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教育創業者,他的公司發展很快,短短幾年就融資到B輪,當被問到項目為何發展如此之快時,他回答:我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向競技體育行業學到了很多東西。
對大多數人而言很難想到教育行業會和競技體育有聯繫,但他卻跨學科認識到這兩者本質上都在解決一個問題,也就是如何用策略幫助一個人行為更快地發生改變,能力更快地提升,從而找到了使公司能進一步快速發展的階梯。
可見儘管各個領域行業看起來差別很大,但它們本質是相同的,都是人們在解決某些問題時發展起來的,只是披上了不同專業術語的外衣罷了。
這也打破我自己的見解,我認為大學讀了什麼專業,只專注這方面的研究就可以了,沒想到不同領域看似無關的問題,只要我們能找到更底層的相似性,就能提煉出跨學科的基本問題,這樣能夠極大地開括我們的眼界和思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關於建立跨學科規律原理解決問題,我就會想到最近閱讀的一本書《好好思考》,它讓我明白這個時代最厲害的決策就是那些被人類嚴謹、反覆驗證的跨學原理和規律,同時用多元思維模型培養深度思考能力可以極大地改變人生。
這本書的作者成甲對推動人類進步創新背後的力量充滿好奇,喜歡研究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創新人物,同時在認知洞察與底層創新邏輯方面有所研究。他寫這本書的初衷就是希望更多人看到思維之美,感受到思考的力量。
《好好思考》作為國內第一本研究如何用多元思維模型培養深度思考力並提供落地方法的書,它分為四個部分,介紹什麼是思維模型以及如何積累和建立思維模型體系來深化我們的思考力。
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分享在職場上快速成長的三個必備技能。
職場進階一:掌握終身學習的利器——思維模型
查理芒格曾說過: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在你的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思維模型最早是由查理芒格提出來的,我們可以把這個思維模型理解為我們做決策思考問題時的"思維模板"。
比如遇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商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利益交換;而一個律師,想到的往往是如何理性地講道理;如果是一位藝術家,他首先需要的是情緒宣洩。
不同的人由於人生閱歷、受教育情況不同,思考的方式和工具也不同。我們人生的絕大多數決策,都是在這些無形卻重要的思維模板下做出的,這些思維模板本質上就是一個個思維模型。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吧,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上班迎面碰到領導,但他們並沒有和我們打招呼,我就想:"領導是不是沒看到我啊,有點尷尬。"我跟朋友這樣說了一下,他回我:"我想的是領導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你發現同一個現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方式,對我們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美國心理學家表示,我們對外界問題做出哪種反應,本質上不取決於我們遇到的問題,而是取決於我們的信念、看法和解釋。
既然我們大多數時候所做的決策,都和我們已有的信念、觀點和思考方式有關,那我們擁有的思維方式就成為影響我們各種行為的重要因素了。
如果我們能基於規律和原理來替換舊的個人有限經驗的思維模型,就相當於我們的認知系統更新換代,升級了最好的發動機。
對查理芒格來說,所有能夠持續解決問題的策略,都可以成為思維模型。
但並不是掌握的思維模型越多越好,對我們而言,只有那些在遇到問題真正用到的策略,才是屬於自己的思維模型。否則,我們記住了那麼多,卻不知道能幫自己解決什麼問題,這反而是負重前行。
職場進階二:建立情報系統
《好好思考》中成甲說查理芒格不像大多數人,在遇到問題時只想著如何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在具體的問題答案的基礎上,提煉更普遍的方法,也就是從具體問題中抽離出來,抽象成有效的策略,指導解決未來的類似問題。
那麼多元思維模型建立認知競爭力的底層邏輯又是什麼呢?成甲在書中介紹了兩種,一種是積累經驗性學習,另一種是深度思考型學習。
關於積累經驗型學習,這讓我想到了身邊的一位朋友。她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上市公司,不到兩年就負責了一個部門,幾年後又成為了跨部門總監,不到30歲的她就管理了數十億資產的業務。
有一次我聽到有人這樣評價她:她事業心太強了,天天熬夜加班,現在滿臉都是痘痘了,我們過不了那麼拼的日子,還是活少錢多的人生比較好。
這些人想到的是別人的成功來源於加班,如果光靠加班就能成功,也不至於有些人兢兢業業在一個崗位上待了幾十年都沒有進步。
其實"天道勤酬"的核心不是勤勞,而是敢於嘗試新挑戰。
我朋友剛入公司時年紀最小,有時同事會把不屬於她的工作扔給她處理,甚至連其他部門的人也派活給她。可她從不抱怨,照單全收,甚至處理完問題還會寫反思總結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結果,她幾乎和各個部門的人打過交道,給大家留下了好印象,以至於有時領導還要找她幫忙,她的這些努力讓她在公司的重要性大幅度提升。
我朋友通過在實踐中不斷試錯,逐步優化解決方案,從而提升自身決策能力。這種方法來源於是管理學上一個重要的概念"PDCA",也就是制訂計劃(Plan)、執行計劃(Do)、檢查任務(Check)、處理改進(Action)來不斷改善結果。
用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然而現實中,我們需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環境變化越來越快,我們積累經驗的成本越來越高,積累經驗的有效期越來越短。
就好像我們花了好幾個月琢磨出來的短視頻營銷技巧,過不了多久,就會有人模仿抄襲,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新的成長方式----深度思考性成長。
百度最年輕的前副總裁李靖的成長就是光速的,她研究生還沒畢業就成為了百度副總裁。為什麼她會有如此快的進步呢?
成甲曾經跟她有多次交流,發現她的學習方法和很多人都不一樣,她討論問題的口頭禪是:"這個問題的本質是……",習慣於不斷思考問題的本質,然後找科學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很多人學習都是漫無目的的,遇到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
如果我們能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通過洞悉問題本質,利用已有規律,也就是思維模型,直擊問題要害的本質,那麼我們就可以做到深度思考了。
這種思考模式下,高質量的思維模型顯得更加重要了,那該如何找到儘可能多的高質量的思維模型呢?
成甲提到了"OODA"概念,這代表決策的流程:觀察(Observe)、調整(Orient)、決策(Decide)以及行動(Action)。
看起來OODA和PDCA很像,但本質卻不同,前者是動態的"觀察"和"調整",也就是動態的判斷問題本質,後者默認外部環境相對穩定,所以第一步是做出計劃。
看到這裡,我們就會明白一個人想到在職場上走得更高更遠,需要花大量時間建立情報系統,讓自己發現很多過去不知道的原理,掌握了更全面的思想工具後,看待問題會更敏銳,思考問題更深入,這樣就可以做出很多戰略級的優勢策略判斷了。
職場進階三:將隱形知識顯示化
在職場上有人進步飛快,有人幾十年如一日沒有進步,這裡面或許有性格差異、崗位的差異甚至是機遇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因素是,進步快的人善於向優秀的同事學習,加速自己的成長。
成甲指出這背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別人工作中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往往是以未被表達的隱形知識的方式呈現的。
我們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把工作中別人甚至自己"隱形知識"挖掘成幫助我們進步的有效策略。
《好好思考》這本書中作者給出了學習掌握思維模型的實戰方法,接下來我會分享工作中學習思維模型的核心方法—— "五星筆記法"。
所謂"五星筆記法",就是每次做筆記之前,先畫出一個五角星,每個角代表一個問題,一共五個問題。做筆記的過程就是回答這五個問題的過程,五個問題回答完了,筆記也就做完了。
這五個問題分別是:
1.預判對方要講的核心內容是什麼,為什麼這個內容值得討論。
2.記錄對方講解的邏輯是什麼。
3.這次討論中,我有什麼疑問和啟發?
4.對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給我的啟發點,可以提煉為哪些有效策略(思維模型)?
5.這次討論中給我的啟發,哪些可以立刻變成下一步的行動?我如何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生活裡。
我們只有把別人的知識進行第二次加工,放進自己的知識體系,把有啟發、
收穫的東西與自己的經歷、接下來的行為關聯起來,才是真正的提取了精華。
就像蘭姆說的:你可以從別人那裡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須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裡鑄成你思想的砂型。
成甲有一次看到一則笑話:一直想去KTV玩,可是沒有錢。今天去KTV隨便挑了一個包間,推門進去說:我是隔壁的,玩大冒險輸了,懲罰過來唱首歌。結果就這樣唱了二十幾個包間,還免費喝了好多酒,還有人來搭訕。今天就這樣吧,喝得差不多了。
很多人看完這個笑話哈哈一笑就過去了,但我們可以用"五星筆記法"挖掘有價值的啟發點。
這個故事講了如何在沒錢的情況下免費唱歌,對方利用了大家都熟悉的"大冒險"遊戲贏得了免費唱歌的機會,表面上看是利用別人的資源,實現自己的目的,實際上是作者創造了價值交換機制。因為在KTV消費場景下,本質上是購買了一段快樂時光,而陌生人來唱歌就提供了新鮮的體驗,用時間和服務為別人創造了歡樂時光。
這個人提供了一個在直接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實現自己目的的策略——藉助產品創新或組織創新,利用生態環境中的已有資源發展自己。就像優步公司,它的本質就是利用免費唱KTV的策略,通過串聯各個KTV資源,實現了自己的壯大。
於是我們可以在日記本記錄下了遇到沒有資源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這樣一種策略:如何利用生態體系中的已有資源,尋找串聯、整合價值交換的計劃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總之,我們在工作中比拼的就是挖掘隱形知識的能力,我們和同事的每一次談話、交流都可以是學習對象。想要在工作中快速進步,就要花更多時間挖掘優秀同事身上的"隱形知識",將它們轉化為自己的思維模型。
如果能在工作中弄明白他們是如何安排工作、如何思考問題、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策以及背後的思維模型,那我們的進步速度就會快很多。
同時,優秀的同事和前輩工作也很忙,在別人沒有時間教自己的情況下,通過筆記法將工作的隱性知識轉化為思維模型,是致勝的關鍵法寶。
結語:
克柳切夫斯基曾說過:會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轉變,不會思考的人暈頭轉向。
尤其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新知識、新行業的崛起,很多人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得不去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但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
在未來,我們面對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建立多元思維模型找到解決有效問題的策略更為重要。我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訓練這種能力是非常值得的,因為只有高認知的人,才能佔據競爭的優勢。
在我看來《好好思考》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從思維模型入手,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學習思考體系,進而練就高超的學習思考體系,它為我們訓練自己的深度思考力,理解和掌握多元思維模型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和方法。
我們生而為人,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統一的起跑線。普通人想要在接下來的競爭中縮短彼此的距離,是通過個人的學習思考力來實現的,而多元思維模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所有人都有可能佔據自身努力,提升智慧認知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