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厭倦學習的時候,別帶他去火車站飛機場,應該帶他來這裡

2020-09-17 奶球媽咪

從孩子們進入校園的第一天起,學習就被家長視為最重要的任務,成績成了衡量孩子優劣等級,甚至前途未來的尺碼和標準。可以說,在現行教育制度下,中國孩子背負的學習壓力很沉重,父母也不堪其苦。

學習本身就是一項痛苦的事業,孩子們要熬過十年寒窗,才換來金榜題名時,這個漫長的「馬拉松」賽道上,疲憊和厭倦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就算是學霸也不例外。

考研名師張雪峰:孩子不願學習,帶他去這4個地方

著名的考研名師張雪峰老師曾說過,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家長不妨帶他去4個地方轉轉:公交車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

通過觀察這4個地方人群的不同面貌,讓孩子能明顯看出,有錢人和中產、底層人民,生活的不同檔次,不同等級,讓孩子自己去判斷,應該去努力追求哪種生活,孩子自然會有學習的動力。

很多家長都覺得張雪峰老師說的非常有道理。

爸爸為喚醒厭學兒子,帶兒子來到這3個地方,效果不錯

有一位父親,早年間下海經商,很少陪伴兒子,媽媽也工作很忙,兒子一直跟隨爺爺奶奶生活。

兒子上初二時,結交了幾個不好好學習整天混日子的朋友,漸漸迷上了遊戲,從優秀班降到了普通班。爸爸這時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放下工作,把兒子接到了身邊。

兒子已經開始厭學,拿起書本就犯困,冒出了退學的念頭,經常跟爸爸發生爭吵。

爸爸對兒子說:「我帶你去幾個地方,如果回來之後,你還是想退學,我支持你。」

1)勞務市場

爸爸帶兒子來的第一地方,是勞務市場,這裡匯聚了眾多尋求就業機會的人,大多數都是農民工,他們穿得很差,臉上神情麻木、呆滯,但時刻有種警覺,一旦人走過來,一群人就會圍上來問,老闆,要人嗎?有活嗎?

對他們來說,能賺一點是一點,光是生存就已經讓他們拼盡全力了,什麼尊嚴、體面都是沒法考慮的東西,眼前這碗飯能吃上就不錯。

他們沒有學歷、沒有高超的技能,更沒有背景沒有支持,只能在社會最底層摸爬滾打。

在未來社會中,貧富差距會進一步拉大,如果不學習,沒有終身學習的能力,社會淘汰你的時候,連個招呼都不會跟你打。

2)醫院

爸爸又帶兒子來到醫院,同時看望了一個正在住院的老朋友。住院區裡隨處可見的病人,還有在走廊上搭行軍床甚至打地鋪的家屬,都給了兒子極大的震撼。

有的病人甚至連病房都沒有,一個床位都有好幾個病人排隊等著。

這些家屬捨不得去住醫院附近的賓館,因為省出來的錢,就意味著親人能用更好的藥,效果更好的治療手段。

繳費單上驚人的數字,一天天攀升,一場大病就能讓一個中產家庭變為赤貧。醫院是不會讓你討價還價的,就像《我不是藥神》裡面說的:錢就是命,命就是錢。

馬未都曾說過,在病痛面前,人是最沒有尊嚴的。

爸爸對兒子說:「我並不指望我老了,你會孝敬我,但你至少要保證,在你自己年老的時候,有能力對抗疾病,能有尊嚴地活著。」

3)特殊教育學校

父親帶兒子來的最後一站,是特殊教育學校,這裡全是殘疾孩子。父親給他們送來了一批物資,能幫他們過個不錯的中秋節了。

這些孩子有的是聾啞人,有的是盲人,還有少數是智力障礙。但每個孩子都在竭盡所能地學習,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是那麼誠摯,絕對不是裝出來。即使是有智力障礙的孩子,仍然在學習簡單的一技之長,期待著有朝一日能自食其力。

兒子看到這兒感動哭了,他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幸福,他所厭倦的校園生活,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

這位父親後來說,三個地方轉下來,兒子默默背起書包,重新走進了學校,遠離了那些朋友,也放下了遊戲,再也沒有提退學的事,而且學習成績有了不小的進步。

父母學會適當的「刺激」,讓孩子認清生活的本來面目

孩子整天被關在校園中,生活圈子狹窄,眼界不開闊,看不到學校以外的世界,就像井底之蛙一樣,看到頭頂上一小片天,就以為是整個世界。

有時候,父母要帶領孩子走到外面,認清生活的本來面目,讓孩子觸摸到生活的質地,適當地「刺激」孩子,孩子自己會做出判斷。畢竟,人生的路,總要靠孩子自己去走。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你帶著孩子來到火車站,你看看坐在火車上的人有什麼樣的打扮、說什麼話、是什麼樣的素質,然後再去地鐵站、飛機場看看,最後反思自己,孩子你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管用
    身為過來人家長知道孩子不學習是不行的,畢竟在未來的社會真正能夠打拼出一條路來的將會是有知識的人。可是孩子還小,不懂得這些道理,與他說很多時候又講不通。一位哈佛的女校長對此曾發表過言論,說如果孩子不想讀書的話,那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一看,比你打罵更管用。
  • 劍橋校長:孩子不願學習?不要只是說教,帶他去這3個地方
    劍橋校長:孩子不願學習?不要只是說教,帶他去這3個地方!現如今,傳統的課堂教育依舊是主流教育方式。孩子在封閉且固定的空間內學習,老師在講臺上向學生灌輸知識,但現在有許多人對這種教育方式表示不贊同。,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上,孩子的眼界和格局更加重要,多帶孩子四處旅行是拓寬孩子眼界的好方式。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有的家長可能脾氣比較暴躁,在聽到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立馬會跟孩子吵起來,或者是棍棒伺候。才不去管孩子有什麼理由,就覺得他這個年紀不讀書就是錯的。如果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火車站可以說是人流量最大的一個地方了,這裡各類各樣的人都有。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不僅僅是別國的語言和風景,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提高孩子的格局
    她曾說過:"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她每年都會帶孩子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以學習的方式旅行。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講道理管用
    儘管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平時工作比較忙碌,但會在有空的時候帶孩子去世界各地走走看看,她認為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有很多知識是課本上永遠學不到的,帶著孩子去旅遊可以讓孩子見見各地的風土人情,學習當地不一樣的歷史文化,讓孩子開闊視野。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老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哈佛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提出:世界上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的東西有太多,而這些東西絕不僅僅局限於對他國語言的學習,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他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國文化和歷史、人文和生活。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親身經歷才能體會。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些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 帶著自己的孩子們看著這些努力學習的孩子們,和自己擁有的生活相比,難道不應該好好學習嗎?2、招聘市場現在孩子都能夠去接受教育,都能夠去上學讀書,但是有的孩子恰恰確實不想讀書,認為讀書是沒有用的——低學歷的人不是照樣可以創業,當老闆?甚至提出讀書無用論的理論來反駁父母。
  • 孩子若不想讀書,去這四個地方帶他看一看,就什麼都明白了
    導入語:孩子若不想讀書,去這四個地方帶他看一看,就什麼都明白了科技越來越發達,手機也是真正的進入到了「每家每戶每人」,許多小孩子現在人手一部手機,手機到了小孩手裡就出不來了,家長不讓玩,小孩會說,老師讓學習,尤其是這次疫情,網課更加讓小孩有了光明正大的機會玩手機。
  • 「媽,我想打工賺錢」,當娃不想讀書時,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
    尤其是一些上到初一下半學期就退學的同學,過年的時候和小勇炫耀自己掙了多少多少錢,自己也自由了,還不用學習。 本來就不愛學習的小勇,更是動了心,於是他鼓起勇氣對自己的父母說:「爸媽,我想打工賺錢,我不想念書了」。
  • 「媽,我想打工賺錢」,當娃不想讀書時,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
    尤其是一些上到初一下半學期就退學的同學,過年的時候和小勇炫耀自己掙了多少多少錢,自己也自由了,還不用學習。本來就不愛學習的小勇,更是動了心,於是他鼓起勇氣對自己的父母說:「爸媽,我想打工賺錢,我不想念書了」。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比講任何道理都管用
    他說,當你的孩子學不進去,你就帶他去客運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這4個地方去看看。讓孩子分別在這4個地方觀察一下,看看每個地方人群的衣著、舉行、吃的飯和說的話。然後問問孩子將來想成為哪一類人。這裡的人群不乏有很多身著名牌,候機時或看書,或在咖啡館等候,甚至有些人說著外語。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而並不是每個孩子一開始對學習都很感興趣,而父母對於「不愛學習」的孩子是非常頭疼的,孩子不愛學習,很多父母都會採用各種方法。而很多父母採取一些強硬的態度,雖然孩子表面看起來在學習,其實他的心還是沒有在學習上。更有甚者,在父母採取了強硬的態度以後,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 孩子不想讀書,暑假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勝過你吼他
    如果你家孩子不想讀書,那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看看:第一是長途汽車站,第二是普通火車站,第三是高鐵站,第四是飛機場。帶孩子去看看,那些在長途汽車站擠大巴的人穿著什麼樣的衣服,說什麼話,是什麼樣的素質。然後再帶孩子去火車站看看,去高鐵站看看,去機場看看。看下這幾個地方的人又是什麼樣的穿著,什麼樣的素質。最後問問孩子,未來你想成為哪一類人?
  • 孩子不想學習怎麼辦?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比講任何道理都管用
    若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勝過家長吼10000句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曾說過: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在演講中,張雪峰老師提到一個問題:「當你的孩子不想好好學習的時候,你應該怎麼弄(nèng)他?」而他的回答,讓伊瑪佩服的五體投地。
  • 清華大學校長演講: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清華大學校長演講: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種心理:不愛學習。比如,有的孩子明確告訴父母自己不喜歡上課。所以,在孩子投入到學習之前,你就不要給自己留太多隱患,給孩子從一開始布置房間的時候,就要儘可能避免幹擾源,比如,房間光線已經不好了,孩子還有一個好玩的椅子來回晃,他就不可能全心投入學習。或者,如果書桌上有太多的裝飾品,孩子一定會忍不住動手去戳一戳。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5個地方走一走!比你吼1000句都管用
    讓他看看農民伯伯是如何勞作的,讓他去農田體驗插秧、灌溉、收割……要讓孩子親身體驗到,生活點點滴滴都來之不易。孩子見識過生活的辛苦,體驗過流汗的艱辛,才會懂得珍惜當下,好好學習。帶孩子去貧困山區看看這些孩子,再讓孩子自己想一想,每天都有專人接送,還得人哄著去學校,這應該嗎?
  • 李玫瑾:當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所以,不妨帶他來農村老家看看,親眼看看農民伯伯是如何辛勤勞作的。孩子年齡大一點的,還可以親自體驗插秧、灌溉、收割等農活,體會到生活點點滴滴都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 當孩子不想讀書,請帶他去這5個地方走一走!(老師轉給家長)
    讓他看看農民伯伯是如何勞作的,讓他去農田體驗插秧、灌溉、收割……要讓孩子親身體驗到,生活點點滴滴都來之不易。孩子見識過生活的辛苦,體驗過流汗的艱辛,才會懂得珍惜當下,好好學習。帶孩子去貧困山區看看這些孩子,再讓孩子自己想一想,每天都有專人接送,還得人哄著去學校,這應該嗎?3招聘市場在如今,高學歷對一個人的發展究竟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