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翻譯人可以做些什麼?浙外打造多語種課程...

2020-12-11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姚祥燕 李娟

學生在進行課堂口譯練習

如何將學校外語特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構建具有外語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如何在疫情逆境中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浙江外國語學院的老師們有妙招。

面對疫情這一時代「大考」,浙外緊抓疫情這本深刻的教材,將疫情「危機」轉化為開展課程思政的「契機」,利用多語種學科優勢,不斷優化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和批判性思維,使未來的「翻譯人」們具備「中國心、國際眼、全球腦」,在世界舞臺上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發揚中國精神。

以文育人

意語課堂講文化自信

「如何看待中意人民對疫情作出的不同反應?」「如何理解語言表達所蘊涵的文化內涵?」這是西語學院義大利語專業教師周夢琪在線講授《基礎義大利語》時對同學們拋出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文化背景不同,觀念不同,人們的反應就會有差異」「語言是文化的表達,我們要學會用語言去準確表達我們的國家文化」......滾動在屏幕上的一條條留言記錄了同學們對義大利文化的不同理解,更是記錄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自信。

周老師與同學們討論新聞中的文化故事

隨著疫情在全球發展形勢的不斷變化,周老師以近期義大利媒體關於疫情的系列新聞報導為教學素材,向同學們講解義大利語尤其是官方語言表達中特有的語言習慣和語法現象。

例如,在講到「意媒新聞的文化解讀」這一知識點時,周老師設計了現場翻譯新聞、解讀新聞內容、分析新聞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小組PK活動,來幫助學生了解義大利語新聞語言特徵和表達習慣。通過帶領學生閱讀意媒對中國疫情不同層面的報導,分析官方媒體語言風格及其所包含的社會文化,從而加深學生對義大利國家語言文化的理解,使其在文化對比中點亮愛國情懷,增進同學們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心。

此外,周老師還讓學生化身「新聞評論人」,以手中新聞素材為例,嘗試從文化視角解讀義大利疫情新聞背後的社會文化因素。

「從這篇意媒報導中我看到了義大利文化基因中的個人表達意識非常強烈」「通過這個報導我發現義大利官方語言表達中大多使用的是『倒金字塔』結構,且多用條件式這類的委婉語」......圍繞搜集的新聞素材,同學們在課堂上熱烈討論著新聞裡的文化故事。

學生小組討論新聞內容

當周老師向同學們展示義大利安莎社網站上數十條關於讚賞中國援助義大利抗擊疫情的新聞時,同學們紛紛為自己作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更關乎著文化自信。我希望同學們在看到意媒體為『中國速度』『中國精神』『中國態度』點讚時,聽到義大利向中國發出求救聲並在獲得救助後唱《義勇軍進行曲》,高呼『Grazie China(感謝中國)』時,能為社會主義制度、文化的先進性而感到自豪」,周老師說。

以疫情為教材

德語課堂講中外融通

德國人面對疫情為什麼不恐慌?這是西語學院德語專業鹹佩心老師《德國概況》課程中「德國醫療保障體系」這一知識點的一個問題。

鹹老師聚焦德國當下疫情動態,採用PBL項目式教學法,圍繞「德國人如何看待疫情」這一主題,指導學生搜集有關德國抗疫策略、社會體制、醫療系統、社保體系以及民眾飲食衛生習慣等方面的閱讀資料,引導學生圍繞項目主題進行課上研學分享。

老師發布學習任務

老師展示德國人眼中的新冠肺炎

教學過程中,鹹老師既關注「遠處」的案例,也挖掘「身邊」的故事,注重將戰「疫」故事轉化為在線教學資源。

課堂上,王嘉晨等60餘名德語系學生分享了疫情爆發以來他們關心中國疫情,同時還發揮專業特長積極了解並翻譯德國疫情相關信息。

「疫情爆發後,我們在德留學生主動關注德國關於中國疫情的報導,至今已收集並翻譯近千篇相關信息。我們希望同學們充分運用自身語言優勢更加有效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這是外語人促進中外理解共通的重要任務。每個平凡的青年人都是疫情見證者、親歷者,讓身邊人講自己的戰『疫』故事,既有說服力,也能產生共鳴。」鹹老師說。

做家國「有心人」

口譯學習中的「中國心」與「國際眼」

「各位同學,史上最長寒假過後,你們還記得西湖邊的小丁嗎?不記得也沒關係,去超星學習通上完成一下小測試,你一定能想起那個會布置寒假作業的我。」線上開學後,英文學院丁欣如老師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同學們寒假口譯學習成效。

「要在持續學習中培養家國『有心人』。」丁老師認為,口譯員最本質的角色是一名掌握信息的溝通者,而要扮演好這一角色,首先是持續學習,用正確的知識與信息武裝自己。

這也是她在口譯課堂內外反覆向同學們傳達的思想。在日益頻繁的跨文化交流中,一名合格的譯員應心中有家國,眼裡觀世界,應當是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的有心人。

寒假之初,正值疫情爆發之時,丁老師便以疫情相關報導內容為語料,為《口譯工作坊》這門課程布置了寒假學習任務。同學們按要求,嘗試複述、口譯關於COVID-19疫情的新聞報導,並通過平行文本聽辨、閱讀等,整理出疫情關鍵詞雙語表達詞彙表。

從第一周小測試表現來看,絕大部分同學不僅掌握了疫情相關關鍵詞的中英雙語表達,學會了如何在翻譯實踐中進行「中國表達」,也了解了國家是如何以「中國速度」部署與實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體會到了國家力量、人民能量的偉大。

學生整理的疫情相關詞彙(部分)

「要在關注現實中涵養主動擔當精神。」線上開學後,針對「國內疫情逐漸平穩、國外疫情情況嚴峻」的形勢,丁老師繼續深挖疫情思政育人元素,在口譯教學過程中以疫情素材為口譯技能強化練習載體,以口譯人的抗疫故事為引導,啟發學生思考翻譯這一職業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過程中應發揮的價值。

在過去兩周的在線教學中,丁老師以直播課堂口譯實戰練習為主導,引導學生聚焦 「不該有的病毒歧視」「不同政府與民眾對疫情的反應」等方面,將 CNTV主持人短評、美國自媒體街頭採訪片段等語料融合為完整的口譯主題練習材料,並在《口譯工作坊》課堂上完成口譯練習。從資料的收集對比,練習語料的精心準備,到課堂口譯的實戰練習,學生在關注國內外社會動態過程中學會了主動學習,加深了對國家的了解,涵養了主動精神與擔當意識。

面對新冠肺炎全球化流行,翻譯人可以做些什麼?課堂上,丁老師還向同學們提出了職業拷問。

「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要做個關注國事天下事的有心人,既要有『中國心』,又要具備『國際眼』」「在國際舞臺上準確展示『中國表達』,用語言傳播中國聲音」,這是她對翻譯專業同學提出的要求。

為強化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丁老師結合身邊口譯工作者逆行奮戰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家國危難之際,口譯工作者應主動承擔職業擔當、勇於奉獻、不怕犧牲。

同學們說,口譯員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精神投入疫情防控中的語言溝通工作,為抗擊疫情盡心盡力,既讓我們看到口譯職業的低調與「華麗」,也更清晰地感受到口譯員的責任擔當。家國有難,不應置之度外,施以援手乃義不容辭;以己之力,服務家國,更是與有榮焉。

相關焦點

  • 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 浙外打造多語種課程思政「金課」
    浙江在線杭州3月20日訊(通訊員 姚祥燕 李娟 記者 吳俏婧 )如何將學校外語特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構建具有外語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如何在疫情逆境中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浙外一直在探索。
  • 浙外統籌多語種翻譯志願者助力「防輸入」——
    杭州市政府開通96020熱線支持抗擊疫情,要設立多語種的24小時疫情語音支持。現招募多語種志願者,急需英語、日語、韓語和義大利語4個語種的志願者……」3月13日上午,浙江外國語學院接到杭州市的「求助」電話。緊接著,西湖區、上城區、下城區等也紛紛向學校求援,「防輸入」疫情防控工作希望得到浙外的支持。  浙江作為對外開放大省和僑務大省,防境外輸入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務。
  • 發揮特色打造多語種課程 棠外這樣培養「多語種+」的國際化人才
    2020年6月,教育部公布最新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保留原有學習科目外,調整外語規劃語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學校可自主選擇第一外語語種,鼓勵學校創造條件開設第二外語。在高考時,除了可以選擇英語,也可選擇日語,俄語,德語,法語及西班牙語參加高考。
  • 「浙江外國語學院」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 打造多語種課程思政...
    如何將學校外語特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構建具有外語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如何在疫情逆境中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浙外一直在思考。面對疫情這一時代「大考」,浙外緊抓疫情這本深刻的教材,將疫情「危機」轉化為開展課程思政的「契機」,利用多語種學科優勢,將外語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和批判性思維。以文育人,意語課堂講文化自信「如何看待中意人民對疫情作出的不同反應?」
  • 浙江外國語學院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 打造多語種課程思政「金課」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葉晨曦 通訊員 姚祥燕 李娟)如何將學校外語特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構建具有外語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如何在疫情逆境中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浙外一直在思考。
  • 面對疫情大考,浙外這樣答題
    同時,尹教授引導學生從近代中國的瘟疫災害,聯繫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分析政府、社會、個人在災難救治中的作用,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像這種準確把握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豐富內涵的思政課,在浙外已蔚然成風。
  • 江西中醫藥大學翻譯多語種版新冠肺炎疫情診療方案
    為了更好地將中國抗疫經驗積極推廣到全球,江西中醫藥大學組織權威專家翻譯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醫方案部分的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及烏爾都語版本,日前正式發布。為向其他國家與地區介紹和分享中國方案,更快地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江西中醫藥大學組織權威專家翻譯了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及烏爾都語三個版本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醫方案部分,其中的烏爾都語版與河南中醫藥大學合譯完成。三個語種的譯文均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審定,分別於4月16日、17日、29日正式向全球發布。
  • 一周上線12種語言版本 全球網友志願翻譯新冠肺炎防治手冊
    波斯語《新冠肺炎防治手冊》封面「以前,是家人擔心孤身在中國的我,現在,輪到我為他們做點事了。」「救人也是救己。」「能為醫護人員做點有價值的事很榮幸」……這些話分別來自一位孤身在京6年的印尼女孩、一位40歲的烏克蘭奶爸還有一位荷蘭大叔,他們原本素不相識,如今卻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多語種《新冠肺炎防治手冊》翻譯志願者。
  • 中外攜手打造多語種抗疫童書網
    目前,已有11本中國原創抗疫童書被翻譯成日語、法語、義大利語、俄語等十幾種語言版本,提供給全球兒童免費閱讀。「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兒童被迫待在家中不能出門。由於缺乏適合兒童了解的信息,不解、恐懼、孤單和焦慮的負面情緒時常困擾著他們。」張明舟說。
  • 多語種翻譯機器人來了!!!
    這次它的再次亮相帶來了全新的功能——多語種即時翻譯,不管現場主持人和嘉賓怎麼給它製造翻譯難度,無論是說中文、英語還是日韓等小語種,小度機器人都能從容應對、準確翻譯,儼然一個精通各國語言的「翻譯小達人」,很多現場嘉賓表示「真想帶著它去旅遊」。小度機器人是如何具有這樣一流的多語言翻譯水平呢?這得益於百度領先的翻譯技術,將機器翻譯與語音識別完美結合,讓小度掌握了多語種翻譯的強大技能。
  • 一周12個語種新冠肺炎防治手冊上線,近半由多國網友志願接力翻譯
    【來源:環球網綜合】3月30日消息,在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聯合搭建的全球新冠肺炎實戰共享平臺(GMCC)上,上周再有12個語種《新冠肺炎防治手冊》發布上線,各國醫護均可免費下載。其中,有5種語言的防治手冊由各國志願者自發免費翻譯。「翻譯這份手冊的時間是我平時翻譯其他工作的三倍,但能參與其中我覺得很榮幸,因為,救人也是救己!」烏克蘭奶爸Alexey Tsapov是一名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專職翻譯,擅長英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烏克蘭語5種語言。
  • 網友火速志願接力翻譯,全球新冠肺炎實戰共享平臺再發12個語種防治...
    「以前,是家人擔心孤身在中國的我,現在,輪到我為他們做點事了。」「救人也是救己。」「能為醫護人員做點有價值的事很榮幸」……這些話分別來自一位孤身在京6年的印尼女孩、一位40歲的烏克蘭奶爸還有一位荷蘭大叔,他們原本素不相識,如今卻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多語種《新冠肺炎防治手冊》翻譯志願者。
  • 「多語種+」戰略 新文科下的外語人才培養
    在姜智彬看來,新文科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與上外「多語種+」卓越外語人才培養體系的不謀而合,「由此可以看出,上外的人才培養理念是非常有遠見的」。   什麼是新文科人才,上外的回答是——會語言、通國家、精領域。
  • 南開大學教師主譯《新冠肺炎防控指南漫畫雙語系列》推出
    其中專業化詞彙更要精準表達,比如說對新冠肺炎病毒的命名,甚至最後精準到查閱我國國務院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定義」。參與此次多語種翻譯工作的外院中外教師共16人。正如義大利語系教師樂小悅所說,「我們的國籍雖然不同,但面對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時,我們應齊心協力共同打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已經成功遏制了新型冠狀病毒蔓延,我們通過專業力量把這些寶貴經驗傳遞給全世界,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張文宏教授新著《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多語種翻譯...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形勢令人擔憂。當前,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新著《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 中國一線醫生抗擊新冠肺炎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中國一線醫生抗擊新冠肺炎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2020-07-02 16:16: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 日本新華僑報:中國留學生建疫情資訊連結 提供多語種翻譯
    中新網6月8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語言和文化的不同,讓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感受到各種困難。這些困難,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而被放大。2020年春天,當生活在京都的留學生趙芙蝶打開當地政府網站,想要查詢與新冠肺炎有關的信息時,她發現很難找到用英語和漢語表述的連結。留學生創建疫情資訊連結 自發提供多語種翻譯。(日本新華僑報)同樣的問題,也會有不少在日外國人遇到過。
  • 登上人民日報海外版,9種語言助力世界防疫,給浙師留學生打call!
    在全國上下兩個多月的努力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而許多國家卻仍處在水深火熱之中2020年《外語通》涵蓋了日常注意事項、入境注意事項、就診常用語等內容,並將製作成多種語種版本的微視頻和多媒體卡片。豐碩成果的背後,是浙師留學生們的心血傾注。
  • ICU護士自述:新冠肺炎大流行讓我們精疲力盡
    導讀 「作為醫護人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讓我們感到精疲力盡。大多時候,我們是新冠肺炎患者臨終前與家人的唯一聯繫。」加拿大Markham Stouffville醫院ICU護士Lakisha Mohan講述了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他們如何盡力幫患者與家人保持聯繫。同時,她也道出了害怕家人因自己而被感染的擔憂。 (注視頻中護理人員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和立場。)
  •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給人類出了道選擇題
    在全世界隨機死上一百萬人和全球每個人的錢包都損失一萬美金之間,你會選哪一個?這不是大學哲學課上的倫理思考題,而是眼下實實在在擺在全人類面前的道德困境。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在日內瓦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什麼是大流行呢?「大流行」(pandemic)是世衛組織對流感的定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