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 旅英媒體從業者
英國的手機留言竊聽醜聞,兩個星期內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這樁新聞兩星期前還被許多主流媒體忽略,現在是各大媒體每天頭條。兩星期前,媒體大亨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收購英國天空電視臺(BSkyB)全部股份的行動已越過重重障礙,唯一的懸念就是出多少價了,本周新聞集團卻宣布撤銷收購計劃。這一決定雖然做得突然,卻並不出人意料。且不說英國議會三大黨聯合通過動議要求撤銷收購,連新聞集團旗下的《泰晤士報》都在連續大篇幅報導竊聽醜聞,對於新聞集團來說,現在收購確實屬於「氣氛不宜」。
一份小報用竊聽手機留言的做法打探他人隱私———其中不僅包括名人明星,還有罪案的受害人,這一行為固然惡劣,但是何以導致英國上下如此一致強烈抵制新聞集團?其實英國政界與媒體擔憂的,是「不擇手段」的新聞集團在佔據更多媒體平臺之後,將對英國民主政治和言論自由產生的毒化作用。
鬧出竊聽醜聞的《世界新聞報》是英國銷量最大的星期天小報,以報導大小明星的獨家秘聞著稱。這份報紙是默多克上世紀80年代初進軍英國媒體時買下的第一份報紙,並在收購後改走低俗路線,銷量大增,財源滾滾,成為他全球媒體帝國的起點。除了《世界新聞報》,新聞集團在英國還有另一份暢銷賺錢的小報《太陽報》以及兩份賠錢的大報《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一旦在天空電視臺的股份從現在的39%變成100%,新聞集團的控制力將覆蓋兩個媒體平臺。
在一個新聞自由的社會,媒體擁有監督政府的職責和影響力。在一個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私營媒體的目標是商業利益。媒體大亨為追求商業利益而施展其媒體的影響力時,他手下的媒體就不再是觀察與報導的角色,而是直接參與權力運作。媒體大亨既可以對政府決策有關鍵影響,又必不像民選官員那樣需要向公眾交代,許多人認為這一現象違背了民主政治的精神。
在以私營媒體為主的社會,這一問題並沒有良好的解決辦法。許多時候這一矛盾沒有爆發靠的是媒體老闆們自律,在下放編輯自主權的同時,與政界保持一定距離。但是默多克新聞集團的做法似乎剛好相反,十分張揚。英國報紙都有明確的政治立場,在每次大選前都會宣布支持哪個政黨,但只有《太陽報》會自詡自己「造就」了或是「扼殺」了某位候選人。關鍵是政客們還都吃這一套,英國最近三位首相:布萊爾、布朗、卡梅倫都曾試圖與默多克建立良好關係以求得有利於自己的新聞頭條,卡梅倫甚至請來了《世界新聞報》的前主編安迪·庫爾森做新聞官。新聞集團旗下報紙在政治上的強勢態度,讓許多政客敢怒而不敢言,這種不滿終於在竊聽醜聞後爆發。
然而如何監管媒體,卻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目前英國報紙採取自我監督的方式,但是在竊聽醜聞中,作為自我監督機構的英國報刊投訴委員會兩次發布調查報告稱竊聽手機留言在《世界新聞報》中屬於「個人行為」,並且已「不再發生」。這讓人們對這一行業監督形式失去了信心。但如果由政府機構或法庭介入監管媒體,反對的聲音將會更大,因為這將直接威脅新聞自由。折中方案就是要麼建立一個擁有更大權力的自我監督機構,要麼以獨立監督機構的方式進行,與目前英國監督傳播媒體的獨立機構Ofcom類似。
手機留言竊聽醜聞遠未結束,默多克本人已經同意參加下周二舉行的英國議會聽證會,到時候新聞集團在英國的運營前景將會更為清晰。同時對於媒體的運作與監督的討論,還將會一直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