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普華永道首席合伙人李丹:註冊制下會計師需要始終保持「本領...

2020-12-25 證券之星

在中國資本市場,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中介機構,是市場投融資活動的重要參與主體,也是信息披露、投資人保護制度得以有效實施的「看門人」。從審批制到核准制再到註冊制,監管層和資本市場對中介機構的責任要求和能力要求與日俱增。

在資本市場上活躍的會計師事務所中,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簡稱「普華永道」)一直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003年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發布行業百強排名以來,普華永道已連續十七年位居第一。在中國資本市場30年中,普華永道參與了第一家已在境外上市的紅籌公司在科創板上市、滬深兩市的第一家B股公司上市等多個開創性項目的審計工作。

會計師事務所如何伴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科創板設立和大量科技公司上市對事務所提出了怎樣的挑戰?註冊制對事務所意味著什麼?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就上述問題專訪了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李丹。

李丹在1993年加入普華永道,此後帶領事務所為眾多大型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曾協助多家中國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債務重組和併購交易。目前李丹擔任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經常在中國財務、審計相關的法規制定、資本市場、註冊會計師行業、經濟建設等領域建言獻策。此外,李丹還擔任上海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覆核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2015年,財政部授予李丹「全國先進會計工作者」的榮譽稱號。

談會計師行業發展歷程:事務所能協助國內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1世紀》:今年是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也是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成立32周年。可以說,中國註冊會計師行業和資本市場成長是相伴相隨的。30年來,作為重要中介機構的會計師事務所,其自身業務和行業環境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李丹:國內資本市場已經飛速發展到4000多家上市公司的體量,從傳統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到近兩年推出的科創板,每一個板塊背後都承載了我國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轉型需要。30年來,上市公司的類型、體量以及主業範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對會計師事務所來說,這30年間也在不斷與時俱進。今後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將繼續向前推進,多層級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將再進一程,對會計師事務所也提出了更高的執業要求,尤其是新興行業的複雜性以及註冊制的全面實行都對我們行業提出了更大的責任和能力要求,帶來了新的挑戰。

以普華永道的發展歷程為例,事務所在1993年成立,最初主要服務外商投資企業。事務所高層始終堅持本土化建設,大力培養國內人才及領導梯隊。2013年,事務所積極響應財政部的改制要求,提前五年主動改制,由一家中外合作企業改制為以國內合伙人為主投資設立的特殊普通合夥企業。事務所也由此成功轉型為一家加入普華永道全球網絡的中國國內事務所,事務所的管理委員會成員中80%都是中國註冊會計師,業務重心也轉向為服務國內企業為主,包括大型央企、金融機構、高成長民營企業等,協助國內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兼併收購、樹立全球品牌等。自2013年事務所轉制以來,普華永道協助國內企業在全球各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合計已達一萬億元人民幣。

《21世紀》:你認為會計師事務所在協助國內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發揮了怎麼樣的作用?

李丹:除了資本市場「看門人」的角色外,註冊會計師在協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的作用和價值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協助企業滿足財務合規要求,包括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真實公允,遵循會計準則,符合披露規則。第二,在公司治理架構中,協助企業完善財務領域相關的治理體系和內部控制,梳理企業內部控制的關鍵節點,確保財務報告相關的關鍵內控設計合理、運行有效。第三,協助企業在業務運營方面把控風險、提質增效、穩健發展。第四,協助企業實現戰略落地,提供兼併收購、稅務籌劃、管理諮詢等一站式專業服務。

談註冊制和科創板:會計師需要始終保持「本領恐慌」,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

《21世紀》:A股上市公司數量在今年9月突破了4000家。最近國務院金融委召開的專題會議,提出要全面實行註冊制。可以預見,未來上市公司和後備項目的數量會越來越多。不斷鋪開的註冊制,對審計機構來說意味著什麼?

李丹:推出註冊制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要決定,是通過資本市場扶持促進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舉措,我們對此非常贊同和歡迎。

在A股資本市場全面推行註冊制首先會給審計機構帶來更多的上市審計相關的業務機會。隨著註冊制下發行上市條件的多元包容和不同上市板塊間的錯位發展,企業會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上市的板塊。而且,隨著證券交易所審核效率的持續提升,六到九個月的平均審核節奏會成為未來A股上市的新常態,企業的上市時間表更加可控。

其次,註冊制也意味著對審計質量的要求和期待相應提高。註冊制下資本市場各方歸位盡責,更加體現「監管的歸監管,市場的歸市場」的原則。監管機構將更注重事中、事後監管和針對重大問題的專項檢查;而確保企業上市時呈報高質量的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的重任就落在了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身上。

註冊制下發行人的多樣性也對審計機構的執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註冊制改革之前,A股市場更適合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明確、具有持續盈利能力的傳統企業上市。註冊制改革之後,很多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的企業都具備了上市的條件。其中,有些企業涉及的基礎科學和底層技術普通投資者難以理解,例如科創板重點扶持的集成電路、半導體設備製造、生物醫藥等企業;也有些企業的盈利模式不太穩定甚至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盈利模式,例如網際網路模式創新企業等。這些在註冊制下的新難題,都將考驗審計機構的執業水平和勝任能力。如果審計師看不懂被審計單位的業務實質,自然就談不上高質量的審計工作和值得信賴的審計結果。因此審計師需要始終保持「本領恐慌」,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關注創新行業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在經濟生活中的場景應用。

《21世紀》:隨著科創板的設立和新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科技、金融和網際網路等領域的創新公司上市,新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層出不窮。在這方面,審計工作目前遇到了哪些挑戰?再者,大量創新公司的上市,是否也反過來促進了會計工作的創新?

李丹:科創企業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科創屬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硬核科技。科技企業通常業務模式複雜,與信息系統深度關聯,還有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的運營特點,業務的高成長更帶來了數據規模的幾何式增長和數據形式的徹底改變。傳統的審計方法比較注重財務數據,而對科創企業的審計,必須在財務數據之外分析、核查業務數據,尤其需要具備審計企業業務運營相關的信息系統的能力,否則無法確保企業提供的底層財務數據的真實性。

現代企業都注重「業財一體化」,審計過程中需要同時關注財務和非財務(業務)數據。科創板的設立和更多的科技企業上市,對我們註冊會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事務所需要加強投入,建設信息系統審計能力,打造一支專注於信息系統審計的專家隊伍。如果不投入審計創新、提升信息技術審計技能,就無法有效識別審計風險和防範財務造假,無法保證審計質量。

目前,各事務所正在利用新興信息化技術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建設。大多數事務所已經實現了自身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對於審計作業平臺和自動化工具也在積極探索和實踐具體的應用場景,部分大型事務所已開始數位化轉型之路。事務所在自身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要注重信息系統和網絡安全的防護工作,確保事務所和客戶的信息安全,數據不出境。普華永道非常重視信息安全,積極擴大投入提升網絡安全建設,在2020年6月率先通過了公安部網絡安全等級保護2.0三級測評,這是國內非金融機構最高等級的網絡安全測評,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通過該認證的會計師事務所。

談中小型事務所參與證券服務業務:要充分、謹慎評估風險

《21世紀》:近日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發布《2019年度綜合評價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信息》,普華永道連續十七年行業排名第一。作為頭部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有哪些值得同行學習的成功經驗?

李丹:非常榮幸,普華永道在行業排名中已經連續17年蟬聯榜首,在綜合評價和營業收入方面均位居第一。截至今年上半年,上交所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約41萬億人民幣,其中,由普華永道審計的上市公司市值合計約7萬億,佔比17%左右。這些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壓艙石,這份審計責任也是沉甸甸的。

審計行業有個特點:雖然審計工作是針對特定企業的定製化服務,但事務所出具的審計意見都是模板式的,很難單從出具的審計報告上體現服務優劣。如何辨識審計機構的服務價值?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優質公司願意持續選擇普華永道的專業服務?作為服務提供商,普華永道以「解決重要問題,營造社會誠信」為企業使命,非常注重專業服務的高品質,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合作、體諒、增值、和諧」的服務體驗。

《21世紀》:11月2日財政部公布的備案名單顯示,目前全國已有46家會計師事務所備案從事證券服務業務。部分未從事過證券服務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將進入資本市場執業,其中甚至有註冊會計師人數為9人的小所。請問你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參與證券服務業務?

李丹:我們也從媒體報導中注意到國內中小型事務所開始從事證券服務業務。我們贊同監管機構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的政策,也預見到將來會有更多各類型的事務所參與證券服務業務。

實施證券服務業務備案管理是順應市場化要求,對審計行業的長期發展有利。從市場的角度,會計師事務所從事的證券業務具有較高的業務風險,要求相關從業人員具備豐富的實務經驗、過硬的專業技能以及高度的風險意識和執業謹慎精神,這些條件是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天然門檻。資本市場已經不以會計師事務所是否具有證券服務從業資格作為準入的標準,資本市場需要具備能夠提供高質量審計服務能力,能夠滿足資本市場質量要求的事務所。從監管的角度,實施備案管理,只是改變了監管形式,並不是放鬆監管、更不是降低執業標準,實際上是對參與證券服務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希望參與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審計業務的中小型事務所,我有兩點建議:一是要注意是否具備審計複雜上市公司業務的勝任能力。上市公司的業務規模和性質比較複雜,涉及的審計工作不僅依靠會計和審計知識,還可能需要信息化審計技術、稅務籌劃、估值模型等專業經驗和團隊;二是要注意是否具備相應的風險承擔能力。現在的資本市場法律環境對事務所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一些已發生的法律訴訟、民事賠償,以及新的證券法、即將出臺的註冊會計師法等對相關企業財務造假或審計失敗的懲處力度都大幅提高。所以事務所在承接資本市場相關的業務前要充分、謹慎評估相應的審計風險,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總而言之,我們建議「先有金剛鑽,再攬瓷器活」。

談中介機構「權責匹配」:一線會計師有義務將新事物、新問題和新風險等信息傳遞至監管層

《21世紀》: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不久前指出,未來中國將完善審計、評估、法律服務、資信評級規則體系,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構建權責匹配的資本市場中介體系。請問你認為審計機構未來如何做好「權責匹配」?如何更好地保持和監管層的溝通?

李丹:我們完全贊同易主席的觀點。談「權責匹配」,首先要區分在財務領域所謂的「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即企業負責編制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承擔會計責任;事務所負責審計,承擔審計責任。未來的資本市場體系下,中介機構將歸位、履職、盡責,這對事務所的審計責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要持續加強對審計質量的管理,加大審計質量方面的投入,包括事務所的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科技投入等等。另一方面,審計業務具有社會公共產品的屬性,註冊會計師的審計服務還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從這個角度看,事務所與監管層的溝通協調並不矛盾,而且能相輔相成。監管層對事務所的指導、扶持及雙方之間良性的溝通機制能有效促進事務所審計成為社會治理的組成部分。此外,在資本市場上應該加大對會計師行業的宣傳力度,使社會各界充分認識高質量審計服務對整個經濟體系有效運行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帶來的重要作用和價值;也使社會各界更多了解會計和審計的本質區別,對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責任邊界達成一定的共識。

《21世紀》:在註冊制逐步推行的大背景下,你認為會計師事務所這一中介機構應如何和監管層保持溝通?

李丹:在逐步推行註冊制政策的大環境下,我們認為資本市場仍然需要保持「強監管」,這是確保審計行業擁有良好執業環境的重要前提,是維護資本市場投資者利益的制度保障,也是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一貫做法。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師與企業管理層及治理層保持及時、暢通、充分的溝通是高質量審計服務的重要體現。在特定情況下,審計師、企業和監管機構之間需要及時溝通才能確保會計合規和審計質量。註冊會計師奮鬥在國家經濟建設的第一線,可謂「市場的眼睛」,有義務將新事物、新問題和新風險等信息傳遞至監管層。一旦在各類審計中發現行業的共性問題或者潛在的市場系統性風險時,註冊會計師更需要及時與監管層溝通,讓監管層對市場情況做出快速反應,同時也能對審計行業的質量提升起到指導性作用。

審計師通常需要溝通的監管機構包括財政部、證監會、銀保監會、國資委、以及註冊會計師協會等。如何與這些監管機構之間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機制,還需要有關部門出臺明確的指引。總之,註冊會計師希望與監管機構保持順暢溝通,增強審計行業的透明度、獨立性和社會公信力。

談海外中概股:要經營好主營業務,要注意合規,也要做好應急預案

《21世紀》:今年美國監管層加強了對中概股的監管。已經在美國上市或是有意願去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應當如何應對?

李丹:目前美國資本市場還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來說,藉助美國資本市場在上市融資、走向全球市場、樹立國際品牌等方面都能起到較大的作用。特別是市場上較為活躍的新經濟企業中很多企業當初都選擇了在美國上市。美國註冊制的上市條件相對寬鬆,注重企業的信息披露,且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在二十年前就更能理解新經濟企業的業務模式,看好這些企業未來的發展前途。

即便是在目前中美關係錯綜複雜的大環境下,我們看到還是有不少中國企業選擇去美國上市。2020年前10個月,仍然有30多家中概股登陸美國資本市場,數量上已經與去年全年持平,合計融資金額折合人民幣約780億元,募資額已達到去年全年的4倍。其中新能源汽車、金融科技、網際網路服務等行業尤其受到美國投資者的青睞,單個上市募集資金額在10億美元之上。

近兩年也有一些美國上市企業選擇了在其他資本市場同時多重上市或剝離業務單獨上市,這是我國企業發展壯大之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必然趨勢,也是全球各地主流資本市場都在持續改革上市制度、提升上市便利性的結果。可以說,全球各地資本市場的多樣化給了優質企業更多的選擇。尤其是中國香港、上海及深圳等證券交易所近年來都在積極改革上市制度,已經成為國內企業上市的熱門選擇。

對已經在美國上市和仍有意願去美國上市的企業,我有三點建議。一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持續經營好主營業務並做好合規,尤其是信息披露工作;二是要選擇市場信譽好、執業質量高的專業中介機構合作,協助企業完成各項合規要求,贏得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信任;三是要密切關注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動態,對各種不確定性做好應急預案,例如可以考慮回歸內地或香港的資本市場二次上市。

如今資本市場已經高度全球化,有著共同遵循的原則,例如促成資本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吸引優質的企業上市、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打擊證券違法行為、保護公眾投資者利益、全球監管加強合作等等。我相信這些長期原則有足夠的韌性和包容性,能夠經得住一些短期不利因素的衝擊,為全球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運行創造良好的環境。

談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和財務風險:現金流斷裂是最需要防範的財務風險

《21世紀》:近年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審計機構把關不嚴的情況時有發生。對此你怎麼看?

李丹:近年來全球及國內資本市場均出現了個別影響惡劣的企業財務造假事件,引起了市場各界的關注。

在國內,國務院及各監管機構對此高度重視,明確了對資本市場企業造假持「零容忍」的高層基調。隨即監管機構對相關造假事件進行專項檢查並嚴厲查處。我覺得監管層設定這樣的基調和採取雷霆手段對資本市場的高質量健康發展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也給資本市場吃下了定心丸。此外,各監管機構也為審計行業制定了技術指引,專項培訓行業從業人員應對財務造假的職業懷疑及審計舉措;一些監管機構正和大型銀行合作,利用技術手段開發、試行電子函證平臺等新型審計手段。銀行函證是審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程序,在以往的一些企業造假案件中,就發現有企業人員利用銀行函證中的人工環節進行造假。試點運行電子函證平臺這一類先進的科技手段,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審計行業的整體質量提升。

在事務所層面,我們要積極完善治理架構,加大業務技能培訓,推動信息化建設,提升質量控制部門的話語權等綜合提升審計業務能力。我們希望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中介機構能夠堅守審計初衷,嚴把審計質量,將獨立性視為生命線,做好資本市場的「看門人」。

《21世紀》:從個人經驗出發,你認為中國上市公司最需要防範哪類財務風險的發生?

李丹:企業要防範和應對的財務風險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財務活動複雜多樣,在資金的籌集、使用、回收和分配四大環節,每個環節都可能產生財務風險,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營運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等等。

我個人認為,上市公司首先要妥善管理好現金流,確保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資本市場尤其關注企業的現金流管理。上市公司要積極應對複雜經濟環境下的各種不確定性以及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謹防現金斷流或債務違約,否則對上市公司以及市場投資者來說都是災難性的後果。確保充足的現金流以及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上市公司管理層的首要任務。

〖 21世紀經濟報導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普華永道首席合伙人李丹:註冊制下會計師需要始終保持「本領恐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專訪普華永道首席合伙人李丹:註冊制下會計師需要始終保持「本領恐慌」在中國資本市場,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中介機構,是市場投融資活動的重要參與主體,也是信息披露、投資人保護制度得以有效實施的「看門人」。
  • 普華永道李丹:審計師是資本市場看門人 逐利不是專業人士的全部目標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沈建緣/文日前,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李丹在接受經濟觀察網專訪時坦承,「在過去一段時間,資本市場集中出現了較為典型的審計失敗的案例和對審計行業質量的質疑。從實質上和形式上保持獨立性,不因任何利害關係影響客觀性,這是資本市場對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審計業務的紅線要求。對此李丹認為,會計師事務所在承接審計業務時,應當從事務所整體質控層面和具體業務層面採取有力措施,確保事務所和項目組的獨立性。
  • 普華永道廣州分所喬遷 員工總數有望翻倍
    普華永道亞太區主席、中國執行主席及首席合伙人楊紹信先生與當地官員為舞獅點睛今天(10月25日)上午,全球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為廣州分所新址舉行盛大揭幕剪彩活動。普華永道亞太區主席、中國執行主席及首席合伙人楊紹信、普華永道中國主管合伙人林怡仲以及普華永道中國廣州主管合伙人杜源申為新址揭幕剪彩。「廣州是中國第三大城市也是南方最大的城市,其經濟一直保持迅猛的發展。普華永道將華南區的總部設立在廣州的中央商務區,正符合廣州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建立總部經濟的戰略發展規劃。」
  • 普華永道廣州分所主管合伙人何國輝:中概股回歸帶來大利好見證中國...
    普華永道作為阿里巴巴及網易回歸港股的申報會計師,同時也參與了包括騰訊、小米、美團點評等眾多科技公司的港股申報工作,亦是眾多美國中概股如攜程、微博、58同城、前程無憂等的上市審計師。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了普華永道廣州分所主管合伙人何國輝,據何國輝透露,普華永道一直致力於對業務和管理流程進行數位化提升。
  • Mercurity任命普華永道前高級合伙人Paul L. Gillis為獨立董事
    (Nasdaq: MFH,簡稱Mercurity)宣布,任命金融會計領域權威專家、普華永道前高級合伙人Paul L. Gillis為公司董事會(以下簡稱「董事會」)獨立董事,該任命自2020年6月8日起生效,Paul L. Gillis將擔任Mercurity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主席和審計委員會財務專家。Mercurity獨立董事Paul L.
  • 立信首席合伙人:規模不重要,去年今年各主動退出幾十家上市公司
    如何進一步提高會計師的專業能力?如何界定會計師責任?如何從中介機構的角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針對上述問題,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對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董事長朱建弟進行了一次獨家專訪。在目前的國內市場,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穩居龍頭地位。自2001年起,其在全國會計師事務所籤發國內上市公司審計報告數量排行榜上就一直保持第一。
  • 前普華永道合伙人接任 京東CFO
    京東集團CFO黃宣德今日正式宣布將於9月16日退休,前普華永道審計合伙人、現任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零售財務長許冉將接任CFO職務,向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匯報。據了解,黃宣德在過去六年半的時間內一直擔任京東集團財務長一職。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在一封內部信中表示,「自2013年9月加入京東以來,Sidney(註:黃宣德英文名)很快就憑藉著專業精神、職業操守、謙遜的態度以及公平公正,獲得了所有人的一致稱讚。
  • 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對於「五洋債」事件,完全具備應對的能力和底氣
    未來,大信將繼續以無懼風浪的心態、把準航向的篤定和乘風破浪的本領,向著「立足中國、走向世界,創世界一流會計師事務所」「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標進發。—— 大信首席合伙人 胡詠華近日,紀念中國註冊會計師制度恢復重建暨行業改革發展4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這件行業內的「大事」,勾起了親歷成長者的回憶,引發了行業領先者的思考,鼓舞了行業年輕人的幹勁。
  • 啟用「樂創工坊 」智能辦公室 普華永道推動加快辦公模式數位化轉型
    參加開幕儀式的有北京市朝陽區政府的領導以及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普華永道中國審計主管合伙人李丹,普華永道中國財務長崔志義,普華永道中國北京主管合伙人周星等多位普華永道合伙人。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在開幕儀式上表示:「作為行業領先的專業服務機構,普華永道一直在引領和創造不同。過去的幾年,普華永道在數位化發展方面不斷加大投入。
  • |專訪普華永道合伙人高洋
    高洋澳洲資深註冊會計師普華永道中國合伙人高洋於2001年加入普華永道。2006年,在內部全球人才培養計劃的支持下,高洋獲得了去國外普華永道辦公室工作的機會。當時,他選擇去了墨爾本辦公室進行管理諮詢工作,並在那裡工作了兩年多。「出國工作和出國留學還是不太一樣,留學更多的經歷仍在校園環境,而全職工作讓你能真正完整地接觸社會。這段經歷,讓我了解到了成熟的經濟體制和行業監管體系是如何運作的,也給了我足夠的時間去沉澱和積累新的知識並開拓視野。」
  • ——訪全國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亞太區主席楊紹信
    我當時講,我們『六大』(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拼搏,誰第一家把我們的業務本土化,誰就是贏家。怎樣去定義本土化?當時我的定義是誰能夠第一個把一個本地人培養成為我們的合伙人,誰就是最快的本土化公司。當然,一個人不夠,我們需要很多人。落實本土化就是把我們招聘的員工留下來,把他們培養成為我們的合伙人,形成長江後浪推前浪的人才梯隊培養機制。我覺得這是我們來內地發展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策略上的原因。」
  • 會計師事務所排名公布,普華永道繼續領跑
    近日,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公布了《2018年度業務業務收入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信息》通知。這次排名以2018年度業務收入為主要依據,從公示的數據中可以看到,普華永道位列第一,德勤第二,安永第三、立信第四,畢馬威第五,其餘八大事務所緊隨其後,外資四大、內資八大包攬前十二名。
  • 普華永道在家辦公是真的嗎 普華永道是什麼公司有哪些福利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亞太及大中華區主席趙柏基接受《明報》獨家專訪時說:作為全球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PwC,將於2019年2月開始,在香港、內地及澳門正式全面落實「靈活工作」制度。他表示:「今天已不再是打卡的年代,愈打卡,愈多問題。」
  • 普華永道靈活工作制令人「羨慕嫉妒恨」 你怎麼看?
    普華永道靈活工作制令人「羨慕嫉妒恨」 你怎麼看?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亞太及大中華區主席趙柏基接受《明報》獨家專訪時說:作為全球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PwC,將於2019年2月開始,在香港、內地及澳門正式全面落實「靈活工作」制度。
  • 普華永道、安永起薪大漲!
    四大調薪史近幾年,四大基本保持著一年一調的節奏,而帶頭的大多是「老大」普華永道。2014年12月,普華永道發出漲薪信,起薪相較於前一年漲幅不少於13%。而前一年(也就是2013年),工資是什麼水平?高級審計師的考核標準和上面一樣,也是需要考核合格同時獲得CPA證書。
  • 普華永道山西政企服務聯絡處山西綜改區揭牌
    山西綜改示範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曦,山西綜改區投融資促進中心、成果轉化中心、投資合作部相關領導、普華永道中國北部市場及北京主管合伙人周星、普華永道中國北部企業稅服務主管合伙人陳志希、總監張佔軍、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務服務合伙人錢江濤、普華永道中國航空業務服務高級經理、山西政企服務聯絡處負責人郭大偉等近二十人出席活動。
  • 數讀註冊制下,你該選擇什麼中介機構
    擬IPO企業離不開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2020年至今,註冊制下IPO過會率為96.62%,註冊生效企業合計245家,涉及46家保薦機構、28家會計師事務所、51家律師事務所,面對那麼多的中介機構,擬IPO企業又是怎樣選擇的呢?
  •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鄭州完成布局,傳達出這些信號!
    也因此,「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進駐,成為觀察河南區域經濟的一扇窗口,引發廣泛關注。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王俊偉 王琦/文 首席記者 楊東華/攝【全球「四大」完成在河南的布局】1月23日,德勤中國與鄭東新區管委會舉行籤約儀式。
  • 京東CFO宣布退休 前普華永道合伙人許冉接任
    3月3日下午消息,京東集團CFO黃宣德昨日正式宣布將於9月16日退休,前普華永道審計合伙人、現任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零售財務長許冉將接任CFO職務,向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匯報。
  • 普華永道意外曝光男女比例!而晉升難度更是令人吃驚……
    我們先看下普華永道在中國內地、香港地區、澳門地區、臺灣地區及新加坡的人數。普華永道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及新加坡的合伙人及員工數量如下:可以看出在中國大陸區域,整體人數是增加的,而其他地區,人數全都有所減少。主要是得益於我們優秀的疫情控制,讓業務受到的幹擾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