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國語學院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 打造多語種課程思政「金課」

2020-12-22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葉晨曦 通訊員 姚祥燕 李娟)如何將學校外語特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構建具有外語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如何在疫情逆境中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浙外一直在思考。

  面對疫情這一時代「大考」,浙江外國語學院緊抓疫情這本深刻的教材,將疫情「危機」轉化為開展課程思政的「契機」,利用多語種學科優勢,將外語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不斷優化課程設計,推動「思政課程」主渠道育人向「課程思政」立體化育人轉化,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和批判性思維,使其具備「中國心、國際眼、全球腦」,在世界舞臺上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發揚中國精神,讓戰「疫」的時代精神和愛國情感在雲端自然流淌。

以文育人,意語課堂講文化自信

  「如何看待中意人民對疫情作出的不同反應?」「如何理解語言表達所蘊涵的文化內涵?」這是西語學院義大利語專業教師周夢琪在線講授《基礎義大利語》時對同學們拋出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文化背景不同,觀念不同,人們的反應就會有差異」「語言是文化的表達,我們要學會用語言去準確表達我們的國家文化」......滾動在屏幕上的一條條留言記錄了同學們對義大利文化的不同理解,更是記錄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自信。

圖為周老師與同學們討論新聞中的文化故事

  隨著疫情在全球發展形勢的不斷變化,周老師以近期義大利媒體關於疫情的系列新聞報導為教學素材,向同學們講解義大利語尤其是官方語言表達中特有的語言習慣和語法現象。例如,在講到「意媒新聞的文化解讀」這一知識點時,周老師設計了現場翻譯新聞、解讀新聞內容、分析新聞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小組PK活動,來幫助學生了解義大利語新聞語言特徵和表達習慣。通過帶領學生閱讀意媒對中國疫情不同層面的報導,分析官方媒體語言風格及其所包含的社會文化,從而加深學生對義大利國家語言文化的理解,使其在文化對比中點亮愛國情懷,增進同學們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心。

圖為教師發布小組學習任務       

  此外,周老師還讓學生化身「新聞評論人」,以手中新聞素材為例,嘗試從文化視角解讀義大利疫情新聞背後的社會文化因素。「從這篇意媒報導中我看到了義大利文化基因中的個人表達意識非常強烈」「通過這個報導我發現義大利官方語言表達中大多使用的是『倒金字塔』結構,且多用條件式這類的委婉語」......圍繞搜集的新聞素材,同學們在課堂上熱烈討論著新聞裡的文化故事。

圖為學生小組討論新聞內容

  當周老師向同學們展示義大利安莎社網站上數十條關於讚賞中國援助義大利抗擊疫情的新聞時,同學們紛紛表示感受到了祖國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抗「疫」所體現出來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家國情懷、人道精神、團結精神、奉獻精神、科學精神等中國精神讓他們對中國制度和文化感到自豪,為作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更關乎著文化自信。我希望同學們在看到意媒體為『中國速度』『中國精神』『中國態度』點讚時,聽到義大利向中國發出求救聲並在獲得救助後唱《義勇軍進行曲》,高呼『Grazie China(感謝中國)』時,能為社會主義制度、文化的先進性而感到自豪」,周老師如是說。

以疫情為教材,德語課堂講中外融通

  德國人面對疫情為什麼不恐慌?這是西語學院德語專業鹹佩心老師《德國概況》課程中「德國醫療保障體系」這一知識點的一個問題。鹹老師聚焦德國當下疫情動態,採用PBL項目式教學法,圍繞「德國人如何看待疫情」這一主題,指導學生搜集有關德國抗疫策略、社會體制、醫療系統、社保體系以及民眾飲食衛生習慣等方面的閱讀資料,引導學生圍繞項目主題進行課上研學分享。

圖為老師發布學習任務

    

圖為老師展示德國人眼中的新冠肺炎

  教學過程中,鹹老師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發討論與總結。同學們結合中國抗疫的成功經驗,認識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認為病毒無國界,防疫抗疫是人類共同的話題。

  在通過課程思政育人過程中,鹹老師既關注「遠處」的案例,也挖掘「身邊」的故事,注重將戰「疫」故事轉化為在線教學資源。課堂上,王嘉晨等60餘名德語系學生分享了疫情爆發以來他們在關心中國疫情的同時還發揮專業特長積極了解並翻譯德國疫情相關信息的事跡。「疫情爆發後,我們在德留學生主動關注德國關於中國疫情的報導,至今已收集並翻譯近千篇相關信息。我們希望同學們充分運用自身語言優勢更加有效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這是外語人促進中外理解共通的重要任務。每個平凡的青年人都是疫情見證者、親歷者,讓身邊人講自己的戰『疫』故事,既有說服力,也能產生共鳴。」鹹老師說。

做家國「有心人」,口譯學習中的「中國心」與「國際眼」

  「各位同學,史上最長寒假過後,你們還記得西湖邊的小丁嗎?不記得也沒關係,去超星學習通上完成一下小測試,你一定能想起那個會布置寒假作業的我。」線上開學後,英文學院丁欣如老師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同學們寒假口譯學習成效。

  「要在持續學習中培養家國『有心人』。」丁老師認為,口譯員最本質的角色是一名掌握信息的溝通者,而要扮演好這一角色,首先是持續學習,用正確的知識與信息武裝自己。這也是她在口譯課堂內外反覆向同學們傳達的思想。在日益頻繁的跨文化交流中,一名合格的譯員應心中有家國,眼裡觀世界,應當是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的有心人。寒假之初,正值疫情爆發之時,丁老師便以疫情相關報導內容為語料,為《口譯工作坊》這門課程布置了寒假學習任務。同學們按要求,嘗試複述、口譯關於COVID-19疫情的新聞報導,並通過平行文本聽辨、閱讀等,整理出疫情關鍵詞雙語表達詞彙表。從第一周小測試表現來看,絕大部分同學不僅掌握了疫情相關關鍵詞的中英雙語表達,學會了如何在翻譯實踐中進行「中國表達」,也了解了國家是如何以「中國速度」部署與實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體會到了國家力量、人民能量的偉大。

圖為學生整理的疫情相關詞彙(部分)

  「要在關注現實中涵養主動擔當精神。」線上開學後,針對「國內疫情逐漸平穩、國外疫情情況嚴峻」的形勢,丁老師繼續深挖疫情思政育人元素,在口譯教學過程中以疫情素材為口譯技能強化練習載體,以口譯人的抗疫故事為引導,啟發學生思考翻譯這一職業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過程中應發揮的價值。在帶領學生準確地理解、翻譯防控疫情期間的重要新聞素材過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翻譯者職業素養教育貫穿教學全程,使同學們在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本領的同時,也享受了一份精神大餐。

  在過去兩周的在線教學中,丁老師以直播課堂口譯實戰練習為主導,引導學生聚焦 「不該有的病毒歧視」「不同政府與民眾對疫情的反應」等方面,將 CNTV主持人短評、美國自媒體街頭採訪片段等語料融合為完整的口譯主題練習材料,並在《口譯工作坊》課堂上完成口譯練習。從資料的收集對比,練習語料的精心準備,到課堂口譯的實戰練習,學生在關注國內外社會動態過程中學會了主動學習,加深了對國家的了解,涵養了主動精神與擔當意識。

圖為學生在進行課堂口譯練習

  面對全球疫情,翻譯人可以做些什麼?丁老師對同學們提出了職業的拷問。「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要做個關注國事天下事的有心人,既要有『中國心』,又要具備『國際眼』」「在國際舞臺上準確展示『中國表達』,用語言傳播中國聲音」,這是她對翻譯專業同學提出的要求。為強化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丁老師結合身邊口譯工作者逆行奮戰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家國危難之際,口譯工作者應主動承擔職業擔當、勇於奉獻、不怕犧牲。同學們均表示:口譯員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精神投入疫情防控中的語言溝通工作,為抗擊疫情盡心盡力,既讓我們看到口譯職業的低調與「華麗」,也更清晰地感受到口譯員的責任擔當。家國有難,不應置之度外,施以援手乃義不容辭;以己之力,服務家國,更是與有榮焉。

相關焦點

  • 「浙江外國語學院」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 打造多語種課程思政...
    如何將學校外語特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構建具有外語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如何在疫情逆境中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浙外一直在思考。面對疫情這一時代「大考」,浙外緊抓疫情這本深刻的教材,將疫情「危機」轉化為開展課程思政的「契機」,利用多語種學科優勢,將外語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和批判性思維。以文育人,意語課堂講文化自信「如何看待中意人民對疫情作出的不同反應?」
  • 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 浙外打造多語種課程思政「金課」
    浙江在線杭州3月20日訊(通訊員 姚祥燕 李娟 記者 吳俏婧 )如何將學校外語特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構建具有外語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如何在疫情逆境中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浙外一直在探索。
  • 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
    原標題: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 【大學思政】 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黨委對思政課建設的全面領導 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 黑龍江東方學院課程思政讓外語課更有「中國範兒」
    原標題:黑龍江東方學院課程思政讓外語課更有「中國範兒」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公共基礎課程,覆蓋面廣、影響力大,如何將思政元素有機、自然地融入教學全過程是較大難點。黑龍江東方學院把課程思政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將思想政治教育像「鹽入水中」一樣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樹立正確價值觀,具備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通過課程思政,讓外語課更有「中國範兒」。教材中間寫滿「中國話」教材是一課之本,是實現課程思政進課堂、進頭腦的重要載體。因此,教材建設被學校列為課程思政的頭等大事。
  • 黑龍江東方學院:課程思政讓外語課更有「中國範兒」
    黑龍江東方學院把課程思政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將思想政治教育像「鹽入水中」一樣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樹立正確價值觀,具備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通過課程思政,讓外語課更有「中國範兒」。
  • 立德樹人 打造思政「金課」
    思政課是高校第一主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能否紮實落實,「三愛統一」教育情懷能否根植人才培養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引領青年成長成才和正確發展,關係到確保黨和國家社會主義建設能否後繼有人,能否培養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意義極其重大深遠。討論中,書記、校長們一致認為,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思政課是高校首課、必修課。
  • 外語課程思政(三)| 楊金才:新時代外語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
    外語教育課程思政就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照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育人理念,在各類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範等思想政治教育。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全面推進外語教育立德樹人、服務國家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課程建設應不失時機地開展課程思政。
  • 漯河醫專: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 落實課程思政全程育人
    為進一步開拓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思路,使之在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新一代接班人,由漯河醫專公共外語教學部聯合教務處、校團委主辦,以抗擊新冠疫情為主題的漯河醫專第十五屆英語演講比賽決賽於12月9日圓滿落下帷幕。
  • 天津:立德樹人 打造思政「金課」
    思政課是高校第一主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能否紮實落實,「三愛統一」教育情懷能否根植人才培養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引領青年成長成才和正確發展,關係到確保黨和國家社會主義建設能否後繼有人,能否培養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意義極其重大深遠。討論中,書記、校長們一致認為,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思政課是高校首課、必修課。
  •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
    要培養高素質、能力強、具有健康心智,有一技或多技之長的人才。立德主要體現出的是育人,樹人主要體現出的是育才。立德與樹人、育人與育才也就是我們一貫強調的德才兼備、又紅又專,引導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主要通過思政課程教育教學的引導來體現;樹人則主要通過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來體現。
  •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
    要培養高素質、能力強、具有健康心智,有一技或多技之長的人才。立德主要體現出的是育人,樹人主要體現出的是育才。立德與樹人、育人與育才也就是我們一貫強調的德才兼備、又紅又專,引導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主要通過思政課程教育教學的引導來體現;樹人則主要通過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來體現。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安慶師範大學專題研討思政課建設
    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負責同志圍繞思政課教學工作成效、主要不足、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進行匯報交流發言;教務處主要負責同志圍繞強化課程思政制度建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育人意識、課程思政支持保障、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未來建設思路作了匯報交流發言;體育學院主要負責同志圍繞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基本思路、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舉措作了匯報交流發言;團委主要負責同志圍繞公共藝術教育開展的主要工作
  • 挖掘戰「疫」素材 推進守正創新 切實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
    挖掘戰「疫」素材 推進守正創新 切實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 2020-07-13 來源:教育部 教育部簡報〔2020〕第4期
  • 安徽理工大學:打造在線教學課程思政金課
    在防控新冠肺炎延遲開學期間,安徽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積極實施「網際網路+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激勵廣大教師投身教學改革與創新,主動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多措並舉打造在線教學課程思政金課,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各門課程教學之中。
  •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四支代表隊同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課程思政...
    12月20日,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編輯辦公室及《中國外語》編輯部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決賽在北京落下帷幕,黑龍江外國語學院派出參賽的四支代表隊均獲殊榮。公共外語教研部郭鋒、欒棟、聶立新、陳宏娜、趙蕾組成的代表隊及英語系張琦老師和王淼老師率領的另外兩支教學團隊以及也喜獲全國總決賽二等獎。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同時榮獲大賽優秀組織獎。
  • 全國外語院校協作組第34屆年會在上外召開
    全國外語院校協作組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精神,聚焦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語院校發展,共同探討外語院校專業與課程建設的內涵與路徑,創新「多語種+」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 南昌航空大學:突出育人價值 打造外語課程思政「金課」
    「外語課堂除了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也要引導他們理解語言表達所蘊涵的文化內涵,讓他們對中國文化產生由衷的自豪,這種熱愛與自信可以成為他們的愛國之源。」作為南昌航空大學設立的第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高級英語》課程負責人徐筱秋老師談到文化相關篇目時說。
  • 南昌航空大學:突出育人價值,打造外語課程思政「金課」
    「外語課堂除了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也要引導他們理解語言表達所蘊涵的文化內涵,讓他們對中國文化產生由衷的自豪,這種熱愛與自信可以成為他們的愛國之源。」作為南昌航空大學設立的第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負責人,《高級英語》課程負責人徐筱秋老師談到文化相關篇目的時候說。
  • 立德樹人 打造思政「金課」 我市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共話創新思政教育
    思政課是高校第一主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能否紮實落實,「三愛統一」教育情懷能否根植人才培養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引領青年成長成才和正確發展,關係到確保黨和國家社會主義建設能否後繼有人,能否培養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意義極其重大深遠。討論中,書記、校長們一致認為,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思政課是高校首課、必修課。
  • 「思政講理」充分發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效應
    新時代構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凝聚強大育人合力,必須全面系統建設思政鑄魂工程,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課程主抓手作用,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形成協同育人效應。「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主要陣地,雖略有差異但卻有共通之處。其一,育人目標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