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漪:老師們最缺失的不是教學的技能技巧,而是思想與批判性思維

2021-02-19 光明社教育家

我經常參加上海市教師的培訓和評選工作,有一個問題讓我非常焦慮:無論是特級教師的評定還是基地學員的遴選,從書面的表達以及面試來看,老師們最缺失的不是教學的技能技巧,而是思想與批判性思維。


應該說,我們的教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不用從先聖孔夫子講起,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也培養了很多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國家經濟能夠這樣發展,教育是功不可沒的。比如為航母「遼寧艦」研製艦載機的羅陽,他獻身於我們的軍隊、海洋,這樣的中國脊梁不正是我們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嗎?因此不能懷疑一切,否定自我。丟掉了傳統,就丟掉了中國的命脈。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趨勢大家有目共睹,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當然要開放,而且開放的範圍越來越大,開放的深度也更加深入。前進的路在何方?要思考。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我們要思考怎麼樣走出去;從國內來講,我們要思考在三十多年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如何能夠常態化地發展,因此,必須要思維轉型。我想到多少年來教給學生的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但是,現在恐怕還要信奉:思維才有力量!就教育來說,小到一所學校、一名教師,確實要思考思想如何提升,思維如何轉換,如何來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這是時代的需要。批判性思維的教學研究,要放在如何提升中小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這個大背景下來考慮。批判性思維這個概念來自西方,但是我們也要梳理一下中國的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中就充滿著批判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道釋結合的,文化能夠傳承下來,就是批判融合,再批判再融合,各家之間的互相批判是很厲害的。例如,對朱熹這樣的儒家宗師級人物,明代大儒王陽明對他也進行了批判。我想,我們在教育領域提倡批判性思維,主要是讓孩子能夠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具備這樣一種能力。批判性思維是思維中最高級也是最核心的能力,一定要把它擺在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領域來考慮。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道家那種多元的思維就沒有了。道家其實很了不起,它比西方人更早出現了一個「無」字——「無為」的「無」。「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不為」是了不起的,我們對「 有所為」考慮很多,但「 有所不為」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個「 無」就體現出來了。西方科學出現了以後,主張邏輯思維——形式邏輯,離開了形式邏輯根本就沒有理化生;還有一個叫實驗科學——實證,誰說不行就拿出證據來。我在參與一些師資培訓、評審的時候,發現不少老師上課時形式邏輯的漏洞很多,不能自圓其說。因此,概念的界定、形式邏輯的思維、辯證邏輯的思維,是缺一不可的。比如,教學中教師大量用的是演繹思維,很少用歸納思維。演繹和歸納的是兩條路子,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是從點到面。批判性思維要在掌握真憑實據的基礎上展開,否則怎麼批判?批判什麼東西?批判不是否定,批判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使好的發揚光大,使不足得到克服。思維方法確實要突破,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目的是提升中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有這樣一個紮實的基礎,批判性思維就能得到正確的運用。


我有個學生是報社的記者,她的孩子上小學二年級,做練習寫道「水很活潑」,老師打了個叉。他媽媽說:「你是對的,不要改。」小孩子非要改,哭了,因為扣掉了兩分。他媽媽沒有辦法,只好叫他照標準答案改。這要的是兩分,毀的是孩子的靈氣。「水很活潑」,多好的句子,儘管孩子不知道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但他的觀察、他的感受是多麼靈動啊!我們就在追求標準答案的不經意中把它扼殺了。基礎教育陪伴人的終生。我說我這一輩子能做教師,基礎教育對我的恩澤非淺。我寫文章一般不打草稿,就是高中的語文老師教出來的。所以我們在進行實踐研究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功能,語文應教給學生什麼;一定要弄清楚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個好東西,但不能亂七八糟地去貼標籤。在進行批判性思維教學的時候,千萬不能夠絕對化,要開放、多元、互動,不斷有新的發現。希望以這個思維的方式為切入口,能夠突破語文教學的現實困境,打開一片新的天地。閱讀是一種心智鍛鍊。讀現代人的書,可與同時代的人作精神上的溝通交談;讀古人的書,可繼承古聖先賢的精神遺產。讀書可以享受或吸取學問家、思想家多年的心血的結晶,是青年學生獲得真正教養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閱讀的量與質直接影響他們心靈發育的狀況。有人如此判斷: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心靈發育史。此話寓意深刻,一點不假。然而,由於較長時間應試教育的作祟,育書不育人、求學不讀書的現象比比皆是。說的是素質教育,行的是應試教育,對分數頂禮膜拜;說的是閱讀重要,行的是題海戰術,對考點奉若神明。在功利氛圍濃重的情況下,要破解閱讀教學中的難題,是要有點勇氣、執著精神和仁愛之心的。首先是勇於直面學生閱讀狀況的現實。儘管上海市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三年高中課外閱讀量不少於300萬字,事實上與此相差甚遠,有些只讀片段,只做題目,不讀書。教材閱讀量又有限制,每冊僅六七萬字。閱讀貧困,何來文化積澱?何來視野?何來識見?何來語文素養?閱讀量不足顯而易見,閱讀的質、閱讀的方式也令人擔憂:低水平重複,在文字表面跳蕩的「淺閱讀」,從應考派生出來的機械化閱讀模式等,對學生心靈的滋養不僅無益,而且在有意無意間產生負面影響。餘黨緒老師對此瞭然於胸,從思辨性閱讀入手,改進閱讀教學,破解高中階段閱讀低效的難題,衝破閱讀定勢,打開閱讀教學的新局面。說說方便,做起來絕非輕而易舉。需要時日、精力與智慧,沒有十數年如一日的孜孜以求的執著精神,是難以見到成效的。高中階段是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與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讀什麼,怎麼讀,影響他們價值取向的選擇,思維力的鍛鍊與發展,思想、道德、性格、氣質、知識、能力向上向善的逐步形成與完善。因此,從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出發,餘黨緒老師以思辨性閱讀為抓手,從四個方面著力,他的「中學生思辨讀本」2015年出版,我為寫序有幸先期閱讀,於深受啟發的同時,敬意油然而生。雜文是作者思想根基與文化底色的生動反映,文字特色鮮明,尺幅能起波瀾,千字可興風雨,學生堅持閱讀其中作品,內心在受到思想穿透力衝擊的同時,思維方式獲得鍛鍊,還享受到激濁揚清、正本清源的快樂。經典是歷久彌新的人類精神世界的精華,自然的魅力、社會的奧秘、生命的密碼、人生的智慧均寓含於其字裡行間,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不盡的啟迪,組織學生切實讀幾本經典,不是附庸風雅,不是裝門面,而是靜下心來,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來回數遍,從中吸取養料,滋養心靈。中學階段以此作人生的奠基,認識社會,思考人生,追求高尚,憧憬理想,終生受到教益。


徘徊於精巧的「心靈雞湯」式美文的閱讀,學生寫作不僅容易模式化,更容易視野狹窄,胸中無時代風雲激蕩,無多彩文化賞析、滋潤。精選「萬字時文」組織學生閱讀,上百萬字的佳文進入學生的眼帘,進入學生的心田,文化視野得到大大開闊,思維力獲得發展,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於潛移默化中獲得提升。


優秀的古典詩歌不僅是鍊字鍊句的高標,更是抒寫生命的本真,人性的本色。引領學生進入此瑰麗的寶庫,他們會從馳騁的想像、充沛的感情、鮮明的形象、深邃的思想和音樂般的語言中,感受到優美、動人、鼓舞、力量。詩,像種子一樣,有一股頑強的爆發力,好的詩歌破土而出之後,會和芳香的空氣融合,長久地瀰漫大地。餘黨緒老師組織學生讀詩,不僅披文以入情,而且引導學生由情而入「理」,以「理」的觀照,突破「情」個體的局限。古典詩歌思辨性地閱讀,別有一番生命感受與心靈體驗。四卷閱讀作品,單是選擇就需花費大量精力。博覽才能做到約取,其中的篩選、剔除,要有眼力,有識見,不僅作品本身要反覆比較,多方衡量,更為重要的是高中學生健康成長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內在需求這把標尺。既尊重今日學習的現實,又瞻望明日長足發展的需要,鋪幾塊扎紮實實的基石,讓學生今日走得穩當,明日更能大步前行。這種十幾年堅持不懈地進行閱讀實踐,支撐的是教師對學生生命成長的熱切期盼,對莘莘學子的仁愛之心。這種閱讀教學的改進一掃我說你做的陳腐氣,而是師生互動,思想碰撞,心靈交流。比如雜文卷文後評點就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探究、爭議的產物。時文閱讀中學生儼然是主角,他們寫摘要,寫讀後感,寫評點,還要寫5000字的「時文綜述」,邏輯思維得到大鍛鍊,對文章宏觀把握與掌控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文後附的「讀點」就是師生共同閱讀的感悟和創造。至於詩歌卷思辨性閱讀指導,則是教師和工作室學員的共同創造,學生要讀,提高閱讀的量和質,青年教師更要讀,率先垂範,做「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古今中外的佳作珍品具有巨大的魔力,親近它,熱愛它,人會改變自己,心靈會輝煌起來,語文會高雅起來。如果一屆屆高中生專心閱讀,用心思考,精心表達,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進步、成長,一掃人間低俗之氣,就會帶給人們無限的希望。希望以書為伴的美麗風景線輻射更多的學校,更多的學生之中。

相關焦點

  • 《批判性思維》掌握一種思想技能
    我們經常聽過這個詞「批判性思維」,學校的老師們也總是說要讓我們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不能人云亦云。而且在我們這個時代信息的洪流每天都在向我們撲面而來,並且其中夾雜了很多謠言並且很容易被識破,但是依舊每天有很多人交著智商稅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我們應該怎樣獲得這項技能呢?
  • 學生提不出好問題,不是他們的錯,關鍵是老師怎麼教批判性思維
    我跟教育同仁聊天時,他們都認為現在的學生不會批判性思考,也問不出好問題。當然,他們也認同大多教學,並沒有教 「批判性思維技能」。我最喜歡的技巧之一是展示一系列新聞或流行文化的幻燈片,展示批判性思維和媒體素養教育,並簡單地問:「這張照片裡發生了什麼?」在最近舉行的藝術整合教育會議上,我展示了下面這張照片,並對臺下的老師拋出了我的問題。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批判性思維的目的不是「否定」許多人認為,批判性思維的根本取向是「批判」,最終目的是「否定」,這是對批判性思維最嚴重的誤解,客觀上限制了批判性思維在國內被接受和推廣。
  • 批判性思維教學
    為期兩天的會議新風撲面,內容豐富充實,議程緊湊高效,專家的精彩講座以及同行的教學實踐交流,都是極富價值的經驗呈現,其中,有新穎獨到的觀點表述,也有中肯精闢的意見和建議。           會議第一天,由南京市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特級教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高中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主持人,中華中學教師徐飛老師為學員們作了《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 》的課題報告。
  • 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文本,對其深入解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本周,三好教師聯盟為老師們推薦一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文章。本文通過理論與實際案例結合,探討了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兩節同課異構閱讀教學課為例,通過活動提高學生分析、評價與推理技能,以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此方法適用於初、高中學段英語教學。我們對原文內容做了重點梳理,文章最後配有原文連結。
  • 於漪談老師的三種形象:主人·情人·高人
    於漪老師在青年語文教師的「 中國夢」論壇中聽過各位獲獎老師的論述之後,總結出了老師的三種形象,具體地說是主人形象、情人形象與高人形象。我的教學我做主。從六位獲獎老師的闡述來看, 這些課都是自己精心準備的課,沒有聽信教參擺布, 也沒有為教育時尚所左右, 更沒有搬什麼專家、權威的名詞術語來壯自己的膽, 而是「我的教學我做主」。「我的教學我做主」是執教老師具有教學自信力的表現。王棟生老師說「不要跪著教書」, 確實使人振聾發聵。
  •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
    「在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前,我是靠經驗進行教學;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後,我覺得批判性思維給了我一個理性的支點,讓我可以撬動課堂教學,抓著『理解—思考—超越』這根線,讓語文核心素養和課標落地,從此,我的教學從自發走向自覺,從經驗走向理性
  • 批判性思維: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
    有人說,推進批判性思維培養存在一些困境。但嚴格來說,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並沒有遭遇困境。因為遭遇困境的意思是,原來好好的東西後來走著走著陷入不太好的境地。批判性思維在西方教育體系早就成為課程體系中最重要內容之一,在中國似乎才剛剛起步,所以我們面臨的其實不是困境,而是阻礙它起步和上路的因素。推動批判性思維教育,在於排除和突破那些不利因素的存在。
  • 如何在數字時代教授批判性思維技能?這個老師提出4點建議
    家長、學生、教育者和僱主都可以通過批判性思維技能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最重要的是,人們要有能力分析他們在網上遇到的信息,並評估自己是否可以信任信息源。這種重要的技能如何獲取並加強呢?基於在高中和大學的教學經驗,我總結了這四個如何在數字時代教授批判性思維技能的建議。
  • 【特稿】董毓 易英華 批判性思維教學:語文教育的範式轉換
    從聚焦課程轉向聚焦個人,意味著語文教育範式的轉換,這是教育思維的創新。但在踐行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聲音。思想的紛爭多數是對批判性思維教學一些關鍵性問題的誤解,澄清這些誤解,有助於理解批判性思維的內核和重要意義。批判性思維不等於否定,而是謹慎反思和創造易英華(以下簡稱「易」):董老師,您好!
  • 美國留學——名校最重視的批判性思維你們了解嗎
    批判性思維( Critical Thinking )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態度,沒有學科邊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的論題都可從批判性思維的視角來審查。批判性思維既是一種思維技能,也是一種人格或氣質;既能體現思維水平,也凸顯現代人文精神。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首先,批判性思維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當前,我們身處一個信息過載、信息泛濫、虛假比真實還「繁榮」的網際網路時代,鋪天蓋地的信息逼迫我們的大腦對於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做什麼不做什麼要不停地作出判斷和選擇。一個具有良好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會在相關證據的基礎上接受或拒絕某種思想或觀點。
  • 於漪教育思想學習心得
    在聆聽各位語文專家大師的講解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歷程中,克勤克儉,做了一些工作。說到底,我就是堅守了新中國教師的本分。」於漪老師68年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服務人民,68年不斷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深刻教育思想,成就了於漪大寫的流光溢彩的教育人生。
  • 第3講:批判性思維的鷹架教學
    這樣,老師就為學生做了一點點鷹架的支撐工作。通常老師們給出句子開頭後,會跟學生說:'大家接著這個句子開始寫,你只需要把你的想法用書面語言寫出來就可以。我們也可以用鷹架教學法來幫助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技能。跟其他的鷹架教學法的原則是一樣的。教師們要做的就是為學生提供一些支撐性的內容,讓學生更容易完成剩餘部分,以此來達到提高他們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 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於漪老師親臨現場見證揭牌儀式,並向見習教師贈書。人民教育家於漪用「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語文教學之路,被譽為「育人是一代師表,教改是一面旗幟」。於漪老師與時俱進,一輩子奮鬥和實踐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前沿,實踐「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 徐飛|批判性思維與學科教學融合
    批判性思維與學科教學融合——以高中語文為例【摘要】高中生批判性思維培養應在具體學科規定性的統領下和固有教學內容密結合:要抓住批判性思維中最本質並且對學科教學最有價值的要素,聚焦 「會質疑」「重實證」「講邏輯」三個要點,從論證或推理切入,自然滲透到學習活動之中,並通過 「
  • 夏谷鳴|學生批判性思維與閱讀能力的培養
    A: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對一篇文章的學識有限,應該如何分配針對語言要素和批判性思維,這兩個部分並不是割裂的。質疑和求證的過程本身就用到語言本身了。在教學過程中,也並不是說對任何事物都要進行批判性教學,而是要對有意義的事物進行關注。如果說某一事物的存在,如地球等自然現象,這一事物本身就是真理,也就沒有必要進行質疑。
  • 思維決定命運:掌握「批判性思維」的孩子,更易「贏」得人生!
    女兒懊惱地說:"不是的,我們做的是對的,但我以為老師給的答案不會錯,就相信老師的答案,結果老師給的答案是錯的。"我恍然大悟,同時又不得不可惜女兒沒有具有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盲目相信,而不追求真理。換句話說,女兒缺乏了批判性思維。
  • 席酉民:學生成長與批判性思維
    中國的教育是內容導向的被動式教學,不管哪個年級,主要關注的是這個時間段應該學習的知識,而且是用比較被動的方式教給學生。所以,教育到底應該從哪開始?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理念問題,是一個如何讓人真正成為人的過程。中國社會人們善於跟風,什麼東西火,人們就一窩蜂湧上去。這不是批判性思維,真正的批判性思維不是跟風,而是獨立的思考和觀察。
  • 批判性思維,並不是教你如何「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