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左拐,然後直行比較好走」。
我坐在電動車後面給老公建議。但是老公並沒用聽我的,看見直行的綠燈亮起,直接就過去了。
我頓時有點氣急敗壞,忍不住評判指責老公——「倔強,執拗,聽不進勸告……」
老公聽了之後,也振振有詞地解釋自己選擇直行的理由。
他越辯解,我就越覺得他是在狡辯,就會越發地變本加厲嘮叨。
還好,我學習了心理學心靈成長,在我叨叨了幾句後,我就意識到我已經上綱上線了, 這是把老公過往的表現,都一起拿出來疊加到一起發火了。
覺察到這一點,我趕緊停下來,告訴自己,「少說話!說也沒用!」
於是,嘮叨戛然而止。
自己的自動駕駛模式——嘮叨——被主觀意識強行剎車之後,注意力就無所事事了,突然就把關注點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我問女兒,「寶貝,你說咱們家,誰比較通情達理?」
四歲七個月大的女兒,反應迅速,乾脆利落地說:「媽媽!」
我頓時得意地笑了,繼續問女兒,「你知道通情達理是什麼意思嗎?你就選擇媽媽了?」
女兒說:「不知道!」
我哈哈大笑,「不知道什麼意思,你都選擇媽媽呀?」
女兒說:「我不知道。」
我趁機給女兒解釋詞語的意思,「通情達理就是說,一個人很容易相處,能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和批評,是有智慧的人!"
女兒說:」最有智慧的人,是我呀!「
哈哈,女兒還真是機靈鬼啊,女兒知道智慧寶寶這個詞是絕對的褒義詞,她聽到這個詞就會先往自己身上安。
我繼續問女兒,老生常談的一個問題:「你愛爸爸還是媽媽?「
女兒一如既往地回答:」愛爸爸和媽媽!「
女兒從會說話開始到現在,每次問這個問題,她都是這麼回答的。
之所以又問這個問題,我是想搞明白,女兒是不是每次都用蒙來回答我。
我說:「那你剛剛為什麼要選擇媽媽?」
女兒說:「媽媽的聲音很大,開心啊!"
我不死心,繼續問,「那麼,咱們家誰比較頑固不化?」
女兒回答:「爸爸!」
「你知道頑固不化是什麼意思嗎?」
女兒說:「不知道!」
這時,我突然明白女兒的意思了。她其實是聽出來了我語音語調裡的差異。
如果我說的是褒義詞,語音語調都是上揚的,背後透著一些得意和期待。而如果我說的是貶義詞,語音語調是會帶著嫌棄的。
女兒長期和我生活在一起,她熟知我的語音語調表情動作,她的直覺已經得到充分鍛鍊,非常靈敏,所以,最近我發現和女兒對話,她總是給出超乎我想像的答案。
此時,我明白了為什麼很多教育學書籍都在倡導,父母要言傳身教,要以身作則。
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不僅會被孩子內化,包括父母的語音語調,表情動作很多無聲的語言,其實都難逃孩子的法眼。
就像一些父母感情出現了問題,但是為了不影響孩子高考,就忍而不發。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孩子的感知力何其厲害!他們的靈性太高了,即使他們還不具備完善的邏輯分析能力,沒用豐富的社會經驗,但是他們的感覺,直覺就是能告訴他們真正的答案。
在帶孩子的時候也聽過一些父母說,他們想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可是他們自己從來都不喜歡閱讀。為了孩子他們只好裝樣子,只要孩子在家,他們就忍著不玩電腦手機,就要裝出讀書的樣子。
可是他們堅持不了多久,就會發現,根本沒用什麼效果繼而灰心喪氣的說「沒效果」,也就放棄了……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切的學習和感知,都是由己及人的,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卻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做,結果不理想也實屬正常。
回想今晚自己的所作所為,起初給老公建議,其實就是潛意識在暗中控制了我的言行。看到路口,我就不自覺想要給老公下命令,指揮他按照我的意志行事。
當老公不聽時,我就有了憤怒的情緒,於是展開了嘮叨。而因為覺察到了情緒,及時剎車了,竟然又開始不自覺拉幫結派!
是的,我問女兒誰通情達理,就是想找個人來證明我是對的!這分明就是自己身不由己地,被人的本性左右了,一味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但對與錯,又有什麼意義呢?對與錯本來就是相對的,在家裡爭對錯就意味著失去了平等、尊重和感情。
因為有對肯定得有錯啊!都是人,人本能都會恐懼被否定的,你為了證明自己對就要讓對方承受錯,這不是愛對方的表現。
此時坐在這裡寫反思記錄,我感嘆,這一切都是在無聲無息,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如果現在不復盤的話就意識不到,自己到底為什麼會說出那些話。
感恩自己的成長,感謝女兒的提醒!每次女兒都能帶給我許多反思,我越來越贊同,孩子的到來就是來渡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