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 濤(四川·南充)攝影/陳永紅
很難想像一座缺山少水的城市能夠有多少亮色。人與山最易親近,伴山而居,便算得人生當中的幸事了。十多年前,我在蓉城小住,父親曾刻有一枚「枯松含窗」的圖章。在高樓林立的大都市,窗前的兩棵古松,實可謂戶外最美的景致。那時我常常在想,若是門前有山,滿目蔥茸,該是何等的愜意啊。
畢業後,我供職於數百裡外川北果城的一所高校。果城南充處於丘陵地帶,四面環山,頗有一番山城的風味。離家最近的,當屬西山一脈的金泉山了。出城西行,過西橋不遠,便是據傳為謝自然飛升之處的步虛臺遺蹟。其下有溪,呈逶迤曲折之勢,流水潺潺,終年不斷。此等山清水秀的去處 ,確也是炎炎苦夏的避暑勝地,故而在仲夏之日的黃昏,常常是匆匆地吃過晚飯,我便獨自一人踱上山去,靜靜地尋我那一片寧靜與清幽。
山,宜讀而不宜看。看是浮光掠影地觀,讀是平心靜氣地品。讀山,需要的是一種祥和,一份恬淡。
南充城四面皆山,西山十二峰,峰峰相連,十餘年來,我的足跡遍踏了果城周圍的奇山秀峰。臨山而居,與山為伴,日子久了,我也漸漸了解了一些山的性情、山之幽韻,更憑添了一份對山的感情。
山景隨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春日的山,一如嫵媚的少女,秀美輕逸、婀娜多姿,最是具有山水的輕靈之氣。徐徐而來的薰風,帶著陣陣山野間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放眼望去,遍山遍野,山花爛漫;置身其境,若臨仙界。拋卻了凡塵的雜念,便可盡享這青山的朗潤了。
夏日的山,鬱鬱蔥蔥、青翠欲滴,這是山野的本色。特別在七月流火的苦夏漫步山道,更能體悟一番山林的幽趣。清泉汩汩、溪流潺潺,涼意生處 ,暑氣頓然而消。找一處可供歇腳的地方小憩,放眼環顧,四野間寂靜無人。這時候,知了倒成為了山中唯一的主人,嘶啞地鳴唱著,此起彼伏地展示著自己的歌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置身此境,倒是頗能感受到古人詩中的意趣。
山光最宜是秋色。秋日登山,氣爽天清,晴空中萬裡無雲,更是能夠體悟一番品山的樂趣來。秋日的天空是開闊的,秋日的山巒是寬廣的,寬廣得能夠包容下天地之間的萬物。秋日的山巒有著博大的胸懷。你看:那一望無垠的綿綿山巒上,累累碩果掛滿枝頭,這正是大自然饋贈於人間的一份厚禮。如果說,春花開出了山巒的色彩,夏蟬唱出了山巒的清幽,那麼,秋色和秋聲則賦予了山巒的氣度。漫山的林木莽莽蒼蒼,林海的濤音空谷傳響,如若在金秋的季節中步入叢林,你就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震撼。
冬日是山中最少人煙的季節。草枯花敗,只剩下少許的喬木在嚴冬中搖搖晃晃,抵禦著寒風的入侵。這時的山是清瘦的,清瘦得有些悽涼。但只要有雪,山便會很快地豐滿起來 ,也很快地熱鬧起來。川北一帶很少能見到晶瑩剔透的雪花,更不說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了。一到冬天 ,新雪初霽的日子,西山頂上,處處可見前來觀雪的城裡人,帶著早就備好的相機,攜妻牽子地匯入山道上絡繹不絕的人流。若是想感受一番山雪的韻致,倒是獨處為宜。大可覓得一條幽僻的狹徑,或是尋道問禪,或是踏雪訪梅,在這人跡罕至的荒道,面對了群山腳下的皚皚雪野,回首一下曾經走過的道路,設計一番來年的人生。
古人常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是能啟迪人們的心智的。居山是福,能夠臨山而居,也算得是我的一種福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