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古人已開始「擼串」一起「穿越」回去看古人怎麼玩轉燒烤

2020-12-19 瀟湘晨報

炎炎夏日,高溫「燒烤天」來襲,喝冰啤、吃燒烤成為解暑消夏的熱門選擇。燒烤並非現代人的「獨創」,早在漢代「燒烤」就已非常流行。

河南出土的洛陽燒溝61號西漢墓壁畫等文物,就生動反映出古人的燒烤智慧。

西漢墓壁畫描繪古人燒烤畫面

我們現在所說的「燒烤」,在古代被稱為「炙」。炙是會意字,上下拆分來看,上半部分是肉,下半部分是火,就是指把肉放在火上烤。

有個成語叫「膾炙人口」,膾是切得很細的肉,炙是烤熟的肉,意思是美味人人都愛吃。由此可見,人們對烤熟的肉的青睞早已有之。

在河南,有一幅壁畫生動刻畫出古人燒烤的場景,這就是洛陽燒溝61號西漢墓壁畫。

據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程永建介紹,1957年,在洛陽老城西北1公裡老城城牆與燒溝村之間發現了西漢晚期的墓葬,即洛陽燒溝61號漢墓(現已移至洛陽王城公園內),由於其壁畫面貌基本完整,成為中國早期墓室壁畫的珍貴實例之一。

烤肉風俗如何產生尚未定論

這幅壁畫上,最左邊有一位「肌肉男」,順著他回望的方向,右側有兩人,正手持長叉,在一個四足爐上烤肉。

程永建說,這個長叉的運用,體現出古人的智慧,「漢畫像中燒烤用籤的樣式大多為單股,材質從考古資料來看應該是鐵質的,分叉的長叉,可增強烤肉時的穩定性。」

烤肉的人是誰?對此,有學者認為:烤肉者有鬍鬚,服飾左衽,當屬胡人無疑。該學者認為,烤肉串最遲為西漢初傳入,魏晉以後烤全牲開始在中原流行。

在程永建看來,目前此類漢畫像資料地域分布較廣,燒烤肉串風俗是否從胡地傳入中原地區,還是值得討論的。

燒烤的烹飪方式,在兩漢時期已開始流行

在河南,一些漢墓中也出土過鐵質烤爐,例如上個世紀50年代洛陽燒溝西漢晚期墓、1992年洛陽金谷園東漢中晚期墓等,形狀和洛陽燒溝61號西漢墓壁畫上的類似。「說明燒烤這種烹飪方式在兩漢時期較為盛行。」程永建說。

除此之外,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新安縣鹽東遺址也出土過「燒烤灶」,是一個長約1.5米、寬約30釐米的長條灶坑。

鹽東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址,發現房址、窯穴、墓葬30多座,陶窟遺址和石器製作作坊多處,還有炭化了的糧食、網墜、骨針、陶器、動物骨骼。

「總的來看,東漢時期,中原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燒烤不僅進入日常飲食,還成為死後值得紀念的寄託。」程永建說,死者希望進入未知世界後,依然能享受到燒烤美味,體現出燒烤這種烹飪方式在當時的重要性以及受歡迎的程度。

【來源:大河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如果穿越到古代,怎麼聽懂古人說的話?
    殘酷的事實是:穿越到清朝當格格貝勒貴妃,勉強能夠圓夢;穿越回元明,古人多半會覺得你口音怪異,但還能大致聽懂;穿越到唐朝以前就比較慘——運氣好點會被當作東國來客,由鴻臚寺接待後送去學習漢語,運氣差的,也許會被當作外國奸細處理。 一些人會想,那用文言文不就解決了?
  • 燔炮爇炙十八般廚藝,看古人如何點亮「夜間經濟」
    夏天的夜晚,很多人都將夜宵「C位」留給了燒烤——肥瘦比例恰到好處的肉串在燒得正旺的炭火上滋滋冒油,一把辣子,一把孜然,晚風都變得誘人起來。時至今日,燒烤食材包羅萬象,豐富的調味品更增鮮香,幾把椅子圍在桌旁,一架烤爐便是國人的「深夜食堂」。其實,愛吃燒烤這件事,古人早在千百年前就埋下了「饞蟲」。
  • 如果穿越到了古代, 怎麼才能聽懂古人說的話?
    如果穿越到了古代, 怎麼才能聽懂古人說的話  殘酷的事實是:穿越到清朝當格格貝勒貴妃,勉強能夠圓夢;穿越回元明,古人多半會覺得你口音怪異,但還能大致聽懂;穿越到唐朝以前就比較慘——運氣好點會被當作東國來客,由鴻臚寺接待後送去學習漢語,運氣差的,也許會被當作外國奸細處理。  一些人會想,那用文言文不就解決了?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和灶臺連在一起的那種大鐵鍋炒菜特別爽,但是刷的時候又特別的艱難。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鐵鍋是在北宋初期開始在老百姓家中普及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時期冶鐵技術得到了較大發展,據歷史記載,到宋徽宗(1082年——1135年)時期,全國人口將近1.3億,鐵的年產量達到了900萬斤,也就是4500噸,但比起現在動輒幾億噸的年產量,可謂是小巫見大巫。這些鐵產量足夠鑄造出相當多的鐵鍋,供老百姓使用,這是鐵鍋能在這時期比較廣泛的普及的原因。
  • 古人怎麼禦寒?宋朝之前沒有棉花,那古人用什麼做衣服被子?
    上期,小宮帶大家探秘了唐朝是否以胖為美,今天,小宮要帶大家來看看古人沒有棉花,怎麼禦寒呢?廢話不多說,來一起看看古人們的禦寒發展史吧!宋朝的時候,棉花傳入了中國。可惜的是,起初,宋朝的人們並沒有當棉花是禦寒之物,反而將棉花作為觀賞植物。
  • 如果穿越到了古代,怎麼才能聽懂古人說的話?
    殘酷的事實是:穿越到清朝當格格貝勒貴妃,勉強能夠圓夢;穿越回元明,古人多半會覺得你口音怪異,但還能大致聽懂;穿越到唐朝以前就比較慘——運氣好點會被當作東國來客,由鴻臚寺接待後送去學習漢語,運氣差的,也許會被當作外國奸細處理。一些人會想,那用文言文不就解決了?
  • 如果穿越到了古代,怎麼才能聽懂古人說的話
    殘酷的事實是:穿越到清朝當格格貝勒貴妃,勉強能夠圓夢;穿越回元明,古人多半會覺得你口音怪異,但還能大致聽懂;穿越到唐朝以前就比較慘——運氣好點會被當作東國來客,由鴻臚寺接待後送去學習漢語,運氣差的,也許會被當作外國奸細處理。一些人會想,那用文言文不就解決了?
  • 古人是怎麼吃飯的?
    在很早以前,我國古代就已形成了一系列的飲食禮儀。因為古人把飲食看作是禮儀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所以,飲食必須遵守一定的禮儀規範。那麼,這些禮儀規範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說說吃飯那些事兒。這些擺設次序,在家裡以尊長的座位為準;宴請客人時,則以最尊貴的客人所坐席位為準,宴飲開始之前,要進行進食的禮儀,賓先主後說一些互相激勵祝福的話。然後再行祭食的禮儀,以報答先祖,表示不忘本。
  • 從防患於未然思想源頭,看古人的防火智慧!
    火,能建立人類的文明也能阻斷髮展,毀滅生命人們從懼怕火到使用火從預測火災到預防火災走了數十萬年如何防火一直是國家的重要方略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就已經形成了消防意識今天和大家一起走進消防博物館看看古人的防火滅火智慧1既濟卦既濟卦,它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盛極將衰,「既濟」是由「坎」「離」兩卦組成,坎為水、離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
  • 古人的智慧:小孔成像等物理原理,老祖宗兩千多年前就寫在了書上
    當西方科學隨著槍炮流入中國,國人開始驚嘆讚美,驚嘆外國人追求真理的奇思妙想。在新中國成立後,小孔成像,牛頓力學等原理成為了我國學生的必學常識。但是在整理歷史資料後發現,其實這些原理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寫在了書上。。
  • 野餐必備,古人的炭火燒烤
    如今燒烤已經成為人們野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標配,殊不知燒烤由來已久且一直都是時代的寵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國古人的燒烤······不過燒烤的出現卻是非常之早的,自祖先懂得使用明火,自行探索出鑽木取火的技能後,就開始由最直接的「煨」向「炮」再向「炙(烤)」進行轉變。
  • 看古人在夏天是如何對付惱人的蚊子
    炎炎夏日,一個古老的物種蚊子又出現了,如此令人煩惱,與人類開始了長久的作戰。皮膚敏感害怕叮咬的人,每當夏天來臨,防蚊都是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夜深人靜,只聽蚊子哼哼,一會兒撲面來,一會兒繞耳鳴,一會兒又莫名癢,真是煩死了!
  • 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艱苦?看完你還想穿越嗎?
    曾經,穿越題材的劇,在影視圈中大火,很多人更是調侃,如果自己能夠穿越到古代,那麼利用豐富的史實知識,能夠改變歷史,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是事實上,古代人的生活條件真像我們電視上看到的那樣好嗎?當然,現在的電視題材也是根據歷史改編,多多少少有一定的濾鏡色彩。
  • 一千多年前古人穿「紙衣」禦寒
    但是,在古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取暖的嗎?    有花椒做的「暖房」,有顏值逆天的「暖寶寶」……河南商報記者採訪到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郜向平以及博物館相關負責人,為大家揭秘古人的「花式取暖神器」。    12月31日將是2019年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    等不到雪的鄭州,換另一種方式來紀念將要離去的2019年,那便是強冷空氣在年底重磅登場。
  • 一邊杭州西站 一邊夢想小鎮 兩千多年前就有人相中了這塊「寶地...
    從去年5月23日開始,這片工地悄悄開工。3000多平方米的工地,分成了30個探方,一群工人蹲在裡頭,挖挖、找找,考古一年多。發現了很多從六朝到唐代的遺蹟。推算起來,從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早中期開始,李家塘就已經有人住了,是一個古村落。
  • 古人冬天怎麼上班?清晨5點開始,下午3點結束
    古人的上班時間非常之早,《詩經·齊風·雞鳴》中載:「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意為:「公雞已經開始打鳴,太陽也升起來了,上朝的官員已經到了。」可見從春秋時代開始,古人就要在雞鳴時分去上班了。
  • 古人到底怎麼吃火鍋?看完後真是大開眼界!
    火鍋,以鍋為器具,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唐朝的火鍋,多是用陶燒成的,叫「暖鍋」。 白居易有詩賦:「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生動地描寫了吃火鍋的場景,詩中的「紅泥」即陶瓷火鍋。
  • 古人聊天都說文言文嗎?專家:文言文太貴,白話文簡便
    我們現代在看網絡小說的時候,很多人喜歡那些「穿越」,但穿越到古代社會的人都需要注意至少一個特點,就是古人的文字怎麼書寫。當然,古人並非都是一開口就是「之乎者也」,他們日常的交流也是白話文,但古人的白話文發音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剛穿越過去的人基本無法正常的跟人溝通。
  • 古人是怎麼洗頭髮的?
    古人是怎麼洗頭髮的?這幾天天氣已經越來越熱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自己的頭髮因為天氣熱,越來越油、越來越難以打理了,即使用光了潘婷飄柔海飛絲也還得天天洗頭,那麼在沒有洗髮水的古代,古人都是如何洗頭的呢?難道就任由自己的長髮一抖,掉落一地雪花嗎?
  • 閒來無事看下古人的姓/氏/名/字,萬一穿越回去也不會喊錯名字
    姓名,我們都不陌生,尤其是現今取名越來越奇奇怪怪的今天,總會看到一家令人「耳目一新」的名字,比如下面這女娃被取名叫「王者榮耀」,難以想像孩子以後上學是不是在「一起打王者榮耀」中度過。王者榮耀在人口越來越多的今天,取名的確是個技術活,又想避開大眾化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