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訓練日記——孩子害怕小蟲子沒關係,帶他去認知,帶他去了解

2020-10-09 大賽爸爸說

家庭訓練日記

今天去鐵路公園玩,因為怕蟲子不自己走,非要抱著。我說不抱,引他追我,在馬上要哭的時候抱他起來,就這樣他自己走了一半的路。休息的時候旁邊一個奶奶對自己孫子說離草叢遠點蟲子咬,弟弟聽了又害怕了,趕緊抱他起來。

回到家給他看在公園拍的照片,他竟然說「不抱」,還記著在公園媽媽不抱他。


大賽爸爸說

蟲子,也許並不存在,但孩子害怕,那個說「離草叢遠點蟲子咬」的人不止一個,這樣的說法聽久了,便在孩子心裡刻下了烙印,即使沒被咬過,他仍然相信「草叢裡的蟲子」很可怕,產生了恐懼感。所以在公園裡孩子才要求抱抱,尋求安全的庇護。

最初,媽媽對孩子的這點要求沒有響應,無視孩子的恐懼,讓孩子追自己來擺脫「抱」的需求,直到孩子要哭的時候才抱;當遇到嚇唬另一個小孩的奶奶出現,我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孩子的恐懼是後天習得的。回家後,孩子仍然對「不抱」耿耿於懷,可以想像出他當時恐懼之深。


我們建議:

1.不要以蟲子嚇唬孩子

嚇唬孩子是「教育」孩子聽話的最「有效」手段,但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危害很大,這種特殊恐懼感就是一種。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遠離這種「教育」手段及運用這種手段的人。

2.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當孩子在公園說怕蟲子要求抱抱時,要亳不遲疑地抱起來,這種讓他感覺到安全,舒緩緊張感,慢慢地感受公園並沒有「說得那麼可怕」,對孩子有療愈的功效。

3.引導孩子糾正認知上的偏差

這種特殊恐懼來自於對事物的不了解,可以通過科普繪本幫助孩子把不熟悉的「未知」化解為熟悉的「已知」,比如未來出版社的《小蟲蟲的多彩生活》,以朗朗上口的語言,暖萌的拼貼風插畫,讓孩子感受到溫馨可愛的蟲蟲生活場景;田之久的《昆蟲運動會》跑步比賽開始了,放屁蟲的屁是起跑的信號,屎殼郎來參加比賽還沒忘記滾著他的糞球……將迷人的昆蟲世界在生動地展現在孩子眼前,趣味十足,讓孩子忍不哈哈大笑,像這樣的繪本有很多,讓孩子感覺蟲蟲並不那麼可怕。



4.適當地讓孩子與蟲蟲的接觸

有了對蟲蟲的基本認知,我們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孩子的迴避行為,可以從草地上找一些瓢蟲、蝴蝶等比較好看的讓他接觸,慢慢擴展孩子可接受的範圍,在這個過程中要與有趣的繪本建立關聯。這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當孩子出現抗拒心理時,要及時安撫,循序漸近地幫孩子戰勝恐懼的心理。


關注「大賽爸爸說」,

專注探討兒童發育遲緩、

孤獨症譜系障礙和家庭康復訓練,

傾聽您的困與惑,解除您的育兒焦慮,

私信「大賽爸爸說」,

為您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家庭訓練日記——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
    家庭訓練日記孩子睡得晚,所以早上也起的晚,去幼兒園沒想到孩子今天很聽話,沒哭也沒鬧,只是伸手讓我抱,然後我抱著他走進幼兒園的大門後,門衛爺爺給她量了體溫,然後帶他進教室。,之前孩子是很抗拒的,不是抱就是要哭和鬧,要麼就拉著我的手,要離開或者他要去其他的地方玩,做完早操後和別的小朋友一樣,排隊上廁所。
  • 家庭訓練日記——從日常點滴觀察孩子,從日常生活訓練孩子
    家庭訓練日記帶寶寶出門寄包裹,她看到外面有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就過去湊熱鬧,看上了一個小朋友的筆記本,直接去拿,小朋友不給,兩個就搶了起來,我對她說是別人的。但是,她一直要搶,我把她抱走了。,不知道如何與人接觸,看到其他孩子在玩的時候,會過來「攪局」,比如搶別的孩子的東西等,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媽媽帶他及時抽離,既可以避免事件升級,又能避免他在交往中留下陰影,掐滅剛燃起的交往熱情。
  • 家庭訓練日記——模仿、理解、運用,我們要知道的孩子認知過程
    家庭訓練日記西瓜的瓜以前說wa,今天「瓜」的音出來了。現在關注、模仿都很好,爸爸帶著他伸舌頭上下左右舔嘴唇,他都跟著學。爸爸還示範舌頭打卷,這個我和弟弟都不會,爸爸和哥哥會。我想在帳篷裡休息,讓爸爸帶他倆玩,弟弟偏不讓,拿著我鞋讓我穿上,領著我讓我陪他一起玩。到了草地,踢了兩腳球就偏要抱著,我說不抱,同時跑開,他就追著我跑,幾個來回之後他又去纏著爸爸抱。他要去踩井蓋,抬腿笑著看我,試探我的反應。我說不可以,他抬起來的腿又縮回去了,這樣重複了兩三次,我就過去把他領走了。
  • 家庭訓練日記——孩子步入幼兒園
    家庭訓練日記其他小朋友和老師在做互動小遊戲,他坐在凳子上,面帶笑容的看著。突然他大哭,想要去幼兒園的操場上玩,因為外面下雨了,操場上的運動器材,娃娃機,蹺蹺板,沒有辦法去做,我不想因為孩子鬧情緒影響到其他小朋友和老師。我把手機打開,讓他看了一會兒歌,總算情緒穩定下來。
  • 家庭訓練日記——紅燈不一定停?認知偏差慢慢來糾正
    家庭訓練日記去火車站買票的路上,他說:「爸爸要停下來。」我說:「還沒到呢,」他:「那個是紅燈,要停下來,」我:「直走就要停,我們剛才是右轉,所以不用停,」到達下個路口,正好是紅燈,我:「你看,我們現在想直走,紅燈,需要停下來。」
  • 美景雖好但暗藏危機,夏天帶孩子出遊時,可別忽視對小蟲子的防範
    上周末,一家長開車帶孩子去市裡面的景區去爬山,到了地方看到環境確實不錯,空氣也特別好,即便是夏天,但是也覺得很爽快,孩子是個6歲的女寶寶,穿了一個碎花裙子,就像花仙子一樣漂亮,停完車之後,我們帶著孩子開始往山上走,走到一半,孩子吵嚷著累了,要休息,我們就在中間的休息區停下喝水。
  • 家庭訓練日記——家庭和諧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家庭訓練日記早上八點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和寶寶一起看了繪本(這個還要謝謝大賽爸爸,寶寶很喜歡)。五點半左右,爸爸回來了,我們一拍即合帶娃去遊樂場,走到那裡正好今天商場門口,有個美食節的活動,我們邊吃邊逛,吃飽喝足,才去遊樂場。這是寶寶最喜歡的啦,興奮得不行,和小朋友比賽滑滑梯,滿場飛,玩得不亦樂乎。
  • 孩子幾歲才能去長途旅行?很多寶媽都帶他去早了
    不過如果你決定十一帶孩子出遊,除了需要考慮要帶什麼東西,還有一個問題也同樣需要重視,那就是孩子的年齡。一、孩子年齡對旅遊的影響有很多家長在制定旅遊計劃的時候,都不考慮孩子的年齡,他們覺得孩子什麼也不懂,去哪裡玩都無所謂。
  • 家庭訓練日記——孩子無意義語言的改善還是要從概念理解開始
    家庭訓練日記左左在語言上還是我聽不懂的語言比較多,每天嘴裡也不閒著的說,但通常都是無意義的語言。他立馬跑過來,自己主動坐在餐椅上等著。但也有聽不懂的時候。比如,他喜歡吃小豆子,每次我都把小豆子放在小碗裡給他吃,他想吃了,拿著小豆子來讓我打開,我對他說「左左,去拿小碗」,他不明白我讓他拿什麼,也可能是我平時沒有讓他有碗的認知。
  • 家庭訓練日記——孩子上下樓梯的訓練
    家庭訓練日記樂樂用了幾天就能獨自一腳一級上樓梯,而且還帶著沙包,走得還可以,現在去到醫院也能單腳上臺階了。他是否也能單腳下樓梯?我就在樓梯上貼了下樓梯的腳印,然後讓他自己下,他不願意去走,要我拉著他。連下午的上課也沒那麼配合,看來我的情緒不好影響了他的學習。切記耐心點,慢慢來來,學習上可以嚴格點,但不能罵太多,要平靜堅持做就可以了。 大賽爸爸說孩子能自己上樓梯了,這時,媽媽要讓孩子看到他的進步,建立起自信心,促進以後的學習。孩子運動能力的提高要慢慢來,給他自我調整的時間。
  • 家庭訓練日記——不要只看到孩子出錯,換個角度,看看他的優點
    家庭訓練日記在超市看到香菇、肥皂,就直接放在嘴巴吃了;跟他說了是生的,不能吃,做熟了才能吃也沒用,還是想吃。從超市出來,寶寶提著的小零食掉在地上,他撿了起來。在唱歌時,會跟著歌曲做動作,只是不太準。孩子看到香菇也是因為香氣的誘人,只是孩子的年齡小,認知能力不太強。其實這也正常,家長不用太過擔心,隨著孩子生活經驗的增多,這種做法會漸漸消失。
  • 身上有這些「信號」的孩子,很自卑,想消除就多帶他去這些地方
    如果你的孩子身上有這些表現的話,就說明他很自卑。如果想讓孩子不再自卑的話,可以多帶孩子去下面這些地方。「信號」的話,就可以多帶孩子去這些地方:1.熱鬧的公園孩子之所以會自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太封閉自我了,是和別人接觸的太少所致。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活潑起來的話,我們就要帶孩子去一些比較有「人氣」的地方,比方說熱鬧的公園。
  • 家庭訓練日記——讓父親的愛不缺席
    家庭訓練日記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只要看不見爸爸,就會馬上回頭去找,看在不在我們後面,只要看不到就馬上拉著我說,「找~找~爸爸!」找到了,說抱抱!孩子又進步了一些!在路邊,他摘了一朵花,放在手裡面,張開手心用嘴去吹手裡的花朵,看著手心裡的花朵飛出去,他開心得又跳又蹦。這是他爸爸以前教他吹蒲公英的樣子。他的記憶力還是挺好的,模仿能力也挺強,就是出門不太願意走路,總想讓抱著。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不僅僅是別國的語言和風景,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
  • 孩子還小,有必要帶他去旅行嗎?
    馬上就要十一小長假了,今年我是提前一個月開始計劃出行,提前訂好了機票和酒店,就等著老闆放人,就領娃去歡度假期了。孩子他奶奶之前總是跟我嘀咕,孩子還那麼小,抵抗力不能和大人比,出去就是遭罪。而且那麼一丁點大,就算帶他出去了,他也記不住。但是在我置若罔聞,三年領寶寶大大小小國外遊、周邊遊去個遍之後,老人已經習慣了,甚至這次還主動問我,要帶寶寶去哪玩。
  • 當孩子厭倦學習的時候,別帶他去火車站飛機場,應該帶他來這裡
    ,帶他去這4個地方著名的考研名師張雪峰老師曾說過,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家長不妨帶他去4個地方轉轉:公交車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通過觀察這4個地方人群的不同面貌,讓孩子能明顯看出,有錢人和中產、底層人民,生活的不同檔次,不同等級,讓孩子自己去判斷,應該去努力追求哪種生活,孩子自然會有學習的動力。
  • 能在家給孩子做感統訓練嗎,還是一定要去感統訓練機構?
    有些不合格的感統訓練中心,採取的引導方式非常粗暴簡單,訓練方式枯燥乏味,甚至會採取不尊重兒童的方式對待孩子,用嚴格暴力的方式去訓練孩子。例如,遇到孩子害怕蕩鞦韆,不願意蕩鞦韆,這時正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孩子這次不願意下次再引導。
  • 帶孩子一起去了解世界
    我見過太多放假之前計劃帶孩子去哪裡玩,然後假日中密集地發朋友圈,各種曬,有位同事7天帶孩子逛了歐洲數個國家。 如果你是為了孩子去旅行,就不要說這些話,不妨聽聽孩子的心聲。孩子可能在任何時間停下來,耽誤你的行程安排,你可能會責怪孩子慢。一整天累得快散架,可孩子精神抖擻,還對你問這問那,你責備孩子煩人。可父母們是否還記得帶孩子旅行的最大意義,不是路途的風景,而是你們的好狀態和陪伴心。
  • 一文帶你全面了解​0-6歲兒童認知訓練
    0-6歲兒童認知發展是如何劃分的?0-6歲孩子各年齡段認知理解的訓練方法是如何劃分的?寶寶會扶著箱子四處繞行去找出貓的圖片。3、當家長帶寶寶到室外去玩時,如果看到醒目的廣告、標語、招牌、車號等大字都要指一指、認一認,讀一讀,培養他路上看到大字時」嗯,嗯」地問字的習慣。
  • 家庭訓練日記——慢慢引導,切莫強行矯正
    家庭訓練日記這段時間,孩子喝水會喊喝,有時候尿尿會表示(不過是少部分時候)。昨天要喝會區分喝水和喝奶,就是喝水就說喝茶,喝奶會說喝奶,以前都是一個字,喝。但是最近膽子越來越越小,容易被驚嚇,黑的地方不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