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脾氣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別讓情緒毀掉一個家

2020-10-03 奶寶育兒堂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前些日子,微博有個熱門話題引來7萬人轉發,點讚數將近28萬,內容是「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

心理醫生Juliette Virzi 採訪了一些易怒家庭,並總結了暴脾氣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存在的15個最大的特點。

在評論區,還能看見一個個有類似經歷孩子的故事,儘管現在他們已經成年,但回憶起童年時父母發怒的樣子,好像還是在昨天。

可見,遇見暴脾氣的父母,會讓孩子的心理遭受到巨大的打擊,並且影響深遠。

有位網友說:他始終都記得前一秒還很開心的媽媽,就因為一點小事開始破口大罵,以至於自己在家裡很沉默,不願意表達想法。

還有的網友說:長大後開始理解父母,但自己已經傷痕累累,遇到困難還是會下意識躲避,感到無助。

每個故事裡,大家都有著自己的悲傷,那種沒辦法訴說的傷痛好像一直在情緒中,沒辦法抹去。

暴脾氣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篇報導,電影製片人Charlie Tyrell在父親的遺物中,發現了一些「特別的」東西,是錄像帶,上面貼著奇怪的標籤。

母親說當時擔心孩子太小,就沒有提及這些錄像帶,現在她也不記得裡面錄的到底是什麼了。

後來孩子和母親一起看了錄像帶,才發現裡面是一男一女激烈的爭吵,男人正是他的父親,而女人是他的奶奶。

成年的Charlie都沒有想到,原來自己的父親和奶奶還有這樣的一面,兩人總是激烈對抗和爭吵。

Charlie的奶奶就是一個脾氣極其暴躁的人,對Charlie的父親Greg格外沒耐心,有次僅僅因為兒子跟同學出去玩回家晚了一點點,就被憤怒質問,為了避免挨罵他說了謊,被識破後遭遇了打罵。

Greg長大後當了警察,接觸了心理學,慢慢才發現母親的脾氣來源於原生家庭,她也曾是受害者。母親的父母也是易怒型家長,可以說這種暴躁的情緒影響了三代人。

於是,Greg立志不在孩子面前發怒,從自己的轉變開始,終結家庭代代相傳的悲劇。

有很多次和妻子發生爭吵,都強行讓自己點到為止,Charlie犯錯時,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誓言,只是他的愛總是顯得很笨拙。

為了跟孩子們搞好關係,把家裡弄得整齊漂亮,自修木工課和機械維修,每周還帶著Charlie去小型機場玩耍。這些在Charlie看來都是小事,但卻是爸爸用深沉的愛和懺悔做出的改變。

最終他成功了,沒有讓自己的原生家庭影響下一代。

易怒只是一個人負面情緒的表現,並不是不能改變,只要下定決心還是可以的。

作為父母要懂得,別讓情緒毀掉一個家,甚至毀掉整個家族。

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壞脾氣就像是一種無形的打擊,每發作一次,就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一個陰影,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平和地和孩子交流,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 一分鐘冷靜法

如果控制不住情緒,請學會先觀察再行動,嘗試數60個數,讓情緒緩和一下,想想自己到底想讓孩子做什麼。

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學會這種方式,我家二寶就是這樣,在幼兒園裡和小朋友有衝突,還會說:我給你60個數的時間,再之後我就要生氣了。

雖說他還沒有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但已經能夠初步管理自己的情緒。

  • 感同身受法

家長可以準備一個簡單的手環戴在右手上,將要發火時就把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情緒穩定後再換回來。這個需要多堅持,然後才能形成習慣,漸漸就會覺得要發火很麻煩,做一個平和的父母。

還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孩子說的痛,也就知道如何進行自我的情緒管理了。

  • 自我冷靜法

有時實在控制不住想發脾氣,就直接和孩子說:我現在很生氣,想冷靜,我靜一下再來找你。

自己冷靜好了後再接觸孩子,不要覺得這是疏遠,實際上就會教會孩子生氣時不要做決定,也不要說太多,平和才最好。

當然啦,家長畢竟也是人,不可能每次都控制住脾氣,但你要記得,發完脾氣後給孩子進行心理建設。

發完脾氣後,如何減輕對孩子的傷害?

1、客觀描述自己的感受

告訴孩子自己發脾氣的原因,比如:你自己能做的事情,總是賴著媽媽一起做這類具體的描述。

記住,一定不要再講以前的事情,也不要對孩子的人格進行攻擊,輕易給孩子貼標籤,或者把自己的感覺強加給孩子。

2、給孩子有建設性的建議

有的家長在孩子犯錯時,喜歡講一堆大道理,根本認識不到孩子已經不耐煩。

其實孩子需要的,是知道接下來自己應該怎樣做,如何才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訓斥並不能改變什麼。比如,孩子已經把碗打碎了,就不要再責怪,給他提供工具,在安全前提下掃起來就好了。

3、表達情緒,並真誠道歉

大人總覺得自己有架子,不能和孩子認錯,有時計算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也嘴硬逞強,口頭佔上風。

同事曾跟我分享了童年的故事,父親因為她把炕燒得太熱而感冒,打了她一個大巴掌,她現在還記得。後來,當她自己有了家,一家人回憶時父親緊緊地拉著她的手,說了句對不起。

其實父親也一直記得,只是放在心裡不說,時隔多年的道歉才打開這個心結。

家長應該在原則問題上客觀說出自己的不足,不要總是擺著架子,讓雙方都覺得尷尬,愛是不怕表達的。

你永遠不知道,發火時孩子又有多懼怕,這種不可逆的影響真的會代代相傳,並且成為下意識的行動,請用平和、愛和關注陪伴孩子成長。

相關焦點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其中一條熱門微博有7萬多人轉發,將近28萬人點讚。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敏感多疑、自卑懦弱、總是習慣壓抑自己、不斷去討好別人,甚至容易引發心理抑鬱。易怒的父母,就是把孩子推向一個不安全的環境,讓孩子一直生活在「恐怖的負面情緒」之中,深陷泥沼,難以自拔。
  • 易怒父母養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微博上有一個話題叫做#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其中一條熱門微博有7萬多人轉發,將近28萬人點讚。家庭真的很影響孩子的性格,我在家裡都很沉默,因為秉持少說少錯的原則……還有一位網友說:當我開始成長為真正的父母時,我已經變得遍體鱗傷了。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敏感多疑、自卑懦弱、總是習慣壓抑自己、不斷去討好別人,甚至容易引發心理抑鬱。
  • 暴脾氣可能「代代相傳」,壞脾氣的父母,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導讀:暴脾氣可能「代代相傳」,壞脾氣的父母,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暴脾氣可能「代代相傳」,壞脾氣的父母,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暴脾氣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有這2種特徵
    但事實證明,孩子就是無辜的,這位壯漢揍的根本不是搞惡作劇的那個孩子!對一個毫無反抗之力的孩子下這麼重的手,於情於理都不合適,哪怕是為了女兒出頭。這既暴露了他的心胸狹隘,又展現了他情緒管理能力的低下。一個情緒失控的家長,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時都可能爆炸。
  • 暴脾氣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這3招,幫你有效控制情緒
    那麼,父母在面對自己的壞情緒時,應該如何自控呢?在後臺,經常會收到不少爸媽關於家庭情緒方面的留言:「因為自己經常發脾氣,後來發現十幾歲的兒子現在也喜歡大吼大叫,希望現在自己改變還來得及。」特別是看見孩子玩手機、寫作業磨磨蹭蹭、考試考不好…各種各樣的問題,隨時都能瞬間點燃你的暴脾氣。道理是這個道理,父母的出發點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我們採取怒吼、威脅、甚至暴打的方式,也實實在在地對孩子造成了壓迫。
  • 暴脾氣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這3招能幫你有效控制情緒
    在與孩子相處時,很多家長,總是會情緒失控,對孩子發脾氣,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其實有時候,吼叫孩子,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把育兒這件事,給搞砸了,不僅孩子沒有教育好,還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經常會看到有些父母關於情緒方面這樣發帖:非常不想發脾氣,但是不吼不叫都不管用啊,吼完我也後悔,有沒有什麼好方法推薦啊?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01之前,網上曾有一則話題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父母大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究竟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Jodi A.就說:「我會把所有的情緒都藏起來,而不是釋放出來。」但倘若父母情緒都不好,動不動就「我怎麼養了你這麼個東西」、「就當我沒生過你」。孩子怎麼可能會開心,會有安全感呢?
  • 重新解讀孩子的暴脾氣,積極合作才能讓孩子走出暴脾氣的「陰霾」
    這時,父母抱起他,給他換了紙尿褲,安慰他。孩子在父母的懷抱中,壓力激素很快消退。如果一直不把孩子抱起來會怎樣?則孩子的壓力反應更持久,大腦處於求生的模式,可的松急劇升高。大量的可的松或造成多種傷害,甚至可以激發或抑制某些基因,影響將來大腦的抗壓能力。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之前,網上曾有一則話題#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刷屏了。 在這樣家庭下長大的孩子,變得如履薄冰,生怕犯錯,討好父母,學會小心翼翼地避免父母情緒爆炸。 父母大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究竟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 你的易怒情緒,強大到足以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01之前,網上曾有一則話題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 刷屏了↓↓↓想想看,如果父母情緒脆弱Jodi A.就說:「我會把所有的情緒都藏起來,而不是釋放出來。」,都是父母給的。但倘若父母情緒都不好,動不動就「我怎麼養了你這麼個東西」、「就當我沒生過你」。孩子怎麼可能會開心,會有安全感呢?
  • 暴脾氣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有這幾種特徵
    對一個毫無反抗之力的孩子下這麼重的手,於情於理都不合適,哪怕是為了女兒出頭。這既暴露了他的心胸狹隘,又展現了他情緒管理能力的低下。一個情緒失控的家長,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時都可能爆炸。
  • 暴脾氣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有這2種特徵|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有智慧的父母,會把這場修行當做一場試煉,不斷地改善自己,收穫更幸福的人生,而這種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多半會擁有更美好的人生!這既暴露了他的心胸狹隘,又展現了他情緒管理能力的低下。一個情緒失控的家長,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時都可能爆炸。
  • 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李嘉誠說:父母事業再大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子女教育上的失敗。教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絕對是我們這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事。作為父母,最可貴的就是時常反思,不以錯誤的方式埋沒了孩子的成長成才。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不同心態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天差地別。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之前,網上曾有一則話題#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刷屏了。他們忽視自己的感受,因為生活中的痛苦太多,孩子必須如此,才能不那麼痛苦。Jodi A.就說:「我會把所有的情緒都藏起來,而不是釋放出來。」另一位孩子也說:「我必須忽視自己的感受,和別人接觸對我來說很困難。」
  • 「別讓你的驕傲」,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毀掉孩子的一生現在眾多家庭裡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孩子,「孩子」成了一個家庭中的核心,作為父母,最關注的就是孩子!可能是母親,可能是父親,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是父母的任意一個。可能還存在這種現象,父母都是強勢的,以至於孩子無法和你們進行溝通。
  • 你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可能正在「毀掉」孩子
    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情緒智慧,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總會錯過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的機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一門學問,父母對於情緒的掌控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並不知道,他們的壞情緒可能正在毀掉他們的孩子。
  • 李玫瑾坦言:父母的壞情緒會養出三種「劣性孩子」,調控刻不容緩
    文/ 養娃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每對父母都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樂觀,聽話懂事的人,但往往事與願違,這其實和父母情緒有很大關係。父母本身的性格和情緒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特徵。育兒教授:父母易怒多會養出這三種特徵的孩子李玫瑾教授作為著名育兒專家,在育兒觀上獨到的見解受到了許多父母的歡迎。她曾經在講座中談到:「有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學習時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遇到事情就火冒三丈,大吼大叫,從來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 還在指責孩子的暴脾氣?家長需要耐心傾聽,避免孩子情緒衝動
    作者/昕姐(圖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還在指責孩子的暴脾氣?家長需要耐心傾聽,避免孩子情緒衝動朋友家的孩子小東今年六歲,是大家公認的&34;。為什麼孩子會變得脾氣暴躁?羅伯懷特: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麼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同樣如此,不要帶有太多的主觀情緒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 孩子的「暴脾氣」來了,父母四步輕鬆化解
    上小學三年級的樂樂是家裡的「脾氣大王」,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爆炸」,不是跟爸媽哭鬧,就是大吼大叫,看到娃這麼大了還是這麼不懂事,樂樂媽也總是火大,所以在樂樂家每天上演的就是「樂樂哭鬧、媽媽怒吼」。事後樂樂媽媽也總是和樂樂談話,可不論樂樂媽怎樣給孩子講道理,下次遇到「不開心」,樂樂還是一點就著了。
  • 「易燃易爆炸」的父母,養出的孩子令人心疼,逃不開這2種結局
    雖然我們經常說每個父母都將自己的孩子當成是心肝寶貝,但是無法否認的是並不是每個父母都能成為自己想像中的父母。每個父母的性格脾氣各有差異,其中不乏一些脾氣火爆的父母在管教孩子時用力過猛而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這樣的現象值得每一個父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