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榮盛一時的「黃埔系」,到底是如何沒落的?

2020-12-16 百家號

國民黨成功於組織形態的優越性,敗於組織的鬆散性

國民黨能夠戰勝北洋軍閥,主要的一點原因就在於國民黨的組織形勢要優於北洋,但是很多人卻將國民黨北伐後的時期稱為新軍閥時期,這應該是對國民黨組織形式鬆散的側面反映,實際上國民黨的成功在於組織的團結性,然而國民黨的失敗依然在於組織的分散性,用史論縱橫的話來說,面對敵人的升級,國民黨沒有來得及更新換代。

為什麼後來的國民黨會敗於組織鬆散呢?就因為,國民黨內派系林立,始終沒有形成一股力量,以同盟會時期,實際上是孫中山為首的興中會與宋教仁為首的華興會之爭,兩個組織各自行動,沒能達成統一。

到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的派系鬥爭更為複雜化,廣東籍廖仲愷、胡漢民、汪精衛為爭奪廣州國民政府的權力,明爭暗鬥,汪精衛聯合老蔣,驅逐胡漢民,擠走許崇智,短暫獲取了政權後,倒是讓老蔣成為一匹黑馬,後來主導了國民革命軍。

當然,老蔣的真正崛起之路也並非那麼容易,除了汪精衛與胡漢民,還有國民黨內以孫科為首的太子派,以林森等為首的西山會議派,以及各地軍閥等。

老蔣最後能夠主導國民政府實際上跟其所建立的黃埔系有關,正是蔣介石在黃埔軍校擔任校長期間,利用黃埔軍校這個平臺建立了黃埔系,成為老蔣能夠挺起腰板的柱石。

國民黨中風光無限的黃埔系

老蔣前期在粵軍當參謀長,因為沒有嫡系,說話不硬,所以一直籌備建立自己的嫡系,所謂的黃埔系,實際就是黃埔軍校畢業生的掌權者,以及與黃埔軍校有關的將領,並非所有跟黃埔軍校沾邊的都能夠成為黃埔系成員,對於是否是黃埔系,主要看兩點,一點是否具有黃埔精神,第二點是否有權力,只有符合了這兩點,你才能真正算老蔣的人。

當時,國民黨內流傳,學非黃埔,省非浙江,做官無路,眼淚汪汪。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黃埔系的前期主要由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何應欽為首,包括劉峙、顧祝同、陳誠、錢大鈞,陳繼承等人構成,後期則又出現了黃埔的少壯派,包括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關麟徵等黃埔畢業生,再加上後來的湯恩伯。

在當時,黃埔系風光的不能再風光,在大陸的23期培訓中,黃埔招生30多萬人,成為中央軍的核心,在抗戰爆發前,國民黨嫡系部隊27個師,有20個畢業於黃埔軍校,到全面抗戰爆發後,老蔣的嫡系部隊40多個師,基本全部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生,國民黨一共39個集團軍,黃埔系佔16個。

黃埔係為何最終沒落

實際上很簡單,黃埔系是以老蔣為核心,黃埔系與老蔣可以當作是榮辱與共,老蔣靠黃埔系發家致富,黃埔系靠給老蔣打工賣命,沒有老蔣就沒有黃埔系,沒有黃埔系也就沒有老蔣。這也正說明了二者之間的依存關係。

但是隨著老蔣在大陸的潰敗,黃埔系也在劫難逃,在解放戰爭中,黃埔系在大陸基本覆滅,起義的、被抓的、殺身成仁的,最後隨老蔣逃到臺灣的寥寥無幾。

隨著老蔣年事已高,逐漸為小蔣鋪路,而小蔣又沒有黃埔背景,老蔣只能逐漸將黃埔系裁撤,風光一時的黃埔系由於後繼無人,最終退出了厲害舞臺。

PS:一般來說黃埔在大陸的23期都算是黃埔系,而1949年在臺灣創立的鳳山陸軍軍官學校並不被當做黃埔來看待。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的嫡系愛將 揭秘顯赫一時的國民黨「黃埔系」
    「黃埔系」因黃埔軍校而得名,主要由黃埔軍校教官和畢業生組成,是由蔣介石一手扶持,幫助自己掌控國民政府軍政大權的軍官團體,根植於蔣家王朝之上。1949年隨著解放大軍勢如破竹,蔣家王朝覆滅,曾經顯赫一時的「黃埔系」精華盡喪。
  • 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為什麼要清洗黃埔系將領?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一個又一個的省份相繼解放,國民黨終於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1949年底蔣介石從成都飛往臺灣,在臺灣度過了最後餘生。
  • 黃埔軍校明明那麼優秀,為什麼最終還是沒保留下來?
    ,從教職員到學員,都變成了常凱申將軍一家的嫡系軍校,走向沒落也就成了必然。雖然其他國系學員,不乏捨身衛國之士,但受限整個集團的腐敗無能,加上所謂江山系的原因,成就有限。懷疑他的人同屬黃埔,一個一期一個三期,報告時有沒想過"升官發財請走別路"的黃埔精神呢?武將不畏死,文官不貪財,這是古訓,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黃埔精神在國系的沒落。 反而是當年離開的那一脈,「新愛精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貪生怕死莫入此門"(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升官發財請走別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倒是對黃埔精神的另一種傳承吧。
  • 國民黨黃埔軍校撤離大陸:部分官佐留下打遊擊
    抗戰期間的關麟徵(左)和張耀明  1949年5月12日,關麟徵親自主持成都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校務會議,第一次透露軍校要做好外遷的準備,他說:「現在雖說上峰還沒有這方面的訓令  此時,「代總統」李宗仁為了拉攏一部分黃埔系統軍人,便將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關麟徵召至南京,擬調關麟徵作參謀總長。  關麟徵有意想幹,但又顧忌蔣介石萬一東山再起,特又去奉化向蔣介石請示。蔣介石對關麟徵說:「你一向是帶部隊的,當參謀總長不適宜,不如作陸軍總司令好。」關麟徵也想趁此機會掌握國民黨軍隊後備部隊組訓權和大部或一部作戰部隊的指揮權。
  • 黃埔軍校的學歷在當時到底有多牛?
    黃埔大門兩邊寫的「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兩句話曾督促無數黃埔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這裡也的確走出了不少的名將,中共的林彪,陳賡,國民黨的胡宗南,杜聿明,胡璉等人,後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基本上都是黃埔學生的「內戰」,有人就戲言「一部民國史,上部歸保定,下部歸黃埔」。
  • 他是黃埔系二號人物
    1948年末,解放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場戰爭已經打了3個年頭,解放軍的力量在不斷強大,而國民黨卻有一種日暮途窮之勢。如今長江防線危在旦夕,蔣介石比誰都清楚,他的前途渺茫,應該早做脫身準備。於是他以退為進,準備暫時隱退,將爛攤子交給代總統李宗仁。
  • 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到底是國民黨的啥子單位
    在我們觀看的眾多國產諜戰片時,常常遇到國民黨的特務機關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往往把人頭都要搞暈。它們到底是啥關係,有沒有區別。1、中統「中統」的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國民黨C.C系領導人陳果夫、陳立夫所控制的全國性特務組織,與「軍統」並稱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
  • 廖仲愷與黃埔軍校(下)
    早在國民黨一大會議上,廖仲愷堅定支持標誌國共合作之「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決議。在討論《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時,方瑞麟(國民黨一大代表)發言反對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李大釗發言申明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必要,並印發了《北京代表李大釗意見書》,廖仲愷支持李大釗的意見,最後大會通過了廖仲愷等所起草的《章程》,同意共產黨員和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 李濟深與黃埔軍校
    1923年7月兼任廣東西江善後督辦公署督辦,指派粵軍第一師陳濟棠團、徐景唐團等部攻打沈鴻英部,幫助新桂系集團黃紹竑、李宗仁、白崇禧等部統一了廣西。  1923年12月經孫中山同意,李濟深以西江督辦公署名義在廣東肇慶創辦「西江陸海軍講武堂」。該堂為其後黃埔軍校的籌建、創立與發展提供了大批基層軍事幹部。
  • 1949,共產黨為什麼能打敗國民黨?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1949年,革故鼎新,重溫這一年國民黨軍隊紛紛起義的歷史,會清晰看到什麼叫「歷史大勢」,而在歷史關鍵時刻,當事人又如何順應歷史大勢,毅然做出了符合民族大義的選擇。開國大閱兵上受檢閱的坦克部隊(資料照片)。
  • 國民黨師長,黃埔軍校的畢業生,竟然在戰場上當了逃兵
    駐守富池口的是國民黨54軍霍揆彰的18師,這是國民黨的一支精銳之師,兵精彈足,機械精良。18師師長李芳郴,和軍長霍揆彰一樣,都是黃埔一期的同學,是「天子門生」,受過三民主義的薰陶,畢業後就追隨陳誠東徵西討。
  • 「黃埔三傑」之首蔣先雲
    當時按照國共兩黨合作的決策:在軍校裡是要求師生們一律參加國民黨的。因此在軍校裡就有共產黨參加國民黨,也有國民黨參加共產黨,成為跨黨黨員。由於蔣先雲進校前已參加共產黨,也遵照學校的決定參加國民黨,成了跨黨黨員。由此他成了國共兩黨都倚重的驕子,師生敬重的寵兒,一面揚威軍校內外的旗幟。
  • 黃埔軍校為何人才輩出?
    但是無論再怎麼學習,也再沒有哪個軍事學校可以達到黃埔軍校所達到的成就了。黃埔軍校的沒落讓人唏噓不已,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遺憾。再就是當時的中國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大問題。而且黃埔軍校對學員的選拔非常嚴格,對學員的個人能力和思想覺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後就是黃埔軍校的教育模式,這一點非常關鍵。黃埔軍校採用的是軍事教育和政治教育並重的模式,全面提升了學員素質。並不像保定軍校、講武堂等軍事學院,只注重對軍事素質的教育,忽略了政治。黃埔軍校的教育方式,在充分提高學員的軍事才能以後,也提升了文化政治才能。
  • 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成立
    1924年6月16日,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學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成立,因校址在廣州黃埔,人們習慣稱為「黃埔軍校」。這是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1924年6月16日,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學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成立,因校址在廣州黃埔,人們習慣稱為「黃埔軍校」。    1949年6月16日,光明日報創刊。光明日報是中共中央直屬的黨報,是一張面向廣大知識分子和幹部的全國性、綜合性報紙。
  • 蔣介石是如何用兩年的時間掌握國民黨大權的
    1925年蔣介石只是黃埔軍校的校長,到1927年建立南京國民政府,掌握了國民黨的軍政大權,那麼他如何用兩年的時間掌握國民黨大權的呢?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病死,國民黨群龍無首,國民黨內各派首領,都想成為國民政府最高領導人。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蔣介石手下不僅有五虎上將,還有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他們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都是上將軍銜,在國民黨中能力出眾名氣巨大。「幹將」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
  • 民國時期的國民黨是資產階級政黨嗎?
    蔣介石檢閱黃埔軍校學員  國民黨建黨之初主要在武力依靠的是會黨,就是幫會,後來依靠軍閥,到黃埔軍校後才真正擁有自己的武裝。幫會、軍閥是沒有理想的,所以才有民國初年的亂象。孫中山和國民黨創建了民國,但是其實民國初期和國民黨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大家看看民國初年的政府元首,哪個是國民黨?
  • 這三人,被稱為胡宗南系的三大參謀長,那他們的結局各是如何?
    國民黨中央軍內有三大派系,陳誠(土木)系、胡宗南系、湯恩伯系。胡宗南是國民黨軍中最受老蔣寵信的人,有「天子門生第一生」之稱,後成為「西北王」。胡宗南系,以第1師、第1軍為主要班底發展而來,到抗戰時期發展成為第8戰區及第34集團軍,抗戰勝利後,胡系更是掌控了五十餘萬兵力,勢力範圍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晉東南等地區。胡宗南系能如此強大,作為輔佐胡宗南的參謀長們也一定不會弱。今天龍叔就和大家聊聊被稱胡宗南系三大參謀長都是誰?後來的結局如何?
  • 黃埔名將系列之二:最受信任的陳誠
    黃埔名將系列之二:最受信任的陳誠遲傑摘要:在眾多黃埔教官中,陳誠應該算是小字輩的,而且一開始也並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但後來陳誠卻逐漸成為蔣介石最受信任和器重的,陳誠的「土木系」更是成為中央系中實力最大的派系。如果說何應欽在黃埔系中地位和名望最高,那麼陳誠就是權勢和實力最高的了。
  • 《點將》三期:黃埔將領中陳誠權最大勢最高
    」更是成為中央系中實力最大的派系。如果說何應欽在黃埔系中地位和名望最高,那麼陳誠就是權勢和實力最高的了。圖1:陳誠是黃埔系將領中最受蔣介石信任的三炮起家的故事蔣介石以黃埔軍校起家,黃埔系自然就是他的嫡系,而在眾多的黃埔師生中,最受信任的無疑就是陳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