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葉晨曦 通訊員 楊秀中 李娟)思政教育不僅在課堂裡,更在與國家同向同行的實踐裡。
疫情是命令,也是一次大考,檢驗著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從學校第一時間啟動疫情防控到各黨總(直)支迅速行動,從深化「青年學子學青年習近平」學習教育到開展好「和山立志」活動,從雲端課堂到志願服務,浙外以家國情懷教育為引擎,思政不下線、關愛不斷線,為戰「疫」匯聚起浙外力量,也讓浙外學子在這段特殊的經歷中收穫成長。
聚焦思想引領 夯實思政教育的「深度」
要想讓思想政治教育「活起來」「強起來」,得先把思政宣傳思想工作體系「建起來」。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疫情期間,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精準謀劃,2月19日,印發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宣傳思想工作方案》,形成協同聯動,綜合立體、多元高效的思想宣傳工作機制。這與後來教育部黨組印發的《教育系統關於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精神不謀而合,為浙外做好思政教育提供了行動藍本。
「災難是最深刻的課堂,災難中湧現出的醫者仁心、革命精神、大愛情懷等是最鮮活的教材。學校的思政教育在提升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質的同時,更要充分運用疫情防控中的思政元素,教育和引導師生堅定理想信念,涵養家國情懷,增強愛國心,立下強國志,實踐報國行。」校黨委書記宣勇說道。
那麼,思政教育在非常時期,如何做到有「深度」?
對標教育部文件精神和學校宣傳思想工作方案,學校各門思政課在思想教育內容上力求突出「三個聚焦」——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聚焦全國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一線防控疫情的生動實踐,聚焦師生關心關切的政策解讀、健康教育。馬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以「疫」為「材」,融「疫」到「材」,力求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性、感染力和實效性。
西語學院19西班牙語班的同學們深刻體會到了思政課的「如鹽入味」。3月2日,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雲端思政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上暢談思考與感悟。任課老師、馬院尹鐵教授通過武昌起義、武漢保衛戰、武漢荊江抗洪等歷史事件,講述了許多疫情一線的感人事跡,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家國大愛。同時,尹教授引導學生從近代中國的瘟疫災害,聯繫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分析政府、社會、個人在災難救治中的作用,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像這種準確把握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豐富內涵的思政課,在浙外已蔚然成風。在第一課堂,篤志潤德,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讓立德樹人花開課堂;在第二課堂,立心鑄魂,加強愛國主義闡釋,學思悟踐青年習近平優秀品格,推進「青年學習學青年習近平」學習教育與校訓精神的深度融合,引導學生和山立志、築夢未來;在第三課堂,深入開展「八八戰略」「紅船精神」「兩山理論」「浙江精神」的專業實踐,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撐。
聚焦協同創新 提升思政教育的「溫度」
有溫度的教育才會有靈魂。
「兒行千裡母擔憂,學院裡的老師們和你的家人惦念你的心情一樣,盼著你們成長,也希望你們一切安全順意……」3月4日,遠在大洋彼岸的教育學院2018級英漢班周涵同學,收到了一封特別的來信——《寫給大洋彼岸的你們》。讀完信後,周涵心頭一暖。「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學校真用心,真慶幸自己是浙外人。」
這是學校疫情期間,加強學生教育管理,給學生送關愛的一項具體舉措,句句真心,字字真情。
目前,浙外有27名學生在美國交流學習。如何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思政教育不下線,是一道急需解答的難題。
針對這一情況,學校黨委及時作出部署,要求學生所在學院在工作過程中,要發揮浙外學生思政工作的優勢,讓人文關懷靠前,對不同情況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有針對性的關懷。
在這一原則指導下,教育學院學生工作隊伍進行了細緻的排摸工作,還組建了一個關心在美師生聯絡小組,動態關注在美師生情況,了解師生的實際訴求和現實困難,及時給予安全防控措施指導。
3月6日,學校給在美交流師生寄送口罩等防控物資,同時與美方合作學校加強溝通,為在美學生的下一步學習生活做好預案。在美隨班班主任邵豔紅老師及時將這一信息告訴了學生家長,家長們紛紛在群裡為浙外的做法點讚,學生王寧馨的媽媽留言說:真的被浙外暖到了!謝謝學校對孩子們的關心!
這,只是浙外思政教育關懷的「組合拳」的一個縮影。
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學校上下協同創新,全面檢測浙外治理體系和能力,著力提升思政教育的「溫度」。
在新學期第一課上,書記校長走進課堂和師生對話交流,關心一線師生,加強學校領導、教師、青年學子的聯繫,形成育人合力,共同為青年學子成長成才賦能。
在專業課堂上,教師們「大開腦洞」,以戰「疫」為切口,除了教給學生理論,更要傳達一種家國情懷,讓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
比如,英文學院注重共情教育,通過適當的啟發激起學生的內在價值和情感共鳴。中文學院、經管學院堅持課堂內外聯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科學精神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電商學院、科技學院通過課程內容和時事熱點結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藝術學院鼓勵師生以抗擊疫情為題材進行創作教學,激發了師生愛國情。應外學院從詞彙表達、事件報導、人物故事、媒介素養等角度切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科學精神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體育部進行生命健康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學業和健康一起抓……
在黨建工作陣地,學校發展黨員工作不止步,對學生關心關懷不停步。組織部將疫情時期作為考察發展對象的重要窗口,全面了解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從中發現奉獻精神好、擔當意識強的,作為入黨考察的重要參考。
宣傳部統籌推進學校相關文件的落實,推進宣傳思想工作的開展,注重抓好網上思想政治工作陣地,一大批優秀思政課程典型案例、防疫抗疫的「浙外故事」先後推出,直抵師生心底,很好地起到了「內聚人心、外塑形象」作用。
在心理健康守護一線,學工部組織工作人員,日夜奮戰在疫情心理支持熱線,沉著冷靜,詳細解答師生疑問,讓師生吃下「定心丸」。
……
虛功實做、久久為功。浙外始終把師生放在心上,做有溫度的思政教育。學校在共情上下功夫,涵養師生的家國情懷,強化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理論認同;在弘文上下功夫,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營造出多元、高雅、現代的校園文化;在力行上下功夫,將人文關懷與從嚴要求相結合,切實提升師生獲得感。
如今「老師愛學生愛學術,學生愛學習愛學校」在浙外蔚然成風。
聚焦使命擔當 增強思政教育的「厚度」
「在全民同心抗疫的時候,我也想為這次疫情貢獻自己的小小力量」,東語學院袁瑩玉同學說。疫情初期,她利用自己日語專業的知識,翻譯了日本厚生勞動省官網、日本NHK官網、日本航空、全日空航空公司官網等網站的基本航班信息、對醫療物資出口的文件要求、對出口物資的限制和規定等等材料,為中日兩國防疫信息互通提供專業支持。
袁瑩玉並不是個例。
在這場疫情大考面前,浙外上下團結一心,勇擔責任,為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學校聚焦使命擔當,將思政工作與師生的精神塑造相融合,增強思政教育的「厚度」。
戰「疫」場上,看到了全體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率先垂範、自覺自愿捐款,全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看到了學校始終抓牢黨建工作,支部生活不下線,黨員行動不斷線;看到了浙外教師積極申報應急科研專項、撰寫科研成果要報、提交各類政策建議、開展國外輿情分析,堅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看到了浙外黨員師生利用專業所長,創作、錄製歌曲《為了相見在春天》《最實在的新年禮物》等,用音樂凝聚力量; 看到了浙外承辦的孔子學院黨員教師積極組織外國師生及當地民眾,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中國,為武漢加油,為中國祈福……
戰「疫」期間,學校將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轉化為思政教育鮮活課堂,引導青年學子與時代同頻共振。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看到了全校團員青年,在校團委的組織下,積極投身於「大愛中國 團結防疫」網上主題團日活動;看到了116名浙外學子投身各種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展現浙外學子風採;看到了浙外網絡翻譯志願者青年突擊隊主動出擊,提供多語種翻譯服務;看到了浙外學子紛紛結合專業特色,用筆書寫心底的祈願,用紙寄託心頭的祝福……
初心永不忘,使命擔肩上。浙外歷來重視師生價值觀塑造、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將家國情懷課書寫得剛勁有力。學校紮實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廣大師生黨員踐初心、擔使命;深入推進「三地」建設,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推進浙江「兩個高水平」建設的宏偉徵程中充分體現浙外擔當、作出浙外貢獻、彰顯浙外力量;持續深化「青年學子學青年習近平」學習教育,開展好「和山立志」活動,為學生成長成才賦能,書寫立德樹人新篇章……
有深度、有溫度、有厚度,面對疫情大考,浙外思政不下線,關愛不斷線,讓家國情懷深深地紮根在師生心中,力爭向黨和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