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現在,你會選擇「繼續閱讀」還是「關閉窗口」?相信我,選擇前者,入股不虧!
本期嘉賓:
高洋澳洲資深註冊會計師
普華永道中國合伙人
高洋於2001年加入普華永道。
高洋先生致力於金融投資、房地產、醫藥、教育等行業的諮詢服務、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工作,為客戶提供戰略落地實施、管理流程優化、風險管控提升和信息管理智能化等管理諮詢服務。2006年至2008年間,高洋在普華永道澳大利亞墨爾本辦公室擔任管理諮詢工作; 2014年,高洋在普華永道英國倫敦辦公室進行普華永道全球風險管理框架研發工作;其間,他吸取總結了國際管理諮詢的操作經驗,積累了優秀行業操作和先進管理理念,並結合中國企業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借鑑和發揚。
深造vs工作
大學畢業季,很多學生都會迎來一個很艱難的抉擇,那就是——應該繼續深造學業,還是進入社會歷練?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高洋先生便和我們分享了他的個人經歷,或許可以給正在人生路口的大家一個提示。
高洋說,自己的工作經歷很簡單——從2001年本科畢業加入了普華永道北京辦公室,一做就是19年。
「剛入職的時候我是怎麼也沒想到在公司一做就是19年,」 高洋笑著說,「更沒想到,19年後的現在,還是總能從每一天的工作中獲得很多興奮和滿足。很多對我有重大影響的事件(life shaping events),都是我的工作帶給我的,而且在這其中,我遇到了一批天賦異稟、才華橫溢的同事,深感幸運和驕傲的同時,也逐漸領悟到個體對公司的責任。」
2006年,在內部全球人才培養計劃的支持下,高洋獲得了去國外普華永道辦公室工作的機會。當時,他選擇去了墨爾本辦公室進行管理諮詢工作,並在那裡工作了兩年多。
「出國工作和出國留學還是不太一樣,留學更多的經歷仍在校園環境,而全職工作讓你能真正完整地接觸社會。這段經歷,讓我了解到了成熟的經濟體制和行業監管體系是如何運作的,也給了我足夠的時間去沉澱和積累新的知識並開拓視野。」 高洋說。
2014年,高洋又被借調到英國倫敦參加普華永道全球風險管理框架研發工作。高洋說,在不同國家工作以及和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共事的經歷,讓他的客觀分析判斷能力以及國際交流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除此之外,在普華永道工作的這段時間裡,高洋成為了澳洲註冊會計師。他非常高興自己的工作經歷和行業經驗獲得了具有認可度和公信力的專業協會的認可,贏得了職業生涯中的又一個裡程碑。
「所以,看起來我的這段工作經歷一直在一個企業,但分開看卻又能體會到每一個事件對我的促進和磨礪。」
留下來vs走出去
疫情的突然發生讓很多準備出國留學的同學們犯了難,是應該保險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還是冒險走出去呢?高洋先生也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非常建議大家走出去看一看,但這個『走出去』,我們的選擇其實有很多。」
高洋認為,從絕對比例來說,國內學生對理論知識以及人情世故的處理是有自己獨有優勢的,但是有過出國經歷的留學生朋友們卻在邏輯判斷能力和獨立見解性方面有更突出的表現。他解釋道,判斷事務的邏輯性和決斷力取決與你的視野有多大,而往往,走出去過的同學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
高洋也強調說,由於疫情影響和其他不確定性,現在的情況下『出去走走』的機會相較以往有所降低,近期有出國留學計劃的同學們或需要更多斟酌。
但是,走出去也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走出國門,從北京到上海、從廣州到杭州、從西安到香港,最重要的是走出舒適圈,去到一個有挑戰的環境,換一種觀點和視角,和這個世界聊聊。
線上聊vs線下見
疫情推動了移動辦公模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會議以及工作交流都通過即時通訊軟體被移動到了線上,那麼在這樣一個雲時代,我們該如何保持高效?線上模式又能否替代線下交流?我們來看看高洋先生怎麼說。
「咱們不能簡單的認為把所有事情都放在線上,就是高效。」
高洋看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不僅僅是依靠語句、語速、語氣,更大程度上依賴於眼神、表情和其他肢體語言的互動,因此從某些方面來說,面對面交流,會比線上工具來的更加高效。
「在平時面對面工作的情況下,我們還需要組織一些團建來推動員工之間的交流,促進團隊凝聚力。如果完全採用線上的方式,這種凝聚力是比較難形成的。」高洋說道。
但如果不得不選擇線上的交流方式,高洋認為以下重點是一個團隊領導需要注意的:
• 不做挑戰「人性」的工作安排。作為一個團隊領導,你需要對每個成員的工作量以及每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狀態有一個非常明確的預計,在保證工作質量的情況下合理分配任務,一定給予團隊充分的信任,同時一定堅定對質量的責任。
• 更加緊密的與團隊分享工作進度。可以增加團隊定期交流的頻率,比如從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兩天一次,充分了解團隊每個人的工作進度和遇到的問題。項目中的工作通常是一環扣一環的,每個人的工作進度都會影響整體項目進程,只有定期交流溝通,才能讓工作的交付更加按時和順暢。
• 能夠視頻通話的,絕對不使用簡單的語音交流。通過軟體屏幕共享功能直觀的分享工作進度也是增加溝通效率的方式之一,主題明確、聚焦關鍵問題,確定大家的積極參與,否則會耽誤很多時間。
趕緊走vs接著幹
「迷茫」,是各位職場新人在和公會聊天時說的最多的一個詞,不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麼,現在正在做的工作有不如意的地方也不知道該走還是該留。那麼,高洋先生又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任何一個人的迷茫都是不可能通過其他人的成功案例或失敗案例來消除的。迷茫的根本原因是對自身定位和未來路徑沒有明確的計劃和想法,職場上面也是一樣。」
高洋說,從前一個人的職業發展的成熟期一般是在40歲左右,現在會更長一些,但必須要意識到留給讓你迷茫的時間是非常少的,所以,一定要在更早的時候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職業目標和想要的生活方式。這個非常重要!如果真的是想不清楚,那就找個好一點的平臺,先幹個五六七八年,踏實點兒、虛心點兒、勤快點兒、多學點兒,大概率應該能踩上點兒,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也會漸漸地讓運氣也會好一點兒。
說到工作選擇,高洋也建議不要因為工作不如意而衝動換工作,因為每一份工作都有其缺點,選擇性逃避很難從根兒上解決問題。他舉例說,假設你因為一份工作時間不夠自由,去選擇了另外一家時間更自由的企業,但是也極有可能這份自由來源於大量的出差,所謂自由的時間也許很多是在路上。
「千萬不要拿現在工作的缺點,去比下一份工作的優點。」
如果你決定要尋找新的工作機會,高洋建議應該選擇更好的平臺,這樣你才能有更好的高度和角度去看問題,拓展視野。
「你應該明確這個平臺是否能夠助力職業發展,是不是有清晰的發展路徑和更好的晉升機會。當然,薪酬水平是否有所提升,也是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麼對於以上的職場二選一問題,你會怎麼選?快在留言區留下你的答案和想法,找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吧!
文末小彩蛋:
關於閱讀
為了給各位想要學習的小夥伴們謀福利,小編默默想要高洋給我們推薦1-2本能夠幫你走上人生巔峰的「好書」,沒想到他一下就拒絕了我們。「不建議只推薦1-2本書。我覺得,除了專業書籍外,建議大家至少一年再讀50本『閒書』。」
「不要拿沒時間做藉口,就算真的太忙太忙了,可以先從每月一本開始,甚至找點雜誌讀讀也沒有關係。習慣閱讀會讓我們終生受益。」
查看微信推文,請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