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開辦黃埔軍校,改稱為陸軍軍官學校,培養軍事人才

2020-12-09 棗莊豆禾

黃埔軍即陸軍軍官學校,位於廣東黃埔長洲島,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孫中山先生在中共和蘇聯的幫助下,為培養軍事幹部與1924年6月創辦的。

1921年12月23日,李大釗通過林伯渠介紹,促成了馬林在桂林一次會見孫中山,其後,雙方又進行了三次長談,談論有關於中國革命和中蘇結盟等問題,馬林向孫中山提出:「中國革命有一個聯繫各階段,特別是聯繫工農群眾的黨,要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隊」。

1922年6月16日,因為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發動兵變炮轟總統府,意在拆南方政府的臺,趕孫中山出廣東,使孫中山被迫離開廣東,遠赴上海。

魯迅曾說過一句:「孫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國還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是他沒有屬於自己的黨軍,因此,不得不遷就與有武力的別人」。

「六一六」兵變後,孫中山離開廣東到上海,隨後,李大釗陪同蘇俄駐華特命全權代表飛到上海會孫中山,23日,共產國際作出《關於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關係問題的決議》,26日,用英文在上海的《大陸報》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聯合宣言的籤訂,標誌著孫中山所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此後,孫中山得到蘇聯派來顧問、支援武器、錢款的幫助。

1923年4月,李大釗發表名為《普遍全國的國民黨》,文章中指出:中國革命要有一個中心力量,這個中心力量當前要由國民黨來擔當,就要加強與改造它。李大釗在中共三大、西湖會議上提出:積極參與國共兩黨統一戰線策略方針的制定。並與孫中山親切會談,並與陳獨秀頓號張太雷等一起,促成了國共兩黨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為儘快謀劃建立軍事學校,1923年8月16日,孫中山與馬林、蔣介石、汪精衛等人商議決定派出「代表團赴蘇考察」,遠赴蘇聯學校軍事和黨務,代表團由4人組成,蔣介石為主要負責人。

9月2日,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在蘇聯的兩個月零27天裡主要目的是考察軍校建設。蔣介石並不滿意蘇聯軍隊的一些做法,曾提出終止訪問。孫中山得知,立即發電報指出「蘇聯是唯一的朋友」,勸蔣介石慎重行事,抓緊考察軍校建設。

1923年10月19日,孫中山電邀李大釗赴上海一起商討國民黨改組問題,11月25日,孫中山召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會上關於討論組織國民黨志願師和創建軍事學校等問題,並決定把講武堂正式更名為「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孫中山並提議:招生對象包括內外一切有志獻身國民革命事業、具有中學文化教育程度的青年。

會議上決定人事安排:孫中山親任校長,委任廖仲愷、李大釗、汪精衛、鮑羅廷、居正、謝持、等五人為國民黨改組委員,組成核心領導組織,以推動國民黨和軍校籌建工作的開展,並由廖仲愷和鮑羅廷負責軍校的具體籌建工作。

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出中央執行委員24人,包括共產黨員:譚平山、李大釗、於樹德3人當選,中央候補執行委員17人,包括共產黨員:沈定一、韓麟符、毛澤東、張國燾、於方舟、翟秋白等6人,標誌著國共兩黨正式的合作。

1月24日,孫中山先生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以軍政府總司令的名義正式下令,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國立廣東大學」,和「陸軍軍官學校」。

隨後並宣布成立軍校籌備委員會,以蔣介石為委員長,王伯齡、李濟深、沈應時、林振雄、俞飛鵬、張家瑞、宋榮昌7人為籌備委員。中國共產黨委派張申府參加籌備工作。由於蔣辭職赴滬,便由廖仲愷代理籌備工作,並負責招生事宜。

1924年3月,廣州《民國日報》刊登了《陸軍軍官學校籌備處布告》和《陸軍軍官學校考試委員會啟事》等文告。北京執行部為軍校第一期招生物色人選,經李大釗、譚熙鴻、丁惟汾、石瑛、譚克敏等共同負責遴選,最後推薦孫元良、陳以仁、曾擴情、王君培、韓紹文、石美麟、張忠、肖洪、周惠元、陸傑、胡遯、張鼎銘等12人報考黃埔軍校,最終全被錄取。中共北方區委在李大釗領導下成立了軍事運動工作小組,積極保薦優秀青年去軍校學習,還舉辦了投考黃埔軍校黨團員積極分子訓練班。

1924年3月27日,黃埔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黃埔軍校放榜,正取350人,備取120人,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中共黨組織從各地選派來的黨團員和革命青年。1924年5月5日,黃埔軍校新生陸續入校。

黃埔軍校第一任校長為蔣介石。關於校長人選,最初決定為程潛,而以蔣介石、李濟深為副校長。但是蔣介石不願在程潛之下,跑到上海消極對抗。並派張靜江找孫中山說情,孫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蔣介石為校長。在此過程中,蔣介石曾辭去軍校籌備委員長一職。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軍校大門貼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走別路」,下聯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橫批是「革命者來」。孫中山選定6月16日這一天開學,是要牢記軍隊的重要、陳炯明叛變的教訓。孫中山親臨發表演說,提出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創造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為辦學宗旨,以學習蘇聯建軍經驗,採取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際結合為辦學方針。

1924年正當廖仲愷接受黃埔軍校師生的的強烈要求,決定撤換政治部主任邵元衝,經與蔣介石校長、蘇聯軍事顧問加侖會商後,請中共推薦一位適當人選接任政治部主任,面對廖仲愷的請求,1924年9月,中共中央考慮周恩來先去黃埔軍校任政治教官,講授政治經濟學,11月,被正式任命為政治部主任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工作。推行紅軍經驗,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制度;健全政治工作機構,設立各級黨代表;開設政治課,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開闢了黃埔軍校乃至以後國民革命軍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周恩來出色的工作,使近乎於空殼的政治部,在很短的時間內工作得有聲有色,對黃埔軍校第一、二期學員思想影響很大。

黃埔軍校的創辦,為中國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它培養了大批軍事和政治工作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提供了幹部力量。

共產黨員重要將領:徐向前、陳賡、周士第、常乾坤、唐天際、曾澤生、林彪、倪志亮、郭化若、許光達、陳奇涵、楊至成、陳奇涵、宋時輪、張宗遜、陳伯鈞、羅瑞卿、郭天民、譚希林、王諍、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陳毅、陳奇涵、彭明治、袁也烈、熊雄、魯易、惲代英、雷經天、徐成章、楊林、胡公冕、李之龍、蔣先雲、李漢藩、許繼慎、黃敖、董朗、彭幹臣、蔡升熙、馮達飛、孫德清、劉疇西、左權、宣俠父、袁仲賢、周逸群、熊受暄、肖人鵠、吳光浩、朱雲卿、段德昌、李天柱、伍中豪、何昆、李鳴珂、劉志丹、曾中生、王世英、袁國平、李運昌、趙尚志、潘中汝、陶鑄、黃公略、李青雲、項英、張國燾、李富春、王良、李超時、徐彥剛、鄧萍、劉型、張友清、程子華、夏曦。

20世紀80年代,經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有36位軍事家是中國革命戰爭最終取得輝煌勝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這個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方志敏、劉志丹等組成的英名方陣裡,可看到有16人曾經在黃埔軍校留下過青春的足跡,他們是:毛澤東、周恩來、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林彪、陳賡、羅瑞卿、許光達、許繼慎、蔡升熙、段德昌、左權、黃公略、劉志丹。

國民黨重要將領:蔣介石、廖仲愷、李濟深、鄧演達、王柏齡、戴季陶、邵元衝、林振雄、周俊彥、俞飛鵬、宋榮昌、李其芳、杜景祺、何應欽、胡謙、錢大鈞、石醉六、顧孟餘、徐謙、方鼎英、顧祝同、陳繼承、陳誠、劉 峙、嚴重、蔣鼎文、張治中、繆斌、邵力子、呂夢熊、李偉章、陳復、冷欣、曾擴情、賀衷寒、宋希濂、石醉六、陳明仁、彭明治、黃杰、姚中英、鄭作民、胡宗南、杜聿明、鄭洞國、範漢傑、王耀武、李默庵、李仙洲、關麟徵、黃維、王敬久、孫元良、張鎮、曾澤生、戴安瀾、王竣、胡義賓、周復、張靈甫、胡璉、潘裕昆、高吉人、劉玉章、李彌、覃道善、邱維達、賴傳湘、彭士量、王劍嶽、梁希賢、陳文杞、呂旃蒙、鄭庭笈、戴笠、王諍、孫明瑾、蔡炳炎、鄧文儀、豊阝悌、桂永清、劉 戡、唐 澍、張耀明、邱清泉、廖昂、覃異之、鄭介民、陳修和、姜鏡堂、康 澤、毛人鳳、李云爾、唐生明、吳起舞、謝晉元、邱行湘、郭汝瑰、廖耀湘、孫明瑾、廖運澤。

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曾經參與北伐、中原大戰、抗日戰爭等戰事,在抗日戰爭特殊時期,為適應抗戰需要,黃埔軍校在各地設立分校,培養軍校學生,為抗戰前線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補充前線兵力。據日本投降後的統計顯示,黃埔畢業生在戰後倖存者僅11000多人,相比抗戰期間入校受訓的20萬學生,「黃埔系」在抗戰中的犧牲率高達95%。

相關焦點

  • 中國近代最著名的陸軍軍官學校 軍事人才的搖籃!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近代一所有名的軍事學校。因校址始設於廣州黃埔島,故通稱黃埔軍校。它是在蘇聯和中國 的大力幫助下建立起來的。黃埔軍校的創辦人是孫中山,孫中山為推翻滿清政府,奔走呼號。
  • 黃埔軍校與保定軍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區別與聯繫
    在民國各路軍隊中,各級軍官的基本來源分為四類:黃埔軍校畢業生、保定軍校生、日本軍校留學生、各地自辦的講武堂畢業生,其實在此之上,還有一個高級軍事人才的培訓機構「陸軍大學」。那麼,除去像四大講武堂之類的地方軍校之外,保定軍校、黃埔軍校、陸軍大學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學制學科建設上,以及軍事專業傳承上,到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 【黃埔軍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舊影釋證
    黃埔軍校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 ,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 為中國近現代史培養眾多名將的黃埔軍校一共開辦了幾期?
    眾所周知,黃埔軍校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最大的軍事院校。不過社會上對於黃埔軍校的開辦期數存在各種說法,有六期、七期、二十三期、七十八期等等說法。那麼黃埔軍校共開辦了幾期呢?首先要說明的是,黃埔軍校的正式名稱分別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4年至1926年)」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6年至1927年)」。1929年到1931年,蔣介石新建了「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始後,國共兩黨決定合辦一所培養革命軍官的軍校,即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 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學校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舊址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合影蔣中正校長黃埔軍校,群英薈萃,名將輩出,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 初心粵跡|第一次國共合作後,黃埔軍校應運而生
    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孫中山先生在此創辦了一所陸軍軍官學校,而它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黃埔軍校」。黃埔軍校誕生於風起雲湧的國民革命時期,毛澤東在抗戰時期就說過:「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後輝映,彼此競美的」。
  • 文物苑 | 畢業季,來看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學錄!
    借鑑蘇聯紅軍的建軍經驗,實行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強化軍事政治訓練,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成為國共兩黨的將帥搖籃,在中國近代政治史和軍事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和重要作用。軍博所藏《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同學錄》,包含孫中山遺言、中央執行委員會祝詞、大元帥訓詞、本校誓詞、蔣中正校訓、孫中山對陸軍軍官學校開學訓詞、第一期同學錄及教官、學員照片和通訊地址等。
  • 黃埔軍校其實不是正式軍校,只是個短期培訓班?為什麼人才輩出?
    在漫長的革命戰爭中,黃埔軍校曾為國共兩黨培養出許多軍事家和將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位元帥中就有五位出自黃埔軍校,至於國民黨軍隊中的中上級將領更是無數。但是這樣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的黃埔軍校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樣的正規軍校,只是一個軍官速成班!
  • 孫中山常到黃埔軍校檢查工作 親自核定校訓
    在廣州市區東南一隅,面積僅約8平方公裡的長洲島上,大名鼎鼎的「陸軍軍官學校」就坐落於此,而它有著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簡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
  • 歷史大潮中的黃埔軍校,幾易其名,幾遷其址,共舉辦了多少期?
    大會決定創辦軍官學校,並定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共產黨員李大釗和毛澤東等參加了這次代表大會。李大釗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月24日,孫中山下令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並委任蔣介石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1月28日,孫中山選定廣州東郊黃埔長洲島上原水師學堂和陸軍小學舊址為陸軍軍官學校校址。「黃埔軍校」從此得名。
  • 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成立
    1871年6月,巴黎運輸工人、詩人鮑狄埃在一間簡陋的屋裡創作了歌詞;1887年6月16日,法國裡爾工人狄蓋特為歌詞譜上曲子,標誌《國際歌》正式誕生。一個多世紀來,這首歌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把革命真理傳遍五洲四海。列寧稱其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歌」。
  • 黃埔軍校出過那麼多軍事人才,在世界軍校中排第幾?說出來別不信
    對中國人來說,最有名的軍校莫過於黃埔軍校,很多中國的高級將領和領導人都在黃埔軍校進修過。但是在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四大軍校中並沒有黃埔軍校,在黃埔軍校中出過那麼多的軍事人才,世界軍校中排名第幾?說了別不相信。
  • 「中國近代四大軍校校史聯展」首展在河北保定開幕
    3日,由保定軍校紀念館、東北陸軍講武堂舊址陳列館、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和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首次攜手舉辦的「中國近代四大軍校校史聯展」開幕。圖為開幕式現場。   廣東省廣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歐彩群表示,保定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正規陸軍軍校,而1924年由孫中山先生親手建立的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英才,在中國近代史尤其是軍事史上有著深遠影響。四地軍校史聯展,將助推近代軍事文化的研究及軍事舊址、史跡的有效保護。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 世界十大著名軍校:中國黃埔軍校比美國西點軍校要強
    第10:雲南陸軍講武堂。學校教員多數從日本士兵學校畢業,其中有一部分教官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會員,這使講武堂成為當時雲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據點。學院是英國培養初級軍官的一所重點院校,也是世界訓練陸軍軍官的老牌和名牌院校之一,雖然培育的是初級指揮人員,但它對英國軍隊和社會的影響同樣是巨大的。20世紀70年代,英國皇家建軍宣布:凡是要到正規陸軍去就任的軍官必須要經過桑赫斯特軍事學院的培訓。
  • 孫中山親提黃埔軍校門聯,上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是什麼
    文|緣是夢裡見到你世界上著名軍校很多,美國有西點軍校,俄羅斯有伏龍芝軍事學院。然而在中國近代時期,也有一所著名軍事學校,它就是上世紀20年代由國民黨孫中山先生創辦的陸軍軍官學校,俗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辦6年,培養出了幾百名將軍。
  • 近代中國將軍的搖籃——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久違的豔陽,清新的空氣,陽光明媚,春風微醺,信步來到中國近代軍事歷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校,既是瞻仰緬懷,更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創辦於1912年,校址前身為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北洋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在原址建立了「陸軍軍官學校」,共辦了九期,1923年停辦。
  • 廣東廣州中山大學高等學府旅遊景點以及黃埔軍校舊址旅遊景點遊記
    廣東廣州中山大學高等學府旅遊景點圖三二、廣東廣州黃埔軍校舊址旅遊景點黃浦軍校舊址為清代軍事小學和海軍學校,1924年,孫中山在這裡創辦了軍事人才培訓學校,它最初被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來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為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大門風格非常樸實,中央上方橫匾上「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是譚延闓所書。
  • 歐洲媒體公布上世紀全球十大軍校排名,中國一所軍校入選
    陸軍士官學校第九位:陸軍士官學校,於明治維新期間開辦,該學校主要教授軍事課程,以嚴格的軍事素養來培養學生,同時也為我國培育出不少名將:蔡鍔、蔣百裡等。其後,工程兵、通信兵、裝甲兵等自一九二零年也相繼建立了軍事學院。直到一九四七年正式改稱陸軍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上世紀培育出代表性將領:伯納德·蒙哥馬利(陸軍元帥)、亞歷山大(陸軍元帥)。其實這個學校還培養出來很多將領,不過全部都敗給了德軍的隆美爾將軍,基本上這個軍校出來80%二戰將領都沒打過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