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大棚的人都關注的公眾號,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白蘭瓜為葫蘆科白蘭屬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植物,從美國引入此栽培種,採用砂田小行棚加塑料大棚雙覆蓋促成栽培較傳統單用大棚或小行棚覆蓋栽培具有早上市、品質好的優點,而且還能有效避開病害高發期,從而增加經濟效益,下面就和微信公眾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白蘭瓜大棚栽培技術吧!
白蘭瓜全國各地廣泛栽培,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也廣泛栽培,我國蘭州居多,以蘭州市城關區青白石鄉的產品最為有名。性喜乾燥,適宜在乾旱地區種植。蘭州地處西北黃土高原中部,屬於大陸性氣候,雨量少,日照強,晝夜溫度大,對於白蘭瓜的生長和糖份積累十分有利。
l、選地整地:宜選用周邊開闊,小氣候優越的新砂地作栽培用地。在上年秋按播種行施入基肥,用量為每畝施腐熟牛糞2000公斤、磷酸二銨25公斤、油渣或豆渣100公斤、磷肥30公斤,施入後整平整實,平覆砂石後噴足水分留待備用。
4、適時播種:播種以3月初為宜,先將種子用紗布包好,用55℃溫水浸泡種子,使之在溫水中自然冷卻。12小時後,用清水衝洗,盛籽容器置於25~30℃恆溫下催芽,達到催芽標準後進行播種。每穴播2粒(若種子較珍貴也可選飽滿種子l粒/穴),一般行株距為0.55~0.75×0.75米,密度為1300株/畝。播後立即在大棚內按播行搭小行棚,並將薄膜拉緊壓嚴。
1、苗期管理:播後10天左右開始出苗。一般2周左右即達苗齊。隨著苗子長大,氣溫漸升,日間應對大棚通風換氣。白天逐漸掀開大棚兩端,夜間壓緊,同時對小行棚的通風也要循序加大,一般將行棚內溫度控制在30~32℃左右為宜,至苗齡「5葉期」,視天氣情況可逐漸撤去小行棚。
2、輔助授粉:白蘭瓜大棚栽培採用孫蔓3—2—1整枝法。花期宜採用工人輔助授粉,以保證正常坐瓜。授粉一般在上午進行。
3、通風換氣:通風時間和強度要根據白蘭瓜不同生育階段和當日氣象條件確定。幼苗期正值早春,棚外氣象因素多變,通風應小些,只是在中午通風4~5小時即可。隨著幼苗生長,外界變暖,可逐漸增大通風量,延長通風時間。
00
4、溫度管理:一般要求白天棚內30~35℃為宜,夜間最低溫度不應低於15℃。坐果以後,為促進果實膨大和糖分積累,白天更應加大通風量,攝天氣情況,白天可拉開大棚兩端棚膜。後期高溫天氣甚至可在大棚兩側分段卷膜開通風口,夜間閉合。若遇連陰天,更要注意延長通風時間,以降低棚內溼度。
5、適時採收:白蘭瓜與黃河蜜同屬於厚皮甜瓜中晚熟種,這兩個品種從播種到採收共用120天左右。其中,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需55天,除了依據果實發育時間採收外,還可根據這兩個品種成熟時的固有色澤採收。採收時可輕壓臍部稍感有彈性外,還要特別注意果實觸地部分的皮色。白蘭瓜果實觸地部皮色如果已轉變成乳白色,富有光澤,黃河蜜轉變成橙黃色或金黃色,果實就已充分成熟,即可採收。
1、猝倒病:防治時應以培育壯苗為主要目標,並做好輪作倒茬,以提高植株抗性,也可用敵可松液噴根防治。
2、蔓枯病:發現病株應立即用代森錳鋅噴布全株,以後每隔5~7天噴一次,也可用福馬林100倍液塗抹病處。
3、白粉病:一般多在甜瓜生育中後期發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現病葉就及時全面噴一次農藥,可用50%可溼性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噴布,也可用25%粉鏽寧3000倍液防治。
4、蚜蟲:可用蚜蟲淨煙霧劑防治,也可用1000倍液樂果液噴布
部分資料收集於網絡僅作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