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家國情懷紮根師生心中!面對疫情大考,浙外這樣答題

2020-12-14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葉晨曦 通訊員 楊秀中 李娟)思政教育不僅在課堂裡,更在與國家同向同行的實踐裡。

  疫情是命令,也是一次大考,檢驗著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從學校第一時間啟動疫情防控到各黨總(直)支迅速行動,從深化「青年學子學青年習近平」學習教育到開展好「和山立志」活動,從雲端課堂到志願服務,浙外以家國情懷教育為引擎,思政不下線、關愛不斷線,為戰「疫」匯聚起浙外力量,也讓浙外學子在這段特殊的經歷中收穫成長。

聚焦思想引領 夯實思政教育的「深度」

  要想讓思想政治教育「活起來」「強起來」,得先把思政宣傳思想工作體系「建起來」。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疫情期間,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精準謀劃,2月19日,印發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宣傳思想工作方案》,形成協同聯動,綜合立體、多元高效的思想宣傳工作機制。這與後來教育部黨組印發的《教育系統關於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精神不謀而合,為浙外做好思政教育提供了行動藍本。

  「災難是最深刻的課堂,災難中湧現出的醫者仁心、革命精神、大愛情懷等是最鮮活的教材。學校的思政教育在提升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質的同時,更要充分運用疫情防控中的思政元素,教育和引導師生堅定理想信念,涵養家國情懷,增強愛國心,立下強國志,實踐報國行。」校黨委書記宣勇說道。

  那麼,思政教育在非常時期,如何做到有「深度」?

  對標教育部文件精神和學校宣傳思想工作方案,學校各門思政課在思想教育內容上力求突出「三個聚焦」——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聚焦全國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一線防控疫情的生動實踐,聚焦師生關心關切的政策解讀、健康教育。馬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以「疫」為「材」,融「疫」到「材」,力求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性、感染力和實效性。

  西語學院19西班牙語班的同學們深刻體會到了思政課的「如鹽入味」。3月2日,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雲端思政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上暢談思考與感悟。任課老師、馬院尹鐵教授通過武昌起義、武漢保衛戰、武漢荊江抗洪等歷史事件,講述了許多疫情一線的感人事跡,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家國大愛。同時,尹教授引導學生從近代中國的瘟疫災害,聯繫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分析政府、社會、個人在災難救治中的作用,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像這種準確把握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豐富內涵的思政課,在浙外已蔚然成風。在第一課堂,篤志潤德,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讓立德樹人花開課堂;在第二課堂,立心鑄魂,加強愛國主義闡釋,學思悟踐青年習近平優秀品格,推進「青年學習學青年習近平」學習教育與校訓精神的深度融合,引導學生和山立志、築夢未來;在第三課堂,深入開展「八八戰略」「紅船精神」「兩山理論」「浙江精神」的專業實踐,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撐。

聚焦協同創新 提升思政教育的「溫度」

  有溫度的教育才會有靈魂。

  「兒行千裡母擔憂,學院裡的老師們和你的家人惦念你的心情一樣,盼著你們成長,也希望你們一切安全順意……」3月4日,遠在大洋彼岸的教育學院2018級英漢班周涵同學,收到了一封特別的來信——《寫給大洋彼岸的你們》。讀完信後,周涵心頭一暖。「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學校真用心,真慶幸自己是浙外人。」

  這是學校疫情期間,加強學生教育管理,給學生送關愛的一項具體舉措,句句真心,字字真情。

  目前,浙外有27名學生在美國交流學習。如何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思政教育不下線,是一道急需解答的難題。

  針對這一情況,學校黨委及時作出部署,要求學生所在學院在工作過程中,要發揮浙外學生思政工作的優勢,讓人文關懷靠前,對不同情況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有針對性的關懷。

  在這一原則指導下,教育學院學生工作隊伍進行了細緻的排摸工作,還組建了一個關心在美師生聯絡小組,動態關注在美師生情況,了解師生的實際訴求和現實困難,及時給予安全防控措施指導。

  3月6日,學校給在美交流師生寄送口罩等防控物資,同時與美方合作學校加強溝通,為在美學生的下一步學習生活做好預案。在美隨班班主任邵豔紅老師及時將這一信息告訴了學生家長,家長們紛紛在群裡為浙外的做法點讚,學生王寧馨的媽媽留言說:真的被浙外暖到了!謝謝學校對孩子們的關心!

  這,只是浙外思政教育關懷的「組合拳」的一個縮影。

  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學校上下協同創新,全面檢測浙外治理體系和能力,著力提升思政教育的「溫度」。

  在新學期第一課上,書記校長走進課堂和師生對話交流,關心一線師生,加強學校領導、教師、青年學子的聯繫,形成育人合力,共同為青年學子成長成才賦能。

  在專業課堂上,教師們「大開腦洞」,以戰「疫」為切口,除了教給學生理論,更要傳達一種家國情懷,讓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

  比如,英文學院注重共情教育,通過適當的啟發激起學生的內在價值和情感共鳴。中文學院、經管學院堅持課堂內外聯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科學精神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電商學院、科技學院通過課程內容和時事熱點結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藝術學院鼓勵師生以抗擊疫情為題材進行創作教學,激發了師生愛國情。應外學院從詞彙表達、事件報導、人物故事、媒介素養等角度切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科學精神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體育部進行生命健康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學業和健康一起抓……

  在黨建工作陣地,學校發展黨員工作不止步,對學生關心關懷不停步。組織部將疫情時期作為考察發展對象的重要窗口,全面了解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從中發現奉獻精神好、擔當意識強的,作為入黨考察的重要參考。

  宣傳部統籌推進學校相關文件的落實,推進宣傳思想工作的開展,注重抓好網上思想政治工作陣地,一大批優秀思政課程典型案例、防疫抗疫的「浙外故事」先後推出,直抵師生心底,很好地起到了「內聚人心、外塑形象」作用。

  在心理健康守護一線,學工部組織工作人員,日夜奮戰在疫情心理支持熱線,沉著冷靜,詳細解答師生疑問,讓師生吃下「定心丸」。

  ……

  虛功實做、久久為功。浙外始終把師生放在心上,做有溫度的思政教育。學校在共情上下功夫,涵養師生的家國情懷,強化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理論認同;在弘文上下功夫,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營造出多元、高雅、現代的校園文化;在力行上下功夫,將人文關懷與從嚴要求相結合,切實提升師生獲得感。

  如今「老師愛學生愛學術,學生愛學習愛學校」在浙外蔚然成風。

聚焦使命擔當 增強思政教育的「厚度」

  「在全民同心抗疫的時候,我也想為這次疫情貢獻自己的小小力量」,東語學院袁瑩玉同學說。疫情初期,她利用自己日語專業的知識,翻譯了日本厚生勞動省官網、日本NHK官網、日本航空、全日空航空公司官網等網站的基本航班信息、對醫療物資出口的文件要求、對出口物資的限制和規定等等材料,為中日兩國防疫信息互通提供專業支持。

  袁瑩玉並不是個例。

  在這場疫情大考面前,浙外上下團結一心,勇擔責任,為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學校聚焦使命擔當,將思政工作與師生的精神塑造相融合,增強思政教育的「厚度」。

  戰「疫」場上,看到了全體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率先垂範、自覺自愿捐款,全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看到了學校始終抓牢黨建工作,支部生活不下線,黨員行動不斷線;看到了浙外教師積極申報應急科研專項、撰寫科研成果要報、提交各類政策建議、開展國外輿情分析,堅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看到了浙外黨員師生利用專業所長,創作、錄製歌曲《為了相見在春天》《最實在的新年禮物》等,用音樂凝聚力量; 看到了浙外承辦的孔子學院黨員教師積極組織外國師生及當地民眾,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中國,為武漢加油,為中國祈福……

  戰「疫」期間,學校將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轉化為思政教育鮮活課堂,引導青年學子與時代同頻共振。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看到了全校團員青年,在校團委的組織下,積極投身於「大愛中國 團結防疫」網上主題團日活動;看到了116名浙外學子投身各種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展現浙外學子風採;看到了浙外網絡翻譯志願者青年突擊隊主動出擊,提供多語種翻譯服務;看到了浙外學子紛紛結合專業特色,用筆書寫心底的祈願,用紙寄託心頭的祝福……

  初心永不忘,使命擔肩上。浙外歷來重視師生價值觀塑造、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將家國情懷課書寫得剛勁有力。學校紮實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廣大師生黨員踐初心、擔使命;深入推進「三地」建設,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推進浙江「兩個高水平」建設的宏偉徵程中充分體現浙外擔當、作出浙外貢獻、彰顯浙外力量;持續深化「青年學子學青年習近平」學習教育,開展好「和山立志」活動,為學生成長成才賦能,書寫立德樹人新篇章……

  有深度、有溫度、有厚度,面對疫情大考,浙外思政不下線,關愛不斷線,讓家國情懷深深地紮根在師生心中,力爭向黨和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相關焦點

  • 當高考遇上「大考」:家國情懷的「映照」與「回眸」
    聯繫到今年援助武漢醫護『白衣披甲』和抗戰時期的人們保家衛國的歷史,可以說家國情懷離我們一點也不遙遠。」巡考結束後,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副校長高利對記者說。在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貢院校區考點,今年的高考與往年有相同,也有不同:不變的是考場外大多穿著紅色服裝或旗袍(寓意「旗開得勝」)的家長,嚴陣以待保障高考的公安民警等公職人員與志願者,以及考場肅靜的氣息所傳遞出的高考的重要性。
  • 讓家國情懷紮根學生心靈
    基於對時代、對中國、對教育的全面審視,從基礎教育階段,我們就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結合新的時代目標,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團將育人模式進行了完善,提出要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諧發展的人。
  • 疫情下的家國情懷
    「有國才有家」。正是因為家國情懷的集體「爆發」,才讓千千萬萬個同胞忘記昔日同行們的競爭,放棄行業之間的偏見,也拋開趁機賺一筆的小夢想。一切都只為了打贏這場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企業在疫情面前紛紛解囊相助,積極主動捐款捐物,助力全國抗擊疫情,共渡難關。在疫情面前,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匯聚成疫情防控線上最強大的力量。
  • 面對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翻譯人可以做些什麼?浙外打造多語種課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姚祥燕 李娟學生在進行課堂口譯練習如何將學校外語特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構建具有外語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如何在疫情逆境中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 今年的高考作文,讓高考變成了對家國情懷的「映照」與「回眸」
    從高考這一人生大考、今年的疫情大考再到曾經的抗戰「民族大考」,歷史是那樣的巧合,將今年的高考變成了對家國情懷的「映照」與「回眸」。聚焦今年的高考作文,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在這樣的作文篩選中能脫穎而出的年輕人,往往會有更成熟的思維。使命呼喚擔當,夢想照亮未來。
  • 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 浙外打造多語種課程思政「金課」
    浙江在線杭州3月20日訊(通訊員 姚祥燕 李娟 記者 吳俏婧 )如何將學校外語特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構建具有外語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如何在疫情逆境中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浙外一直在探索。
  • 青島理工大學「復學第一課」:厚植家國情懷,增進愛國情感!
    校黨委書記王亞軍在濱海人居環境學術創新中心7樓開講「復學第一課」校長譚秀森在嘉陵江路校區西報告廳開講「復學第一課」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一串串詳實的數據事例,一組組經過深度提煉的育人元素,學校「復學第一課」以「疫情大考中的中國自信和理工擔當」為題,緊緊圍繞疫情防控主題,將理論與現實貫通融合,把疫情大考轉化為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課、科學的生命健康教育課
  • 2020省考優質申論範文:弘揚家國情懷 助力民族圓夢
    總書記在2019年新春團拜會上強調,要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是個人、家庭對國家和民族的希冀與寄託,是華夏兒女的精神原鄉。逐夢新時代、奮進新徵程,大力弘揚家國情懷,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擎起遠航的風帆,助力早日實現中國夢。
  • 刷新疫情下對「家國情懷」的認知,鄭州107中學子與祖國共成長
    「疫情下對家國情懷的認知」主題班會截屏「疫情下對家國情懷的認知」主題班會截屏為了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勇於面對困難的品格和意志,增強學生立足現在、開創未來的責任與擔當意識,3月16日下午,鄭州市第107中學把災難當作教材,組織各年級學生開展以「疫情下對『家國情懷』的認知」為主題的班會直播課。結合各自年級學情和班級實際,班主任老師在釘釘平臺通過直播的方式進行。
  • 中國醫科大學校長寄語2020畢業生:厚植家國情懷,守護生命健康!
    感謝同學們將人生最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寫在了中國醫科大學,母校的老師同學、一花一草、一樹一木,見證了你們努力拼搏的身影,有成長、有收穫,變得更加成熟。今天的你們,眼裡有光,心中有夢,腳下有力,讓我們看到了新一代紅醫人的硬核和熱血。
  •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在2020屆「雲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永葆家國情懷...
    在這場疫情大考中,中大人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與全國人民一道為疫情防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說:「凡為醫者,奉命於病難之間,受任於疫虐之際。國有難,召必至,戰必勝。」附屬第三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朱海秀護士年僅23歲,面對央視鏡頭,她說:「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就不能做事了。」樸實的語言中包含著一顆金子般的心。
  •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這次疫情,除了前方一線醫護人員與軍民共同戰疫情之外,舉國一致,許多人宅在家裡。有的練習繪畫,有的撰寫文章,有的研究學問,有的讀書悟道,等等。其中大家都想到了家國情懷這個詞。家國情懷詞典是這麼解釋的,所說的「家國情懷」,其概念是多層次的:家國情懷起源於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識分子階級優越性的自我標榜,具有狹隘性。同時,家國情懷在形成過程中,與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宗族倫理、個體意識是密不可分的,是經歷了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之後傷痛思維的沉澱。
  • 2020年疫情作文熱點話題:家國情懷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疫情作文熱點話題:家國情懷,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遠離危險是人的本能。然而,為了阻擊病魔,白衣天使與家逆行,堅守崗位、踐行職責;鐵路工作人員寫下「請戰書」,立下「疫情面前,我們就是堅固防線」的壯言;還有前後方那些忙碌的身影,或是父子、或是兄妹、或是夫妻,疫情發生後,奮不顧身投入工作崗位……「最美逆行者」的選擇源自責任與擔當,他們用現實的抉擇告訴大家,何為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
  • 【校報特稿】 「人才培養目標」篇——「家國情懷」「家國情懷...
    』的卓越人才」,在高校中率先將「家國情懷」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內容寫入章程。   「家國情懷」之於天津大學是嶄新的,因為在過去近兩個甲子的櫛風沐雨、薪火相傳中,「天大人」未曾用這樣的文字去描述自己代代堅守的精神財富;「家國情懷」之於天津大學又是熟悉的,因為每當這4個字在眼前呈現、耳邊迴響,「天大人」的心中自然而然激蕩起「興學強國」的波瀾豪情。「家國情懷」之於天津大學,是與生俱來的,是應運而生的,是始終不渝的,是與時俱進的。
  • 上好家國這堂課,在雲端唱響愛國情懷
    上好家國這堂課,在雲端唱響愛國情懷 2020-03-06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抗疫精神,築牢家國情懷
    在舉國上下同心抗疫的特殊時期,為進一步開展疫情防控教育,弘揚抗疫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8月3日,第十四期翔梧班社會實踐隊將通過線上平臺為翔梧小學的同學們開展以「弘揚抗疫精神,築牢家國情懷」為主題宣講活動。 實踐隊員以「和病毒對話」的線上小情景劇作為開場,通過一張張疫情數據圖向同學們直觀地展示疫情傳播的可怕速度和危害性。當同學們問:「老師,疫情是怎麼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呀?」
  • 寫作訓練: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
    在觸摸鄉村中,我收穫了一份家國情懷。目前,農村的水、電、路、信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但在決戰脫貧攻堅和奔小康路上,諸如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也需要我們進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讓更多年輕人留在家鄉,創業致富,而我們又能為他們提供怎樣的組織關懷、政策支持。從長遠看,這樣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兒童面臨的生活問題,也能讓鄉村持續葆有生機和活力。
  • 把家國情懷融入不懈奮鬥中(今日談)
    闔家團圓時,還有一群人堅守崗位,守護萬家燈火,這溫暖「很中國」;丹霞的紅、雪山的白,湖海之藍、沙漠之金,巍巍中華,山河壯闊,這個色彩「很中國」;兵馬俑惟妙惟肖,「銅奔馬」飄逸俊美,這樣的藝術「很中國」……國慶之際,人民日報新媒體發起「這很中國」網絡徵集,網友紛紛用鏡頭記錄身邊的精彩,展示對家鄉和祖國的深切熱愛。
  • 返校班會「第一課」⑥ | 家國情懷 弘毅擔當
    師生久別重逢,圍繞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責任教育等話題,班主任老師您會如何與孩子們展開探討,上一堂溫暖人心的班會呢?前期,我們面向全市開展了返校班會「第一課」教案徵集活動,今天推出第六期,供交流借鑑。   家國情懷 弘毅擔當   ——《逆風戰疫最「鹽」值》主題班會   海鹽縣博才實驗學校   陸曉婷
  • 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把鄉土文化印記建成家國情懷教育基地,發揮首批20項「浙江文化印記」在家國情懷教育中的作用,推進文化印記進校園、進地方教材;將文化印記融入青少年文化生活,開發符合青少年需求的文化印記衍生產品;把文化印記建成青少年心中鄉土文化的高地,開展「最具鄉愁」的標誌性鄉土文化選樹,倡導、鼓勵和選拔優秀青少年代表作為文化印記守護人與宣傳員。  要像樹立精神標杆一樣樹立地方名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