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還是昏君,他是歷史上極具爭議的明朝皇帝

2020-12-19 一派之辭

在曲藝界有一出老劇目,叫《正德無兒訪嘉靖》又叫做《遊龍戲鳳》。講的是明武宗正德皇帝的故事。正德皇帝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他究竟是昏君還是明君;雄才大略還是玩物喪志,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明武宗朱厚照為明孝宗嫡長子,生於1491年10月26日。 兩歲時,唯一的弟弟朱厚煒早逝,是孝宗唯一的成年兒子。弘治十一年春,出閣讀書,非常聰明且小心。以致孝宗極為喜愛,出遊必帶上皇太子。同時孝宗聽聞皇太子閒暇時進行喜好兵戎事,認為他安不忘危,所以也不予以幹涉。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孝宗皇帝駕崩。在文武百官進諫後,皇太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明武宗。

明正德九年正月,寧王朱宸濠獻新樣元宵四時花燈數百,窮極奇巧,內附火藥,明武宗命獻者將燈掛起。但當時是冬季,宮中又按例在簷下設有氈幕禦寒。以致火星觸及氈幕,引發大火,自二鼓時分一直燒至天明。火勢最大時,武宗正在前往豹房的途中,望見乾清宮的火災,武宗向左右開玩笑稱這是「好一棚大煙火也」兩天後壬午日,武宗以乾清宮災御奉天門視朝,撤寶座不設,遂下詔罪己,並諭文武百官,同加修省。後又常常離開帝都四處巡遊。

明武宗不想住在紫禁城,建成了「豹房」,有點像「酒池肉林」。其男寵也不計其數,名曰「老兒當」,但也有學者稱,這些人只是正德帝的翻譯官,因為他喜愛各國語言。那正德帝自然是不喜上朝的,他寵信劉瑾、張永、丘聚、谷大用等號稱「八虎」的宦官,使得「八虎」把持朝政。

而且正德帝喜好進行宗教靈異、怪力亂神,終日與來自西域、回回、蒙古、西藏、朝鮮實現半島的異域法師、番僧相伴。正德帝曾進修蒙古語,自稱忽必烈,也學藏傳釋教,自稱大寶法王。正德帝也親自接見葡萄牙使者皮萊資。

正德帝生肖屬豬,曾一度命令天下禁食豬肉,但他本人仍食用豬肉「內批仍用豕」;這種荒唐的舉動被大學士楊廷和的阻擋下,降敕廢除。

不僅如此正德帝還喜好武功,「奮然欲以武功自雄」。正德十二年(1517年)10月,在江彬的慫恿下,自封為「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到邊地宣府親徵,擊潰蒙古韃靼小王子,回去後又給自己加封太師。史稱「應州大捷」。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寧王朱宸濠在封藩江西南昌叛亂,是為寧王之亂,不過四十三天,就被贛南巡撫王陽明及吉安知府伍文定募集散兵遊勇平定,斬殺三萬餘人,朱宸濠被擒。八月這個二十二日,武宗離開中國北京親徵。二十六日,武宗抵達涿州,王守仁平定叛亂的奏報送達,但武宗仍決定繼續南幸。十二月十一日,武宗傳諭內閣,以正德十五年元旦於南京朝賀、祭祀天地。 十二月二十六日,武宗御駕抵達應天府。第二天,祭祀南京太廟。八月初八日,武宗於南京受寧王降。八月十二日,武宗離京返回北京。

武宗御駕南徵返回途中,於淮安清江浦上學漁夫撒網,但他畢竟是個外行,於是就失足落入水中,並因此患病且「燥熱難退」。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十,回到北京,所有的官員出來正陽橋外迎接。十三日,皇帝在南郊祭祀天地,過程中卻突然嘔血,隨即回宮休息。此後皇帝的身體便一天不如一天。

終於在正德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晚間,武宗突然向身邊的太監陳敬和蘇進表示自己可能無法痊癒,讓其召司禮監並稟告皇太后,由太后與內閣議處軍國大事,並為自己耽誤子嗣表示愧疚。十四日,武宗於豹房駕崩,得年29歲。

因為武宗無子嗣,只好遵守《皇明祖訓》,由武宗堂弟、孝宗弟興獻王朱祐杬之子興王朱厚熜入嗣大統。正德十六年5月,朱厚熜趕到首都,上諡號為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上廟號為武宗。九月,武宗入葬天壽山陵區的康陵。

明武宗的一生極具戲劇意味。他雖然喜好武功,但不是窮兵黷武,還打了幾個勝仗;他雖然聲色犬馬,寵信宦官,但國事卻也沒耽擱。比如正德八年在江南全面實施稅制改革,不僅減輕了江南當地人的負擔,而且從弘治後期,江南地區累計拖欠中央稅款10年,正德卻僅用兩年時間就讓江南還清所有債務。而且,他還加大海外貿易,增加外貿經濟收入,擴大了朝廷稅源。

這就使得明武宗正德皇帝變成了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至今也沒有明確的答案。或許他是個極有能力的天才,只是他的做法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罷了。記得有一句話是:「我是個天才,可惜天妒英才。」(doge)

相關焦點

  • 明朝皇帝朱厚照,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
    在中國古代的數千年歷史中,歷經了幾百個王朝,自然也就誕生了許多皇帝,賢明者有之,昏庸者更有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各個朝代的帝王也大有不同。而縱觀整個古代歷史,稱得上獨特的卻唯獨是明朝的帝王。
  • 大明王朝:明朝最有爭議的一次親徵,明武宗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
    大明王朝:明朝最有爭議的一次親徵,明武宗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 眾所周知,皇帝在駕崩後都會被冊封諡號,用來讓後人知道這位皇帝在位期間的所作為為。而「武」這一諡號的擁有者裡,明武宗朱厚照絕對是最具有爭議的一位。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明君是誰?四大昏君又是誰?
    中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一共誕生了494位皇帝,其中有73人並未真正在位或是死後被追封為皇帝。這樣算起來的話,古代真正當過皇帝的人大概也只有400多位。在這400多位皇帝中,有哪些是明君又有哪些是昏君呢?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明君和四大昏君,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 披著昏君外衣的明君——朱厚熜
    因此後人對於朱厚熜的評價並不高,很多人認為他是個荒唐、離譜的皇帝,是個不折不扣的昏君。對於這個觀點小編不是很認同,小編認為朱厚熜是個披著昏君外衣的明君,這個外衣可能是他自己披上的,也可能是他人披上的。朱厚熜是個頗有作為的人朱厚熜繼承皇位後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明朝自明英宗時期便存在宦官擅權的問題,在這一朝得以解決。明武宗留下的奸臣全部處置,使得明朝的中央集權得到加強,使朝政為之一新。在處理貪官汙吏的問題上,他效法明太祖、明成祖,以嚴法治國。
  • 明朝最賢明的皇帝,被稱千古一帝,清朝都不願敗壞他的名譽
    明朝最賢明的皇帝,被稱千古一帝,清朝都不願敗壞他的名譽文/歷史大講廊在歷史上有很多的朝代,也誕生了很多皇帝,但是因為很多朝代都是繼承制度的,那雖然古說虎父無犬子,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一個皇帝做得好,那兒子就不一定能勝任。
  • 「清朝無昏君,明朝都是昏君」——清朝的皇帝贏在哪裡?
    文|逆北「清朝無昏君,明朝都是昏君」這種說法本身是經不起推敲的。首先,對於怎樣便算是昏君,需要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像沉迷於聲色犬馬,不理朝政,疏遠愛提批評意見的大臣,親近阿諛奉承的小人都是昏君的表現。但標準過多反而不利於我們的進一步論述。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有一個名詞,每當出現在歷史書中,都會屢屢背上罵名,就是——昏君。 昏君固然是一個貶義詞,但聯想到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能夠將明君變成昏君的例子,歷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因此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沒背上昏庸無道的罵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
  • 昊童:清朝沒有盲君,明朝沒有君,這是荒謬可悲的
    例如,「昏君」和「明君」和範疇沒有確切的定義。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壞。每個人判斷好壞的標準大致是比較自己的世界觀和值,然後做出判斷,給事物一個好的或壞的定義。從通識的角度來看,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什麼樣的皇帝可以稱為「明君」,「昏君」的標準是什麼?
  • 嘉靖不算是庸君,因為他聰明至極,善於權謀,但治國上絕對算昏君
    ——易中天談到明朝皇帝中的心眼最多,幾十年不上朝的,那首屈一指肯定是嘉靖,此人絕頂聰明,知人善任,權謀過硬,大權獨攬,只不過他將上述優點全部用於個人享樂,以至於萬千黎民無以為生,流民紛紛嘉靖,一個完全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的皇帝,卻在十幾歲入繼大統,沒兩年就能在「大禮議」之爭中,鬥倒了老江湖楊廷和,繼而掌控大權
  • 一道明朝聖旨價值兩千萬,專家:彌補了歷史缺憾,為正德皇帝正名
    事實上,這一道聖旨還真有不同之處,據專家所言,這道聖旨由正德皇帝親手書寫,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意義,而且聖旨所記載的內容不僅彌補了歷史缺憾,還為正德皇帝正了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這道聖旨是由皇帝親自書寫的。在古代,皇帝下達的聖旨雖然多,但卻少有皇帝親自執筆,大多都是由專人起草,然後皇帝批紅。而在明朝皇帝遺留下的聖旨中,正德皇帝留下的聖旨本就很少,而這道聖旨又是正德皇帝親自書寫,其價值自然水漲船高了。
  • 竇娥還冤的皇帝,上了「昏君榜」的朱厚照,可能大家都錯怪他了
    歷史上排得上號的昏君不少,朱厚照正好"榜上有名"。世人對他的評價用的都是一些不好的詞,除了昏庸無能,就是只會貪圖享樂。好在這些話朱厚照已經聽不到了,否則很有可能直接氣活了。朱厚照深知,明君一詞不可能被安在自己身上。他向來坐不住,根本不可能心平氣和的在案前批閱奏摺。於是他便把視線轉移到幾位大臣身上,讓他們幫忙看奏摺,他也十分放心讓幾位重臣幫忙處理國家事務,其中一位重臣還是正德帝的老師,此人名為楊廷和。
  • 為什麼漢朝明君多?因為大勢因素比皇帝才智更重要
    歷史上所謂的明君,往往結果論居多。國泰民安或開疆拓土了,所以明君;大廈將傾或國破家亡了,所以昏君。實際上,明君或昏君,總歸只是一個人。一個人即便貴為九五,也只是湯湯大勢中一顆顯見的塵沙。但我們關注的往往只聚焦那顆顯見的塵沙,而忽略了湯湯大勢。漢朝皇帝為什麼明君多?
  •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昏君,明朝佔三席
    昏君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都不同,但小編在這鬥膽列出了小編心目中的十大昏君,若有其他看法,不妨一起探討。夏桀夏桀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昏君,夏桀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他繼承王位後,覺得宮室過於簡陋,就下令在洛陽建造一座傾宮。對百姓的剝削,民不聊生,由於夏桀的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最終導致了夏王朝的滅亡!
  • 朱厚照當真是荒唐無度的昏君?我們都被史書騙了,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都被史書騙了,事實並非如此在明朝歷史上,明武宗朱厚照應該是一個極其有爭議的皇帝,你要說他英明神武,可是他修豹房以供自己玩樂,重用宦官,為虎,你要說他荒淫昏聵,可是他卻能彈指之間誅殺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亂,打敗蒙古王子,多次下令賑災免賦,而其朝堂之中也是多有賢良之才,那麼朱厚照當真是荒唐無度的昏君嗎?
  • 歷史上被黑得最慘的皇帝:朱厚照,到底是荒唐天子還是一世明君?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這個皇帝就是明朝的朱厚照這位皇帝,他的故事在各種各樣的史書裡都有記載,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他是一位特別奇葩的皇帝,他到底有多奇葩呢?快來聽我細細道來。作為皇帝的兒子,他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享受著數不盡的榮華富貴,也接受著最好的教育。
  • 「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如何?他的這些作品,才是工匠精神
    最典型的代表也來自清朝,是雍正皇帝,其一生都沒有出過紫禁城,平日裡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批閱奏章。 毫不誇張地說,享樂是留給昏君的,明君基本上都不閒著。不過,也有一些相當奇葩的存在。比如明朝的明熹宗朱由校,既稱不上昏君,也稱不上明君。因為一個愛好,荒廢了朝政,堪稱歷史上最不務正業的皇帝。
  • 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皇帝,對於他的諡號,幾千年都沒能定下來
    ,李世民死後的諡號便是文皇帝,後又被追加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可謂是顯赫之極。然而作為始皇帝的秦始皇死後卻沒有諡號,秦始皇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歷史的偉大皇帝,然而對於他的評價,卻一直都是爭議不斷,有人認為他是開萬世之先河的偉大皇帝,一統天下他是第一人,然而也有人認為他是暴掠無情的皇帝,焚書坑儒,勞役萬戶,累死平民不知凡幾。
  • 他是毋庸置疑的昏君,但若說論權謀,他堪稱歷史皇帝中的第一
    在古代封建社會,歷經數朝,大抵有史可考的皇帝大約有424位。而這些皇帝中,不乏如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這樣的明君聖主,更不乏隋煬帝楊廣般的昏聵之輩,但即便是昏君,他們作為皇權的代表人,也都會為了荒淫享樂,驕奢淫逸而試圖將國家權利的權杖牢牢的把持於手中。
  • 明朝應州大捷,十萬大軍打了1天死亡68人,皇帝:朕親手消滅一人
    ------《武宗實錄》01古代的皇帝要麼是明君,要麼是昏君,亦或者平庸的君主,但是明武宗朱厚照顯然是一個例外。說他昏庸確實昏庸,正如文首對他的記載一樣,貪圖享樂,任用小人。說他英明著實英明,在大事上不犯糊塗,雖然平日裡寵信小人,但是該殺的時候一點也不含糊。在他身上最有爭議的事情其實是應州大捷。為什麼說應州大捷最有爭議呢,因為雙方加起來十萬大軍,參戰人數不低於6萬。從早晨打到下午,打的是天昏地暗,結果戰罷後明朝官方表示雙方總共加起來死了六十八人。
  •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昏君,明朝獨佔三席,宋朝緊隨其後!
    他又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在位晚期,爆發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劉宏去世,諡號孝靈皇帝,葬於文陵。在位22年,不但無一建樹反而寵信十常侍,戮殺忠臣,造成第二次黨錮之禍,朝政日益凋敗。終於引起黃巾起義,使東漢走向衰亂的局面。3、蕭衍 (南梁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