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師長,黃埔軍校的畢業生,竟然在戰場上當了逃兵

2020-12-14 文華說歷史趣事

1938年,日軍進攻武漢。駐守富池口的是國民黨54軍霍揆彰的18師,這是國民黨的一支精銳之師,兵精彈足,機械精良。

18師師長李芳郴,和軍長霍揆彰一樣,都是黃埔一期的同學,是「天子門生」,受過三民主義的薰陶,畢業後就追隨陳誠東徵西討。

陳誠起家靠的就是18軍和11軍,這兩軍的軍官也多隨陳誠飛黃騰達而平步青雲,因而國民黨軍隊中有陳誠用人唯「土木系」一說,李芳郴和黃維等都是「土木系」的骨幹。

但令所有人不知道的是,李芳郴雖然是師長,可是他心裡並不平衡,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師長,而應該像霍揆彰一樣,最起碼也應該是軍長。

作為霍揆彰的下屬,他在霍揆彰面前從來是一副恭敬從命的樣子,可當他一個人的時候,卻時常怨天尤人、憤恨不平的。

他認為是霍揆彰擋了他的前程,如果沒有霍揆彰,說不定他早就成了軍長。所以,他不想用自己的戰功壘成霍揆彰升官的臺階,他甚至認為陳誠有眼無珠,不識英才。

黃埔一期畢業生646人,除了戰死的、病倒的,剩下的不是軍長,就是集團軍司令,像他一樣當師長沒有幾個。

為此,他時常感到懷才不遇,明珠暗投,心裡不是滋味。

1938年9月6日,由瑞昌向西展開攻勢的日軍第9師團一路橫掃中國軍隊陣地,很快打到雞籠山跟前。

雞籠山山高、林深、石大、壁陡。剛開始的時候,李芳郴是非常有信心打好這一仗的。前兩天,日軍以坦克開路,步兵跟進,中國軍隊則以爆破組炸其坦克,以機槍掃射其坦克後的步兵,日軍因此吃虧不小。

日軍第一次進攻被自己打退,李芳郴非常高興,認為日軍也不過如此。

他向第九戰區第二兵團司令張發奎報喜說「敵軍遺屍累累,我以逸待勞,巋然不動」。

張發奎也非常高興,特發來賀電以資鼓勵。

可惜李芳郴太小看日軍了,從第3日之後,日軍改變了戰術,大炮、飛機恣意逞兇,雞籠山一時成為煙火山,一線官兵傷亡殆盡,這個時候,李芳郴感到了日軍的厲害,心裡有些害怕了。

第7日,他趁著風高夜黑之際,想悄悄帶著主力撤到二線陣地—朱婆山。可是沒想到五連官兵激於民族大義,拒不執行他的「撤退」命令。他們堅守陣地,與日軍血戰到底,全部壯烈犧牲。

事後人們去打掃戰場時發現,戰死官兵或與日軍抱成一團,同歸於盡,或與敵人拼殺時互摜胸腔至死不倒,至於斷頭折臂者,所在皆是,這一英雄壯舉被當時的《民國日報》廣為宣傳,引起國人轟動。

雞籠山失守,不僅增加了半壁山守軍的壓力,縮短了中方防守陣線,也使中國軍隊設伏殲敵於陽(新)瑞(高)公路的計劃化為泡影,為此,蔣介石大為光火,電令張發奎,李芳郴:「著令死守半壁山、富池口,如再後退,應即將師長及其官兵照連坐法就地槍決。」

李芳郴嚇出一身冷汗,沒死在日本人槍下,卻要倒在中國人的手裡,豈不是冤莫大焉?!他只好硬著頭皮,在朱婆山趕緊布防。

9月14日,日軍向朱婆山、背膀山發起進攻,敵人如馬蜂一樣,滿山遍野的全是。日軍成團結隊,流動向前,步步向守軍核心陣地進逼。

李芳郴心裡害怕,怕有一顆不長眼的子彈會要了自己的命,可是有上次蔣介石的嚴令督責,他自然不敢怠慢,只好冒著危險、硬著頭皮帶領一班隨從來到前沿戰地,慰問傷員,鼓舞士氣。

前線官兵平素只知道師長,每次打仗,都是遠遠躲在後方指揮作戰,這次見他身先士卒,親臨前線,自然都非常激動,紛紛表示要與陣地共存亡。

正因為這樣,當天雖然敵人進攻了四次,可都被守軍擊潰,不過守軍的損失也不小,僅第四營就有80多名士兵被日軍燃燒彈活活燒成一堆黑炭!

戰事之慘烈,超出了李芳郴的想像。面對著越來越少的士兵,他決定找張發奎,請求支援。

當李芳郴趕到大冶縣城西南山上張發奎的指揮部,說明情況,沒想到,張發奎正在因為戰事不順而發愁,一聽李芳郴提援兵的事,氣不打一處來,衝著李芳郴就是一頓大罵,並對他說:援兵沒有。但你無論如何,要給我堅守三天!沒有我的命令,你要是再次擅自撤退,我一定親手斃了你!

李芳郴氣嘟嘟地回到了朱婆山陣地。

次日,日軍第9師團藉助艦炮的掩護向朱婆山發起了更猛烈的攻勢,頓時,山上山下,全被炮火煙霧和炸起的塵土所籠罩,一線守軍還沒有和日軍交火,就被震昏、炸死!山下陣地失守了!

21日天剛蒙蒙亮,日軍的飛機在空中狂轟濫炸,長江上的日軍軍艦在連續發射炮彈,日軍步兵借著這些掩護,瘋狂的向朱婆山腹地湧來,國民黨守軍以血肉之軀與敵白刃格殺。戰至下午4時,山上陣地大部被敵佔領,朱婆山危在旦夕!

蔣介石在得知朱婆山的危狀之後,急了,竟然繞過陳誠,直接下令張發奎,要他抽調第98軍之82師、193師各一部火速增援朱婆山。

98軍這時正全力防守半壁山要塞,兵力也十分吃緊。為了顧全大局,張發奎還是抽出楊昆源團增援富池口。

楊團抵達陣地之後,迅速投入戰鬥,可是日軍的炮火太猛了,兩小時不到,三千餘人的部隊竟然損兵折將,所剩無幾!

下午5時30分,張發奎再調193師的王博函團前往增援,其385旅旅長馬驥被抽調隨同指揮。王團接受先前增援部隊死守反擊的教訓,決定改變戰術,從敵人的後面拊背痛擊,這一下,打得日軍措手不及,首尾難顧,朱婆山暫時轉危為安。

22日,日軍在第9師團波田支隊的支持,再次向朱婆山展開了前所未有的進攻,槍炮聲、喊殺聲響徹整個朱婆山,山上的土變成了焦土,綠草變成了紅草。

激戰至傍晚時分,李芳郴環顧左右,除了警衛員、電報員、勤務兵及少數作戰士兵之外,更無他人!

李芳郴這一次是徹頭徹尾地害怕了!留在朱婆山,肯定必死無疑,而擅自撤守最終受軍事委員會懲處,也難逃一死,無論怎樣死,都不是他所希望的,他只想活著。

怎麼辦?想來想去,他覺得唯一的辦法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樣,雖然自己的前途渺茫,但至少還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天黑之後,日軍停止了攻擊,李芳郴把身邊的人支開,誰也沒有帶,一個人悄悄得溜下了山,摸到網湖邊上,找了一隻小划子,渡湖而去,自此以後,無影無蹤。

李芳郴當逃兵的消息傳到蔣介石的耳朵裡時,他正端著杯子喝茶,一氣之下,將手中的茶杯摔得粉碎,罵道:「娘希匹,竟出了這麼個孬種!這是我的學生嗎?」

他即刻下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法執行處通緝捉拿李芳郴,同時,下令將14師42旅旅長羅廣文調任第18師師長。

相關焦點

  • 閱兵式上旗幟落地,黃埔軍校就地解散,誰是黃埔「末代校長」?
    這個「弄丟了」黃埔軍校的人叫張耀明,他是黃埔軍校的第三任校長,是個抗日不含糊,卻又「生不逢時」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張耀明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經歷過東徵、北伐及軍閥混戰。跟大多數國軍將領一樣,張耀明也參加過圍剿紅軍的行動,不過,當時的張耀明還是一個小小的團長,而且剛上戰場就受了重傷。抗戰時期,張耀明開始在軍事領域嶄露頭角。
  •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名單
    黃埔軍校簡介1924年5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了黃埔軍校,培養革命軍事幹部。校內建立了黨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軍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政治等科,至1927年蔣介石發動&34;政變前,軍校一至四期的畢業生共4981名。以軍校學生為主組成的革命軍,參加了統一廣東的戰役與北伐戰爭。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名單1924年3月27日黃埔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放榜,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
  • 李濟深與黃埔軍校
    他在北京陸大及陸軍部任職期間結交了大批軍政官佐,因此在軍政界聲望極高,有「全國陸軍皆後學,兩粵(廣)名將盡門生」的聲譽。  李濟深於1920年春回廣州省親訪友時,被鄧鏗堅持挽留在粵,任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 司令部副官長,三個月後又接任第一師司令部參謀長,率部參加了討伐舊桂系沈鴻英戰事。
  • 蔣介石的嫡系愛將 揭秘顯赫一時的國民黨「黃埔系」
    「黃埔系」因黃埔軍校而得名,主要由黃埔軍校教官和畢業生組成,是由蔣介石一手扶持,幫助自己掌控國民政府軍政大權的軍官團體,根植於蔣家王朝之上。1949年隨著解放大軍勢如破竹,蔣家王朝覆滅,曾經顯赫一時的「黃埔系」精華盡喪。
  • 黃埔軍校的畢業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你知道嗎
    提起黃埔軍校,大家都知道這是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許多我們所熟知的軍事人才,就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而黃埔軍校的教員,更是由當時最具分量的人才團隊組成,許多名將都曾經在黃埔軍校擔任要職。如今黃埔軍校已經不再招生教學了,大家想必也有疑問,那些在當時畢業於黃埔軍校的人,相當於如今的什麼學歷?臨危受命,軍事院校成立1924年,國共兩黨首次合作之際,軍事人才緊缺。響應時代的號召,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成立了,又因設址在廣州黃埔島,簡稱黃埔軍校。
  • 鄧演達與黃埔軍校(上)
    鄧演達是現代著名政治活動家和國民黨左派領袖人物,早年對於黃埔軍校的創建與發展有過重要貢獻,特別是他曾擔任黃埔軍校本部、潮州分校兩任教育長,武漢分校時期再任教育長兼校長
  • 讀懂黃埔軍校就基本讀懂中國近代史:20萬黃埔生,戰死19萬
    不誇張地說,讀懂了黃埔軍校,也就基本讀懂了中國現代史。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黃埔軍校成就了中國現代史;尤其是在抗戰中,總共20萬黃埔生中,戰死者高達19萬多人,僅萬人倖存。據《國民黨研究資料叢書: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戰場史料選編》:抗戰期間國軍一共陣亡132萬人。
  • 張治中與黃埔軍校
    其在黃埔軍校從第 一期開始歷任總隊長、教育長、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務委員會委 員,曾任武漢分校、長沙分校主要 負責人,是黃埔建校十年時印行 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史》(十卷本)的主持編纂者與出版人。 從黃埔建校到新中國建立,他被稱譽為中國國民黨方面始終堅持國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 黃埔三傑是指黃埔軍校中的哪三位?
    黃埔第一期學員蔣先雲、賀衷寒和陳賡並稱「黃埔三傑」,是因為他們三人均來自湖南省,並且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秀,表現活躍,在國共沒有分裂前,全部深得校長蔣介石的欣賞與信任。在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時,蔣先雲入校考試成績在1200餘名考生中名列第一,並且保持畢業前的全部科目第一,廖仲愷驚嘆:軍校最可造就的人才。1925年畢業後任蔣介石秘書,兩次東徵五次負傷,攻克惠州時親率敢死隊登城,名動全軍。深得蔣介石的青睞與器重,「中山艦」事件後以黃埔軍校中將教育長的職位誘使蔣先雲脫離共產黨,結果蔣先雲第一個站出來聲明脫離國民黨。
  • 細數從這個古村走出來的梁氏將軍,黃埔軍校畢業的都有30多人!
    然而三甲還有很多在原國民黨軍隊和抗日戰場上建功立業的愛國將領,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不為人所知。在三甲民間曾有「一家屋場出了48根勒皮帶子」的傳說,反映一個家族出了很多軍人。其中較為出名的有敏慎堂,在民國時期有梁競魂、梁經枚、梁志中、梁國凱等4位少將,黃埔軍校第十四期的梁燦中(上校團長)、第十七期的梁綸輝也是三甲敏慎堂人。據初步整理,現今有依據是三甲人的黃埔畢業生有30餘人。
  • 國民黨榮盛一時的「黃埔系」,到底是如何沒落的?
    國民黨成功於組織形態的優越性,敗於組織的鬆散性國民黨能夠戰勝北洋軍閥,主要的一點原因就在於國民黨的組織形勢要優於北洋,但是很多人卻將國民黨北伐後的時期稱為新軍閥時期,這應該是對國民黨組織形式鬆散的側面反映,實際上國民黨的成功在於組織的團結性,
  • 黃埔軍校洛陽分校
    黃埔軍校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是中國近代由國民黨創辦的第一所培養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原校址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1949年遷往臺灣高雄縣鳳山市。黃埔軍校在大陸共招收了23期學員,在臺灣續辦校至今已招收學員約近80期。軍校在大陸時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畢業學生計有41386人。黃埔軍校洛陽分校,自1938至1944年共畢業學員20471人,佔黃埔軍校畢業生總數的近一半。在人們的印象中,「黃埔軍校分校」和廣州黃埔總校相比好像不太「正宗」,其實不然。
  • 陳誠在黃埔軍校給關麟徵當過軍事教官,但是倆人為什麼矛盾重重?
    關麟徵和陳誠並非一路人1924年4月,關麟徵進入黃埔軍校,是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員,被編入第三隊,不久後加入了中國國民黨。從黃埔軍校畢業後,關麟徵參加了黃埔學生軍,並先後參加了東徵陳炯明和北伐的戰鬥。在黃埔軍校時期,陳誠雖然也做過關麟徵的教官,但實際上關麟徵更敬佩的人是鄧演達和嚴重,這兩人淵博的軍事知識和戰略戰術理論、嚴謹的工作作風、剛直不阿的思想品德,對關麟徵以後的成長影響極大。1928年,關麟徵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第二團團長,而此時的警備司令正是陳誠,此時的關麟徵是陳誠的直系屬下。
  • 黃埔軍校與保定軍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區別與聯繫
    在民國各路軍隊中,各級軍官的基本來源分為四類:黃埔軍校畢業生、保定軍校生、日本軍校留學生、各地自辦的講武堂畢業生,其實在此之上,還有一個高級軍事人才的培訓機構「陸軍大學」。那麼,除去像四大講武堂之類的地方軍校之外,保定軍校、黃埔軍校、陸軍大學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學制學科建設上,以及軍事專業傳承上,到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 黃埔軍校其實不是正式軍校,只是個短期培訓班?為什麼人才輩出?
    在漫長的革命戰爭中,黃埔軍校曾為國共兩黨培養出許多軍事家和將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位元帥中就有五位出自黃埔軍校,至於國民黨軍隊中的中上級將領更是無數。但是這樣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的黃埔軍校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樣的正規軍校,只是一個軍官速成班!
  • 黃埔軍校歷任校長都是誰
    黃埔軍校狹義上講黃埔軍校應是1924年~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校址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當時校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廣義上講黃埔軍校即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
  • 風雲起:黃埔軍校第三期同學錄
    一般人對歷史時間不敏感,說起黃埔軍校前幾期辦學過程,模糊印像無非是辦學急迫,學生受訓創促,至於怎麼急迫,就不知道了。
  • 【往事】黃埔軍校走出了哪些國共名將?
    1924年6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於廣州黃埔長洲島創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這個學校有一個更著名的名字——黃埔軍校。 從1924年到1949年底,黃埔軍校在大陸開辦了23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培養出了23萬多名畢業生。其中,不少畢業生成為國共的骨幹將領——胡宗南、林彪、劉志丹、羅瑞卿、杜聿明、黃維、鄭洞國、戴安瀾、胡璉、徐向前、陳賡、趙一曼……沒有他們,整個中國現代史或將黯然失色。
  • 文物苑 | 畢業季,來看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學錄!
    今天,讓我們翻開軍博館藏《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同學錄》,這裡匯集著從四面八方走到一起的黃埔軍校首批畢業生》年代:1925 年質地:紙、布,系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梁廣烈所存,1985年由其子梁元捐獻軍博。
  • 常乃超畢業於德國軍校,算得上是個人才,為何在雜牌軍當師長
    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是常乃超畢業於德國的軍校,算得上是一個人才,可他為何在雜牌軍當師長呢?看過《亮劍》的人應該都知道常乃超吧,常乃超畢業於德國的軍校,也算得上是個人才了,但他為什麼會在一個雜牌軍中當師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