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僅指戰區級的司令長官、集團軍級的總司令、軍級的軍長、師級的師長。
截止1945年1月,國民革命軍編有11個戰區、38個集團軍、115個軍、331個師及23個獨立旅(含八路軍的番號第18集團軍及所轄3個師)
★其中11位戰區司令長官中黃埔生1人(9%),38位集團軍總司令中黃埔生14人(36.8%),115位軍長中黃埔生40人(34.7%),331位師長中黃埔生132人(39.8%)
【全面抗戰爆發時,全國將級軍官中畢業軍校前三分別是:保定軍校388人,佔比31.1%(全國將級軍官1247人)。陸軍大學215人,佔比17.2%(陸軍大學畢業生大多是先從黃埔畢業再報考陸軍大學)。黃埔軍校92人,佔比7.3%】
黃埔軍校校旗(該旗原型是黃埔軍校搬遷臺灣後)
【正文】
一、★11個戰區11位戰區司令長官姓名及就讀的主要軍校: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代)【黃埔1期】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保定6期】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保定6期】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保定2期】
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未就讀軍校】
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餘漢謀【保定6期】
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保定6期】
第十戰區司令長官李品仙【保定1期】
冀察戰區總司令高樹勳【未就讀軍校】
胡宗南(右)
截止1945年1月,11位戰區司令長官中有2人未就讀軍校,就讀過軍校的9人中有6人出生保定軍校,2人出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人就讀黃埔軍校。即戰區級司令長官黃埔系所佔比例為約等於9%,保定生佔比54.5%。在戰區司令長官中保定生佔比最高,超過一半。
二、★38個集團軍總司令中有14人來自黃埔軍校,佔比36.8%。13人來自保定軍校,佔比34.2%。
【38個集團軍總司令中黃埔系14人,全部為黃埔1期畢業】:第5集團軍總司令杜聿明、第9集團軍總司令關麟徵、第10集團軍總司令王敬久、第19集團軍總司令陳大慶、第20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第24集團軍總司令王耀武、第27集團軍總司令李玉堂、第28集團軍總司令李仙洲、第29集團軍總司令李鐵軍、第31集團軍總司令王仲廉、第32集團軍總司令李默庵、第34集團軍總司令李文,第37集團軍總司令丁德隆、第38集團軍總司令董釗。
三★115個軍長中有40人來自黃埔軍校,佔比34.7%,331位師長中有132人來自黃埔軍校,佔比39.8%。由於人數過多,姓名職務不一一列舉,如僅例中國遠徵軍及中國駐印軍中軍長及師長中有多少黃埔生: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教導總隊
(1)中國遠徵軍及駐印軍8個軍長中有6人是黃埔生:
中國遠徵軍:
第2軍軍長王凌雲【黃埔軍校高等教育班第3期(學期1年)】、第6軍軍長黃杰【黃埔1期】、第71軍軍長鍾彬【黃埔1期、陸軍大學】、第53軍軍長周福成【保定9期】、第54軍軍長闕漢騫【黃埔4期】、第8軍軍長何紹周【黃埔1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
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孫立人【美國維吉尼亞軍校】、新6軍軍長廖耀湘【黃埔6期、法國聖西爾軍校】
(2)中國遠徵軍及駐印軍21個師長中,黃埔生達14人:
杜聿明
中國遠徵軍:
第9師師長張金廷【黃埔3期】、預2師師長顧葆裕【黃埔4期、陸軍大學】、新39師師長洪行【陸軍大學】、新28師師長劉鑄軍【黃埔1期、陸軍大學】、第87師師長張紹勳【黃埔5期、陸軍大學】、第88師師長胡家驥【黃埔5期】、第36師師長李志鵬【黃埔5期】、第200師師長高吉人【黃埔4期】、第116師師長趙鎮藩【陸軍大學】、第130師師長張玉挺【保定軍校】、第198師師長葉佩高【陸軍大學】、第82師師長王伯勳【陸軍大學】、第103師師長熊綬春【黃埔3期】。
另榮譽1師師長汪波、新33師師長楊寶未查到履歷。
中國駐印軍:
第14師師長龍天武【黃埔5期】、第50師師長潘裕昆【黃埔4期】、新30師師長胡素【黃埔1期】、新22師師長李濤【黃埔6期、陸軍大學】、第14師師長龍天武【黃埔5期、陸軍大學】、新38師師長李鴻【黃埔5期】
孫立人
為什麼黃埔7期以後很少有人當上將軍?
黃埔軍校於1924年開學,1926年開始北伐,前3期黃埔生參與了兩次東徵、平定陳炯明叛亂、北伐等戰爭,雖然傷亡慘重,但因功晉升為將官的學員也非常的多。黃埔前7期參加了大量軍閥混戰。而黃埔8期是1930年開學,而1930年中原大戰後至全面抗戰爆發,國軍政府中央軍並未大規模有戰爭爆發,相對穩定。國民政府從北伐到全面抗戰爆發時,該期間擴軍所需要的職位,黃浦生中升任前7期佔大多數,參加了了許多軍閥混戰,搶佔了晉升空間。
根據黃埔軍校畢業生的任職及軍銜配置標準,一般剛畢業的學員是少尉軍銜,職務為班長或排長,少數表現優越的可授中尉或上尉軍銜,職務最高為連長。沒有參加大量戰爭,軍銜提升速度慢,而前7期學員又搶佔了晉升空間,佔了大量高級軍官職位,即便到了全面抗戰,這種全面戰爭,軍隊傷亡很高,根據國民政府官方數據,1937年及1938年國軍傷亡110萬,基層軍官傷亡同樣十分慘重。而將級軍官名額是有限制的,前7期又搶佔了中央軍大量高級將領職位,第8期開始學員很難升入將級軍官序列,可以說畢業越晚,升入將級軍官行列越難。
黃埔畢業生人數:僅供參考
1、《黃埔,一所軍校的傳奇》專文中所寫的畢業人數為196532人(1937-1945年)。
2、《黃埔軍校第22期二總隊畢業同學錄獻詞》中的記載,從第1期至第22期為止,黃埔軍校的各期與各班隊的畢業生總數為30餘萬人(1924-1948年)
3、根據黃埔軍校及各分校學校數據1924-1945年畢業生數據:
(1)本校畢業39303人(1到7期廣州8783人畢業。6到12期武漢10282人。13到19期成都20138人畢業)。
(2)未編第1到第9分校時八大分校畢業:25858人+廣州分校無數據(1927到1936)。
(3)編為第1到第9分校時9處分校畢業:154888人。
合計:1924年到1945年黃埔軍校共計畢業220049人,另無廣州分校(原燕塘幹部學校,不是指廣州黃埔本校)1927年到1936年9年間畢業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