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本特利大學教授因學術不端被撤稿31篇—新聞—科學網

2021-01-11 科學網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由於學術行為不端,美國本特利大學前教授James E.Hunton被撤稿31篇。

James E.Hunton教授在2012年因陳述錯誤撤銷一篇《會計研究》(Accounting Review)論文,隨後 James E.Hunton便因家庭及身體方面原因辭去本特利大學(Bentley University)教授職務。

2014年,一項調查得出結論,James E.Hunton在兩篇論文中偽造數據,並很有可能銷毀了證據。一篇是2012年已被撤銷的《會計研究》論文,另一篇《現代會計研究》(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論文在2014年被撤稿。但本特利大學發出聲明稱,本特利大學不能確定James E.Hunton發表的其他論文是否有問題,因此將調查James E.Hunton在本特利大學期間發表的所有論文並將此事通告論文所在的期刊。

1月份,《現代會計研究》撤銷了James E.Hunton一篇論文,6月份,《會計研究》撤銷了James E.Hunton三篇論文。

上一周,美國會計協會(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依據2014年對James E.Hunton的調查,列舉出了James E.Hunton被撤的25篇文章及所在的期刊。

經Retraction Watch網站統計,James E.Hunton共有31篇文章被撤稿。(科學網 趙河雨/編譯)

更多閱讀

Retraction Watch網站相關報導(英文)

相關焦點

  • 美國韋恩州立大學教授因學術不端被撤銷四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因發現作者學術不端,《神經學》撤銷了前美國韋恩州立大學Teresita L.Briones教授一篇論文。《神經學》發出通告稱,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調查發現,Teresita L.Briones在論文中偽造數據,隨後《神經學》雜誌主編要求撤銷該稿件。 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調查還發現,Teresita L.Briones「熱衷」於在論文中偽造數據,隨後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標記出其涉嫌數據造假的五篇論文和三份基金申請。 目前,其中的四篇論文已經被撤稿。
  • 美國杜蘭大學教授因學術不端被撤銷四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由於數據重複,《生物化學雜誌》撤銷美國杜蘭大學Tong Wu教授四篇論文。 《生物化學雜誌》發布通告稱,四篇論文均因數據重複利用而被撤稿。一份對Tong Wu原單位美國匹茲堡大學的調查報告顯示,Tong Wu此前已有四篇論文被撤稿。 另據報導,曾有人在網上匿名舉報,稱Tong Wu的六篇論文存在問題。截至目前,其中仍有一篇未被撤銷。
  • 撤稿網站發布撤稿數量排名 日本學者居榜首—新聞—科學網
    1,日本前東邦大學麻醉學者Yoshitaka Fujii,撤稿183篇(科學網博客相關報導) 2,德國前Ludwighafen醫院的首席麻醉學家Joachim Boldt,撤稿89篇(科學網相關報導) 3,中國臺灣屏東教育大學工程師Peter Chen,撤稿60篇(科學網相關報導
  • 年終盤點:2020年十大學術不端/撤稿事件
    後翟天臨時代,學術不端事件頻發,其中不乏令人尊敬的學術大牛,甚至院士,讓人目瞪口呆。 今天,小編帶你回顧過去這一年發生的十大學術不端/撤稿事件,引以為戒。
  • 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因學術不端被撤三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隨後,除Sudarsanareddy Lokireddy之外,其他作者均同意撤稿, 此前Sudarsanareddy Lokireddy一篇《細胞代謝》論文被撤,《生物化學》雜誌執行編輯Clare Curtis稱Sudarsanareddy Lokireddy在他們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也將被撤稿。據調查,這三篇被撤論文均因數據造假而被撤稿。
  • Science大型撤稿報告:IEEE狂撤7000篇論文,中國兩位超級撤稿大戶...
    Top 10撤稿作者(數據來自Science)緊隨其後的2-10名分別是:德國前路德維希港醫院的首席麻醉學家博爾特(Joachim Boldt),撤稿96篇;荷蘭前蒂爾堡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普爾(Diederik Stapel),撤稿58篇;前中國臺灣屏東教育大學教授陳震遠(Peter Chen ),撤稿43篇;日本前弘前大學教授佐藤能啟
  • 江蘇大學教授學術不端,系抄襲國外學者本科畢業論文被撤稿
    4月初,Nature雜誌旗下知名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主頁上刊發一則撤稿聲明,一篇完成於2015年的論文被撤。在解釋撤稿原因時,編輯部認為該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的一篇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被撤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均為江蘇大學理學院戴美鳳教授。
  • 清華大學科研團隊因篡改圖片、內容重複、虛假署名11篇論文被撤稿,校方做出回應
    據「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網站報導,清華大學有11篇材料科學領域的論文,由於圖片篡改、內容重複、虛假署名等學術不端行為而遭撤稿。這些論文的發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4年~2016年。以下是11篇被撤稿論文的列表,另外還有3篇是更正狀態↓↓期刊網站的撤稿聲明:
  •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在《科學》上論文被撤稿
    新華社東京9月6日電(記者華義)據日本媒體6日報導,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被撤稿。今年8月,東京大學認定渡邊嘉典等人發表在《科學》和《自然》等刊物上的5篇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
  • 中國SCI論文撤稿數量居高位,媒體:加大公開懲罰學術不端力度
    而另一方面,中國SCI論文撤稿數量也居高不下。據統計,2020年1月至7月30日,世界各國撤稿論文總計1143篇,其中,中國388篇,高達34%。撤稿觀察網站標註的撤稿原因多達82種,排在前6位的分別是「出版機構調查」「同行評審虛假」「文章重複」「抄襲」「數據錯誤」和「圖片重複」。近3年中國SCI論文共有1397篇被撤稿,其中約六成屬因剽竊和錯誤所致的撤稿。
  • 教授被抓學術不端,想偷懶就把相同樣品重複使用,面臨撤稿
    Panka被發現有意/無意通過有選擇地剪切,翻轉,重新排序和重用相同的源圖像或不相關的圖像以表示不同的結果偽造Western blot圖像而從事學術不端行為。涉及3篇文章(2篇Mol Cancer 及1篇Cancer Res )及一個會議摘要。
  • 2015年的中國SCI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的新聞
    cell的聲明原文:http://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6)30336-1--(涉嫌造假)清華大學和美國貝勒醫學院等合作發表於Cell的論文涉嫌造假,波及知名院士(涉嫌抄襲)四川農業大學某「四川省千人計劃」特聘教授2015年與浙江大學合作發表的一篇6.459分的SCI文章被爆涉嫌抄襲
  • 多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涉嫌學術不端,科技部:違規人員,一切歸零
    科技部嚴懲學術不端2020年,多家國內外期刊雜誌紛紛撤稿一些存在嚴重學術不端的論文,例如:4月份,國際著名出版社Springer旗下期刊宣布撤稿33篇論文,在此批被撤稿論文的名單中,發現了大量中國學者和高校的身影,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大學教授學術不端,就應該像天津大學那樣,直接解除聘用關係
    知名高校、不知名高校都有教授捲入了學術不端的醜聞,有的當事人還私下找被侵權要想要私了,院士裴鋼、曹雪濤等也被傳學術不端。 實際上,學位論文學術不端的情況遠比曝光出來的要嚴重得多。本質上這還是學術之風不正的問題,與大學和大學老師有著絕對的關係,尤其是些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大學老師、教授們,他們上行下效,傳遞給大學生、研究生的學術導向,就是弄虛作假、投機取巧,上梁不正,下梁自然也就歪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匡正高校學術之風,還得拿大學老師、大學教授開刀。要正學生,首先就要正老師自己。
  • 清華大學團隊11篇論文被撤稿,校方:撤銷學位!導師停止招生資格
    就在本月中旬,一條堪比「八級地震」的造假事件震驚了學術圈,一位「心肌細胞」領域大牛——皮耶羅·艾佛薩(Piero Anversa)的31篇論文被撤稿,撤稿的理由是這些論文涉嫌偽造數據。請求撤稿的不是皮耶爾本人,而是他所在的哈佛大學醫學院和附屬布裡格姆婦女醫院。
  • —新聞—科學網
    最近,美國一位信息科學教授就發現,一篇2005年發表於CHEST期刊、題為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PD的醫學論文在被撤稿10餘年後,其直接引用次數達到近150次,「二手」引用量更是超過2500次。 一項研究分析了238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曹雪濤 據媒體報導,曝光曹雪濤論文造假行為的,是有同樣免疫學專業背景的美國博士伊莉莎白·比克,目前專門調查學術不端。在採訪中她反覆提到,只是將存在問題的圖像和論文標註出來,至於是不是構成學術不端,還得更權威的調查。 但即便如此,曹雪濤恐怕也難逃論文造假的指控。因為從現有的信息來看,存在複製粘貼、疑似PS等異常操作的圖像,遠不止一篇,而是多達幾十篇,並且發表年份從2003年一直延續到2018年。如此大密度的異常,很難用巧合來一筆概括。
  • 江蘇大學公布戴美鳳學術不端行為處分決定!
    據江蘇揚子晚報發布的消息,4月初,Nature雜誌旗下知名期刊《科學報告》主頁上刊發一則撤稿聲明,聲明中表示一篇完成於2015年的論文被撤。為什麼撤稿?編輯部認為該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的一篇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被撤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均為江蘇大學理學院戴美鳳教授。
  • 11篇論文被海外撤稿,清華撤銷造假作者的博士學位
    本報訊(記者 雷嘉)國外一個名為「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的網站近日顯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有學者的11篇論文因學術不端行為被學術期刊網站撤稿。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撤稿觀察」網站上列出的撤稿名單上看到,這11篇材料學領域的學術論文主要發表於2014年至2016年之間,被《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期刊網站撤稿。撤稿原因是一系列圖片直接複製了以往已經發表的論文,不同論文通過重新編排和改動圖示來重複同樣的成果。
  • 論文被撤十多年,引用卻增至2500次:撤稿研究為何陰魂不散?
    最近,美國一位信息科學教授就發現,一篇 2005 年發表於 CHEST 期刊、題為 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PD 的醫學論文在被撤稿 10 餘年後,其直接引用次數達到近 150 次,「二手」引用量更是超過 250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