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箴言故事】仁者愛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2020-12-12 騰訊網

《論語·雍也》記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是說聰明人樂於水,有仁德的人樂於山。對此說法,他的幾位弟子有不同的理解。

《孔子家語·三恕》中記孔子向不同的弟子提出這一問題,讓他們分別回答後孔子行進行評論。

有一天,子路來到孔子面前,孔子問他:「智者是什麼樣的人?仁者是什麼樣的人?」子路問答:「智者善於使人知道自己,仁者善於使別人愛自己。」孔子說:「這種回答是士的表現。」

子路走了出去,子貢走進來,孔子又向他提出同樣的問題。子貢回答:「智者善於知道別人,仁者善於愛護別人。」孔子對他也加以肯定,說:「這種回答也是士人的表現。」

子貢出去,顏回又走了進來,孔子又將同樣的問題向他提了出來。顏回卻這樣回答:「一個有智慧的人,首先表現為有自知之明,才能有可能了解別人;一個有仁德的人,首先應該自愛,才有可能愛護別人。」孔子聽後,十分高興。脫口說出:「顏回的主張,正是士君子的主張。比別人都高出一籌啊!」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孔子一生的作為就已有了答案,他一生中不斷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古人學習,通過接觸社會,廣泛向社會學習。知識日多,學習日長,如河中流水一樣,永不休止,表現出智者的樂觀,向上的態度。他的行為體現出「智者樂水」。他一生政治上不得意,棲棲遑遑,遠大的政治抱負不能施展,自己遠大的理想,甚至最起碼的要求也沒能實現,但他仍然信心十足地到處宣傳自己的主張,堅定不移地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到了晚年,看到政治抱負實在不能實現了,又教育弟子,希望自己的主張薪火永傳。這種信念堅定,始終如一的行為,正如高山一樣巍然屹立,孔子的行為正體現出「仁者樂山」。

智者,仁者都是人們應該具備的好品德,但兩者又有不同。智者不斷學習,增加智慧,知識就是力量,永遠學習,永遠進步,永遠提高,如江河之水,長流不斷。仁者是道德水平高的人,有了高水平,就能走得正,站得直,人們把他當榜樣,如巍峨的高山一樣,屹立在人們面前。孔子這句話,不但是讚揚智者,仁者,更主要的是要人們學習智者、仁者。

相關焦點

  • 【孔子箴言故事】仁者愛人——智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中記孔子說「智者樂,仁者壽」,是說聰明人快樂,仁人長壽。因為聰明人想得開,不為小事煩惱,有仁德的人心胸坦蕩,不攀比,不嫉妒,就能長壽。《列子·天瑞》中記著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一生到處奔波,宣傳自己的主張,不為人用,心情一度很不好。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名叫柏樹洞的地方。見到一位耋耄老人,坐在一塊大石頭旁,他身上披著鹿皮,腰裡繫著草繩,抱著一張琴,在那裡引吭高歌。孔子見此人不凡,便向前深施一禮,向他詢問。原來此人叫做榮啟期。孔子問:「什麼事情使先生這麼高興呢?」
  • 「孔子箴言故事」仁者愛人——智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中記孔子說「智者樂,仁者壽」,是說聰明人快樂,仁人長壽。因為聰明人想得開,不為小事煩惱,有仁德的人心胸坦蕩,不攀比,不嫉妒,就能長壽。《列子·天瑞》中記著這樣一個故事:孔子一生到處奔波,宣傳自己的主張,不為人用,心情一度很不好。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名叫柏樹洞的地方。
  • 孔子為什麼用山水來比擬智者之樂和仁者之樂?
    《論語》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通智。智者,指的是那些有智慧、聰明的人。仁者,指的是那些有寬大胸懷、仁愛之心的人。仁者、智者是精神品質不同的人,他們對於自然美的欣賞也各有偏好。為什麼這麼說呢? 《韓詩外傳》記載了一種解釋。
  •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知(zhì)者樂(yuè)水,仁者樂山:知,同「智」;樂,喜愛的意思。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喜歡動,仁德的人喜好靜;明智的人樂觀,仁德的人長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與否,因心境而定,與山水無關;鬥轉星移,桑田滄海,不變的是人性。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什麼意思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選自《論語.雍也》。意思是說,仁厚的人喜歡山,智慧的人喜歡水。字面上看,普遍說成是指人喜歡山水的一種極致的心境和意念。但是深問一句,為什麼喜歡山的人就一定是仁厚的,喜歡水的人就一定是智慧的呢?
  • 你知道成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含義嗎?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說的,但以前一直不解其意,按字面意思,「知者樂水」就是聰明的人喜歡水;「仁者樂山」就是仁慈的人喜歡山。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按原來的理解,水裡的魚、烏龜、泥鰍應該都算是智者了;山上的老虎、獅子、猴子都應該算是仁者了,這顯然是大錯特錯了。原來這個水和山,比喻的是智者和仁者的思想境界,而不是他們真的喜歡山和水。
  • 孔子之仁者樂山也
    仁者樂山,這句話人們幾乎都耳熟能詳。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句話的深刻文化內涵。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雍也》:「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孔子的學生子張向孔子請教:「仁者為什麼會喜歡山呢?」孔子指著泰山說:「你看,它多麼高啊!巍然聳立著。」
  • 子曰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房產企業能做到智仁雙全嗎
    蘭州市城關區青白石水車園小學銀河分校建成之時,西北師大附中為表示祝賀特向水車園小學銀河分校贈送了一尊孔子像!其寓意不言而喻……引人矚目的還是花崗巖雕塑落款上引用的孔子的一句箴言: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明代大儒湛若水是這樣理解的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雍也》: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段話很有名,不少思想家都討論過。例如,朱熹認為,沒有對仁和智極其深刻的體悟,絕對不能作出這樣的形容。
  • 你知道「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樂」怎麼念嗎?
    其中的一段話是這樣寫的:「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這段話中出現了多個「樂」字。大家都知道「樂」是個多音字,那麼你知道這裡的幾個「樂」,分別應該讀什麼音嗎?這些「樂」分別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你有閒,那麼今天就和我一起來「咬文嚼字」吧!「樂」字最常見的讀音和語義主要有這樣兩個:1. 「lè」,快樂。2.「yuè」,意為音樂。
  • 孔子「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是教導人們過隱居生活嗎?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這句話出自孔子《論語 雍也》。原文是「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對這句話的理解,大約分為兩類:一種是將其合起來理解,認為用了「互文」的手法,意為「仁智者樂於山水」;還有一種拆開來理解,認為有智慧的人喜歡水,有仁愛的人喜歡山。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景之道便是如此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當一個草缸裡既有山,又有水的時候,這樣的缸是最美的。石景總是更吸引眼球。看似簡單,卻又不簡單。看似複雜,卻又不複雜。 橫看成嶺側成峰,真是如此!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四十六:樂山樂水
    樂山樂水這個成語來源於:「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聰明的人喜好水,仁德的人喜好山。知:同「智」,智慧,聰明。樂:喜好,欣賞。出自《論語·雍也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孔子說:「知者樂水,是指知者心情愉快,就像流水一樣悠然安詳;仁者樂山,是指仁者就像高山一樣崇高偉大。智慧的人好動,仁義的人喜靜;智慧的人容易快樂,仁義的人容易長壽。」
  • 餘秋雨把仁者「樂」山讀成「lè」,近萬人留言批評,他是口誤嗎?
    《論語》·雍也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是將人的智慧與仁義,和山、水聯繫起來。在文學界,對於該句話的讀解也有多種,我國著名學者南懷瑾撰成了《論語別裁》,對此理解的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仁者樂山,登福建明溪君子峰
    昔日孔子將仁、智、勇當作君子之德,是謂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又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朱熹對此注曰:「智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 。車行至明溪夏坊鰲坑村,往泰寧大龍方向的山路繼續行走,至坡頂,有一廟院,是從原山頂君子峰寺搬遷而來的新寺院。車停此處,整裝登山。上山線路很清晰,畢竟是通往山頂寺院,大部分路段還有古石階。
  •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濰坊這座小城,智者仁者都能尋到自己的樂趣
    人們常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但不管你是智者還是仁者,都能夠在安丘找到喜樂之地。
  • 臨山而居,「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作者:朱 濤(四川·南充)攝影/陳永紅很難想像一座缺山少水的城市能夠有多少亮色。人與山最易親近,伴山而居,便算得人生當中的幸事了。十多年前,我在蓉城小住,父親曾刻有一枚「枯松含窗」的圖章。古人常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是能啟迪人們的心智的。居山是福,能夠臨山而居,也算得是我的一種福分吧。
  • 每日一句學英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一句學英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2011-03-23 10:52 來源:新東方 作者: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仁者樂山」怎麼讀?大部分人讀錯,餘秋雨讀錯一個字被批評
    比如「仁者樂山」這四個非常簡單的字,就連我們的文學家餘秋雨都讀錯了。01餘秋雨讀錯一字被批評很多人在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肯定自然而然地就讀成了仁者樂(le)山。02「仁者樂山」到底該怎麼讀?事實上,這裡的樂應該讀作「yao」,第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