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中山先生開辦黃埔軍校,改稱為陸軍軍官學校,培養軍事人才
黃埔軍即陸軍軍官學校,位於廣東黃埔長洲島,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孫中山先生在中共和蘇聯的幫助下,為培養軍事幹部與1924年6月創辦的。孫中山得知,立即發電報指出「蘇聯是唯一的朋友」,勸蔣介石慎重行事,抓緊考察軍校建設。1923年10月19日,孫中山電邀李大釗赴上海一起商討國民黨改組問題,11月25日,孫中山召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會上關於討論組織國民黨志願師和創建軍事學校等問題,並決定把講武堂正式更名為「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
-
【黃埔軍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舊影釋證
黃埔軍校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
黃埔軍校與保定軍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區別與聯繫
因此,所謂的士官學校其實就是軍官學校,是日本陸軍培養基層軍官的主要搖籃,可以理解為專科學歷,學科建設也比較齊全,分為步、騎、炮、工、航空等(日本無獨立空軍)。其中還有來自中國的留日士官生,從1898年開始到1937年抗戰爆發,共有29期1600多人入校學習。
-
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學校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舊址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合影蔣中正校長黃埔軍校,群英薈萃,名將輩出,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近代最著名的陸軍軍官學校 軍事人才的搖籃!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近代一所有名的軍事學校。因校址始設於廣州黃埔島,故通稱黃埔軍校。它是在蘇聯和中國 的大力幫助下建立起來的。黃埔軍校的創辦人是孫中山,孫中山為推翻滿清政府,奔走呼號。
-
他是國民黨陸軍中將,15歲從黃埔軍校畢業,20歲升任將軍
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力最大的軍校還屬黃埔軍校。許多國共著名將領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將軍,也是黃埔軍校畢業生。畢業後的他在短短幾年內就直接升為將軍,一生低調。但他的孫女卻是家喻戶曉的女歌星劉若英。
-
張治中與黃埔軍校
其在黃埔軍校從第 一期開始歷任總隊長、教育長、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務委員會委 員,曾任武漢分校、長沙分校主要 負責人,是黃埔建校十年時印行 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史》(十卷本)的主持編纂者與出版人。 從黃埔建校到新中國建立,他被稱譽為中國國民黨方面始終堅持國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
鄧演達與黃埔軍校(上)
惠陽縣淡水小學堂、廣東黃埔陸軍小學堂第4期、廣東陸軍速成學校步兵科、武昌陸軍第三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工兵科畢業。按照原始記載,鄧演達生於1897年3月1日,一說生於1895年3月1日。父親鄧鏡人,是家鄉惠陽永湖圩鹿頸村秀才,曾任崇雅學堂學監,人稱「好好先生」,為人處事為鄉人稱道,對鄧演達幼年成長影響較大。
-
歷史大潮中的黃埔軍校,幾易其名,幾遷其址,共舉辦了多少期?
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決定創辦軍官學校,並定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共產黨員李大釗和毛澤東等參加了這次代表大會。李大釗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月24日,孫中山下令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並委任蔣介石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
-
李濟深與黃埔軍校
1923年12月經孫中山同意,李濟深以西江督辦公署名義在廣東肇慶創辦「西江陸海軍講武堂」。該堂為其後黃埔軍校的籌建、創立與發展提供了大批基層軍事幹部。同年李濟深說服李宗仁、黃紹竑等桂系首腦人物參加中國國民黨,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廣東革命政府,因而有了「半個桂系」之稱。
-
世界十大著名軍校:中國黃埔軍校比美國西點軍校要強
這個規定就證明了這所軍校在英國社會的地位,據官方統計,現役英國陸軍中80%的軍官是由桑德赫斯特軍事學院培訓的,歷史上值得特別提出的是英國首相邱吉爾、著名軍事家蒙哥馬利以及羅伯茨、亞歷山大和費斯廷等10多位陸軍元帥都是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
-
黃埔軍校洛陽分校
黃埔軍校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是中國近代由國民黨創辦的第一所培養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原校址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1949年遷往臺灣高雄縣鳳山市。1932年10月,蔣介石委派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高級教官章履等,到洛陽籌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黃埔軍校洛陽第一分校)」。
-
國民黨黃埔軍校撤離大陸:部分官佐留下打遊擊
抗戰期間的關麟徵(左)和張耀明 1949年5月12日,關麟徵親自主持成都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校務會議,第一次透露軍校要做好外遷的準備,他說:「現在雖說上峰還沒有這方面的訓令關麟徵見狀,提議要官佐各報志願,根據所報志願類別,提出三項處理方法:(1)願隨校行動者準備同行;(2)願資遣者給資遣費;(3)願留四川本地將來打遊擊的,加入軍校遊擊幹部訓練班,由軍校統一發給武器。結果是資遣了一部分官佐,一部分官佐加入了遊擊幹部訓練班,其餘官佐準備隨校行動。 此時,「代總統」李宗仁為了拉攏一部分黃埔系統軍人,便將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關麟徵召至南京,擬調關麟徵作參謀總長。
-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為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大門風格非常樸實,中央上方橫匾上「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是譚延闓所書。
-
兩岸e眼|赴廣州黃埔軍校採訪,臺灣記者:這是我母校
設於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是臺灣培養陸軍幹部的搖籃,追根溯源,其建校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正式成立,通稱黃埔軍校。參加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媒體人,今天上午來到廣州黃埔軍校舊址,一睹「黃埔建軍」的榮光。黃埔軍校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 ,國共兩黨的很多傑出將領都出自該校,尤其是一至六期。
-
世界四大著名軍校的「黃埔軍校」無憑無據
1.黃埔軍校學制太短難以深造。黃埔軍校由雲南陸軍講武堂應邀援建,比照講武堂每期學制4個月,實際在堂學習3個月。黃埔軍校前6期學期半年至1年,這多短學期,除去政治學習,假期及往返時間外,軍訓時間很短。中共與蔣介石聯辦黃埔軍校共畢業5期學員:第一期新7個月畢業,第二期1年畢業,第三期1年零3個月畢業,第四期6個月畢業,第五期1年畢業。
-
黃埔軍校其實不是正式軍校,只是個短期培訓班?為什麼人才輩出?
說起黃埔軍校,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名字,從這個名字中走出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中國絕大多數軍事統帥名將。自辛亥革命以來,歷經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漫長的革命戰爭中,黃埔軍校曾為國共兩黨培養出許多軍事家和將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位元帥中就有五位出自黃埔軍校,至於國民黨軍隊中的中上級將領更是無數。但是這樣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的黃埔軍校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樣的正規軍校,只是一個軍官速成班!
-
文物苑 | 畢業季,來看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學錄!
今天,讓我們翻開軍博館藏《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同學錄》,這裡匯集著從四面八方走到一起的黃埔軍校首批畢業生軍博所藏《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同學錄》,包含孫中山遺言、中央執行委員會祝詞、大元帥訓詞、本校誓詞、蔣中正校訓、孫中山對陸軍軍官學校開學訓詞、第一期同學錄及教官、學員照片和通訊地址等。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命名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28日選定廣州長洲島上的原廣東陸軍學堂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上建立軍校。5月,任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張治中為教育長。隨後,任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
-
廖仲愷與黃埔軍校(下)
1924年11月10日,孫中山北上之前,特任命廖仲愷為所有黨軍、各軍官學校和講武堂的總黨代表,兼任中央農民部長。1924年12月,廖仲愷以各軍總黨代表身份到粵軍講武堂向該堂成立中國國民黨特別區黨部典禮時致詞,他對粵軍指出:「吾輩有負擔中國革命之重任,而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又可以解除中國人民之痛苦。而主義之能否實行,則在乎黨人之信仰堅與不堅,黨人對於黨之主義明與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