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著名學者陳平原教授主動辭去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的行政職務,只做「專任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是全國中文學科的重鎮,也是北京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因此,陳平原主動辭免,在「官本位」氣息越來越重的當今,引起了很多關注和議論。
現在我國大學的校系領導基本上是由學者擔任的,然而並不是所有治學好的學者都有能力做好管理工作。事實上,陳平原面臨的卻不是這個問題,他自上任以後,在北大中文系建立一系列委員會,逐漸完善各種規章制度,並且自覺限制系主任的權力。對於「百年老系」來說,這是開創性的更新與發展,由此可看出他同樣有傑出的行政能力。
其實,陳平原是因一身同時具有作為大學教授的知識分子和作為系主任的行政官員這兩個社會角色,不同的社會身份令他困擾和糾結而辭職。他在不久前與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對話時說:「我的立場跟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思路不太協調,我不希望自己因身兼行政職務而弄得自己立場分裂,說話吞吞吐吐、畏首畏尾。」治學與行政,或許如魚與熊掌,當兩者不可兼得時,無論是取魚或取熊掌,都希望學者能有審慎的思考與選擇,這樣的選擇才是對自己負責,對教育事業負責。
而像陳平原這樣能夠保持個性、堅守理想、潛心治學、敢於直言的學者,正是中國大學教育和學術的希望。
《中國科學報》 (2012-09-12 B1 大學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