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賽車十大車隊簡介 f1車隊歷史傳奇
F1賽事,即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的簡稱。是由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FIA)舉辦的最高等級的年度系列場地賽車比賽,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賽車比賽。
在這個規格最高的汽車賽事歷史上,也誕生過不少傳奇的賽車車隊,有的車隊至今仍活躍在F1賽場上,有的則經歷坎坷後則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
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樣,F1也有它的起源、發展過程,而且在前進道路上也有不少曲折,今天一貓君就整理了下F1賽車的史上的傳奇色彩的車隊,下面就看看這些車隊都有哪些。
法拉利F1賽車隊
車隊英文全名:Scuderia Ferrari,法拉利車隊是法拉利汽車公司的賽事部門。自1929年建隊以來,這支車隊參加一級方程式賽事的同時,也參加一些其他賽車比賽,包括運動車比賽。從1950年一級方程式賽大獎賽建立以來,這是賽事歷史上現存最古老也是最成功的車隊。作為製造商,法拉利總共16次贏得車隊冠軍。
車隊2018賽季的兩位車手是基米·萊科寧(Kimi Raikkonen)塞巴斯蒂安·維特爾(Sebastian Vettel)。
麥拿輪F1賽車隊
麥拿輪車隊是F1車壇的老牌強隊,從1966年就開始參加F1大獎賽,一共獲得過8次車隊總冠軍和11次車手冠軍。賽納是曾經在麥拿輪車隊效力的最著名的車手,他在麥拿輪奪得了三個世界冠軍。麥拿輪耗資31億歐元打造了全新技術中心。
是一級方程式賽車中最為成功的車隊之一,法拉利車隊的主要競爭對手,獲得過多次車隊總冠軍和車手冠軍。
梅賽德斯奔馳F1賽車隊
梅賽德斯AMG馬石油車隊(Mercedes AMG Petronas F1 Team)是一個2009年時成立的一級方程式車隊,其前身為車隊領隊羅斯·布朗創立並參加2009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布朗車隊(Brawn GP F1Team)首次參賽: 1954年法國大獎賽。2014,2015,2016,2017連續四年奪F1車隊冠軍。
2017年10月23日,在2017賽季F1美國大獎賽中,漢密爾頓獲得冠軍,梅賽德斯車隊提前衛冕了車隊總冠軍的榮譽。
布朗車隊於2009年3月6日成立,前身是本田車隊(英語:Honda Racing F1 Team)。布朗車隊在參賽的第一年便獲得車手、車隊雙料冠軍。2009年11月17日,由德國汽車製造商梅賽德斯-奔馳宣布收購布朗車隊75.1%的股份,將車隊更名為「梅賽德斯大獎賽車隊」(英語:Mercedes GP Petronas Formula One Team)。
製造商名稱和1954年一樣,為「Mercedes Benz」 布朗GP被收購的75.1%的股份中,45.1%屬於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其餘30%歸阿布達比的阿巴爾(Aabar)公司。
2012年,隊伍將隊名中的「GP」標識移除並更換為「AMG」(奔馳旗下的的高性能改裝部門),而車隊的全名也更改為梅賽德斯AMG馬石油F1車隊(英語:Mercedes AMG Petronas F1 Team)。
索伯F1賽車隊
寶馬索伯車隊是2006年進入F1的新車隊。2005年末,原先只是做為威廉士車隊引擎提供者的德國寶馬汽車公司收購了瑞士人皮特·索伯旗下的索伯車隊,成立了自己公司的官方車隊。
同時為了紀念皮特·索伯對F1運動做出的貢獻,寶馬公司將新成立的車隊命名為寶馬索伯車隊。2006年,車隊第一次以寶馬索伯車隊的名義參加了一級方程式的賽事,賽車使用寶馬引擎,米其林輪胎。車隊旗下的車手是海德菲爾德和維倫紐夫。
2005 皮特·索伯與寶馬磋商後,於2005年6月宣布他將不再擔任車隊經理,車隊將由寶馬接管。寶馬也因此從單純的引擎供應商,躍升為真正的車隊所有者。前車隊老闆皮特-索伯將保留少量股份,並以顧問的身份留在車隊。寶馬汽車運動總監馬裡奧-泰森(MarioTheissen)表示,寶馬擁有宏偉的F1計劃,但是在收穫戰果前,需要花一定的時間。
印度力量F1賽車隊
印度力量車隊(Force India Formula One)是印度富商維傑-馬裡雅(Vijay Mallya)與荷蘭夥伴聯手收購世爵F1車隊後組建的車隊,成立於2007年。
2008年,印度力量使用車隊史上的首款F1賽車——VJM01參賽,但因缺乏競爭力,一分未得;2009年開始,印度力量的賽車將改用奔馳和麥拿輪提供的引擎,由費斯切拉在斯帕賽道為車隊贏得建隊以來的首個杆位和首個亞軍。
最近幾年,印度力量作為一支中小車隊一直穩紮穩打,如今已經慢慢坐穩了第二集團領軍者的位置。2017賽季印度力量車手陣容:佩雷茲、 埃斯特班·奧康。
據馬裡雅介紹,印度力量車隊在2008年的投資是1.2億美元。車隊的短期目標是在新賽季擺脫前身車隊在錦標中墊底的尷尬。「性能提升是巨大的挑戰。這是一項成敗只有一線之隔的我所知道的唯一運動。」馬裡雅說。
威廉士F1賽車隊
威廉士車隊是於1977年成立的,車隊成立初期一共只有17個人員,其中包括車手人數。威廉士車隊從設計第一 輛FW06賽車開始,一直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F1大獎賽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勁旅,這也是F1中屈指可數的私人車隊。
威廉士車隊在70年代才進入F1賽場,晚於法拉利和麥拿輪。其起家時的預算少得可憐。人能夠戰勝種種磨難,弗蘭克.威廉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威廉士車隊作為一支獨立車隊,令人敬畏。弗蘭克·威廉士是這個星球上最執著的賽車迷之一,他同派屈克始終維持著這支獨立車隊不放棄,不論財務狀況多麼嚴峻。直到2009年,他們將10%的股份出售給了奧地利商人沃爾夫(Toto Wolff)。2010年結束後,大量的贊助商離威廉士而去已是公開的秘密。為此車隊宣布驚人計劃,為了保證長期的財務健康,打算公開發行股票上市。
紅牛F1賽車隊
2004年9月,福特公司為自己的F1時代劃上了句號,他們宣布將停止所有有關F1賽事的活動。奧地利能量飲料製造商紅牛公司購買了美洲虎車隊及車隊設在Milton Keynes的工廠,正式更名為紅牛車隊。
紅牛對車隊管理層進行了大換血,克裡斯蒂安·霍納接任了賽事總監,前美洲虎車隊的僱員岡瑟·斯特納重新負責設計方面的工作。
自2010年開始至2013年期間,「飲料」車隊成為了冠軍的代名詞,卻隨著紐維的隱退和當家車手瓦特爾的出走漸漸歸於平凡。不過,令車隊感到欣慰的是,新車手裡卡多給衛冕冠軍挽回了一些顏面。
卡特漢姆F1賽車隊
卡特漢姆車隊(Caterham F1),前身為蓮花車隊(Team Lotus)的一支於2010年參加2010-2014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車隊。2015年卡特漢姆車隊正式宣布破產。
2014年,卡特漢姆車隊宣布2014賽季車手陣容,日本車手小林可夢偉搭檔瑞典新秀馬克斯-埃裡克森,上賽季效力於卡特漢姆的吉耶多-範德加德被索伯車隊任命為測試車手兼替補車手,而法國人查爾斯-皮克目前沒有收到任何車隊的測試車手邀請。與此同時,荷蘭年輕車手羅賓-弗林斯將擔任卡特漢姆今年的替補車手,參加每一場大獎賽,而美國「希望之星」亞裡山大-羅西今年的主要任務將是衝擊GP2年度冠軍。
卡特漢姆車隊自從2010年創立參加F1錦標賽以來,直到2014年10月仍未獲得任何錦標賽積分。
瑪魯西亞F1賽車隊
瑪魯西亞車隊,英文名:Marussia F1 Team,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ormula 1)10號車隊。總部設在英國(2015賽季只有10隻隊伍)。2015年,以馬諾-瑪魯西亞F1車隊的名義參加F1。
瑪魯西亞車隊由維珍集團老闆理察-布蘭森投資,購買了英國馬諾車隊的2010年F1參賽權,並將其更名為維珍車隊(Virgin Racing)。維珍車隊首款F1賽車名為VR-01,由尼克-維爾斯領導設計,搭載考斯沃斯引擎,2010賽季沒能獲得積分。
俄羅斯汽車製造商瑪魯西亞(Marussia)2010年11月11日宣布收購維珍F1車隊多數股份,車隊2011賽季更名為瑪魯西亞-維珍F1車隊,車手陣容為提姆-格洛克搭檔丹布羅西奧,最終以0分墊底。
2014賽季日本站的撞車事件成為瑪魯西亞一大傷痛,本就已經資金緊缺的車隊損失一輛賽車和一位車手,車隊運動總監表示前景很不明朗,瑪魯西亞遭遇嚴重的財政危機,缺席了賽季最後三站比賽,賽季結束之後車隊本來已經開始拍賣車隊的資產,但是他們卻成功找到了新買主,更名為馬諾-瑪魯西亞車隊。之前瑪魯西亞提出用上個賽季的賽車繼續參加新賽季的比賽,遭到了印度力量等車隊的反對,但是在F1掌門人伯尼的斡旋之下,瑪魯西亞還是順利度過了這次生死危機。
路特斯F1賽車隊
路特斯F1車隊(Lotus F1 Team)是一支參與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賽事的英國車隊。在2012年賽季是他們第一次以「路特斯」之名參加的世界一級方程式賽季。車隊總部繼續沿用前身雷諾車隊設在英國牛津郡恩斯頓鎮(Enstone)的基地。
路特斯車隊的一級方程式歷史開始於1981年,其基礎是總部設在英國牛津郡威特尼的Toleman車隊。隊伍在1985年由貝納通家族收購,在1986年更名為貝納通方程式車隊,車隊在1992年3月搬到幾英裡以外位於恩斯頓的新基地。之後,麥可·舒馬赫為車隊贏得了1994年和1995年的車手總冠軍。車隊還在1995年奪得車隊總冠軍(當時隊友是約翰尼·赫伯特)。雷諾在2000年收購了車隊,並在2002年改名為雷諾F1車隊。
在2005年和2006年,費爾南多·阿隆索幫助車隊兩次贏得車隊總冠軍,自己也兩次成為車手總冠軍(當時隊友是吉安卡洛·費斯切拉)。在2009年年底,雷諾將車隊中的多數股權出售給基尼資本。 2011年,蓮花汽車進駐車隊,並更名為「蓮花-雷諾GP」,2012年正式更名為「路特斯(蓮花)F1車隊」。
綜上可以看出F1車隊是一項耗資驚人的賽事,每年的預算約有50%用在引擎的研發與製作上。高轉速、動力輸出驚人的F1引擎,所需的零件都需具備高強度與輕量化的特質。因此會用上多種特殊合金材質,讓F1引擎的造價驚人。不含研發費用,每具F1引擎的造價就高達15萬美元,而Mercedes-Benz每年需要約製作80~100具F1引擎以供Mclaren-Mercedes車隊使用。
賽車底盤技術規格:http://news.emao.com/news/201809/28608.html
SUV汽車前臉顏值和身價對比:http://news.emao.com/news/201809/28596.html
計程車份子錢怎麼會事:http://news.emao.com/news/201809/28593.html
純電動車保養周期和項目:http://news.emao.com/news/201809/28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