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藝界有一出老劇目,叫《正德無兒訪嘉靖》又叫做《遊龍戲鳳》。講的是明武宗正德皇帝的故事。正德皇帝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他究竟是昏君還是明君;雄才大略還是玩物喪志,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明武宗朱厚照為明孝宗嫡長子,生於1491年10月26日。 兩歲時,唯一的弟弟朱厚煒早逝,是孝宗唯一的成年兒子。弘治十一年春,出閣讀書,非常聰明且小心。以致孝宗極為喜愛,出遊必帶上皇太子。同時孝宗聽聞皇太子閒暇時進行喜好兵戎事,認為他安不忘危,所以也不予以幹涉。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孝宗皇帝駕崩。在文武百官進諫後,皇太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明武宗。
明正德九年正月,寧王朱宸濠獻新樣元宵四時花燈數百,窮極奇巧,內附火藥,明武宗命獻者將燈掛起。但當時是冬季,宮中又按例在簷下設有氈幕禦寒。以致火星觸及氈幕,引發大火,自二鼓時分一直燒至天明。火勢最大時,武宗正在前往豹房的途中,望見乾清宮的火災,武宗向左右開玩笑稱這是「好一棚大煙火也」兩天後壬午日,武宗以乾清宮災御奉天門視朝,撤寶座不設,遂下詔罪己,並諭文武百官,同加修省。後又常常離開帝都四處巡遊。
明武宗不想住在紫禁城,建成了「豹房」,有點像「酒池肉林」。其男寵也不計其數,名曰「老兒當」,但也有學者稱,這些人只是正德帝的翻譯官,因為他喜愛各國語言。那正德帝自然是不喜上朝的,他寵信劉瑾、張永、丘聚、谷大用等號稱「八虎」的宦官,使得「八虎」把持朝政。
而且正德帝喜好進行宗教靈異、怪力亂神,終日與來自西域、回回、蒙古、西藏、朝鮮實現半島的異域法師、番僧相伴。正德帝曾進修蒙古語,自稱忽必烈,也學藏傳釋教,自稱大寶法王。正德帝也親自接見葡萄牙使者皮萊資。
正德帝生肖屬豬,曾一度命令天下禁食豬肉,但他本人仍食用豬肉「內批仍用豕」;這種荒唐的舉動被大學士楊廷和的阻擋下,降敕廢除。
不僅如此正德帝還喜好武功,「奮然欲以武功自雄」。正德十二年(1517年)10月,在江彬的慫恿下,自封為「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到邊地宣府親徵,擊潰蒙古韃靼小王子,回去後又給自己加封太師。史稱「應州大捷」。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寧王朱宸濠在封藩江西南昌叛亂,是為寧王之亂,不過四十三天,就被贛南巡撫王陽明及吉安知府伍文定募集散兵遊勇平定,斬殺三萬餘人,朱宸濠被擒。八月這個二十二日,武宗離開中國北京親徵。二十六日,武宗抵達涿州,王守仁平定叛亂的奏報送達,但武宗仍決定繼續南幸。十二月十一日,武宗傳諭內閣,以正德十五年元旦於南京朝賀、祭祀天地。 十二月二十六日,武宗御駕抵達應天府。第二天,祭祀南京太廟。八月初八日,武宗於南京受寧王降。八月十二日,武宗離京返回北京。
武宗御駕南徵返回途中,於淮安清江浦上學漁夫撒網,但他畢竟是個外行,於是就失足落入水中,並因此患病且「燥熱難退」。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十,回到北京,所有的官員出來正陽橋外迎接。十三日,皇帝在南郊祭祀天地,過程中卻突然嘔血,隨即回宮休息。此後皇帝的身體便一天不如一天。
終於在正德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晚間,武宗突然向身邊的太監陳敬和蘇進表示自己可能無法痊癒,讓其召司禮監並稟告皇太后,由太后與內閣議處軍國大事,並為自己耽誤子嗣表示愧疚。十四日,武宗於豹房駕崩,得年29歲。
因為武宗無子嗣,只好遵守《皇明祖訓》,由武宗堂弟、孝宗弟興獻王朱祐杬之子興王朱厚熜入嗣大統。正德十六年5月,朱厚熜趕到首都,上諡號為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上廟號為武宗。九月,武宗入葬天壽山陵區的康陵。
明武宗的一生極具戲劇意味。他雖然喜好武功,但不是窮兵黷武,還打了幾個勝仗;他雖然聲色犬馬,寵信宦官,但國事卻也沒耽擱。比如正德八年在江南全面實施稅制改革,不僅減輕了江南當地人的負擔,而且從弘治後期,江南地區累計拖欠中央稅款10年,正德卻僅用兩年時間就讓江南還清所有債務。而且,他還加大海外貿易,增加外貿經濟收入,擴大了朝廷稅源。
這就使得明武宗正德皇帝變成了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至今也沒有明確的答案。或許他是個極有能力的天才,只是他的做法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罷了。記得有一句話是:「我是個天才,可惜天妒英才。」(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