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培養孩子數學思維時,很多的家長都表示「很抽象」!其實,數學的本質就是一種邏輯思維,是抽象化的。
而數學思維就是用數學的觀點來思考問題,並去解決問題。
讓孩子學好數學,並不只是簡單地讓孩子把算數學會、或是學加減乘除,數學講究的是方法和運用,有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學好數學。
數學思維都包括哪些?
一、轉化型思維
轉化型思維,是一種思維,更是一種方法。
它是指我們在數學中,解決問題遇到障礙時,通過改變問題的方向,把這個問題換成另一種更容易懂的形式,從而把問題變得更簡單的思維方式。
通俗來講,就是舉一反三的能力。
二、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可以通過實物、圖形、表格和典型的形象為材料,這種思維活動是右腦進行的,因為我們的右腦主要是負責直觀、綜合、幾何、繪畫思考認識的行為。
簡單來說,是將抽象的事物轉化成具體事物,再去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把抽象的圓形轉化成圓形的時鐘等物體。
愛因斯坦在解決問題時用的也是這種思維:
我在思考的時候,是用跳躍的現象進行的,而不是語言,當這種思考完成後,我要花一些時間把它們轉化成語言。
三、邏輯思維
所謂的邏輯思維方法就是我們能按照事物發生的順序去思考問題,層層剖析一個問題發生或解決的過程。比如如何分類、分出哪些是常項、哪些是變項、如何去處理這些,這些才是邏輯主要關心的問題。
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能從多個角度判斷問題,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華老說過:要打好數學基礎必經兩個過程:先學習、接受「由薄到厚」;再進行消化、提煉「由厚到薄」。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才是學習數學的核心!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呢?
1、結合生活開發孩子思路
數學考試考的不僅僅是知識點和公式,最主要的是孩子的數學思維。
雞兔同籠這個題型大家都不陌生,這種題型就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拓展。剛開始直接讓孩子理解抽象的題目相對是很困難的。
這時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變得簡單、讓孩子更能接受,用遊戲的方式慢慢啟發孩子理解。
比如:一家人站在一起,孩子有兩隻腳,媽媽爸爸把一隻腳抬起來,這樣慢慢引導孩子去解決,逐漸幫孩子打開思路。
2、生活中「玩數學」
培養數學思維首先要讓孩子感興趣、讓他覺得和自己有關、甚至覺得好玩。所以,父母可以帶著孩子「玩數學」,分享給大家2個小遊戲,可以帶孩子在家裡玩起來。
(1)分物品
加減法可以在生活中通過分物品讓孩子掌握。
比如說,拿來一些小蘋果擺放在桌子上,然後讓孩子平均分給爸爸媽媽,孩子在摸索如何平均分給父母蘋果的過程中,就已經基礎的理解了「除法」!
有些孩子剛開始分,會因為少分而多出幾個蘋果;有些孩子則會因為多分而少了很多蘋果。這個時候,就是一個練習孩子「加減法」的過程,讓孩子更能體會加減乘除的含義。
(2)測量
測量是數學中也很常見的一個概念知識。
剛開始,我們可以拿來一個尺子,量一量我們的身高,再量一量孩子的身高,這樣可以讓孩子對小數和長度單位有一個認識。
其次,家裡都有溫度計,我們可以拿來和孩子一起探索,比如說3和6度之間差了多少度。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數他們之間的數,這樣孩子就更理解數字的含義,不僅培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對孩子以後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前提是讓孩子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如果只是死記硬背,反而會讓孩子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6歲前孩子學習的主要方式是遊戲,家長們將數學和遊戲結合是最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