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國成仁垂青史 留得清氣滿乾坤

2020-12-22 金臺資訊

王鼎雕像。

展現王鼎生平的浮雕牆。

遊客在王鼎紀念館參觀。

在近代兩次中華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有兩個蒲城人分別以死諫和兵諫的方式挺身而出。兵諫,即西北軍將領楊虎城作為發起人之一,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死諫,則指晚清軍機大臣王鼎在圓明園尸諫謝國。

張學良、楊虎城兵諫蔣介石,舉國皆知,自不待言。與之相比,王鼎死諫道光皇帝旻寧的故事卻沒有多少人知曉。10月中旬,記者走進位於蒲城縣奉先街道達仁巷54號的王鼎紀念館,探尋100多年前王鼎的傳奇故事。

國之大臣,尸諫成仁

「蒲城素有『將相故裡』的美譽,『將』指的是楊虎城,而這『相』,就是我們所在的這座房屋的主人——王鼎。」10月12日,記者跟隨王鼎紀念館講解員朱婷婷的腳步,穿梭在古樸的關中四進式民居建築裡,100多年前王鼎尸諫成仁的故事徐徐展開……

王鼎生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幼時家裡十分貧困。「我們蒲城至今還傳頌著王鼎幼時苦讀的一些故事,尤其是『半斤面』的故事,流傳很廣。」在「砥礪成才」展廳,朱婷婷介紹,相傳有一年王鼎家裡斷炊,母親原氏讓王鼎外出借糧。作為一個讀聖賢書、自視甚高的年輕人,王鼎無奈放下書本,拿起一個面袋子,往親友鄰舍家求告,可自東家到西家,從前巷到後巷,最後只借到半斤面。這讓王鼎羞愧萬分,於是他提筆寫下「半斤面」3個字,貼於讀書的案頭,以此激勵自己。

功夫不負有心人。嘉慶元年(1796年),29歲的王鼎得中進士,列第二甲第三名,從此開始了仕宦生涯。查看王鼎年譜,可知王鼎曾先後任江西學政、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等要職,並先後加封太子太保、太子太師銜。道光皇帝這樣評價王鼎:「國之大臣,先乎品行。命贊樞機,言謹事敬。職司度支,精勤報稱。靖共乃心,以襄庶政。」

王鼎任要職期間,「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於是他力排眾議,力主禁菸,向道光皇帝舉薦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王鼎又力主抗戰。

鴉片戰爭失敗後,道光皇帝將林則徐革職,發配伊犁。為使林則徐有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王鼎上疏奏請朝廷允許林則徐協助他在開封治理黃河。不料治河工程慶典之日,王鼎等到的依舊是「林則徐於合龍後,仍著往伊犁」的聖旨。於是他又星夜兼程進京,向道光皇帝力薦林則徐是不可多得的賢良之才,並面叱穆彰阿、琦善為禍國殃民的秦檜、嚴嵩。道光不聽,王鼎又多次進諫。有一次,王鼎甚至拉住道光皇帝的龍袍苦諫:「皇上不殺琦善,無以對天下;老臣知而不言,無以對先皇!」道光不悅,甩袍下殿。

王鼎遂決心尸諫!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1842年6月8日),序近仲夏,時已黃昏,北京西北郊的圓明園湖光塔影,頗顯清幽。道光皇帝與穆彰阿等一眾樞機大臣正在勤政殿議事,而身兼東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的王鼎本應病休在家,此時卻穿著朝服、手持裝有奏疏的大紅封套來到園中,默默坐在離勤政殿不遠處的昨齋庭等待……穆彰阿等人退直後,聞知趕去與王鼎相見,卻赫然看見身懷那件沉甸甸大紅封套的王鼎已經懸掛於房梁之上,自縊身亡,時年75歲。

王鼎在其遺疏中疾呼:「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但王鼎的死並沒有喚醒庸碌怯懦的君王和同僚。在王鼎死後的第81天,清政府和英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遠在伊犁的林則徐驚聞噩耗,悲痛萬分,寫下《哭故相王文恪公》(二首),其中一首這樣寫道:「廿載樞機贊畫深,獨悲時事涕難禁。艱屯誰是舟同濟,獻替其如突不黔。衛史遺言誰永撼,晉卿祈死豈初心。黃扉聞道猶虛席,一鑑雲亡未易任。」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則徐被任命為陝甘總督。上任前,林則徐親自到墳塋前祭奠王鼎,並在蒲城守心喪3個月。

端方正直,清白傳家

「為官期間,王鼎長期在刑部任職,以『端方正直』著稱於世,曾赴9省審理過40餘起重案、要案、疑案,即使是封疆大吏、皇親國戚,他也照查不誤。尤其以查辦浙江德清縣徐蔡氏冤案最為有名。」在「顯赫政績」展廳,朱婷婷說,道光五年(1825年),德清縣民婦徐倪氏因為自己姦情殺死兒媳婦徐蔡氏後,買通各級官吏,致使案件三年不決。新任按察使王惟恂審理此案,連受阻撓,因不願同流合汙而自縊,朝野震驚。王鼎覆審,艱苦查訪,僅用兩月就使案情真相大白。涉案巡撫一人、知府四人、同知二人、知縣四人以及許多縣吏、仵作,均受懲處,時人傳頌王鼎為「王青天」。

端方正直的王鼎,不僅嚴以律己,對家人及子弟輩也要求甚嚴,從學習、修德、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等方面都做了具體要求。

道光十五年(1835年),王鼎的兒子王沆從京城回到陝西參加鄉試。王鼎擔心兒子利用自己的威望拉關係,一再寫信鄭重叮嚀:「主考皆門生,我在京俱不令進門見面,到省城時勿見客,尤不可見官長,更囑董桂等勿在街上行走,力杜嫌疑,以正自持,是為至重。」王鼎還用毛筆在重要處加雙圈以示強調。同時,王鼎還在致子書信中提出持家四要,「少見人,多讀書,遇眾謙,出言慎」,要求兒子王沆用功讀書,加強修養。王鼎73歲時,仍對已做了翰林院庶吉士的王沆悉心指教,在《訓子詩》中寫道:「吾家家範是詩書,喜汝當今弱冠初……立德言功皆不朽,時時珍重好居諸。」

蒲城當地至今廣泛流傳著一則「六尺巷」的美談。王鼎紀念館東側不遠處,有一條南北向的巷子。巷子南口西側的牆角下方,鑲嵌著一塊被塗了油漆的長方形界石,不是很顯眼。 仔細觀察,這塊界石上有兩列字:牆外餘地三尺,栽樹五株。

「這十個字承載著王鼎一段高風亮節的佳話。」朱婷婷說,王鼎在京為官時,鄰居因宅基地的事情,與王鼎的家人發生糾紛。於是,家人寫信告訴王鼎,希望他能幫忙。王鼎看到信後,將明代詩人林翰的《戒子弟》詩稍加修改寄給家人:「千裡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依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王鼎的家人看到這封信,立馬明白了他的意思,主動向西讓出三尺。鄰居見此甚為佩服,也主動向東讓出三尺。後來這條巷子便被稱為達仁巷。

此外,王鼎還大力支持家鄉的公益事業,多次興辦義學,籌創義田,設立義倉。正如《王文恪公墓誌》上所書:少食貧,既貴,不改寒素,奉入所餘,輒以贍親友。

百年積澱,世代傳承,王鼎家族的家風家規規正著每一個後人的成長軌跡。王鼎五世孫王菊人跟隨楊虎城走南闖北,任其機要秘書,遭國民黨逮捕被嚴刑逼供,依舊堅貞不屈;王鼎六世孫王雅茹學醫,於1952年遠赴寧夏支援大西北建設……

彌歷百年,世間流芳

10月10日,來自渭南市臨渭區的劉婷帶著家人走進了王鼎紀念館。「早就知道我們渭南有這麼一位英雄人物,今天到此一覽,對王鼎的事跡有了詳細的了解,對他的精神氣節更加佩服了!」 劉婷說。

據統計,自王鼎紀念館開放以來,慕名前來參觀學習者150多萬人次。

1997年6月26日,香港回歸前夕,王鼎六世孫王麗棽遵照父親王菊人的遺願,將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王鼎故居捐贈給國家,用於建立王鼎紀念館。

「剛開始那幾年,館內的設施相對簡單。2003年我剛上任的時候,館裡就只有4間房,2間布展、2間辦公。之後,在省、市、縣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王鼎紀念館有了很大的改善和發展。」10月12日,王鼎紀念館53歲的館長馬巧文說。

據她介紹,王鼎紀念館在原來的基礎上,重修了面闊3間、進深8米、抬梁式建築的門廳,又維修了磚木結構的過廳3間、後廂房6間、廊房6間;搜集了《內閣奉上諭》《諭賜晉贈太保、予諡文恪原任大學士王鼎祭文》《王氏祠堂增置義田碑記》等有關王鼎的碑石30餘通陳列於紀念館廊房內;按照正德為先、廉政為本、家風為基的思路,建成了「砥礪成才」「顯赫政績」「尸諫成仁」「家風家訓」「藝術成就」「碑刻菁華」「千古流芳」等7個展廳……紀念館內還豎起了一座3.6米高的古銅色的王鼎半身立姿塑像。塑像頭冠一品花翎頂戴,身著長袍官服,戴著朝珠,右手壓案,指關節暴起,左臂背後,緊握拳頭皺眉注視前方,似是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和回天無術的悲憤無奈。

2008年,王鼎故居被列為陝西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王鼎紀念館又被命名為「渭南市廉政教育基地」。

不僅如此,王鼎紀念館充分發揮紀念館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方面的作用,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宣傳教育模式,邀請蒲城縣圖書館、蒲城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單位來紀念館開展廉政教育,走進蒲城縣橋山中學、黨睦中學等學校開展學生成長大講堂。

今年,依託渭南市廉政文化「一軸四點」工程,王鼎紀念館對館外的場地環境進行了升級改造,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停車場,對附近的街巷進行綠化、亮化、美化。沿著達仁巷行走,巷道兩邊「山惟重厚載萬物,海以宏深納百流」「少見人,多讀書,遇眾謙,出言慎」「圖書左右天滿香,煙月高深地位清」等王鼎的詩詞語句瀰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打開歷史的櫥窗,拂去時光的灰塵,回望王鼎傳奇的一生,沒有人不被他的風骨氣節所折服。如今,我們可以靜靜地站在王鼎紀念館裡,告慰王文恪公:中國積貧積弱的歷史早已過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我們一貫歡迎客觀的介紹和有益的建議,正所謂「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一句詩,出自元代畫家、詩人王冕的一首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 孫陽讀書:「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賞析
    總書記昨天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引用的詩句:「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出自王冕的《墨梅》詩:吾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 平語近人第六集只留清氣滿乾坤心得體會 觀後感想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六集:只留清氣滿乾坤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閉幕之後的講話當中,引用了這兩句詩。總書記引用這兩句詩以詩言志,彰顯的是一個大黨、一個大國的自信氣質,傳遞的是苦幹、實幹的務實精神,同時也對新時期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嚴以修身提出了一個高的標準。
  • 【精闢】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出處您知道嗎?
    陽光一生yangguangyisheng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講話最後援引古詩「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新時代,新徵程,不忘初心,砥礪奮進,自有清香,化作乾坤萬裡春。天地詩心,感受習近平的「詩詞情緣」。
  • 走進徐州市第二十六中︱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為「揚帆...
    走進徐州市第二十六中︱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為「揚帆」志願者服務隊點讚 2020-05-24 0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梅花「清」氣滿乾坤
    賞梅,得其真味真韻,一個清字貫穿其間,這是她形象的真實寫照,是她靈魂溢出的芬芳。   崇清尚潔,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追求,梅花則承寄了這一美好寓意。明代「花甲縣令」馮夢龍來到「地僻人難到,山多雲易生」的貧窮小縣壽寧為官,把清正廉潔的前輩知縣戴鏜作為學習的楷模,為新建的戴清亭賦詩一首,其中有「老梅標冷趣,我與爾同清」句,表達自己願做一株不畏風雪、清香永駐的老梅的高遠志向。
  • 元代著名詩人畫家王冕,欣賞他這十首代表詩詞,體會清氣滿乾坤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梅花王冕[元]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讀史王冕[元]耿耿青燈照青史,坐看興廢眼前來。亡秦未必非胡亥,滅趙終然是郭開。三國英雄由將相,六朝人物只嬰孩。
  •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火了!聽到翻譯後,網友心服口服!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e walk 導讀在昨天上午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很多網友的關注點被習近平引用的一句古詩吸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這句話出自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墨梅圖》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首題畫詩的意思是:我家洗硯池邊生長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筆後淡墨留下的痕跡,而沒有鮮豔的顏色,它並不需要別人去誇許它的顏色,它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氣留存於天地之間。
  • ...周玉——《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平語近人...
    主要內容「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黨的十九大閉幕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和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引用了這兩句詩。
  • 筱青讀詩詞:王冕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流行版本的墨梅這也是最流行的版本。水墨畫講究墨分五分:焦、濃、重、淡、清。「淡墨」就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水墨梅花首創於北宋,仲仁和尚是水墨梅花的開山之祖。
  •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九三學社中央思想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大築境規劃建築院副院長許進說:「過去的5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攻堅克難。我最深的感受是我們國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九三學社中央思想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發改委氣候中心綜合部副主任鄒晶說:「十九大召開這幾天,我仿佛天天在過年。
  •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 記百事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邰祥梅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詩詞,通俗一點講就是人應該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以正確的方式去做,至於別人如何評說,有時不必太在意,問心無愧就好」。她就是商界巾幗,百事公司大中華區集團事務副總裁邰祥梅女士。
  • 《新時代面對面》(13):只留清氣滿乾坤
    站在新的起點上,黨要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堅定不移地建設偉大工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使黨始終成為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 五月乾坤清氣日 正是練兵演武時
    五月乾坤清氣日 正是練兵演武時 2020-05-23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尋·「重要窗口」武義風景】③ | 正本清源優生態 留得清氣滿...
    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性、經常性工作,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今年縣委全會提出,要健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完善落實「兩個責任」考核評價體系,推進「四責協同」,層層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
  • 三十年來風雨路 只留清氣滿乾坤:探尋Science文章背後的故事
    三十年來風雨路 只留清氣滿乾坤:探尋Science文章背後的故事 「在大氣化學這個領域,北大從上世紀70年代唐老師他們做蘭州光化學煙霧開始做這麼長的時間,在Science發表了文章,我們覺得還不夠,還可以做得更好。」長期從事大氣揮發性有機物(VOCs)研究的邵敏老師如是說。環境經濟學方向的張世秋老師在與研究生交流學術生涯規劃時也說到「對於Science文章的發表,由衷感到高興,但是並不覺得特別和意外,因為這是相關老師和團隊站在學術前沿、面對重大問題進行腳踏實地工作的一個結果。」水處理研究方向的童美萍老師受訪時則說「是挺好的一件事情。
  • 頂嘎春來早 清氣滿乾坤——聽翻身農奴巴珠老人說百歲生日願望
    新華社拉薩3月26日電 題: 頂嘎春來早 清氣滿乾坤——聽翻身農奴巴珠老人說百歲生日願望  新華社記者沈虹冰、張京品、王澤昊  「我100歲了,要問我有什麼生日願望,那就是永遠感恩黨,祈禱國泰民安,百姓幸福生活!」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六集)只留清氣滿...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黨的十九大閉幕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和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總書記在講話當中,引用了這兩句詩。那這兩句古詩的作者是元代的畫家、詩人王冕。詩中說梅花從來不以鮮豔的顏色,去博取別人的讚美,而只願將縷縷清香,散播在天地之間。
  • 只留清氣滿乾坤 寫在「學府北辰」南開大學百年校慶之際
    ——題記引 子公元2019年1月17日,對於絕大多數國人來說,可能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乃至令人常常「忽略不計」。然而,「它」對於素有「北辰學府」的南開大學教職員工卻終身難忘!黎巴嫩大詩人紀伯倫曾這樣告誡過人們:「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當初為什麼而出發。」誠哉斯言。多年來,南開大學不與其他學校爭名(儘管曾經有過「清北復開」美譽),也無需刻意誇大宣傳,只是默默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你們百家爭鳴,無礙我曲水流觴。一個多霧的早晨,必然會有一個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