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蘭大學教授因學術不端被撤銷四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2020-12-11 科學網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由於數據重複,《生物化學雜誌》撤銷美國杜蘭大學Tong Wu教授四篇論文。

《生物化學雜誌》發布通告稱,四篇論文均因數據重複利用而被撤稿。一份對Tong Wu原單位美國匹茲堡大學的調查報告顯示,Tong Wu此前已有四篇論文被撤稿。

另據報導,曾有人在網上匿名舉報,稱Tong Wu的六篇論文存在問題。截至目前,其中仍有一篇未被撤銷。(科學網 趙河雨/編譯)

更多閱讀

Retraction Watch網站相關報導(英文)

 

相關焦點

  • 美國韋恩州立大學教授因學術不端被撤銷四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因發現作者學術不端,《神經學》撤銷了前美國韋恩州立大學Teresita L.Briones教授一篇論文。 該論文主要研究維生素D在大腦能量代謝中的作用。《神經學》發出通告稱,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調查發現,Teresita L.Briones在論文中偽造數據,隨後《神經學》雜誌主編要求撤銷該稿件。
  • 美國本特利大學教授因學術不端被撤稿31篇—新聞—科學網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由於學術行為不端,美國本特利大學前教授James E.Hunton被撤稿31篇。
  • 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因學術不端被撤三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由於數據造假,《分子內分泌學》雜誌撤銷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Sudarsanareddy Lokireddy
  • 撤銷學位!清華大學科研團隊因篡改圖片、內容重複、虛假署名11篇論文被撤稿,校方做出回應
    據「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網站報導,清華大學有11篇材料科學領域的論文,由於圖片篡改、內容重複、虛假署名等學術不端行為而遭撤稿。這些論文的發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4年~2016年。以下是11篇被撤稿論文的列表,另外還有3篇是更正狀態↓↓期刊網站的撤稿聲明:
  • 又一明星論文抄襲,碩博學位撤銷,還有9種行為均屬「學術不端」
    韓國知名女星洪真英的「學霸」人設崩塌,其畢業院校朝鮮大學對洪真英學術不端行為蓋棺定論,公開認定洪真英的碩士論文為抄襲,將撤銷她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網友發現洪真英的畢業論文查重率高達74%,她個人辯解是因為大量引用文獻導致。隨後,廣大網友明察秋毫,在輿論壓力下,洪真英承認了自己的抄襲行為,並最終退出演藝圈。
  • 那些被撤的論文,事後「風評」頗佳,咋整?—新聞—科學網
    最近,美國一位信息科學教授就發現,一篇2005年發表於CHEST期刊、題為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PD的醫學論文在被撤稿10餘年後,其直接引用次數達到近150次,「二手」引用量更是超過2500次。 一項研究分析了238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
  • 「大科學」時代,論文「質控」有解嗎?—新聞—科學網
    近日,有消息稱美國某大學已開始對一名「大腕」級PI展開嚴肅學術不端調查,並已暫封其實驗室。
  • 11篇論文被海外撤稿,清華撤銷造假作者的博士學位
    本報訊(記者 雷嘉)國外一個名為「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的網站近日顯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有學者的11篇論文因學術不端行為被學術期刊網站撤稿。清華深研院2015年的一篇新聞報導顯示,該院有一名2010級博士研究生「葉肖鑫」,「師從於我院新材料所唐國翌教授,五年博士期間,在唐教授的悉心指導下發表SCI論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相關研究成果已申請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和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先後受邀擔任國內外多家知名學術期刊的編輯」,2015年他還榮獲過清華大學第20屆「學術新秀」表彰。
  • 26歲研究生凌晨猝死,疑因受導師學術不端事件影響重寫論文
    2019年,季新輝陷入了學術不端事件,被處罰5年內不得擔任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而這,迫使李源本就寫好的該方向論文直接作廢,導師給出了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讓李源重寫論文。面對延期的壓力,新方向的無從下手,這篇新論文遲遲難以完成,直到2020年9月,李源猝死在湖北的家中。在此之前,他已經沒日沒夜的為這篇不能面世的論文,熬夜工作了很久。
  • 今日話題:美國學術造假坐牢,中國呢?
    2006年,美國伯靈頓市佛蒙特大學醫學院的副教授艾裡克·波赫爾曼,因申請NIH基金使用了虛假數據,被伯靈頓地方法庭判刑1年零1天;2009年,科隆檢察機關公布了德國近100名涉嫌學術造假的教授名單,指控他們為不合格學生獲得博士學位提供方便,最後,眾多教授被判處3年半有期徒刑;而最被大家熟知的則是韓國黃禹錫幹細胞造假事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資助項目論文被期刊認定學術不端
    原標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資助項目論文被所發表期刊認定學術不端由四川省計算機研究院主辦的《計算機應用研究》雜誌,5月12日以編輯部的名義在官網發布《對2017年第12期涉學術不端文章的處理公告》。《計算機應用研究》編輯部方面表示:經讀者舉報、本刊編輯部核查認定,2017年第12期文章《基於低複雜度最大空閒矩形的非線性傳感器故障診斷方法》(作者:孫運城、孫興春、陳安),疑似嚴重抄襲已出版的英文論文,為學術不端稿件。
  • 清華博士11篇論文被海外撤稿:校方稱去年就已撤銷學位
    資料圖國外一個名為「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的網站近日顯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有學者的11篇論文因學術不端行為被學術期刊網站撤稿。昨晚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對此作出回應,相關研究生已於去年被撤銷博士學位,其導師也停止了招收研究生的資格。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撤稿觀察」網站上列出的撤稿名單上看到,這11篇材料學領域的學術論文主要發表於2014年至2016年之間,被《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期刊網站撤稿。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副院長被舉報論文涉嫌抄襲—新聞—科學網
    「本刊決定撤銷張紅署名的《19世紀德國人格權理論之辯》一文,目前已聯繫相關文獻數據收錄機構將該文從資料庫中刪除,並建議讀者在引用相關內容時直接參考德國學者原書。」編輯部還稱,「我們強烈譴責這種學術不端行為,並希望學界繼續給予監督。」
  • 某大學博導因學位論文抄襲被撤銷學位,不服上訴結果?
    舉報人稱,徐某的博士學位論文全文幾乎一字不改抄襲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果《企業動態聯盟風險的管理機制和防範體系》(張青山等著,中國經濟出版社)一書。後東北大學對此進行調查,認定徐某博士學位論文存在嚴重的拼湊抄襲行為,按照《東北大學學術道德規範(試行)》的有關規定,決定撤銷其學位。
  • 通報曹雪濤、饒毅、李紅良等教授涉嫌學術不端的最新調查結果!
    簡述渉事人物被質疑學術不端論文的情況:曹雪濤院士的63篇論文、李紅良教授的21篇論文、耿美玉研究員的5篇論文、裴鋼院士的1篇論文、以下是科技部發布《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的正文:針對網絡反映的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等的相關論文涉嫌造假問題,在21個部門參加的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框架下,科技部會同教育部、衛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建立分工負責、協同配合的聯合工作機制
  • 大學教授學術不端,就應該像天津大學那樣,直接解除聘用關係
    知名高校、不知名高校都有教授捲入了學術不端的醜聞,有的當事人還私下找被侵權要想要私了,院士裴鋼、曹雪濤等也被傳學術不端。 實際上,學位論文學術不端的情況遠比曝光出來的要嚴重得多。本質上這還是學術之風不正的問題,與大學和大學老師有著絕對的關係,尤其是些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大學老師、教授們,他們上行下效,傳遞給大學生、研究生的學術導向,就是弄虛作假、投機取巧,上梁不正,下梁自然也就歪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匡正高校學術之風,還得拿大學老師、大學教授開刀。要正學生,首先就要正老師自己。
  • 在2020,揭露不端、反思「唯論文論」|年終學術事件盤點
    年初,一篇原刊於多年前的《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突然刷了屏,此文分上下兩篇,佔30個版面,由作者徐中民發表於其導師主編的《冰川凍土》上。全文「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描述了他們攜手演繹的人生大道」。論文隨後被撤銷。年末,《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刊登的《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一文也迅速刷屏。
  • 日本東京大學調查6個研究組的學術不端行為—新聞—科學網
    日本東京大學 圖片來源:Perry Li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宣布,對日前被匿名者舉報涉嫌造假的6個研究室的22篇論文進行正式調查。《科學》雜誌報導稱,一個名為「普通研究者」的個人或團體於8月14日和29日分批揭露了相關論文存在問題,並在一個100多頁的文件裡詳述了數據和圖表存在的問題。 雖然東京大學並未公開涉及學術不端的研究人員和出版物的名字,但舉報文件也被粘貼在了網上。這些具有捏造和篡改嫌疑的論文主要涉及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主要發表於《自然》《細胞》《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期刊。
  • 清華大學團隊11篇論文被撤稿,校方:撤銷學位!導師停止招生資格!
    清華大學一科研團隊因學術不端行為有11篇學術論文遭撤稿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 美國學術造假進監獄,中國呢?
    2006年,美國伯靈頓市佛蒙特大學醫學院的副教授艾裡克·波赫爾曼,因申請NIH基金使用了虛假數據,被伯靈頓地方法庭判刑1年零1天;2009年,科隆檢察機關公布了德國近100名涉嫌學術造假的教授名單,指控他們為不合格學生獲得博士學位提供方便,最後,眾多教授被判處3年半有期徒刑;而最被大家熟知的則是韓國黃禹錫幹細胞造假事件。