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媒體監督政府,誰來監督媒體

2020-12-23 騰訊網

  呂品 旅英媒體從業者

  英國的手機留言竊聽醜聞,兩個星期內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這樁新聞兩星期前還被許多主流媒體忽略,現在是各大媒體每天頭條。兩星期前,媒體大亨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收購英國天空電視臺(BSkyB)全部股份的行動已越過重重障礙,唯一的懸念就是出多少價了,本周新聞集團卻宣布撤銷收購計劃。這一決定雖然做得突然,卻並不出人意料。且不說英國議會三大黨聯合通過動議要求撤銷收購,連新聞集團旗下的《泰晤士報》都在連續大篇幅報導竊聽醜聞,對於新聞集團來說,現在收購確實屬於「氣氛不宜」。

  一份小報用竊聽手機留言的做法打探他人隱私———其中不僅包括名人明星,還有罪案的受害人,這一行為固然惡劣,但是何以導致英國上下如此一致強烈抵制新聞集團?其實英國政界與媒體擔憂的,是「不擇手段」的新聞集團在佔據更多媒體平臺之後,將對英國民主政治和言論自由產生的毒化作用。

  鬧出竊聽醜聞的《世界新聞報》是英國銷量最大的星期天小報,以報導大小明星的獨家秘聞著稱。這份報紙是默多克上世紀80年代初進軍英國媒體時買下的第一份報紙,並在收購後改走低俗路線,銷量大增,財源滾滾,成為他全球媒體帝國的起點。除了《世界新聞報》,新聞集團在英國還有另一份暢銷賺錢的小報《太陽報》以及兩份賠錢的大報《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一旦在天空電視臺的股份從現在的39%變成100%,新聞集團的控制力將覆蓋兩個媒體平臺。

  在一個新聞自由的社會,媒體擁有監督政府的職責和影響力。在一個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私營媒體的目標是商業利益。媒體大亨為追求商業利益而施展其媒體的影響力時,他手下的媒體就不再是觀察與報導的角色,而是直接參與權力運作。媒體大亨既可以對政府決策有關鍵影響,又必不像民選官員那樣需要向公眾交代,許多人認為這一現象違背了民主政治的精神。

  在以私營媒體為主的社會,這一問題並沒有良好的解決辦法。許多時候這一矛盾沒有爆發靠的是媒體老闆們自律,在下放編輯自主權的同時,與政界保持一定距離。但是默多克新聞集團的做法似乎剛好相反,十分張揚。英國報紙都有明確的政治立場,在每次大選前都會宣布支持哪個政黨,但只有《太陽報》會自詡自己「造就」了或是「扼殺」了某位候選人。關鍵是政客們還都吃這一套,英國最近三位首相:布萊爾、布朗、卡梅倫都曾試圖與默多克建立良好關係以求得有利於自己的新聞頭條,卡梅倫甚至請來了《世界新聞報》的前主編安迪·庫爾森做新聞官。新聞集團旗下報紙在政治上的強勢態度,讓許多政客敢怒而不敢言,這種不滿終於在竊聽醜聞後爆發。

  然而如何監管媒體,卻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目前英國報紙採取自我監督的方式,但是在竊聽醜聞中,作為自我監督機構的英國報刊投訴委員會兩次發布調查報告稱竊聽手機留言在《世界新聞報》中屬於「個人行為」,並且已「不再發生」。這讓人們對這一行業監督形式失去了信心。但如果由政府機構或法庭介入監管媒體,反對的聲音將會更大,因為這將直接威脅新聞自由。折中方案就是要麼建立一個擁有更大權力的自我監督機構,要麼以獨立監督機構的方式進行,與目前英國監督傳播媒體的獨立機構Ofcom類似。

  手機留言竊聽醜聞遠未結束,默多克本人已經同意參加下周二舉行的英國議會聽證會,到時候新聞集團在英國的運營前景將會更為清晰。同時對於媒體的運作與監督的討論,還將會一直繼續下去。

相關焦點

  • 「正確接受媒體監督」是什麼意思
    近日有報導稱,三亞將實行新聞宣傳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對不能正確接受媒體監督,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部門和單位,要進行責任追究」。   這樣的制度當然是出於對媒體監督的尊重,也會促使政府部門在媒體監督前保持一種謙恭的姿態,由此保障媒體的採訪權和公眾的知情權。問題在於,什麼叫「正確接受媒體監督」,什麼又叫「不能正確接受」?
  • 山西晚報:「不能正確接受媒體監督」是什麼意思
    在網絡「圍觀效應」的助勢下,輿論監督日益強勢,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轉變策略,開始善待媒體及時應對輿論監督。比如近日記者就從海南三亞相關部門獲悉,從2010年起三亞要在全市實行新聞宣傳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對不能正確接受媒體監督,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部門和單位,要進行責任追究。
  • 黑龍江省長:各級政府要支持媒體工作,堅決不許「圍獵」媒體
    8月28日下午,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文濤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會上播放了反映哈爾濱市道裏區和阿城區兩個基層政府服務部門漠視群眾利益、嚴重官僚主義、小衙門壞作風典型問題的專題片,少數基層服務部門公職人員對自己職責內應該為群眾辦的事和百姓的最基本合理要求麻木不仁,人為設置障礙,令人痛恨。
  • 中西媒體與政府的關係簡述
    政府離不開媒體,反過來,媒體同樣也需要政府,因為政府是政治新聞最重要的消息來源。媒體如果和政府主要領導關係搞得很僵,得不到重要的「獨家新聞」或「內部新聞」,那麼就難以吸引受眾,發行量、收聽收視率下降,那是媒體難以承受的。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黨的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 劉賜貴寄語全省新聞媒體:堅持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有機統一
    原標題:   劉賜貴寄語全省新聞媒體:堅持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有機統一   努力營造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良好輿論氛圍   省委書記劉賜貴在10月
  • 新華時評:政府豪華採購振振有詞背後是監督缺失
    繼長春市公安局被曝花近3萬元買一臺筆記本電腦後,昆明市財政局、紀委、法院、公安局、勞教所等多個部門被指「豪華採購」,其中財政局作為政府採購的監督部門,其高價採購更是引來一片質疑。尤其是作為監督部門,如果自己都照著貴的買,那麼如何去監督別的部門?    按昆明市政府集中採購相關規定,各部門需要採購,首先要向財政局報採購預算及相關要求,財政局審批後通知政府採購辦公室組織招投標及採購,而財政局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不難看出,在政府採購過程中,財政局既是採購需求人,也是審批人,還是監督人,角色上的交叉使得財政局是否能有效地履行監督職能遭到質疑。
  • 湖北孝昌縣城管執法局副局長王逸群表示:虛心接受媒體監督
    王逸群表示,感謝新聞媒體對孝昌城管執法工作的關心和關注,由於孝昌的機構合併及城管執法職能增多,城管執法工作以及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社會各界和媒體的關注監督,是對城管執法工作的重視和支持,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對此我們表示熱烈歡迎。
  • 律師直言:再大的冤案,沒有媒體的監督也很難平反
    再大的冤案沒有媒體的監督很難平反——朱明勇律師在2015首屆律媒年會論壇的講話這幾年來我們很多案件都是和媒體的支持和幫助分不開的,根據我自己的感覺,媒體的職責可能更注重地在追求真相,而律師總是在期望追求正義。在追求真相和尋找正義的頭功,這兩個人經常會走到一起。沒有真相的時候你很難找到正義,所以律師和媒體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聯姻。
  • 地震局新建房屋裂縫 別拿「單位內部事務」迴避輿論監督
    社會輿論的關注,更是對住戶生命安危的重視,以及對建築與維修工作的監督,有利於確保房屋質量,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地震局領導應該「小驚大怪」,高度重視,切實解決才對,而不是以「單位內部事務」來搪塞輿論監督。  何謂「單位內部事務」?言外之意,這是我們地震局自家的事,外人別跟著瞎摻和。
  • 中國反腐監督不力的癥結
    換一種說法就是,我們費那麼大的力氣去打擊腐敗,為什麼不來個釜底抽薪讓腐敗現象無法出現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難度相當大。這裡嘗試用逆向思維,通過追問來尋找腐敗產生的某種原因,並討論防止腐敗產生的辦法。十八大以來反腐敗的重大成果是中紀委派出的巡視組在各地揪出很多高官。在歡呼巡視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從多方面進行反思。
  • 「媒曝」的喧囂與真正的監督相去甚遠
    「媒曝」的喧囂與真正的監督相去甚遠 禾刀     10月23日晚,廣東肇慶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已責成有關執法部門於10月23日對違法建築物——肇慶北嶺將軍山關公塑像進行拆除,稱此舉是為了保護北嶺山生態環境
  • 從禁說無可奉告到監督從我開始有多遠
    6月11日北京朝陽區政府宣布,該區將在二級班子設立125位新聞發言人,以適應政務公開的需要。朝陽區委宣傳部長王少峰表示,「無可奉告」將是新聞發言人的忌語,若新聞發言人不配合記者採訪或不提供準確信息,記者可向區府新聞辦、區委宣傳部提出意見,甚至要求「罷免」新聞發言人(6月12日《北京青年報》)。  朝陽區政府如此重視輿論監督工作,讓人欣慰。
  • 專家:立法規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解決監督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憲法研究所副教授張呂好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公共服務民營化」的表現形式,是政府將其公共服務職能委託給市場來實現,政府向市場支付公共服務的成本。不同於「公共服務私有化」導致政府職能與責任的完全淡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帶來政府職能和責任方式的變化,使政府與公民、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發生變化,故應以立法形式予以規範並推動其發展。
  • 以英國為例看西方政府的媒體操控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權力與公共關係的結盟在英國政壇長期盛行,並愈演愈烈且延續至今,它在為政府不斷帶來成功喜悅的同時,也釀造了英國媒體的社會性悲劇。因為這種結盟下的媒介運作無不是針對如何有效地操縱媒體來展開,政府一直相信,只要能有效地左右媒體也就能捕獲通過媒體認知政治世界的大眾。    首先,政府對於傳播行為進行集中化控制。
  • 每日英語翻譯:誰去監督他們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翻譯:誰去監督他們 2013-01-28 16:21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誰來監督教育基金會
    首先,成立社會捐助機構,可以大大減輕地方政府的負擔,使其有更多精力做好其他社會福利事業;其次,交由公益組織實施捐款救濟活動,由於其自身的民間色彩,更容易接近普通百姓,有利於調動民眾的積極性;其三,由專門、專業的機構管理和使用社會捐助資金,可以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有效地減少跑冒滴漏,可謂一舉數得。
  • 公權壓制新聞監督 暴露權大於法錯誤觀念
    在上級公安局的責令下,7月29日上午,浙江省遂昌縣公安局撤銷了對記者仇子明的刑事拘留決定,仇子明逃過一劫,但這種針對媒體記者和新聞監督的行為值得深思。人們有理由追問,刑拘決定背後還隱藏了什麼?     遂昌縣公安局當初大張旗鼓地通緝記者,理由是記者涉嫌「損害公司商業信譽罪」。
  • 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
    暨南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 李近新聞媒介既是社會的觀察者和監督者,也時刻被社會各界觀察和監督,當新聞媒介的報導到位時,很快就會引來喝彩;當新聞媒介的報導錯位或越位時,很快也會得到全社會的反饋和監督,應該說這是一種良性的互動。
  • 美國經驗:誰來篩選與監督院士
    候選人一旦順利通過這兩輪選舉,就有機會被更廣專業的院士們來評選了。31個小專業被歸為六個大領域,候選人要首先通過這六個大領域的選舉。每年2月,這六個領域的院士委員會—每個委員會都由本領域的院士代表組成—會召開各自領域的會議,討論所有已通過各專業委員會評選的候選人的資格,自願提名小組和臨時提名小組提出的候選人也會被加進來。
  • 我國新媒體輿論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這就要求媒體、網民、社會三方面要加強健康的輿論監督環境營造,提升網民媒介素養,強化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互動,進而規範新媒體語境下的輿論監督。 關鍵詞:新媒體;輿論監督;對策 新媒體的誕生,豐富了信息傳播的手段和渠道,使得信息的傳播更加廣泛、快捷,滿足了人們對於信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