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意是說,軍事,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必須慎重觀察,研究。兩千多年前,軍事被群雄奉之為圭臬,而千年後的今天,軍事依舊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應該深有體會。
來到保定,軍校紀念館應該是必到的打卡地,未到之時,我想應該是人潮湧動,和總督署差不多吧,現實卻是,我有點想當然了,參觀者寥寥無幾,三五七人而已,沒有了喧囂吵鬧,反倒落了一個清靜。你認為的必到之處,別人未必喜歡,不過這麼有意義的地方,卻沒什麼人參觀,內心還是有一絲失落的。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現已闢為紀念館,館址位於今天保定城東的東風東路,軍校創建於1902年,是我國近代第一所正規化高等軍事學府,為我國近代軍事領域培養了大批人才。
軍校創建至今,風風雨雨已一百餘年,大部分建築,早已消失不見,基址也早已移作他用。如今的紀念館是復建的產物,僅僅是依託校本部中路建築的一部分,建立起來的。主要建築有大門,門房,廂房,尚武堂等等。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主體建築為尚武堂,前廊後廈,正房九間,西三間為會議廳,中三間為辦公室,東三間為居室,都已經闢為了展廳,通過文字圖片和實物的形式,展示了軍校的發展過程,以及軍校學員在我國近代歷史進程中的貢獻和影響。通過介紹可知,軍官學校截至1923年共創辦九期,培養了各類軍事人才6500多名,其中成為國共兩黨高級將領的即達千餘人,因此,保定軍官學校有「將軍搖籃」的美譽。
在尚武堂的後面,東西兩側各有兩座面闊三間卷棚頂建築,現為「中國近代四大軍校校史聯展」的展廳,這其中便有熟悉的東北陸軍講武堂的展室。
在參觀時,聽見有人問這個東北講武堂在哪裡,心道,看來還有好多人不熟悉。不過也確實如此,單單從建築遺存上來說,便有些有名無實,僅僅餘下一排房舍,儘管是省級文保單位,但是和另三所軍校都是國保單位比起來,知名度還是差一點,儘管保定和黃埔在原址有復建的建築用以紀念展示,但是,想要在東北陸軍講武堂原址復建一些建築,目前看是不可能了。客觀原因也好,主觀原因也罷,造就了現在的局面。自己不重視,就不能指望別人了。
拋開政治不提,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一大批畢業生,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挺身而出,為抵禦外侮,捍衛主權,維護國家獨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其實,說到底,在外敵面前,國共雙方,都是中國的國防力量。不禁想起了《亮劍》中,楚雲飛的話。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弱肉強食的時代,軍事實力的高低,決定了國家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