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追憶父親楊善洲:心中永遠的參天大樹

2020-12-2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憶父輩 話家風】女兒追憶父親楊善洲:心中永遠的參天大樹

楊善洲

  楊善洲簡介      

  楊善洲,男,漢族,1927年1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雲南省保山市原地委書記。

  楊善洲同志幾十年如一日,無論是在職期間還是退休以後,他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始終公而忘私、廉潔奉公,永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工作35年來,楊善洲始終艱苦樸素,兩袖清風,常年住在辦公室旁一間10多平方米的小屋裡,從不佔公家一點便宜。

  1988年6月,楊善洲從保山地委書記崗位上退休,為實踐「幫家鄉辦點實事」和「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諾言,婉拒到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請,執意回到家鄉施甸縣義務植樹造林。他把建林場與造福群眾結合起來,每年無償為村民提供林柴,為6個自然村修通了公路,為8個自然村架通了生產生活用電,促進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艱苦創業20餘年,使7.2萬畝昔日山禿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綠裝,活立木蓄積量經濟價值超過了3億元,同時極大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2009年4月,82歲的楊善洲將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並且謝絕當地政府的獎勵。

  又是一年清明節,這是父親逝世的第五個年頭,每年的清明節以及父親的忌日,我們全家都會邀約到善洲林場祭奠我們的父親。回想起爸爸生前對我們姐妹及家人的「苛刻」教育,我們都已明白爸爸的「苛刻」其實是對家人最真誠的愛。他的音容笑貌,諄諄教誨永遠烙在我的記憶深處,如同他一直都陪伴著家人和守護著他用餘生創建的萬畝林海。

  我的家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母親張玉珍,在父親逝世的第三年頭,2013年1月5日去世,享年84歲。我的大姐楊惠菊和姐夫楊學明,在姚關陡坡村大柳水務農。我曾在姚關擺馬小學當民辦教師2年,1985年靠自身努力考為一名正式教師,2011年調到施甸縣委黨校工作。我的丈夫蔣正軍,在施甸縣教育局工作。我的妹妹楊惠琴在保山市菸草公司工作,妹夫楊江勇在保山市委宣傳部工作。

楊善洲的全家福

  「拿去找木匠做個箱櫃,把孩子的東西裝好」

  我家住在大山裡,從小就是媽媽帶著我們姐妹3個和奶奶過著艱苦日子。爸爸工作忙常年在外,媽媽成了家裡的頂梁柱。家裡糧食不夠吃,她就上山找野菜充飢;我和妹妹沒有錢上學,她就清晨上山摘野果,夜晚熬夜編糞箕、扎掃把,然後挑到街上去賣,一分一分地攢學費……那種艱難,只有媽媽心裡清楚。後來,媽媽經常自豪地對我們三姐妹說:「你們三個,是我像鳥媽媽餵食一樣,一口一口餵大的。」

  爸爸那時雖然不常回家,但他對我們的要求卻很嚴格。

  女兒大了都要成家。在別人眼裡,爸爸是地委書記,他的女兒結婚一定會非常風光隆重。但是,爸爸卻要求我們姐妹三個從簡辦事,不讓請客、不讓收禮。

  1968年,大姐楊惠菊結婚,爸爸寄回來30元錢,並囑咐媽媽不準請客,不準收禮。寨鄰親戚你幾毛、我一元的七拼八湊湊了45元,勉強幫著把婚事辦了。

  到1985年我結婚時,爸爸沒有給一分錢。過了一年多我有了孩子,我一邊工作,一邊哺育孩子,那段時間是我最忙亂的時候。一天,爸爸突然出現在我門口,當他看到裝外孫尿布的紙箱時,當即掏出100元錢給我,說:「拿去找木匠做個箱櫃,把孩子的東西裝好。」接過父親給的錢,不知是委屈還是激動,眼淚流個不停。因工作調動,我搬了幾次家,這柜子始終都陪著我。

  1993年,妹妹楊惠琴結婚,儘管時代不同了,但爸爸仍是叮囑她婚禮從簡,少請幾桌,並給了她1000元錢,婚宴沒有超過10桌。那天,爸爸穿著乾淨的藍色中山裝參加了婚禮,沒有賓從,沒有談笑風生,他靜靜地坐在角落裡,慢慢地吃飯,只有臉上綻開的笑意,才顯出他是婚宴上的一個重要角色——新娘的父親。

  「別人的東西,即使是一分錢的也不能要」

  從小,爸爸就教育我們:「別人的東西,即使是一分錢的也不能要。」

  妹妹楊惠琴上初中時,一天遇到一位在甘蔗基地工作的阿姨,這位好心阿姨送給她3根甘蔗。對於那個時代的孩子來說,能吃上甘蔗是一件高興的事。當妹妹拿著甘蔗跑回家正準備美美地享用時,爸爸回來了。他看見家裡有甘蔗,問:「這是哪裡來的?」「是農場的阿姨給的。」妹妹說。他聽後臉一沉,厲聲對妹妹說:「趕快送回去。不是早跟你們說過,不能要別人的東西,即使是一分錢的也不能要。」妹妹只好含著眼淚把甘蔗送了回去。

  如今,我們三個姐妹都成家了,大姐已當奶奶多年了,在教育孩子上,我們仍然是遵從爸爸的教誨要求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

  我初中畢業後沒有繼續讀高中,父親勸我還是繼續讀書。我搖搖頭說:「爸,我不讀了。」我衡量過,自己從鄉下來,基礎差,就算讀三年高中也未必考上大學,不如回家找點事做。父親拗不過我,同意我回家,並介紹我去大尖山茶場幹活。我回到姚關,還沒有上山,一個與父親熟識的老同志聽說了,便跟父親說:「她本來就生活在山裡,好不容易才出來,怎麼又讓她回到山裡去?讓她去當民辦代課教師吧!」就這樣,我到姚關擺馬小學當了一個娃娃頭。當民辦教師的我還希望有新的發展,果然,公安部門公開招考警員,我滿懷信心報了名,還特意給爸爸打了電話。我想,父親一定會為女兒著想跟有關部門打個招呼,這次招錄自己十拿九穩了。可是錄取名單出來了卻沒有我的名字,原來爸爸根本沒打招呼。當時我真是氣壞了。後來,我繼續當我的娃娃頭,靠著自己的倔勁幾乎不分晝夜地複習,終於如意以償,通過考試成為一名正式的公辦教師。

  「要靠自己的勞動掙錢,這錢才用得踏實」

  爸爸做事講原則,對誰也不會破例。他當初上大亮山植樹造林時,極力動員了家人,大姐的二兒子楊福李也跟著他上了山,還和林場籤下了承包茶地5年的合同。年輕人哪裡耐得住荒山野嶺的寂寞,幹了3年,聽鄉裡的同伴說,到老街去打工掙得多,楊福李就想出去闖蕩闖蕩,不在林場幹了。按照合同規定,如果違約,得交300元的罰款。楊福李當時窮得根本拿不出錢來。爸爸聽說後,對孫子說:「既然不幹了,就要按照合同規定交罰款,如果你暫時沒錢,先給林場打個欠條,我用工資給你墊,等你有錢了再還給我。」楊福李一聽爺爺不肯為他網開一面,就賭氣借錢交了罰款。後來,楊福李還因這件事而抱怨爺爺。可他心裡卻很清楚,爺爺其實是很愛他的。爸爸去世後,楊福李還指著停在家門口的農用車跟記者說:「這是爺爺去世前買給我的,以前他也很少給我們錢,但是不時會送我一些種豬、羊羔、樹種什麼的。他總是囑咐我,要靠自己的勞動掙錢,這錢才用得踏實。」

  「我坐的是公車,你坐不合適,還是買車票回去吧」

  在整理爸爸的遺物中,有一張鎖在抽屜裡已經發黃的「農轉非」表格。在他擔任保山地委書記期間,按當時的政策,我的奶奶、母親、我和三妹都可以辦理「農轉非」的。爸爸身邊的工作人員填好申請表後向他報告,他卻把申請表要了過去轉手鎖進了抽屜裡。一個地委書記的母親、老伴和三個孩子竟然在老家當農民,說起來恐怕誰都不會相信。 

三姐妹與母親

  在爸爸晚年,我曾經問過他「農轉非」的事。他告訴我說:「當時,在我們地委機關,大多數局長、科長的家屬都在農村,我這個『班長』的家屬怎麼能夠先轉呢?」

  爸爸在擔任地委書記期間,出差下鄉時從來都不讓我們搭順風車,每次放假我從保山回家都是爸爸買好車票讓我搭乘公共汽車的。公車不私用這個規矩在他上山植樹造林的20年間都一直堅持。

  1994年,妹妹楊惠琴即將分娩,妹夫跟爸爸說:「爸,老三快生了,有些緊張,我媽說要來看看,她年紀大了,走路不利索,還暈車,是不是請林場的車子去接一下?」爸爸說:「行,你和駕駛員去接。」可是把媽媽接來後,爸爸卻掏出376元交給駕駛員,說是跑這趟車的油費、過路費,讓他拿回去交給財務人員。

  2010年正月的一天,我一早去施甸縣城看病,爸爸也在縣城。我想爸爸80多歲了,身體又不好,平時他不讓搭順風車,這次他應該破例讓我一起坐車照顧他了吧!可是下午辦完事準備返回時,他卻拿出100元錢給我,說:「我坐的是公車,你坐不合適,還是買車票回去吧。」我說我有錢,但是他硬是要給我,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只好趕緊去買了車票回家。

  「我是共產黨員,能光想著自己?」

  爸爸退休後要上大亮山植樹造林的事我們一家都曾勸過。那是1987年的夏天,爸爸到學校找我們,說他要退休了,省委主要領導找他談過話,讓他到昆明安度晚年。我和愛人問他,你是怎麼想的,他說:「不去」。我愛人說:「不去就不去吧!」我們都暗暗為媽媽高興,因為爸爸工作時太忙,沒有更多的時間關心和照顧媽媽,這下可好了,能給媽媽一個補償了。可是沒有想到的是,爸爸說他要回家鄉的荒山種樹。我們勸他:「你年紀大了,那個地方環境惡劣,你身體吃不消。」他說:「我在任地委書記期間,鄉親們找上門讓我為家鄉辦點事情。我說作為保山地委書記,哪能只想著自己的家鄉?我承諾過,等退休後,一定幫父老鄉親們辦點實事。」我們知道勸不了他,只好告訴他到山裡一定要照顧好自己。誰知,爸爸1988年3月退休後上大亮山種樹一幹就是20多年。

  在爸爸上山種樹期間,為了方便他進城辦事,全家向熟人借了5萬多元錢,在施甸縣城附近蓋了一間瓦房。房子蓋起後,媽媽和爸爸商量,讓他湊點錢幫助兒女們還帳。爸爸東拼西湊,才湊足了9600元錢。後來為了不拖累我們,爸爸硬是把剛剛蓋起還沒入住的新房賣了。一次,一位記者對他刨根問底,把他問急了,便大聲地反問記者:「我是共產黨員,能光想著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麗堂皇,別人卻過著艱難的日子,那麼,我們常說的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不是成了騙人的假話了嗎?」

  「要自己管好自己」

  其實,爸爸也是個很重感情的人,無論是對群眾,還是對自己的家人。1990年春節過後不久,爸爸回家看望奶奶,準備返回林場的時候,奶奶和媽媽起身送他,爸爸忽然注意到奶奶走路搖搖晃晃,趕緊放下行裝,扶奶奶坐下,馬上去找醫生。晚上,爸爸在奶奶的屋內搭了一張小床,整夜守在奶奶身邊,陪奶奶說話,給奶奶端藥遞水。9天後,奶奶安詳地離開人世,享年89歲。

  在爸爸內心深處,他覺得這一輩子對媽媽的歉疚是最多的。1996年,媽媽因膽結石住院16天,2005年因肺氣腫住院13天,兩次住院爸爸都從大亮山趕下來,一直守在媽媽身邊。他每天早上都會買好早點,端到媽媽床前。他會在媽媽睡著後,給她扯扯被角,也會在媽媽起身時,在她身後墊個枕頭。這29天,他總是一守就是一整天,我們勸他也沒用。然而,爸爸生病了,卻不要媽媽去看他、陪他。就在爸爸最後一次生病住院時,媽媽到醫院看望他。爸爸一看見媽媽就說:「你怎麼來了?你暈車,以後別來了,我不會有事的。」媽媽說:「我來看你一眼,你好了就回去。」媽媽在醫院守了爸爸三天。三天裡,爸爸強忍病痛折磨不出聲,因為他不願意讓媽媽擔心。

  爸爸去世後,我們在整理他的文稿時,讀到了多年來埋藏在他心裡的話:「我出來工作,家庭是很困難的,家有老母親、老伴兒,後來又有3個娃娃,就靠老伴兒在家養老供小,我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我對家庭欠債很多……我從地委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來,回到大亮山種樹,除了想為家鄉的群眾做點實事,就是想離家近一點,每個月都爭取回家看看。」

  爸爸去世後,大姐找出了珍藏多年的爸爸買給她的白襯衫;我一遍遍撫摸著搬了幾次家都捨不得扔掉的爸爸給我100元錢做的那個衣櫃;妹妹想起粗心的爸爸竟然會不止一次給她買衛生用品……我們知道,爸爸是很愛我們的,只是他太忙了。他心裡裝著的是千千萬萬群眾。對懷念父親的群眾來說,爸爸走了;對媽媽和我們姐妹來說,爸爸終於可以回家了,永遠地回家了。如今,只要想到爸爸,我眼前浮現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參天大樹。爸爸就是那棵大樹,他雖然沒有彎下腰,把媽媽和我們姐妹護衛在懷抱裡,但是他張開雙臂,為老百姓遮風擋雨了一輩子。

  我的家庭不是名門書香世家,我家的家風家訓也沒有銘刻成書,但是爸爸用他自己的言行舉止給我們留下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每當懷念起爸爸,耳邊就響起他在《為人民再奉獻一點餘熱》中寫下的誓言:「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認真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嚴格要求自己,凡是違背黨紀國法的事堅決不做;凡不是自己付出的勞動所得堅決不要;凡是損害勞動人民利益的事情堅決不幹;要自己管好自己!」(楊惠蘭)

相關焦點

  • 楊善洲女兒深情憶慈父:爸爸是我心中的一棵大樹
    3月29日,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報告會現場。新華社記者丁林攝新華網昆明4月21日電(記者楊躍萍)在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的二女兒、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小學教師楊惠蘭記憶中,父親與家人聚少離多。一輩子,楊善洲顧大家,舍小家。楊善洲去世後,人們整理他的文稿時讀到:我對家庭欠債很多……但當時只有如此選擇,不然,革命不成功,家庭無從說起。在成長的酸甜苦辣中,惠蘭慢慢理解了父親。
  • 爸爸是一顆大樹:有感於楊善洲教女
    爸爸是一顆大樹:有感於楊善洲教女 發表時間:2011-04-12   來源:雲南日報   在楊善洲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報告團成員、楊善洲二女兒楊惠蘭講述:「有人對我說:『你爸是地委書記,靠著這棵大樹,你們一家有享不完的福……』其實我知道
  • 一個共產黨人的一輩子——追記雲南省保山市原地委書記楊善洲
    ,家裡有風燭殘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種地、餵牛、打豬草的女兒女婿,有開著農用車跑運輸的孫子們……  他奮鬥一輩子,掏心扒肺讓老百姓的日子富起來,自己卻兩手空空而去,而把價值幾個億的森林送給了大山裡的群眾。
  • 曲靖醫專思政課教師和部分黨務工作者赴楊善洲幹部學院學習培訓
    掌上曲靖訊 近日,曲靖醫專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支部組織全體思政課教師和學校部分黨務工作者共25人,到保山楊善洲幹部學院學習培訓。楊善洲幹部學院為曲靖醫專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支部思政課教師和學校部分黨務工作者培訓班量體裁衣制定了周密的培訓計劃
  • 馬拉度納女兒寫給父親的感人告別信:「我將永遠愛你」
    球王馬拉度納的女兒,達爾瑪·馬拉度納(Dalma Maradona)日前向父親迭戈·馬拉度納告別,球王遺體的下葬地點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外的貝拉斯塔公墓,與父母一起安息。同時達爾瑪公開了一封感人的告別信。
  • 作家林清玄告別式在臺北舉行 女兒以文字追憶父親
    【解說】在告別式的生平介紹影片中,林清玄的女兒也用文字追憶與父親的舊日時光。  【同期】現場畫面 聲音來源:林清玄女兒  你說,文學是你的翅膀,你靠著文學走向遠方、走向世界。對我來說,你的生命不僅僅只有65歲,你寫過的文章都是你留下來的生命。你的文學跨越時空與距離,讓所有人在想念你的時候,隨時都可以和你相見。
  • 貝聿銘之子追憶父親的「中國情結」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貝聿銘之子追憶父親的「中國情結」作者 馬秀秀「當人們問起父親對中國的情感時,我所想到的是,父親有三個兒子,分別叫定中、建中、禮中,都有一個『中』字。」頒獎典禮上,其子貝建中如是追憶父親與中國的情緣。圖為貝聿銘代表、貝聿銘之子貝建中頒獎。中新社記者 翟璐 攝貝聿銘1917年生於廣州,18歲時赴美留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學,後來創建自己的建築事務所。
  • 永遠的懷念·追憶韓麥爾先生
    ·······如此看來,麥爾先生似乎沒走,他依然活在眾人的心裡,他的生命在大家的追憶中永遠閃耀著光彩。歷屆學生追憶韓麥爾先生韓老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收心齋網友20年前的今天,韓老師應該在給我們上課吧,韓老師踱著步子,繪聲繪色地講著魯智深,窗外綠影婆娑,微風習習。。。高中時偏科得厲害,語文不是我喜歡的學科,但韓老師卻是我喜歡和尊敬的老師,今天得知這個噩耗,心裡一陣悲慟,韓老師一路走好————收心齋網友2008年5月12日下午兩點二十八分,關於麥爾的所有記憶,全部定格在那個指揮若定的下午!
  • 何超蓮追憶賭王:拍攝父親電視中畫面,一句英文表達萬千思緒
    賭王父親離開了,對於何超蓮來講這一件事情是既現實又陌生,畢竟父親的離開比較突然,而且她也有沒有做好任何的準備。早前跟在媽媽陳婉珍的身後,何超蓮有第一時間到醫院看望父親,也算是見了父親賭王的最後一面。5月31日傳來了關於三房千金何超蓮的新消息,她在自己的媒體帳號上面曬出了父親賭王生前的照片,用來表達自己對父親的追憶之情。父親賭王已經離開有5天了吧,而這也是在四房兒子何猷君公開追憶父親之後,三房的女兒何超蓮也首次公開一起追憶父親。
  • 成都民警彭志剛倒在崗位 妻子追憶:他永遠是我心中最亮的那顆星
    彭志剛妻子追憶:他是我心目中最亮的那顆星「當接到電話說他正在醫院搶救,我覺得他那麼堅強的人,肯定能搶救過來。」當妻子韓霞趕到醫院時,連彭志剛最後一面都沒見到。「他真的是一個好丈夫,好兒子,好女婿,我父親生病住院,都是他跑上跑下,他走了之後,父親非常悲痛,一直都在念叨他,看到遺像,父親因為悲傷過度又生病住院了。」彭志剛父母去世前,他和妻子一直和給兩位老人住在一起,二老去世後,彭志剛又開始照顧韓霞的父母。「作為兒子,他自己的父母在九泉之下,也會為他感到欣慰和自豪。」
  • 誰是女兒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父親!父親!父親
    No.2、成為女兒心中的英雄△女兒的心中需要一個英雄,而且她會選擇父親作為自己的英雄。對於女兒來說,沒有一個英雄來仰望,她是不可能倖存的。她需要一個英雄來指引她應對一個險惡的社會。父親作為英雄,可以讓女兒得到如下兩樣重要的東西:領導與堅持。女兒對母親很容易認同,但父親對她很神秘,父親教會她最初懂得什麼是愛。父親與女兒早年的關係非常重要。父親給女兒的愛是她愛的起點。父親的生命裡還有其他的愛,而女兒沒有。每一個進入她生命的男人都會被她拿來與父親做比較。
  • 中山音樂堂古琴專場紀念大師成公亮 女兒成紅雨將到場追憶父親
    古琴「秋籟」,仲尼式,制於唐代,存世至今已1302年。故人將齊聚一堂,共同追憶已於2015年逝世的成公亮先生。本場音樂會的曲目囊括了《憶故人》、《桃源春曉》、《孤竹君》、《鳳翔千仞》等多首成公亮的代表作。「我會在音樂會上彈奏《憶故人》,與大家共同緬懷父親。《憶故人》一曲是父親於1959年在上音附中專攻古琴專業時向主課老師張子謙先生所學」,成紅雨介紹。此外,她還將與海納合奏一曲由成公亮改編創作的古琴曲《太陽》。
  • 漫威官方父親節發祝賀:漫威電影中那些永遠的父子情!深情落淚!
    漫威官方父親節發祝賀祝所有父親節快樂!你們永遠是最強大,最溫暖的的存在(比心)!來源微博星爵與勇度雖作為漫威電影中石錘的「滅爸」,但是在星爵的心中,勇度永遠是位合格的父親!身為養父,卻視為骨肉!勇度為星爵而犧牲,這樣的父親,這樣的父愛,正是星爵一輩子所需要的!
  • 「看到拿著離婚協議書的女兒,父親不禁握緊了拳頭」
    而在這些人中,最為關心我們,最為擔心我們的,自然也就是我們的父母,在我們的童年,他們就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而在我們長大後,雖然父母放開了手,但還是會在遠處默默看著我們,隨時準備幫助我們,給我們一個可以放鬆的港灣,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永遠是家。
  • 曾是孩子心中「爛草莓」的父親,培養出了在聯合國工作的女兒
    組織者給這些人或事,起了一個名字,叫心中的「爛草莓」。我女兒的回答是,我心中的「爛草莓」就是我爸爸。我爸爸平常對我態度還挺好的,能夠心平氣和的講話,能夠陪我玩,也經常帶我出去玩。在我接女兒從情商訓練營回來的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真是百感交集,五味雜陳。有自責、有憤怒、有後悔、有愧疚、有委屈、有悲傷、有擔心、有焦慮、有無力、有迷茫……我在想,我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出國留學的研究生,還當過政府部門的處長,又在做中美教育文化交流工作,這麼優秀的一個人,作為父親,內心如此愛孩子,可怎麼愛來愛去,卻變成了孩子心中的一個「爛草莓」呢?
  • :李雪健就是我心中的父親
    原標題:黃磊:李雪健就是我心中的父親(圖) 所以雪健老師不僅在劇中演我的父親,他就是我心中的父親,不需要刻意靠近。   華商報:你說過雪健老師在生活裡是一個萌萌噠老頭,怎樣萌呢?   黃磊:像我們倆在現場,永遠有一個桌支一盤圍棋,我們倆都喜歡下圍棋,算棋友。下棋的時候,雪健老師正要走一步棋,那邊喊雪健老師,他應聲說來了,然後現場那邊說一條過了,雪健老師趕緊往回跑,問:「走哪了?」
  • 保山創作歌曲《春天的人》紀念楊善洲同志逝世10周年
    今年是楊善洲同志逝世10周年,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好楊善洲精神,充分激勵全市上下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決心,鼓足幹勁拼勁,奮力推進保山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 「拍了拍」我的警察爸爸:你永遠是我心中的Superman
    「拍了拍」我的警察爸爸:你永遠是我心中的Superman 2020-06-20 09: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父親心中的愛和孩子腳下的路——一位父親的心路歷程分享
    近期,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能源中心專家委副主任、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南方科技大學產業教授殷雄老師的新書《爸爸陪著你長大——父親筆下的女兒成長經歷《爸爸陪著你長大》是一位普通的父親完整記錄一個平常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的書信體著作,書中內容雖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家長裡短」,但其中給女兒傳遞的為人處世的原則與信念,熠熠生輝。該書的編輯手記、後記、讀後感、書評等文章在新華社讀者客戶端、「學習強國」等平臺發表,無一例外均超過百萬閱讀量,這樣的社會反響令作者驚嘆。
  • 日本文壇「父親的女兒」
    但對這群不管在血緣上或是工作上,一輩子都必須甚至是被迫和父親緊緊糾纏的女兒們來說,「父親」究竟是前世的情人,還是今世的敵人呢?1.「甜蜜的房間」裡「永遠的少女」:森茉莉    在日本當代文學中的「老少女文學」系譜中,森茉莉(1903年—1987年)是不可以被忽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