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無公害絲瓜水配套栽培生產技術標準
1 種植地準備
絲瓜適應性廣,適宜土壤酸鹼度為pH值6.0~6.5。無公害絲瓜要在適宜的環境中種植,種植基地要選擇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遠離居住區、交通幹線、工業區等環境。種植土壤條件要符合GB/T 15618-2018標準,農田灌溉水質符合GB5084-2005標準,前作沒有種植葫蘆科作物的種植區。
2 品種選擇
禁止使用轉基因或含轉基因成分的絲瓜種子。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較耐低溫和弱光照條件下,能保持較強的植株生長勢的優質高產品種。營養缽育苗需要絲瓜種子43 000~75 000粒/km 2 。一般要求在3月20日前完成播種。
3 播種前準備
2.1 營養土準備
育苗土一般選用近3年內沒有種植過葫蘆科植物的熟土過篩,1m 3 土添加20%有機肥、硫酸鉀複合肥5~6kg充分混合、加水拌和成「手捏成團,鬆手即散」的標準備用,第二天裝缽。採用72孔穴深4cm、口徑3.8cm、底部2.2cm的育苗盤,營養土裝缽不能裝得太滿,距離營養缽上沿2.0cm為宜,便於播後覆土。
2.2 苗床製作
苗床地要選擇交通方便、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地勢平坦的沙壤土,地下水位較低,方便管理和移栽,撒播苗床和大田按1:60的比例準備,開溝整地畦面寬1.5m,營養缽營養土裝滿4/5,並緊湊的擺放在苗床上,架拱蓋膜。
3 播種育苗
3.1 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絲瓜種子置於太陽下晾曬1~2h,利用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滅殺種子上的病菌,減少病害,提高種子的發芽勢,降低種子的含水量,增強種子的吸水力,可以縮短浸種時間。浸種時間為6~8h。
3.2 播種
大棚絲瓜播種時間的選擇在2月下旬就可以進行播種育苗,實現周年栽培,每個營養缽播2~3粒種子,播種作業全部完成後,統一覆蓋細營養土1~2cm。
3.3 苗期管理
播種期間,白天保持溫度30℃,夜間保持13~15℃。苗出齊之後保持25~30℃,促進幼苗健壯生長。當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和補苗。在移栽前10d進行煉苗處理,使幼苗適應低溫調節,苗齡達到30d便可以將其轉移到大棚中定植。
4 定植
當絲瓜苗齡達30d,出現2~3片真葉時,可以進行取苗移栽。選擇晴天上午後或者下午開展移栽。定植密度為株距30cm,絲瓜根系深,對土壤、水分和肥力要求高。要選擇土層深厚的土壤進行栽培管理。上季收穫後要深翻曬白,並多施有機肥。絲瓜水種植生育期短,可以採用一次性施肥的方式,施用商品有機肥30 000kg/hm 2 以上、硫酸鉀複合肥150kg/hm 2 、過鈣225kg/hm 2 。於定植前7~10d整地做好畦,採用深溝高畦栽培,土層加厚,有利於絲瓜根系向下紮根,畦面寬1m,株距20cm,行距50cm。一個標準大棚內可以做3畦或4畦。定植後及時澆足定根水,移栽完成後及時將硫酸鉀複合肥1:50兌水澆施,促進返青。
5 田間管理
絲瓜全生育期需水較多,以6~7d澆一次水為宜,以經常保持表層土壤溼潤為原則,不能缺水。並及時在大棚內懸掛引蔓線,將絲瓜蔓引上架,以免絲瓜蔓纏繞。絲瓜開花結果時需水大,根系也較強,因此需要加強灌溉。
6 病蟲害防治
夏季撒施生石灰消滅病原菌,石灰消毒前先清除田間殘留的上茬作物,每畝使用生石灰50~100kg,防止過量使用造成土壤pH值過高,影響絲瓜對營養元素的吸收。無公害絲瓜水種植過程全程禁用農藥,利用螢火蟲喜歡採食絲瓜的特性,養殖螢火蟲,建立南平市第一個螢火蟲觀賞基地,成為市民打卡地,舉辦七夕賞螢火蟲節,發展休閒農業。
7 採水
絲瓜在5葉期出現卷鬚,吊蔓應在6~8葉、蔓長達40~50cm時進行。定植到採水這一階段,需要經過40d左右,採水當日澆水,夜間21時在距離藤蔓根部30cm的位置,剪斷藤蔓,將藤蔓伸進深色水瓶,用覆蓋物蓋住瓶口進行取水,收集取好的水裝瓶出售。
8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滿足群眾對高質量絲瓜水的需求,對無公害絲瓜水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研究,根據地區實際特點選擇合適的栽培方式,可以提升絲瓜種植效益,助推山區農民早日實現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