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課堂除了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也要引導他們理解語言表達所蘊涵的文化內涵,讓他們對中國文化產生由衷的自豪,這種熱愛與自信可以成為他們的愛國之源。」作為南昌航空大學設立的第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負責人,《高級英語》課程負責人徐筱秋老師談到文化相關篇目的時候說。她認為,最成功的專業課堂可以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一,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隱形「課程思政」目的。
做好「經師」,更要當好「人師」。專業課教師也要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思想引領有力度,課堂教學才能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
多年來,徐筱秋老師和她的團隊一直在專業教學中強化思政教育的自覺意識,處理好知識與道德、教書與育人的關係,做到以德潤學。根據《高級英語》課程的若干主題,如自然生態、文化文明、科技創新、藝術哲學等等,老師們認真梳理每個單元蘊含的德育內涵和德育元素,找準各主題和學生思想教育的結合點,將思政元素巧妙融入進去,打造有情有義、有思想、有溫度、有愛的教學過程。
面對疫情這一時代大考,《高級英語》團隊教師將疫情「危機」轉化為開展課程思政的「契機」,把德育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在灌輸知識的同時,做好學生價值觀塑造和家國情懷培育,講好中國故事、發揚中國精神,讓戰「疫」的時代精神和愛國情感在課堂裡自然流淌,讓青年學子不僅具有「國際眼」,更具備「中國心」,凸顯出了課程思政的鮮活場景。
而關於環保主題的課文教學中,老師推薦學生拓展閱讀《寂靜的春天》,通過作品賞析了解濫用農藥對環境帶來的不可修復的危害,要求學生以調查周圍水環境狀況為題,做課外實地調研報告,並在課內交流。語言學習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增強了學生們的課堂融入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們意識到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的工作,更是每個公民責任。
「通過一年的高級英語課程,我們在田野調查研究中感知了真實的環境問題,在英文資料查閱中了解了中國生態問題與發達國家的異同。同學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居然隨著英語課文的學習消化增強了!這是我們最驚喜的收穫。」學期末,大三學生劉陽陽回憶這門課時候,仍感慨收穫滿滿。
教學團隊把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效銜接起來,探索課程思政的新路徑。課堂內外,老師鼓勵指導學生們參加各類英語演講、辯論、寫作等賽事時,有意識的引導大家關注脫貧攻堅、垃圾分類、航空航天、人工智慧、疫情防控、紅色文化等話題,啟發其聚焦國情、放眼國際,暢抒青年學子的時代之聲。如此一來,青年學子獲得書本知識的同時,更堅定了理想信念。
作為《高級英語》課程的實踐環節,學生們得以走進南昌「藝術與和平」高端論壇現場。中外學子參加詩歌創作、作品翻譯、博物館參觀等文化實踐活動,體驗中國建築、美術、書法、陶瓷、音樂、文學等藝術,強化了人文教育。留學生直觀近距離接觸到大量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到了中國製造和民俗之美,對異於母國文化的異文化產生了理解和認同感。跨文化交際中,中外學子一起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鑑,化身為參與國際事務的跨文化傳播使者。
「思政之鹽」溶入《高級英語》課程,教書育人的內涵得以落實在課堂教學主渠道,讓南昌航空大學的外語課程散發出了「思政味道」,「立德」和「樹人」相攜互促,取得了實實在在的育人效果。(作者系南昌航空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 王漢定)
責編:sorrssq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網將迅速採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網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