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楊梅大棚智能控溫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2020-12-24 吉山花瑤

浙江省楊梅大棚智能控溫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2019 年度臨海市山海計劃農業科技項目「楊梅自動控溫促成栽培技術研究」。

尤建林

楊梅( Myrica rubra Sieb.& Zucc )原產我國溫帶、亞熱帶溼潤氣候的山區,是南方的特產珍果;其果實色澤鮮豔,甜酸適口,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深受生產者和消費者喜愛 。但浙江省楊梅成熟期恰逢「梅雨」季節,雨水多,溼度大,採前落果、爛果嚴重, 「豐產不豐收」現象時有發生。楊梅大棚栽培能提早上市時間,大幅提高商品果率和優質果率,延長市場供應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近幾年,楊梅大棚促成栽培技術 在各楊梅主產區已開始推廣應用,但目前大棚控溫方法均採用人工手動揭膜和關膜,往往對大棚內溫度、溼度難以掌控,且費工費時;物聯網農業智能促成栽培技術 控溫效果比人工手動好,不僅科技含量高,而且省工節本。當前農村勞動力緊張,工資及生產成本等費用不斷上升,自動控溫技術應用 在楊梅生產上可代替人工揭膜和關膜,大棚智能促成栽培必將成為楊梅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為探究楊梅大棚促成栽培利用智能卷膜器調控棚內溫度、溼度對楊梅產量與果實品質的影響,本試驗在臨海市弘寶楊梅專業合作社基地的 21 年生『東魁』楊梅上進行,分別設置 1 號連體大棚(右上溫度、溼度,左上溫度、溼度)、2 號連體大棚(上溫度、溼度,下溫度、溼度)以及露地栽培(溫度、溼度)等各 5 個溫度、溼度傳感器,通過安裝智能卷膜器調控大棚內的溫度、溼度,促進楊梅優質高效。經浙江省臨海市特產技術推廣總站於 2020 年 6 月 1 日對該基地大棚『東魁』楊梅的田間產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測定結果:平均株產51.6k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83%。此外,由浙江省臨海市特產技術推廣總站選送的該基地大棚『東魁』楊梅,於 2020 年 6 月 16 日在浙江青田舉行的「2020浙江農業之最楊梅擂臺賽」中,以 13.7%測定結果榮獲楊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類三等獎。本研究通過近幾年對楊梅大棚智能促成栽培的成功經驗與試驗進行總結,提出楊梅智能控溫促成栽培的大棚搭建、品種選擇與熟期、大棚主要生產環節管理技術措施與對策,為楊梅大棚智能促成栽培優質高效生產提供參考。

1 智能促成大棚搭建

1.1 大棚園地選擇

要求方便建造,以降低棚架建造成本。宜選擇坡度較為平緩,四周較為通風且光照好,園相整齊的成年楊梅園地搭建。如地勢比較陡,搭建難度較大,則成本增加;園相不整齊,投入與產出不平行,則效益較低。大棚的各個朝向均可,但有條件的可選擇背靠大山、朝東南方向的山坡地,每天上午光照直射、下午弱光或斜光的楊梅園地為最佳。

1.2 大棚連體結構

要求大棚連體拱頂或連體斜坡人字頂。大棚結構材料宜採用高強度 2~3.3cm 的熱鍍鋅管,立柱及支架採用高強度 16.67cm×23.31cm~10.00cm×13.32cm 等不同熱鍍鋅方管或圓管;棚肩的高度約 4m,棚頂的高度 5~6m,但原則上大棚頂離樹冠頂部的高度保持距離在 1~1.5m。連體棚的面積不宜過大,一般控制在0.3hm 2 以內,以便棚內溫度、溼度可控均衡。同時,大棚架必須牢固堅硬,具備抗 10 級風以上的能力。

1.3 大棚物聯網智能系統

要求在棚內選點安裝大棚物聯網自動控溫設備平臺,且在大棚蓋膜時進行,宜選擇安裝在大棚日常生產中便於操作管理的地方。根據物聯網智能控制系統的功能,應科學合理地把自動控制卷膜器安裝在棚頂及周邊,在棚內中部偏上坡方向安裝溫度、溼度傳感器,以便準確採集並監測大棚內溫度、溼度相關數據。應用表明:該系統可節省人工,極大地提高了大棚生產管理效率。

2 品種選擇與熟期

大棚自動控溫促成栽培的楊梅品種,宜選擇『荸薺種』 『臨海早大梅』 『東魁』等品種。通過自動控溫促成栽培後,棚內楊梅採收期均提前,以上各品種在 2020 年的開始採摘時間: 『荸薺種』楊梅,棚內為 5 月 19 日,露地為 6 月 4 日; 『臨海早大梅』楊梅,棚內為 5 月 22 日,露地為 6 月 5 日; 『東魁』楊梅,棚內為 5 月 28 日,露地為 6 月 13 日。試驗表明:棚內比露地約提前 15d 採摘。

3 合理矮冠修剪

為適應自動控溫大棚促成栽培,對棚內比較高大的楊梅樹冠,要求進行合理矮化修剪,以便適應棚架的搭建。一般楊梅樹高宜控制在 3m 左右,且離開棚頂部距離 1~1.5m,使得整個樹冠形成凹進凸出、枝組斜生、開心透光以及上、中、下、內、外都能結果,培養優質高效豐產的樹形,以達到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和效益的目的。

4 科學控溫保產優質

自動控溫楊梅大棚蓋膜,一般在 12 月中旬前後,宜選用優質透明度好的大棚薄膜覆蓋。控溫大棚蓋膜前,棚內楊梅樹應灌足水分,保持土壤溼潤。

大棚蓋膜後,楊梅在不同階段的生長對溫度有不同的要求,棚內溫度一般上午升溫快,下午溫度不會過高。以此為原則,設置物聯網智能自動控溫,即:在蓋棚以後至楊梅開雌花以前,大棚薄膜以密閉為主;當棚內氣溫超過 28℃時自動卷膜通風降溫,當天 15:00 後自動關膜,棚內溫度不宜超過 30℃;2 月初楊梅雌花開始開放,2 月上中旬進入授粉階段,上午自動卷膜通風,棚內宜保持在 25℃左右;授粉以後至幼果約火柴頭大時,上午自動卷膜通風,溫度不宜超過 30℃,以減少第1 次生理落果;硬核前後的果實膨大期間,上午自動卷膜通風,棚內溫度不能超過 35℃,保持棚內空氣流通;轉色至採摘期,上午自動卷膜通風,棚內不宜超過37℃,以防高溫造成傷果、品質下降。

5 適時人工授粉

楊梅為雌雄異株果樹,屬風媒花,控溫棚內楊梅開花時必須適時人工授粉。為保障楊梅花期充分授粉授精,在棚內配栽雄株或單獨建棚;為提高授粉質量,授粉時間宜選擇晴天 10:00~16:00。授粉時大棚需封閉,可把雄花枝插在礦泉水瓶中掛在大棚內高處,也可將花粉採集後用吹風機從棚內高處往低處吹,棚內有配栽雄樹的也可用電風扇朝雄樹吹;一般株產 50kg 的楊梅樹,雄花柱 5~6 個的花粉量即可,並要注意大棚周邊、四角的楊梅樹授粉。一般『荸薺種』楊梅授粉 1 次,『東魁』楊梅授粉 2 次,授粉後如棚內雌花一定時間內不謝花或出現顏色為紅豔時,應重新授粉 1 次,以提高大棚內楊梅結果率。

6 溼度和水分控制

智能控溫大棚建成後,棚內應安裝噴(滴)灌水利配套設施,蓋棚前棚內楊梅應灌足水分,保持棚內土壤溼潤;自動控溫大棚蓋棚初期,應適當提高控溫大棚溼度,有利於雌花提前開放;果實膨大期,應注意棚內多灌水,有利於果實發育。但在授粉期間及授粉後,要適當控制棚內溼度,以有利授粉以及防止溼度過大引起春梢旺長,加劇生理落果,並注意開棚降溼防病;同時,在果實轉色後要注意控水,以提高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風味品質。

7 科學疏果

為提高楊梅果實品質,棚內楊梅應科學疏果。疏果時間宜在花後約 25~30d,幼果長到花生仁大小時(果徑0.5~1cm)開始人工疏果,但不能一次性到位,疏果要分幾次;20 年生『東魁』楊梅樹的留果量為株產50~60kg。具體應視棚內樹體大小、當年結果量及生長勢而定,一般正常疏去密生果、劣果及病蟲果,但對強健樹疏果相應可輕點,一般可適當疏除樹冠頂部密生果,樹冠中下部過多的密生果、劣果及病蟲果;對樹勢衰弱且結果量多的樹,除疏除密生果、小果、劣果及病蟲果外,疏果量相應可重點,尤其對樹冠上部(頂部)要多疏果,視樹體結果情況可少留果或不留果,以增強樹勢,提高當年果實品質,促進連年穩產。

8 土肥管理

要求「重鉀、適氮、控磷」增施有機肥,補充微量元素。一般蓋棚後,3 月底或 4 月初大棚內楊梅花謝後,幼果在火柴頭大小時,適當補施硼、鋅、鉬等多種微量元素,以減少落果和畸形果發生;約在 4 月 20 日硬核期間,每株施高鉀肥 0.5~0.75kg,以促進果實膨大;採摘後,每株施高鉀低氮複合肥 1~1.5kg;在 9~10 月追施有機肥 1 次;每 2~3 年全園深翻 1 次。

9 病蟲防控

應用楊梅大棚促成栽培智能控溫系統,其棚內果品安全綠色防控是關鍵一環。為確保楊梅果品的食用安全,要求掌握棚內楊梅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切實做好防控工作。要求重點做好「抓前、輕中、重後」的防治策略,即:抓前,在控溫促成大棚未蓋膜前 25~30d,用石硫合劑或殺菌劑進行 1 次樹冠清園;樹幹用石硫合劑進行塗白,以減少棚內越冬病菌,降低當年病蟲發生基數。輕中,從控溫促成大棚蓋膜後至採摘期間,棚內一般不施藥;如果蠅等蟲類發生宜採用黃板、性引誘劑及大棚四周掛網等生物防治方法,以減少病蟲對果實的危害;如確需噴藥,應選擇高效低毒國家允許使用的藥劑,並在安全間隔期內使用。重後,在果實採摘以後用藥,此時期相對用藥安全性提高;針對楊梅蚧類、粉蝨類、蛾類以及褐斑病等病蟲害,選用國家允許使用的藥劑進行一藥兼治或多藥劑合理混用防治,以確保果品綠色安全。

相關焦點

  • 山東泰安市:22個控溫大棚栽培食用菌 打造「火鍋」大棚
    初冬時節,山東省泰安市劉家疃村22個控溫大棚的平菇、黑木耳等正在生長。劉家疃村農業科技產業園大棚管理人員正在忙著採摘平菇。進入冬季,吃火鍋的人多了,這些平菇、榆黃菇被賣到火鍋店、超市,能夠大大增加村集體收入。
  • 廣西葡萄秋冬套種草莓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廣西葡萄秋冬套種草莓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李磊等廣西桂林興安縣位於桂林市東北部,是桂林市葡萄最主要栽培生產區,也是廣西葡萄最主要栽培生產區, 葡萄種達植面積0.97萬hm2,年總產量在21萬t以上。興安縣葡萄成熟採收期集中在7~8月,葡萄採後園地有近半年的土地空閒期。
  • 370棵楊梅住進「單人間」|黃浦嶺生態農莊推進羅幔楊梅栽培技術
    如何減少極端天氣對楊梅的影響?在陳冠軍看來,只有創新運用羅幔楊梅栽培技術,才有可能改變這種狀況。  今年6月中旬以來,陳冠軍一方面走出去,在仙居、黃巖等楊梅主產地考察、學習羅幔楊梅栽培技術;另一方面請進來,邀請省農科院專家來基地實地踏看指導。
  • 給大家介紹甜瓜,甜瓜的品種選擇以及塑料大棚高效栽培技術
    給大家介紹甜瓜,甜瓜的品種選擇以及塑料大棚高效栽培技術。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甜瓜栽培技術。,塑料大棚早春茬甜瓜栽培品種宜選用株型緊湊、果形端正、糖度高、風味好、耐儲運、抗病、耐低溫弱光、有較高單瓜重和豐產性、具有不同熟性的軟肉或脆肉品種。
  • 溫室大棚藍莓的栽培技術要點
    而在藍莓的種植過程中,採用溫室大棚栽培技術種植,可以做到反季節生產,並提高藍莓的產量和品質。那麼大棚藍莓怎麼種植?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了溫室大棚藍莓的栽培技術要點,一起來看看吧。 1.溫室建設 溫室要建造在地形開闊、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平地或向陽坡、周圍無汙染源、採光好、不積水的地方。
  • 吉林玉木耳大棚吊袋立體栽培技術
    吉林玉木耳大棚吊袋立體栽培技術張 慧玉木耳是從毛木耳變異菌株中選育而成的食用菌新品種。該品種具有栽培產量高、管理技術易於掌握、市場前景看好、栽培效益優於黑木耳等特點;同時,玉木耳晶瑩剔透,富含膠質,單片呈小碗狀、肉厚無筋,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口感脆爽,一經推廣就受到栽培戶和消費者的青睞。1 栽培料配方玉木耳栽培可以選用不同的培養料,為了降低成本,增加栽培效益,可根據不同地域特點,就近取材配製培養料。
  • 上虞梅農花17萬元建個大棚 讓楊梅樹住進「洋房」
    浙江在線05月21日訊建個大棚,讓低矮的蔬菜、水果「入住」,這是許多農民慣用的手法,這能夠使蔬菜、水果提前上市;而上虞市驛亭鎮楊梅種植大戶馮常斌卻別出心裁,花17萬元左右建了個大棚,讓7株高大的楊梅樹入住「VIP房」,名噪一時。
  • 白蘭瓜大棚栽培技術
    種大棚的人都關注的公眾號,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白蘭瓜為葫蘆科白蘭屬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植物
  • 智能大棚銅陵搭建供應商產品的性能有哪些
    智能大棚銅陵搭建供應商產品的性能有哪些   智能大棚銅陵搭建供應商產品的性能有哪些因為「弱株深根」,應掌握控水控株促根深的原則,力求幼苗期使地下部吸收光合產物量佔%左右;在蔬菜生長中後期地下和地上部吸收光合產物要各佔%。
  • 大棚無公害絲瓜水配套栽培生產技術標準
    大棚無公害絲瓜水配套栽培生產技術標準1 種植地準備絲瓜適應性廣,適宜土壤酸鹼度為pH值6.0~6.5。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較耐低溫和弱光照條件下,能保持較強的植株生長勢的優質高產品種。營養缽育苗需要絲瓜種子43 000~75 000粒/km 2 。一般要求在3月20日前完成播種。
  • 安丘大蔥早春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安丘大蔥早春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張傳偉等[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大蔥屬百合科蔥屬的二至三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我國西北部和相鄰的中亞、西亞地區,由野生蔥馴化和選擇而來,早在約公元前 300 年的周代時期大蔥就成為重要的栽培食用蔬菜 。
  •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2020年果品等五個產業技術項目實施方案...
    建立以黃龍病有效防控為目標的『紅美人』綠色栽培示範基地90畝,通過『紅美人』設施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兩種栽培模式,結合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無公害病蟲害防治、花果管理等配套栽培技術的應用,集成黃龍病有效防控下的優質栽培技術體系1套,開展培訓1-2期。
  • 靖州:山上造大棚 楊梅樹住暖房
    縣農業局技術人員在孫百靈的楊梅園裡進行指導 山上造大棚 楊梅樹住暖房 靖州融媒體中心12月21日訊(記者 龍俊霓 通訊員 胡曉金)今年冬季,靖州渠陽鎮官團村的楊梅種植戶孫百靈在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
  • 杭州地區火龍果大棚栽培管理技術
    杭州地區火龍果大棚栽培管理技術劉 濤等火龍果屬仙人掌科量天尺屬一種多年生肉質攀援植物,是一種典型的熱帶長日照植物。由於在杭州地區火龍果栽培引種時間較短,與本地區氣候因素相適應的栽培管理技術還不夠完善,如缺乏與本地氣候相適應的設施栽培火龍果四季溫度調控、水肥管理技術、枝條全年管理、花果管理等,導致火龍果種植的全年批次產量和品質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對種植戶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通過對火龍果在杭州地區設施栽培管理技術經驗的長期積累,現介紹火龍果在本地區栽培管理技術,以期為廣大種植經營者提供實踐指導。
  • 湖南省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栽培技術規範及應用
    湖南省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栽培技術規範及應用楊興娟等常德華冠食品有限公司集冬瓜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 2017 年以來開始探索提質增效新模式, 集成了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栽培技術規範, 利用大棚使冬瓜上市期提前或延後, 做到周年上市, 同時控制產品質量, 力爭打造綠色食品
  • 基金項目:江蘇沿海大棚西瓜雙茬雙改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江蘇沿海大棚西瓜雙茬雙改栽培技術基金項目: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CARS-25)孫興祥西瓜屬葫蘆科西瓜屬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是廣大市民夏、秋消費佳品。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在從事西甜瓜生產技術研究推廣中發現,傳統江蘇沿海地區早春栽培西瓜,大棚棚型較長,棚長一般 100~200 m,早春保溫效果好,通風快,但進入高溫季節,棚內溫度高、溼氣大,易發生病蟲害,難以實現西瓜長季節栽培 ;浙江栽培方式,種植大棚短,一般 30 m 左右,通風口在棚兩端,進入高溫季節,通風后棚內溼度低,病蟲害發生相對輕,可以實現長季節栽培。
  • 甜玉米栽培技術管理及病蟲的防治,實現高產優質的甜玉米
    近年來,甜玉米及其加工產品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大,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越來越可觀,甜玉米的栽培技術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關注。甜玉米相較於普通玉米而言,籽粒較瘦,採收期較短,極易受害蟲危害。因此,在甜玉米的栽培過程中要結合其自身特點,從品種的選擇、選地整地、播種時間及密度的調整到田間管理和害蟲的防治都要精細規範,著重關注其栽培方式,不同栽培方式對播期、地理條件等都有一定影響,結合甜玉米與其他普通玉米不同的一些特性來進行栽培,才能提高栽培技術,實現優質高產。具體如下:1.
  • 浙江足本楊梅地圖出爐,吃楊梅去咯
    都說「世界楊梅看中國,中國楊梅看浙江」。浙江是楊梅的原產地,栽培歷史悠久,品種技術領先,產業優勢突出,面積、產量、產值穩居全國首位。6月8日,浙江省農業廳在仙居啟動了2018浙江「六月楊梅紅」系列活動。
  • 三明大棚廠家鋼管大棚骨架價格、溫室大棚生產企業
    三明大棚廠家鋼管大棚骨架價格、溫室大棚生產企業溫室本著誠信和專業原則,富農興農,我們一直在努力,感謝您的支持與理解。n這幾天,令「吃貨」們口水滴答的茶山大棚楊梅陸續開始採摘。今年大棚楊梅產量不多,不過品相不錯,一顆顆果形飽滿、果色黑紫,令人垂涎欲滴,但售價不菲,每公斤約200元。
  • 網際網路+玻璃溫室高效節能大棚,費縣巨龍山下的智慧「聚寶盆」
    初冬時節,費縣探沂鎮北王管疃村的高效農業扶貧基地內,新建的智慧網際網路+玻璃溫室高效節能鋼結構大棚在日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棚內運用最新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的草莓長勢喜人,預計11月底完成授粉,年前上市。村民們感慨,高效農業蔬菜溫室大棚扶貧項目已成為脫貧致富的「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