並逐漸調整自己的行為舉止,遵守社會所接受的各種行為準則,如公平、誠實、自製、關心他人等,建立一定的社會關係,並學習解決相應的人際關係問題。嬰幼兒還通過遊戲探索自己的身體,並把自己與外界環境分開。
4.促進兒童的創造性。
遊戲為兒童的創造性提供了機會,在遊戲中,兒童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發明新的遊戲方法,塑造新的模型,繪製新的圖案等。不管結果如何,成人如對他們的想法或試驗經常給予鼓勵,將有助於其創造力的發展。
5.治療性價值。
對於住院患兒來說,遊戲還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一方面,它為患兒提供了發洩不良情緒,緩解其緊張或壓力的機會;另一方面,它為護理人員提供了觀察患兒病情變化,了解患兒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對住院、治療及護理等經歷的感受機會,同時,它還為護理人員向患兒解釋治療和護理過程、進行健康教育等提供機會。
不同年齡階段遊戲的特點
1.嬰兒期多為單獨性遊戲。
嬰兒自己的身體往往就是他們遊戲的主要內容,玩手腳、翻身、爬行和學步等身體動作帶給他們極大的樂趣,喉部發出的各種聲響也使他們無比興奮,他們喜歡用眼、口、手來探索陌生事物,對一些顏色鮮豔、能發出聲響的玩具感興趣。
2.幼兒期多為平行性遊戲。
即幼兒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要,但沒有聯合或合作性行動,玩伴之間偶有語言的溝通和玩具的交換,主要是自己獨自玩耍,如看書、搭積木、奔跑等。
3.學齡前期多為聯合性或合作性遊戲。
許多兒童共同參加一個遊戲,彼此能夠交換意見並相互影響,但遊戲團體沒有嚴謹的組織、明確的領袖和共同的目標,每個兒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表現。這期兒童的想像力非常豐富,模仿性強,繪畫、搭積木、剪貼和做模型的複雜性、技巧性明顯增加。
4.學齡期多為競賽性遊戲。
兒童在遊戲中制訂一些規則,彼此遵守,並進行角色分工,以完成某個目標,如製造某個東西、完成一項比賽或表演等。遊戲的競爭性和合作性高度發展,並出現遊戲的中心人物。此期兒童希望有更多的時間與同伴一起玩要。
5.青春期青少年的遊戲內容因性別而有很大的差異。
女孩一般對社交活動感興趣,喜歡參加聚會,愛看愛情小說、電影及電視節目,並與朋友討論自己的感受。男孩則喜歡運動中的競爭及勝利感,對機械和電氣裝置感興趣。青少年對父母的依賴進一步減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朋友在一起。他們主要從朋友處獲得自我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